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了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分析了高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最后,在“教赛融合”机制下,提出了应用型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教赛融合;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要求。因此,应用型院校管理类专业应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拓展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
一、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型人才的五大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拥有管理类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最终成为基础够用、素质全面、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管理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可以实施“教赛融合”方式,以赛促教,赛学结合,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信息获取、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等能力,从而实现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赛融合机制下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1.创新教育氛围欠佳
近年来,虽然创新教育不断得到高校的重视,多数高校开设创新相关课程,但由于高校多数专业教师过多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以及受到家庭观念、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往往追求职业安稳,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因此,很多高校大学生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弱,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难免流于形式,创新教育氛围并不浓厚。
2.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创造性实践教学,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轻创新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来看显得实践教学明显弱化,创新素质教育不够。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战能力差,专业知识强而创新意识不够的现象。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并未达到社会的要求。
3.未充分发挥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件学科,很多高校教师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技能竞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另由于教育观念、场地设备、经费等各种原因,竞赛活动经常被看作可有可无。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竞赛激励机制,而导致参赛师生在参赛过程中的付出得不到合理補偿,参赛积极性不够,从而达不到竞赛效果。
三、教赛融合下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1.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注重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科普教育、系列讲座、学生论坛、学生科技成果展为主要形式,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学科竞赛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挖掘、扶持骨干学生出高水平成果,营造科技文化浓郁氛围。
2.搭建协同教育创新平台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搭建协同教育创新平台。第一,高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协同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第二,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将其融入应用型高校的常规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第三,高校可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中。
3.建立“教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建立“教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创新提高三个层次的教赛实践体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赛促教、赛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为指导思想。基础阶段,教师可把知识点分化到平时训练,通过课内实验强化专业技能;综合应用阶段,教师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与社团活动中,使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竞赛体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创新提高阶段,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以及参加高级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和实践应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4.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教师可以将管理类专业技能竞赛的精神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为学习主体。另外,鼓励教师以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小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考核改革方面,可以加大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实践考核的比例,将实践考核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根据课程可以采用大作业、综合实验项目、综合设计作品等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5.完善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
教赛融合下培养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升创新教育意识和责任。学校可以制订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兑现办法,对在指导赛事中获奖的教师依据相关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加分和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并在指导学生的竞赛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输出中心,高校输出的管理人才不仅应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还应具备创新思维、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职业素养。因此,应用型院校应在教赛融合机制下,全方位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姚红霞,《“以赛促教 教赛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新西部,2018年11月;
[2]文小森,《高校转型背景下“训赛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陕西教育,2016年11 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基于“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BB1317033
(作者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关键词:教赛融合;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与此同时,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管理人才的要求。因此,应用型院校管理类专业应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也可以通过参加竞赛,拓展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成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
一、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首先应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型人才的五大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所培养的学生拥有管理类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最终成为基础够用、素质全面、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管理专业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可以实施“教赛融合”方式,以赛促教,赛学结合,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信息获取、团队合作、创新创业等能力,从而实现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赛融合机制下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1.创新教育氛围欠佳
近年来,虽然创新教育不断得到高校的重视,多数高校开设创新相关课程,但由于高校多数专业教师过多关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创新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以及受到家庭观念、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往往追求职业安稳,缺乏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因此,很多高校大学生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弱,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难免流于形式,创新教育氛围并不浓厚。
2.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创造性实践教学,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轻创新素质教育,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来看显得实践教学明显弱化,创新素质教育不够。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战能力差,专业知识强而创新意识不够的现象。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并未达到社会的要求。
3.未充分发挥竞赛在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件学科,很多高校教师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忽略了技能竞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另由于教育观念、场地设备、经费等各种原因,竞赛活动经常被看作可有可无。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竞赛激励机制,而导致参赛师生在参赛过程中的付出得不到合理補偿,参赛积极性不够,从而达不到竞赛效果。
三、教赛融合下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1.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注重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氛围。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科普教育、系列讲座、学生论坛、学生科技成果展为主要形式,启迪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学科竞赛推动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育团队精神,挖掘、扶持骨干学生出高水平成果,营造科技文化浓郁氛围。
2.搭建协同教育创新平台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搭建协同教育创新平台。第一,高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合作,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协同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第二,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导向作用,将其融入应用型高校的常规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第三,高校可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中。
3.建立“教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可以建立“教赛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础训练、综合应用、创新提高三个层次的教赛实践体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赛促教、赛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为指导思想。基础阶段,教师可把知识点分化到平时训练,通过课内实验强化专业技能;综合应用阶段,教师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与社团活动中,使知识技能的掌握通过竞赛体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创新提高阶段,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以及参加高级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和实践应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4.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教师可以将管理类专业技能竞赛的精神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为学习主体。另外,鼓励教师以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及小班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考核改革方面,可以加大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实践考核的比例,将实践考核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根据课程可以采用大作业、综合实验项目、综合设计作品等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5.完善教师参与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
教赛融合下培养管理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提升创新教育意识和责任。学校可以制订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兑现办法,对在指导赛事中获奖的教师依据相关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加分和倾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并在指导学生的竞赛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四、总结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输出中心,高校输出的管理人才不仅应满足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还应具备创新思维、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职业素养。因此,应用型院校应在教赛融合机制下,全方位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姚红霞,《“以赛促教 教赛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新西部,2018年11月;
[2]文小森,《高校转型背景下“训赛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陕西教育,2016年11 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重点课题《基于“教赛学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BB1317033
(作者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