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途径的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对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从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三个层面科学系统地提出了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一、引言
  
  和谐的校园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知识文化和精神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由全校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创造的校园人文环境氛围。
  
  二、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可以概况如下: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求实创新,与时俱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贴近师生员工,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只有反映校园生活的本质,满足师生员工对文化的需求,才能在构建和谐高校的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主体参与原则。学生和教职员工是校园文化建设当仁不让的主体。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只有坚持主体参与原则,坚持师生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参与热情,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三、我国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实现还需要自身的途径,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和发展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内容。它们与师生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校园文化的建设。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的建筑风格、校园的绿化等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上,往往凝聚和体现了一定时代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思考,充分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气息。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是丰富和升华校园文化生活,表现一所学校的独特气质、风格以及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方面,也会切实促进高校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建设和发展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和谐校园整体环境
  一是和谐自然环境的建设。高校的自然环境相当重要,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也难以塑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因此学校的整体布局不仅要从功能上考虑,也必须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设计。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地,每一个池塘,每一座假山都应该是美的体现,都应该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观,能给师生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让他们萌发对大自然的爱,也让他们热爱这个美丽的校园,热爱自己的母校。
  二是建设和谐建筑文化。校园建筑首先要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建筑是形式语言的符号系统,并不是封闭的、更不是孤立的,建筑必须是整体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给人一种真切的存在感,每一座建筑都有机地融合在整体之中,既不过分地突出个体,又并非毫无特色。例如,广西大学2005年新建成的综合实验大楼,高大雄伟矗立在门的正前方。一进入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大楼,楼体像一只展翅的雄鹰,象征着学子们一飞冲天。校园建筑文化要体现校园功能,激发学生求知热情,反映时代气息,深蕴历史内涵,具有宁静幽远的文化意蕴。一个良好的校园建筑环境,不但在使用上要满足教学和科研等教育功能的需要,而且要适合大学生成长的需要,能够表达出物质、精神和艺术三重内涵,体现出优雅、宁静、质朴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完善和谐校园内在条件
  一是图书资料。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布置、机器设备、文献排列次序是它的具体表现。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拥有多层次、全方位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学校各学科门类的集成,这些资源同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和电子文献,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功能强大的网络传输等都为读者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它能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
  二是实验设备。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实验设施设备为高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实验设备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们的科研能力水平。自然科学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实验室里诞生的,因此高校应该花大力气为师生们提供优良的实验设施设备。
  三是体育场馆及设施、设备。高校的体育馆通常是师生员工锻炼身体,促进交流的好地方。在体育馆里,大家可以忘记身份,尽情挥洒汗水,切磋体育技能,增进相互友谊。体育场馆应该是一个多功能馆,并且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和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材供师生员工们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比赛。
  (二)建设和发展高校和谐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高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培养出来的、受到师生认同的、比较稳定的理想信念、政治观念、思维方式、心理倾向,它主要表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和人文精神方面。
  一是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首先,应该从领导层抓起。高校的领导对整个学校起着示范带头的作用,一所高校的领导者的作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高校的风气。领导集体的团结、积极、奋进,能带给师生员工一种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们对学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其次,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团结协作、热心服务的基层管理者。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
  二是加强课余文化建设,发挥社团先锋作用,让先进文化充满整个校园。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活来说只是一部分,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外完成的,课余文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课余文化应该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人才的共生效应,有利于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充分发挥本校的特色,建设健康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例如,可以利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建设大学社团,发挥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精神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培養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教师不能只灌输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大学教师不能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手把手教学生,而是告诉学生他们的方向如何,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协助,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独立的创新精神;再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的创造力不仅仅表现在纸上,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体现。
  (三)建设和发展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
  建设和发展高校和谐校园行为文化,首先,是建设具有人文关怀的行为文化。现在的高校行为文化透露出一种工具性的特点。仅拿发表论文一项来说,某些人发表论文己经不是单纯的学术追求,而是渗透了非学术的因素。行为文化应该是追求进步、坚守道义、向往真善美的文化,应该是尊重人权与个性、维护自由和平等,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文化。行为文化应该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给予他们公平、公正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建设高效、协调的校园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高校师生是高校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高校不同于其他组织,它的运行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展。因此,人性化的管理在高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教师的考评制度,不能仅仅从上课的次数、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也不能仅仅从教师的科研成果来衡量,整个评估应该是教师综合水平的体现。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激励师生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释放自己的能量,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高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建立民主的制度。高校的民主怎么保障,首先,就是制度要民主。高校领导在民主化过程中首当其冲应该走在前面,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民主、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明确教职工是高校的主人,是办学的主体和改革的动力。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让教职工在教代会上畅所欲言,通过教代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高校必须设立民主管理的监督部门,制约高校行政部门在管理中的侵权行为。
  
  四、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首要任务。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同步建设和谐高校。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条件,建设和谐高校必须首先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我们必须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角度全面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物质文化是保障、精神文化是支柱、行为文化是导向,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杨经录.和谐文化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J].教育与职业,2007,(15).
  [2]陈洁,陈洪.关于构建和谐高校校园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3]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
其他文献
文章在介绍有限开卷考试教学法概述的基础上,研究了有限法的教学特点及其实施有限法的条件,并阐述了其运作方式.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
摘 要:科技馆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公共设施。在科技馆的管理中,其收费政策对于参观人数有着较明显的影响,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将对我国的科技文化知识普及产生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科技馆;免费开放;科学素养;科普  公民的科学素养往往被视作评价一个国家的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自1949年以来,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但一直
[摘要]市民社会价值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中国的市民社会逐渐产生和壮大起来,提倡市民社会价值观中的理性、法治和开放精神有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市场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市民社会价值观 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    当前,中国正进行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
[摘要] 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等工作离不开辅导员队伍与学生干部队伍,抓好这两只队伍建设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实践,探讨如何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学生干部    学生工作无小事。高校学生工作,包括学生入学、就业、贫困资助、组织发展、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牵涉部门多,涉及范围广,但最终各项具体工作落实下来,往往离不开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
在美国,转基因农业和有机农业代表了农业发展的两个方向。可是双方的支持者不仅截然对立,还经常互相“抹黑”。
摘 要:通过小波分析,分解车辆变速箱中的振动信号,将非平稳信号与突变信号分离,找出引起变速箱故障的原因。  關键词:小波分析;变速箱;故障诊断分析  小波变换起源于80年代,属于应用数学的一种。小波分析是尺度与信号时间的分析方法,在时频两域都能够表现出局部信号的特点。在低频部分分辨频率与时间分辨率较低,在在高频部分分辨频率与时间分辨率较高,使用检测信号中所夹带的反常信号,通过小波分析能够准确判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