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在体验。情感做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在写作中注入喜、怒、哀、乐,注入情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一、在观察中注入情感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我在让学生写“雨”的作文之前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远看、近看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感受,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去发现,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甚至走进雨中去触摸、去感受,同时加上自己的情感。因为观察细致入微,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充满活力: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春姑娘踩着树叶向我们走来发出的声音,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这倒让我想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景象,我独自享受着这静谧与幽深。学生不但细致观察了,而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因此对雨就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写出的作文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并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写作文不能凭空想象,必须深入观察,注入情感才能把作文写活。
二、在阅读中注入情感
1. 学习课文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并加以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再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用心读,有感情的读。当读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时,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因此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去了桂林!学生与作者心心相通,情与情相容,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便是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
2. 在课外阅读中注入情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因此,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什么,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投入情感,学习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教学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大胆想象,与作者交流、沟通,点燃写作热情。
三、创设情境注入情感
1.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只有抓住情感,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2. 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活动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激起写作情感。如到了冬天,下起了大雪,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来一次激烈的战斗——打雪仗,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再看他们从头到脚全是雪,可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雪似乎被他们那颗沸腾的心融化了。回来之后,让他们说说打雪仗的快乐,他们畅所欲言。之后,让他们把对雪的喜爱写下来,他们激情饱满。有的同学写到:透过密密麻麻的雪花,隐约的看见一排排顶着“白雪帽子”的万年青在风雪中毅然挺立着。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有的学生写出了打雪仗的热闹场面:只见雪球有大有小,在空中飞舞。突然一个雪球击中了那个正在做子弹的同学的屁股,只听哎呦一声那个同学向前扑去,脸上沾满了雪,变成了圣诞老人。同学们之所以写的那么好,是因为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欢乐融入进去,直接抒发了他们对雪的喜爱之情。
总之,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观察事物,在阅读中注入情感,创设情境融入感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点燃了写作之情,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一、在观察中注入情感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我在让学生写“雨”的作文之前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远看、近看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感受,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去发现,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甚至走进雨中去触摸、去感受,同时加上自己的情感。因为观察细致入微,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充满活力: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春姑娘踩着树叶向我们走来发出的声音,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这倒让我想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景象,我独自享受着这静谧与幽深。学生不但细致观察了,而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因此对雨就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写出的作文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并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写作文不能凭空想象,必须深入观察,注入情感才能把作文写活。
二、在阅读中注入情感
1. 学习课文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并加以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再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用心读,有感情的读。当读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时,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因此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去了桂林!学生与作者心心相通,情与情相容,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便是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
2. 在课外阅读中注入情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因此,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什么,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投入情感,学习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教学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大胆想象,与作者交流、沟通,点燃写作热情。
三、创设情境注入情感
1.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只有抓住情感,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2. 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活动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激起写作情感。如到了冬天,下起了大雪,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来一次激烈的战斗——打雪仗,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再看他们从头到脚全是雪,可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雪似乎被他们那颗沸腾的心融化了。回来之后,让他们说说打雪仗的快乐,他们畅所欲言。之后,让他们把对雪的喜爱写下来,他们激情饱满。有的同学写到:透过密密麻麻的雪花,隐约的看见一排排顶着“白雪帽子”的万年青在风雪中毅然挺立着。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有的学生写出了打雪仗的热闹场面:只见雪球有大有小,在空中飞舞。突然一个雪球击中了那个正在做子弹的同学的屁股,只听哎呦一声那个同学向前扑去,脸上沾满了雪,变成了圣诞老人。同学们之所以写的那么好,是因为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欢乐融入进去,直接抒发了他们对雪的喜爱之情。
总之,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观察事物,在阅读中注入情感,创设情境融入感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点燃了写作之情,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