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要经过反复训练。据说一个好的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形成。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持久性,从起始年级抓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抓起,处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让良好的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性格,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使其终生受益。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与交流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聽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都知道有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使人受益终身。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也可渐渐的学会表达技巧。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去指引学生怎样去培养有关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应该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优秀的刊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局限于课本,势必走向应试教育的极端,语文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成功可言。所以,适当的延伸到课外,建立大的语文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为了调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可组织一些语文活动。例如: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教师要定期的了解学生的阅读书目,掌握他们的阅读量。与此相配套,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最低应做到人手一份,以便能及时的了解校外信息。总的说来,阅读是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则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们从小学开始了较为集中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成了中高年级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教师应当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作文指导课,认真批改学生习作,做好作文评讲工作。教师对待习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习作的态度。任何事情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认真审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关键所在。二是展开想象,精心選材组织。内容是文章的生命,没有了内容文章就没有了生命。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题而至的,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然而搜集来的材料是杂乱的,必须帮它修剪一番,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选材组织的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三是注重修改。俗话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决不是教师主导的改,应是学生本人的改,即“自改”。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常用符号。还要有步骤的教给他们修改的技巧。为了加强学生的修改意识、修改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初稿精心认真的修改。平时的日记也要有修改的痕迹。学生作文,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改。借以增加他们修改的机会、锻炼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与交流习惯
“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听老师讲课心不在焉,听了之后不知所言,这都是不好的习惯。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更得需要他们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综合思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达到互动协作,互相提高的目的。
与人交流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交流”的习惯要从刚入学的儿童抓起,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在学生已有聽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平时的交谈和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发言与交流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都知道有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使人受益终身。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也可渐渐的学会表达技巧。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去指引学生怎样去培养有关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应该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对他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优秀的刊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例子”。语文教学如果只是局限于课本,势必走向应试教育的极端,语文教学也就没有什么成功可言。所以,适当的延伸到课外,建立大的语文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同时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为了调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还可组织一些语文活动。例如: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教师要定期的了解学生的阅读书目,掌握他们的阅读量。与此相配套,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最低应做到人手一份,以便能及时的了解校外信息。总的说来,阅读是收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则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我们从小学开始了较为集中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成了中高年级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教师应当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作文指导课,认真批改学生习作,做好作文评讲工作。教师对待习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习作的态度。任何事情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是认真审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关键所在。二是展开想象,精心選材组织。内容是文章的生命,没有了内容文章就没有了生命。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题而至的,必须教育学生学会搜集材料。然而搜集来的材料是杂乱的,必须帮它修剪一番,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选材组织的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三是注重修改。俗话说:“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决不是教师主导的改,应是学生本人的改,即“自改”。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常用符号。还要有步骤的教给他们修改的技巧。为了加强学生的修改意识、修改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初稿精心认真的修改。平时的日记也要有修改的痕迹。学生作文,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改。借以增加他们修改的机会、锻炼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