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悬空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悬空寺的文物本体病害及依存环境影响的评估分析,结合悬空寺当前的保护工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悬空寺本体及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确定监测手段、监测技术、监测设备,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符合悬空寺保护管理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涉及文物保护、监测和管理几个方面),同时与悬空寺保护研究相结合,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使悬空寺保护和监测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实现能够量化地、准确地、完整地、科学地反映悬空寺保存、保护状况.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宣传进入了传统模式及现代多媒体方式并存的时代.文章从博物馆宣传的时代性与时尚性入手,分析当下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通过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如何将展览、文物、文创、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更好地宣传,在迎合当下的同时保持初心,雅俗而不媚俗,让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变得更加宽广,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观众从走马观花式地逛博物馆变为真正能够“触摸”历史,让博物馆和文物背后的文化和价值深入人心,使观众理解、领悟文物身上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艺术价值.
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唐代的国力强盛与开放包容的自信心态为胡服的使用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唐朝时宫廷女性所着常服入手,探究讨论其中蕴含的胡风元素,并通过对胡装元素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女着男装现象中女性所着服饰对于胡服男装的整体取舍,结合图像及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唐朝女性服饰中对于胡服的应用.
云浮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地,唐天宝元年(742)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1577)设置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云浮县.云浮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产数量颇丰,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气韵.文章从云浮市博物馆的角度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云浮传承传统文化之动力,以传承文化,发扬文化,促进云浮市文化振兴繁荣.
文物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县级博物馆作为基层文物保护和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机构,更要认清自身在文物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不断探索先进的保护和管理技术,来提升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但在县级博物馆中,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以昌乐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为例,由于其经多次搬迁,库房面积狭小,保护力度不足,导致其馆藏文物受损较为严重,不利于当地文物保
五供是宗教活动中重要的供养器,多在祭祀、庆典中陈设于佛像或神像前,是明清时期较为常见的祭祀法器.文章以一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乾隆时期紫铜五供为对象,意图从文化内涵和历史方面探讨清宫神教文化,并翔实记录了对此件文物相关信息的研究和严谨的保护过程.
铜镜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实用物品,同时它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成与演变,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技术发展水平和生活风貌、社会状态.所以铜镜天然地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属性,而具有了文化历史属性.铜镜上的纹饰作为铜镜装饰的一部分,是当时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历史生活风貌的总体综合性反映.文章以我国古代铜镜中的纹饰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不同历史阶段中铜镜的纹饰发展演变脉络,概括描绘我国古代铜镜纹饰发展的总体演变过程,从而为相关的铜镜研究及历史文物的深入分析提供助益.
讲解是沟通博物馆和观众的桥梁,讲解词是讲解的基础.革命题材类讲解词的编写要注意补充展览缺少的内容、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重点突出、观点权威、语言朴实.讲解和展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可以丰富展览内容、突出展览重点、深化展览主题,加深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和记忆.
近年来,博物馆加快了从“物”到“人”的观念转换步伐,随着科技与生活的不断融入,博物馆也展现出多元化的人文光彩.从大众层面上讲,越来越多的人对博物馆及相关文化表现出了关注和喜爱.博物馆应该如何做才能不负所期,摆脱传统形象,以更亲民、更现代、更趣味、更深入的方式走近大众,滋养大众的精神生活,是文章探讨的内容.
新郑是春秋时期郑国的都城,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处于洛河地区,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地区,也是布币铸造和流通的主要地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划分新郑出土的布币国别,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管窥新郑三晋货币的使用情况和背后原因.
传统陶瓷学研究中常选用描述性的词语区分陶瓷的颜色,这些词语内部和词语之间缺乏清晰的分界线,容易引起争议.色度学仪器能够对肉眼难以分辨的颜色进行定量表达,有助于陶瓷颜色的深入研究.基于此,选取由唐至金,邢窑和定窑白瓷的代表性样品进行色度学分析.通过分析两个窑址不同时期样品颜色的变化,发现邢窑唐代样品的外观质量明显高于金代样品,定窑部分金代样品的外观质量较之前明显下降,部分样品则保持了宋及之前的工艺水平.除此之外,与学术界的普遍认知不同,邢窑与定窑的唐代样品在颜色上都存在分化,且分化方向相同,应当是定窑模仿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