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苏“国际倒爷”群体透视苏联解体前后经济状况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苏“国际倒爷”作为中苏关系解冻后诞生的特殊群体,其兴衰与苏联解体前后内外政策的更迭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苏联解体前,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仍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中苏“国际倒爷”这一群体仍处于萌芽时期,而在苏联解体后,“国际倒爷”经历了从黄金时期到退出俄罗斯的历史舞台这一时期。随着俄罗斯国家独立,叶利钦政府上台,其在国内实行了“休克疗法”,但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府部分执行力和行政管制方面受到影响,故在商品价格放开后没有起到相应的管控作用,进一步导致俄罗斯经济的衰退。中苏“国际倒爷”倒卖规模和商品种类的变化揭示了苏联解体前后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结构。
  关键词:中苏“国际倒爷”;中苏贸易;苏联解体;经济状况
  中图分类号:K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137-04
  “倒爷”作为产生于中国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群体,至今仍然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及代购圈子之中,这一群体自诞生伊始便有一套其生存、发展的规则,而苏联解体前后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属于中国“倒爷”的淘金时代。“倒爷”这一上世纪的时代产物在今天的学术界已经几近被淡忘,多见于回忆录、访谈报告之中,而国内外对苏联解体前后经济状况的研究分析也大多偏向于政治、经济领域,笔者旨在通过对中苏“国际倒爷”这一群体的探析来透视苏联解体前后的经济状况,将研究视野转向这一长久以来缺乏关注的特殊群体,以期拓宽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新对象。
  一、中苏“国际倒爷”群体的源起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中国对内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商品价格也由过去的单轨制转变为双轨制,即部分管控商品由国家制定价格,其他商品则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自发的价格调整。但经济政策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难以管控的漏洞,国内早期的“倒爷”便是通过对这些漏洞的利用和钻营发展起来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市场管控的逐步放开和国内思想的逐步开放,参与商品倒买倒卖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在“下海潮”的推动下,甚至有事业单位的员工和政府官员也加入了当时的“倒爷”大军。当时风靡一时的“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顺口溜虽有夸张之嫌,但也直观地反映出了“倒爷”群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在倒买倒卖风潮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政府为了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取消了价格双轨制,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倒爷”行为的法律法规。至此,“倒爷”这一群体在国内失去了其生存发展的土壤,但国内对倒买倒卖行为的打击并未使“倒爷”群体走向没落。
  1989年5月16日,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晤,这次会晤结束了中苏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外交关系走向正常化。随着苏联贸易、旅游大门向中国敞开,中苏边境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日游”“四日游”等签证方便、价格低廉的旅游项目,而这时苏联国内消费品短缺的消息也在国内被广为传播,便催生了一批通过边境旅游来进行商品贸易的人,这些人通过在国内低价买入苏联所缺少的生活用品,借着旅游之机大包小包地扛到苏联,高价卖出后在当地购买国内所缺少的物品,返回国内后再高价卖出,这便是中苏“国际倒爷”的源头和最初形式。
  在苏联解体前,“国际倒爷”这一群体还未真正形成,大多数人都只是借着边境旅游或留学的便利进行规模较小的商品交易。但随着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不断加强,各种如“去苏联做一周生意能赚一辆小轿车”等煽动性极强的流言被传回国内,迎合了当时部分人渴求暴富的心理,一批有资本、有野心的商人加入到了這个群体当中,“倒爷”群体也从过去的单打独斗逐步团体化、组织化。有观点认为,到苏联宣布解体时,中国的“倒爷”已经在苏联市场占据了近半壁江山。
  二、从中苏“国际倒爷”群体看苏联解体前的经济局势
  “国际倒爷”群体在苏联兴起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中苏外交关系的解冻、苏联国内生活用品的短缺等为“国际倒爷”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但这时的苏联尚未解体、东欧也未发生剧变,苏联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仍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中苏“国际倒爷”这一群体仍处于萌芽时期,交易局限于通过“一日游”“四日游”等边境旅游的方式进行,商品大多是由人手提或肩扛运入苏联境内,通常多为运动服、夹克衫、化妆盒等苏联所缺少的轻工业商品,而交易的方式则多为最原始的以物易物,换回苏联生产的望远镜、电子元件、收音机等物品,在旅游结束时捎带回国内高价卖出。
  从“国际倒爷”售卖交换的商品来看,从中国倒过去的大多是苏联所缺乏的轻工业商品,苏联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尤其以军事工业为重,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而轻工业和农业的长期落后则严重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国民经济结构已经严重畸形,中上层人士与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极大,国内市场的不景气和生产资料的短缺严重影响了苏联的社会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并未进行根本性的政治体制改革,而是实施了加速战略,其主要目标是增强苏联的国力,从苏联过去历代领导人所贯彻的原则来看,这个“国力”多指军事实力,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并未起到调节经济结构、缓解市场紧张、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作用,其所施行的政策是与“一切为了人民的福利”口号背道而驰的。
  苏联经济萧条、市场崩溃与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是密切相关的,加速政策实施在经济上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加速战略的重点仍放在重工业上,苏联所存在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和缓解,反而比过去更甚,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更加失调。第二,加速战略大力扶持重工业,导致大量轻工业企业破产,消费品的供应严重不足,消费品市场更加紧张,价格大幅上涨,而卢布贬值也使得苏联普通民众的购买力不断降低,动辄便会引发一波抢购风潮。消费品的有价无市促使苏联民众寻找新的卖方市场,部分苏联商人抓住中苏外交解冻这一时机,来到中国低价采购大量的消费品运回国内,而当时素有“国际倒爷后仓库”之称的北京秀水街便逐渐成为中国与苏联、东欧各国互相了解的重要通道,苏联商人在国内大肆采购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而有的人便抓住了机遇成为“国际倒爷”大军的一员。“国际倒爷”这一群体的出现可以说正顺应了苏联国内当时的经济状况,这是“国际倒爷”群体在苏联进行商贸活动时如鱼得水的一个重要原因。   苏联经济结构的畸形不仅给我国早期“国际倒爷”群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在苏联国内催生了大批“国际倒爷”,也即是人们口中的“洋倒爷”。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加剧了苏联国内轻重工业的不平衡,使消费品的售卖变得有利可图,一批苏联商人看到中国的轻工业发达且消费品价格低廉,抓住中苏外交解冻这个时机,打着民间贸易的旗号来到中国大肆采购低价消费品,运回苏联国内高价售出。虽然中苏两国的“国际倒爷”在同一时期出现并活跃,但二者的规模却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苏联解体之前,“洋倒爷”的规模是远超于中国“国际倒爷”的,在中国“国际倒爷”还通过扛包运输时,“洋倒爷”已经开始通过包火车、包飞机来运输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洋倒爷”这种大规模的倒卖行为很大程度上表明苏联国内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已经达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而经济上的崩溃也是致使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苏“国际倒爷”的黄金时期
  在1989年至1992年这三年间里,发生了四件大事,一是东欧剧变;二是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三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6日宣布下台;四是从1992年1月2日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上台对国内经济实行“休克疗法”。从波兰、匈牙利等原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转向,再到苏联宣布正式解体,一个与美国分庭抗礼了近半个世纪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国内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治安混乱、商店歇业、官员懒政,法律成为摆设,国有企业领导阶层公然倒卖国有资产,政府官员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屡见不鲜。俄罗斯混乱的社会环境对“国际倒爷”群体的生存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这个时期是俄罗斯犯罪的高峰期,治安恶化、犯罪增加,而身怀巨款的“国际倒爷”们便极易成为罪犯的袭击目标,中国人在俄罗斯遭遇抢劫、凶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由于苏联解体带来的政治上的混乱,大批官员贪污受贿,“国际倒爷”群体在办理销售和签证手续等方面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在金钱的驱使下,大量俄罗斯政府官员成为了“国际倒爷”这一群体的保护伞。但上述所言的政治便利性仅局限于资金宽裕、人脉广泛的“大倒爷”,“国际倒爷”一行也并非只有一种类型,从规模程度和买卖流程来看,“国际倒爷”又可分为“一倒”“二倒”“三倒”等倒卖链条,所谓“一倒”即是直接从中国取货的商人,运至俄罗斯由“二倒”或俄罗斯商人接手,“二倒”则是在俄罗斯直接购买“一倒”商品进行贩卖的一类。在这一链条中,越往后利润越低、风险越大。而俄罗斯国企的腐败也使倒卖水平逐渐上升到军事装备、交通工具、重工业技术等较高层次的方面。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国际倒爷”牟其中倒卖苏联飞机,牟其中在火车上与人交流得知,面临解体危机的苏联有意出售图-154飞机,但找不到买主,他在多方打听后得知四川航空公司有意图购买大型客机进行换代,但在当时购入一架波音飞机需要花费2.3亿美元,而购入一架图-154只需要5000万美元左右,四川航空在与牟其中交流后表现了相当大的兴趣,于是经国家计委批准、国家民航总局同意,四川航空经由牟其中之手购入了4架图-154飞机,而这些飞机则是牟其中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用500车皮商品同俄罗斯交易而来,这次倒卖过程中牟其中个人赚取了将近一个亿的差价,而他也因此事件声名鹊起。牟其中的事迹在国内传播后又掀起了一波“去俄罗斯当倒爷”的热潮。
  在1991年“8·19”事件结束后,俄罗斯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实力迅速壮大,继12月戈尔巴乔夫宣布下台后,叶利钦的權力迅速增加。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市场,叶利钦的演讲和展望无疑给当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俄罗斯民众提供了希望,在8月份的民意调查中,叶利钦的支持率高达80%,但“8·19”事件结束后俄罗斯的社会经济状况仍然不断恶化,市场供应也严重恶化,从当时的商品供应来看,俄罗斯已经进入了自十月革命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与此同时,俄罗斯民众对叶利钦及其政府的不满情绪迅速增长,叶利钦政府为平息民愤、挽救市场,于1991年10月开始实施激进的改革计划,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休克疗法”。“国际倒爷”这一群体在俄罗斯生存的关键在于俄罗斯国内的市场供应,而叶利钦的激进改革计划力图改善市场供应,采取一次性大范围放开价格的措施,此项措施实施后不到一个月,俄罗斯国内90%的消费品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便已脱离国家管控,价格的上升确实使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大量增加,抢购风潮逐渐消失,但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生产增加的结果,俄罗斯民众面对商店内的高价商品只能望洋兴叹。从当时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叶利钦实施经济改革后的第一季度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660%左右(有学者分析这个涨幅可能会更高),而当时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只及物价涨幅的55%左右。当时俄罗斯政府内阁第一副总理内达尔在讲话中提到,按照俄罗斯当时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只有达到1400卢布才能正常生活,而当时俄罗斯达到这一收入水平的家庭只有不到8%。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国际倒爷”之手流入俄罗斯的中国货,因其价格合理、品种多、数量充足而在俄罗斯民众中广受欢迎。
  随着俄罗斯对中国消费品需求的逐渐增加,两国民间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额的利润回报促使一些中国“倒爷”把大量的劣质商品带入俄罗斯,对中国商人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许多俄罗斯商店都明确地表示不出售中国商品,“倒爷”在俄罗斯的处境也因此变得十分艰难,不仅要面对警察的刁难勒索,还要面对普通民众的质疑。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步好转和中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倒爷”这一群体的经营模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着改变,从过去的个体行为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过渡,过去的私人团伙式贸易逐步被国内大企业的资本运作式贸易所取代,从过去的地下群体逐渐向合法化、股份制公司所转变,在中俄两国建立贸易物流公司,合理利用中俄两国的政策法规,向着更加合法、稳定的方向继续发展。同时,也有一部分“国际倒爷”在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开始转向实业领域,利用俄罗斯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创办蔬菜种植、食品加工、服装厂等实业产业。可以说,中国的“国际倒爷”群体至此已基本退出了俄罗斯的历史舞台。   四、苏联解体前后经济状况的综合分析
  本文以苏联解体的1991年为中心,对苏联的经济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向前追溯至1985戈尔巴乔夫上台,向后追溯至1999叶利钦政府下台。
  苏联经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相当严重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苏联走向解体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剖析其给苏联经济带来的影响。
  1.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严重破坏了工人的积极性,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虽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突破其传统经济模式的禁锢,因此,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末期,苏联的经济已经开始走向衰落。
  2.在苏联的发展计划中,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而轻工业和农业长期以来被忽视,在苏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占据苏联总工业投资的85%,而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军费一直在不断增长,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之多。长此以往,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调,民用生产长期落后,这也是苏联解体后其境内“国际倒爷”泛滥的重要原因。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其实施的加速战略使得苏联的经济崩坏进一步加速。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苏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戈尔巴乔夫针对苏联经济问题所实行的加速战略并没有取得正面的效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生活日用产品的原材料约有80%来自于农业,但加速政策对重工业的偏重致使农业的发展十分迟缓,日用品供应日益紧张。对苏联民众来说,长期在斯大林模式下工作的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即使付出更多的劳动多挣几个卢布也不能让他们能够消费更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所以对改革多是持有消极态度。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独立,叶利钦政府上台,在国内实行了“休克疗法”,但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部分执行力和行政管制等方面受到影响,故在商品价格放开后没有起到相应的管控作用,进一步导致俄罗斯经济的衰退。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到,从叶利钦上台执政开始,到其下台,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仍继苏联解体前继续下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但叶利钦执政期间经济形势的恶化不能简单地归咎为其“休克疗法”的错误,从当时的俄罗斯环境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析:
  一是苏联解体后,原苏联财产的归属问题成为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主要矛盾,其工厂和企业所有权的不确定性使得管理、生产难以顺利进行。二是苏联解体后的债务问题由俄罗斯承担主要部分,截至1991年底,苏联所欠内债高达一万亿卢布,外债高达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欠西方国家的债务。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其经济接近崩溃,故单方面宣布暂时停止偿还外债本金,只偿还利息,这一举措对苏联的偿债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不可避免受此影响。
  综观苏联解体前后这14年的发展,虽然经济状况一直在恶化,但其执政者和政府从未放弃,在不断推行新政策的同时努力探索真正适合俄罗斯发展的新道路。
  五、结语
  中苏“国际倒爷”的存在及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苏联解体前后经济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苏联特殊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创造了适合“国际倒爷”生存的土壤,“国际倒爷”在当时作为一个苏联的现象级群体可以说在其经济衰退、市场崩溃的危机中发挥了相当不俗的作用,在市场供应最为紧张的时期,他们凭借平实的价格为苏联民众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用品保障。
  参考文献:
  [1] 聂作平.早期“倒爷”:华商的莫斯科淘金之旅[J].工会博览,2018(8).
  [2] 谢良兵.那些曾经疯狂的“倒爷”[J].今日科苑,2008(5).
  [3] 谢良兵.从“倒爷”到华商[J].传承,2008(3).
  [4] 邱永生,倪小林.“倒爷”探秘[J].瞭望周刊,1987(42).
  [5] 郑海凌.一个商务翻译的旅俄杂记[J].苏联文学联刊,1993(2).
  [6] 霜凌,邹慧,黑丁.国际倒爷变身列车劫匪,亡命18年难逃罪与罚[J].人民公安,2012(16).
  [7] 陸南泉.对苏联解体前后若干问题的考察——访问报告[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2(8).
  [8] 张晶.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1994(8).
  [9] 陆南泉.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与苏联剧变[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1).
  [10] 鄂焕成.苏联、东欧剧变原因的对比分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2(1).
  [11] 叶灼新.独联体一体化在艰难中迈进[J].世界经济,1997(6).
  [12] B·海特格,余瑞先.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2(14).
  [13] 刘子旭,程恩富.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
  [14] 于涛.莫斯科华商:一个跨国迁移群体的适应行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作者简介:蒋成年(1997—),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单位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世界上古中古史。
  (责任编辑:马双)
其他文献
摘要:查士丁尼执政时期,拜占庭帝国与波斯帝国的外交关系以三次战争为主线,波斯数次挑起战争,拜占庭三次赢得胜利,但双方均未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拜占庭帝国对波斯的国家战略是保证东部诸省免遭入侵,不断挤压波斯势力范围。萨珊波斯将恢复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领土视作其立国的根基,对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有领土野心,对罗马—拜占庭帝国采取激进的进攻性战略。由于查士丁尼时期的国家战略整体偏向于西方,其对萨珊波斯帝国
摘要:春秋时期的吴楚柏举之战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被认为是唯一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由孙武参与指挥的战役。探析吴楚柏举之战,楚国军事实力本强于吴国联军,人才杰出,然楚王用人不当、不能人尽其才;令尹子常以己利为重,对军情判断有误而固执己见;楚国欺压小国,兼并弱国,长期征战使四面树敌,陷于被动状态最终战败。吴军为将有能,治军有方,战略得当,谋求先胜条件,营造有利态势,争取有利外交环境,从而击败了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和一种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家风连接着传统、当下与未来,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具有时代性、世界性、地方性特征。“地方性知识”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巩固代际传承基因、彰显家风建构特色同时,也导致家风内容相对保守,传承方式较为单一,民族文化发展滞后问题。因此,应全面权衡“地方性知识”对现代家风建设利弊,加强国家引领,营造家风建设良好氛围;重视社会参与,形成
摘要: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把“人类意识形态和统治形式的终点”都归结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但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暴露出无法克服的蹩脚,即在出场形态起点上,“历史终结论”歪曲了马克思的历史概念;在历史发展动力上,“历史终结论”预设了唯心主义的历史动力装置;在现实境遇上,“历史终结论”的人类普世“福音”演奏成了人类的“符咒”。  关键词:历史终结论;历史动力;历史方向  中图分类号:
摘要:针对现有机电类课程具有离散化、独立化特点,学生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问题,以机械电子专业为试点,研究探索机器人链接下机电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机器人链接下机电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机器人课程综合性极强,与机械设计基础、传感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技術等机电类课程有密切的联系。探索机器人课程链接机电类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工程教育理念,结合机器人
摘要: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它不是单一矛盾或几种矛盾简单累积的结果,而是经济、政治、军事、制度运行、政府管理、人员选用等出现严重问题,统治阶级腐朽奢靡、吏治腐败、奸臣弄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是“由量到质”的裂变过程。社会矛盾逐步尖锐;危机预防体系崩塌;内轻外重军事防卫格局的形成;节度使制度的推行与边镇将帅蕃族化;奸臣弄权,派系争权,致朝政衰微吏治腐败;玄宗荒于政事、纵情声
摘要:从法国哲学家福柯《疯癫与文明》的相关理论来看,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中塑造的疯癫形象可以分为逼疯型疯癫、惩罚型疯癫、装疯型疯癫,其悲剧内核体现了扭曲时代的通行法则,是荒诞时代的悲剧产物、崩溃时代的折射缩影。疯癫背离于主流价值特别是人伦,是对荒诞的戏谑,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体现着人文主义理想,其塑造的疯癫形象及善与恶、美与丑、理想与现实的交锋,蕴含着对人文主义的阐释和对人文精神的捍卫。  关键词:莎
摘要: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张家界旅游业带来严重响影,使景区游客数量急劇下降、旅游业收入锐减,造成酒店民宿、餐饮等收入的降低以及招商引资的困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家界旅游发展要及时调整思路,激发旅游消费,谋划长远发展;要注重高质量旅游,发挥科技与创意的作用,推进产业升级;要抓住机遇,推进旅游国际化,发展入境旅游;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张家界地域特色,深化文旅融合;要建立旅游危机防范、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