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2011年独立设置以来,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统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抓手,全盘谋划和深入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锐意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凝心聚力,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搭建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平台。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伊始,学院党总支就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锐意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研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学院党总支不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坚守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积极学习贯彻“九个坚持”,工作中着重强调“六项纪律”“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制度。
多方引援,构建整体学习氛围。学院通过邀请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等一大批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为学院特聘教授,为学校的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强化学校广大师生的党性、党员意识,积极营造学校党建整体氛围。
高屋建瓴,锐意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党性实践教育,先后组织全院党员奔赴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改革开放精神教育基地、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认真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始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学院以教研室為单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实现团队分工协作;以课程化建设为依托,每位教师承担编写制作部分章节的教案讲义、幻灯片、案例、视频、实践教学方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学院邀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面向本校师生讲授相关具体课程内容,通过双向观摩、示范教学,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聘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培训;积极参与知名高校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类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依据教学实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流动工作室。
学院充分利用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大、精品多、区域特色鲜明的特点,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四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学院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省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5门,获批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1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1名教师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6名教师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一等奖、二等奖,6名教师分获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7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辅相成,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学理基础和学科支撑,课程建设是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
学院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相关资源,实现跨院、跨研究基地的学科结合和资源共享,强化“一盘棋”意识,实现优化组合,凝练具有特色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重点科研基地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共生共长。
学院为促进学术交流、追踪学科前沿,召开高端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聘请本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定期举办“牧野论坛”,充分开展学术研讨,发挥专家学术专长;大力支持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捕捉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掌握学术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研究团队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吸纳年轻教师进入不同的研究团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完善培育机制,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坚持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会等学术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特色优势学科,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学科体系;整合全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全校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课程,统筹规划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实现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
学院201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学院2014年获批“河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获批“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获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此外,学院还拥有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政)、学科教学(思政)3个二级硕士点,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外引内培,整合研究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研究团队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院吸纳年轻教师进入不同的研究团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缘结构优、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兼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9人,初步构建了以本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和学科梯队。教师队伍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4人,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1人入选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被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及“教学能手”称号。
聚力建设六十载,砥砺前行筑新梦!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基础,凸显发展优势,使学院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伊始,学院党总支就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锐意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研教学之中,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学院党总支不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坚守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积极学习贯彻“九个坚持”,工作中着重强调“六项纪律”“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制度。
多方引援,构建整体学习氛围。学院通过邀请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等一大批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为学院特聘教授,为学校的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强化学校广大师生的党性、党员意识,积极营造学校党建整体氛围。
高屋建瓴,锐意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党性实践教育,先后组织全院党员奔赴长征精神教育基地、改革开放精神教育基地、红旗渠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认真开展党员主题教育活动。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始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学院以教研室為单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实现团队分工协作;以课程化建设为依托,每位教师承担编写制作部分章节的教案讲义、幻灯片、案例、视频、实践教学方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学院邀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面向本校师生讲授相关具体课程内容,通过双向观摩、示范教学,提高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聘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综合化、系统化培训;积极参与知名高校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类活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质量;依据教学实效,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流动工作室。
学院充分利用河南省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大、精品多、区域特色鲜明的特点,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课堂叙事性教学、平台情景式教学、基地体验式教学、网络延展式教学四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功能互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学院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省级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5门,获批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1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5项,1名教师获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6名教师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一等奖、二等奖,6名教师分获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7名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评比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辅相成,学科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学理基础和学科支撑,课程建设是理论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
学院整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相关资源,实现跨院、跨研究基地的学科结合和资源共享,强化“一盘棋”意识,实现优化组合,凝练具有特色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重点科研基地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共生共长。
学院为促进学术交流、追踪学科前沿,召开高端学术会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学,聘请本学科领域知名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定期举办“牧野论坛”,充分开展学术研讨,发挥专家学术专长;大力支持学院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捕捉学术研究前沿问题,掌握学术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研究团队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吸纳年轻教师进入不同的研究团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完善培育机制,在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中,坚持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读书会等学术活动,调动广大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和校级特色优势学科,构建本硕博一体化学科体系;整合全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全校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课程,统筹规划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案,实现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
学院201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学院2014年获批“河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获批“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2018年获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2018年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此外,学院还拥有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思政)、学科教学(思政)3个二级硕士点,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未来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师资结构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外引内培,整合研究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研究团队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院吸纳年轻教师进入不同的研究团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学缘结构优、职称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兼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9人,初步构建了以本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优质高效的教学团队和学科梯队。教师队伍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2人、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4人,1人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1人入选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被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及“教学能手”称号。
聚力建设六十载,砥砺前行筑新梦!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把握发展机遇,厚植发展基础,凸显发展优势,使学院成为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