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交流是一种艺术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和谐的发展个体。他们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要通过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首先应该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而与孩子交流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与孩子交流是一种艺术,也是现代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一、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是实施师幼交流的首要条件
  师幼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帮助教师了解幼儿,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幼交流的质量,教师的态度主要在于亲切、和蔼,尊重、信任,鼓励、支持,个性、平等和积极回应。在师幼交流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参与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接受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持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对幼儿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的尊重;提供一个安全、温馨、信任、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平等、安全、信赖、心情舒畅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能够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地打断孩子的话,要耐心地、尽可能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不注意听完孩子所说的话,就以“老师知道了。”或者“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的话。经常这样,会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2.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也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有的教师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老师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批评,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三、非言语的交流
  在幼儿园教育中,非言语交流是师幼交流的重要方式,之所以重要,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幼儿来说,一方面动作要比语言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等与幼儿交流,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肯定。另一方面,幼儿也需要教师身体的接触,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对一个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事,眼睛看着老师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老师走过去抱一抱或者摸摸他的脸,远比说一句“老师原谅你”更让幼儿安心、踏实,更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真的原谅我了。
  非言语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毫不吝啬地、恰当地加以使用,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师幼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活动中更能对幼儿的情感感受产生真实的、具体的体验。
  比如“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就是一种不错的交流方式。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小椅子上与孩子交谈,或者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这与以前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和孩子谈话,师幼之间那种“距离”感少了不少,让幼儿增加了几分亲切感。而这里提出的“蹲下来”,并不仅仅是指一种肢体语言,它更代表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种能达到更好沟通效果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孩子还小,一方面,他们的个头比成人矮小,所以老师要时时刻刻想着尽量蹲下身子与他们交谈,因为作为老师,早已经习惯了对孩子的“俯视”,假如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孩子们“平视”进行对话,你会发现平等的高度会给交流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平等”是交流的基础。蹲下来,给孩子一种平视的目光,给孩子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自豪和一份精神上的温暖。呵护孩子,要从精神上入手;教育孩子,要从沟通入手。
  要想与孩子有个更好的沟通交流,首先做好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交流,和我们的另一半交流,这也是我们交流的原则,交流的方向,能听懂孩子的话是高明的,能知道孩子想什么是聪明的,能够知道孩子未来做什么更聪明,我们不是给孩子算命,而是知道孩子要做什么,以后怎样激发潜能。作为老师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要会与孩子交流沟通,交流沟通很重要,与孩子交流是一种艺术,它使得我们一生都与孩子有话说,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就可以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础,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
期刊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我逐步加深了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在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下面就对几种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简单写一点自己的探索研究。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随着班班通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和人机互动的特点脱颖而出。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
期刊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举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1.改革创新,讲解和示范法  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和压抑
期刊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中国五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武术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疑而出,迎来了她的春天。在很短的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加上文化媒体的宣传,将武术天地闹得纷纷扬扬,许多学生由于对武林高手和武术的崇拜,纷纷投身到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教育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教育,其中道德规范的灌输和文明习惯的训练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是相当困难的,教学内容本身既抽象又枯燥,学生学起来备感乏味。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充分运用电教手段解决了这一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思想
期刊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教育作为知识传播、创新和运用的载体,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必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而“创新”必定成为教育、教改发展的本质和核心。  就语文教育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而语文素质是人的基础素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可见,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
期刊
达尔文曾对自己作过这样的评论:“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既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力不强将直接影响你的一生。观察是我们获得资料、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它,最聪明的头脑也成了无源之水,成了无本之木,所以观察力很重要。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大学时是高材生,但在科研上却做不出成绩,遇到复杂问题就一筹莫展?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直觉和洞察力——“
期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早已成为中国人的共识,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增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的活动与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掌握运动技能活动的高度同步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始终是双向的,并通过各自的反馈信息构成了整个教学信息传导系统。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
期刊
人的认识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中体现了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积累增值。认识不可能是一次完成的,创造也不是呈直线一次性完成的。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这就是思想的火花——灵感。钱学森曾指出:“如果我们掌握了灵感学,那么创造力将普遍地极大地提高,而且人人都可成为‘天才’”。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天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灵感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