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
孙忠焕 杭州市市长
夏耕 青岛市市长
沈卫国 芜湖市市长
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最大限度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从而有力支撑区域创新的发展。
在实践中,各个地区做了哪些有益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又面临着哪些难题?杭州市市长孙忠焕、青岛市市长夏耕、芜湖市市长沈卫国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不同经验诠释三市创新体系不同内涵
孙忠焕:目前,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是:营造了和谐创业的环境,突出了杭州“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城市精神;围绕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全程创新服务,从创新研发到成果产业化,从初创企业培育到大企业扶强扶优,形成了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快了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加强了资源集成,引进了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集团,共建创新载体,提升了创新体系层次和创新水平。
简言之,我们取得的经验也就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引进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
夏耕:我们非常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提高发展的原创力;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自主创新发展环境。
青岛市区域创新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领军力量,以高校和科技机构为骨干,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之路,培育和推进了特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初步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塔型研发体系和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知识创新体系逐步成为核心技术研发和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知识创新效果显著;城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沈卫国:汽车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龙头企业,必须激活中小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并充分利用和发展区位优势、科技优势。
过去芜湖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层次低,规模小,门类多,市场竞争力弱。“九五”、“十五”以来,我们一直把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通过整合科技资源,突出产业特点,形成发展优势,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
点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等,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杭州从“天堂硅谷”到“和谐创业”,青岛从品牌经济的形成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芜湖从龙头企业的崛起到高科技产业的形成,都在诠释着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同内涵。
三地政府所担当的职能和角色
孙忠焕:地方政府职能要转变到调控、引导、规划、服务上来,对内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通过合法的行政干预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积极培育科研机构与中介组织。
从地方政府的运行来看,政府角色要转向监控上来。在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继续增加和强化新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完善社会保障、提供信息服务等功能。
夏耕:首先,地方政府成为区域内制度变革和区域性调控的主体。通过合理的分权可以使各地方政府开始有机会进行种种政策上的试验,从而更可能促进新制度的传播和采纳。
其次,地方政府扮演了三种角色: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角色;管理国有资产的角色;社会服务的角色。
再次,地方政府具有四种运行职责:政府是决策者——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决策,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政府是管理者——政府既要管市场管不了、无法管的事情,同时政府也要直接管理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政府是协调者——政府通过协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市场、社会的内在潜能,有效地利用好各类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政府是监督者——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罚,以保持良好的竞争、运行秩序。
沈卫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断给企业和居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地方政府要根据新时期的职能重新定位,通过简政放权,切实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管理”。
点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加强“孵化器”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支持与保障,以及创建先进的创新文化环境体系等。
制约创新的瓶颈问题亟待破冰
孙忠焕: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尚不能支撑杭州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科技资源配置尚待优化,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稀缺,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杭州发展面临着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夏耕: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支撑力亟待增强;二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信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技术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三是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解决问题的途径:整合资源,充实提高。整合区域科技资源,重塑科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服务和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相互关系,带动区域创新要素成长。整合和提升现有海洋、材料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力量,通过纳入领军项目、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强化国际高端合作交流,保持源头创新的能力;通过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研究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效发挥科技中介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带动资源聚集,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注重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决策主体。政府进行规划布局、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发挥政策和财政投入导向功能,引导和发展各创新要素,形成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和流动。
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发挥产业与科技的比较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产业协作与创新要素整合;鼓励发展海洋经济、循环经济等城市特色产业;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科研机构与公共技术平台;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形成创新服务体系。
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形成责任明确、协作分工、注重实效,分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沈卫国: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集团、大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还不强,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数量还不大,高技术创新型人才数量还不多,推进技术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
点评: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体制、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公正、公开、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集聚优势 实现创新与突破
孙忠焕: 杭州市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建设了五大子系统:创新管理系统——指挥和协调创新系统的发展,为创新系统提供规划、管理、绩效评估等服务;创新研发系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生产系统,这是创新链中的供给源;产业化系统——创新成果的示范及产业化,这是创新链中的终端部分;创新服务系统——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这是创新链的中间环节和联动枢纽;创新保障系统——包括创新的投入、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三方面。
夏耕: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建设支撑优势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带动能力和本市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协调的创新布局体系。
沈卫国:我们将大力推进大集团、大企业战略,促进其规模扩张和创新能力提高,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和知名品牌,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开放的视野、开明的政策,面向社会,面向各类人才,鼓励、引导和支持能人创业,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掀起并保持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潮。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创业服务体系,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点评:区域创新体系不是国家创新体系在某个区域的缩小复制,而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则指导下建设的适合本区域特点的、能够迅速有效提升本区域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每个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都鲜明地体现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程度。
孙忠焕 杭州市市长
夏耕 青岛市市长
沈卫国 芜湖市市长
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可最大限度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使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各种服务得到及时全面的供应,从而有力支撑区域创新的发展。
在实践中,各个地区做了哪些有益探索?积累了哪些经验?又面临着哪些难题?杭州市市长孙忠焕、青岛市市长夏耕、芜湖市市长沈卫国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不同经验诠释三市创新体系不同内涵
孙忠焕:目前,杭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是:营造了和谐创业的环境,突出了杭州“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城市精神;围绕培育创新主体,实施全程创新服务,从创新研发到成果产业化,从初创企业培育到大企业扶强扶优,形成了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加快了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建成了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加强了资源集成,引进了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和著名企业集团,共建创新载体,提升了创新体系层次和创新水平。
简言之,我们取得的经验也就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引进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共建科技创新载体。
夏耕:我们非常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培育提高发展的原创力;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营造自主创新发展环境。
青岛市区域创新体系已经逐步建立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领军力量,以高校和科技机构为骨干,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之路,培育和推进了特色科技产业的发展,初步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塔型研发体系和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包括: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知识创新体系逐步成为核心技术研发和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力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知识创新效果显著;城市公共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沈卫国:汽车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但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只靠一两个龙头企业,必须激活中小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并充分利用和发展区位优势、科技优势。
过去芜湖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层次低,规模小,门类多,市场竞争力弱。“九五”、“十五”以来,我们一直把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通过整合科技资源,突出产业特点,形成发展优势,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
点评: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宏观管理体系等,它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杭州从“天堂硅谷”到“和谐创业”,青岛从品牌经济的形成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芜湖从龙头企业的崛起到高科技产业的形成,都在诠释着区域创新体系的不同内涵。
三地政府所担当的职能和角色
孙忠焕:地方政府职能要转变到调控、引导、规划、服务上来,对内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通过合法的行政干预手段,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积极培育科研机构与中介组织。
从地方政府的运行来看,政府角色要转向监控上来。在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继续增加和强化新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完善社会保障、提供信息服务等功能。
夏耕:首先,地方政府成为区域内制度变革和区域性调控的主体。通过合理的分权可以使各地方政府开始有机会进行种种政策上的试验,从而更可能促进新制度的传播和采纳。
其次,地方政府扮演了三种角色: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角色;管理国有资产的角色;社会服务的角色。
再次,地方政府具有四种运行职责:政府是决策者——按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决策,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政府是管理者——政府既要管市场管不了、无法管的事情,同时政府也要直接管理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政府是协调者——政府通过协调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市场、社会的内在潜能,有效地利用好各类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政府是监督者——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罚,以保持良好的竞争、运行秩序。
沈卫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不仅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且要不断给企业和居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在管理方式上,地方政府要根据新时期的职能重新定位,通过简政放权,切实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管理”。
点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加强“孵化器”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支持与保障,以及创建先进的创新文化环境体系等。
制约创新的瓶颈问题亟待破冰
孙忠焕: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尚不能支撑杭州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科技资源配置尚待优化,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稀缺,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杭州发展面临着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夏耕:存在的问题:一是科技支撑力亟待增强;二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信息、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技术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短缺;三是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四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解决问题的途径:整合资源,充实提高。整合区域科技资源,重塑科学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服务和地方政府等创新主体,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相互关系,带动区域创新要素成长。整合和提升现有海洋、材料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研究力量,通过纳入领军项目、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强化国际高端合作交流,保持源头创新的能力;通过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研究机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有效发挥科技中介的社会化服务作用,带动资源聚集,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注重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决策主体。政府进行规划布局、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发挥政策和财政投入导向功能,引导和发展各创新要素,形成知识和技术的有效整合和流动。
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发挥产业与科技的比较优势,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产业协作与创新要素整合;鼓励发展海洋经济、循环经济等城市特色产业;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科研机构与公共技术平台;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形成创新服务体系。
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形成责任明确、协作分工、注重实效,分步推进的工作机制。
沈卫国: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集团、大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还不强,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数量还不大,高技术创新型人才数量还不多,推进技术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
点评: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在思想观念、体制、管理、文化、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公正、公开、规范、高效”的科技管理体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集聚优势 实现创新与突破
孙忠焕: 杭州市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初步建设了五大子系统:创新管理系统——指挥和协调创新系统的发展,为创新系统提供规划、管理、绩效评估等服务;创新研发系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生产系统,这是创新链中的供给源;产业化系统——创新成果的示范及产业化,这是创新链中的终端部分;创新服务系统——为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这是创新链的中间环节和联动枢纽;创新保障系统——包括创新的投入、创新的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三方面。
夏耕:我市的主要做法是:建设支撑优势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带动能力和本市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协调的创新布局体系。
沈卫国:我们将大力推进大集团、大企业战略,促进其规模扩张和创新能力提高,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和知名品牌,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以开放的视野、开明的政策,面向社会,面向各类人才,鼓励、引导和支持能人创业,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掀起并保持全民创新创业的热潮。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创业服务体系,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点评:区域创新体系不是国家创新体系在某个区域的缩小复制,而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则指导下建设的适合本区域特点的、能够迅速有效提升本区域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每个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都鲜明地体现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