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場由學生主導的重奪公民廣場的抗議行動,戲劇化的變身成提前上演的“佔中”運動,各方勢力的表現讓原本計劃中單純的“愛與和平的公民抗命”充滿變數,似乎這一夜開始港人難眠,是自救還是自毀,誰又能救贖維多利亞港?百年香港走過法制完善路,經濟發展路,下一步是否走上政治抗爭路,未來是民主法治的香港亦或是對抗動蕩的香江,這是最亂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騎劫與鎮壓,夢醒亦夢碎
8月31日,人大通過香港政改方案,連落三閘,真正意義上的全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無望,讓民主派大失所望,佔中也已勢在必行。第一波由大專學生帶領發起的罷課行動雖然在港校串聯,但根本無法引起政府回應與關注,繼而才由學民思潮與學聯突擊佔領政府總部前廣場,面臨著越聚越多的學生和社會人士,佔中三位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一改先前態度突然宣佈“佔領中環,正式啟動”。錯愕、背叛還是騎劫,令很多參與者與觀望者不知所措。用學生作為佔中的導火索,顯然讓佔中三子被人詬病為騎劫成果;梁國雄議員甚至是下跪來表達“要贏一起贏,要輸一起輸”的請求。突然地改變行動與策略,帶來了無盡的變數,甚至是可怕的災難。當下,早已不是單純的學生運動而是廣納反對派的大型抗爭運動,誰也難以保證將和平抗議下去。從佔領中環變成佔領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甚至是擴向沙田、元朗等地的全面佔領癱瘓香港運動,大面積的擴散早已不是學民思潮、學聯、佔中三子或者泛民派能夠控制的了的,失控是陳健民、黃之鋒等人都公認的事實。這是“愛與和平佔中運動”的挫敗,沒有規劃的行動無法長久,如此大規模擴散不僅會引發民意反彈,在本來佔中支持度不到四成的情形下,更將原本可以真正表達真普選的訴求模糊化,激進派、民主派各有山頭、各自放話,不斷改變方向,結果可以預見,最後將悲情落幕。
這是佔中的失敗,是熱血青年的失敗,更是全體港人的失敗,因為這是夢醒也是夢碎的時刻。突襲引發的倉促佔中讓本來最有美好結局的行動變成無解,也變成危機。這是佔中三子需要向全民道歉的地方,既然一聲令下,就要一肩承擔責任。
而梁振英政府早已在人民的公審中相形見絀。相對於西方動輒汽油彈等的暴力抗議,港人和青年的抗爭相對和平理性,卻引來87顆催淚彈的強制驅離,這一刻無論是支持佔中還是反對者都心碎了,用暴力、過當武力鎮壓抗議民眾,這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無法磨滅的恥辱。因為錯誤的指揮,讓基層警察成為眾矢之的,昔日港警揚名世界的形象瞬間跌入穀底,引來謾罵與羞辱,基層警察何罪之有?他們不過是要服從上司命令,卻又不忍傷害自己的同胞。網絡上流傳的一名頭戴面罩的警察幫一位受胡椒噴霧攻擊的青年沖洗眼睛,足以讓人明白這不是警民衝突,無論是抗爭的民眾亦或是執勤的警察,他們又有何罪?領導者充滿智慧,人民才能收穫福報,無知的指揮者,無良的領導者只會讓大眾身心俱疲,讓香港遍體鱗傷,所以也請領導者與指揮者秉持內心的道德與良知,勇於承擔責任來面對全民。
四大皆是輸,台灣變贏家
抗爭輸了。有人說,佔領中環意味著勝利,因為人們覺醒。但當佔領中環變成佔領香港遍地開花,用行動脅迫其他人時還能說贏了嗎?沒有大眾支持的衝刺終究半空隕落,面對黃洋達等人反共、全民制憲的訴求,聽到學聯、學民思潮大呼攻佔政府部門,癱瘓政府運作的主張,面對抗爭溫和派“重啟政改,我要真普選”的呼聲,支持者要何去何從,市民要如何辨別。禍起蕭墻,一場運動的成功不僅是靠著感動人心的訴求,更要團結一致的表達。各自佔山為王,得到一條馬路便是領袖的行為如何凝聚力量,真正改變?一首《海闊天空》不是單單要我們風雨中抱緊自由,更要知道追尋自由的道路在何處。
港府輸了。梁振英上臺後,較前兩任特首更喪失港人信任,“狼英”、“港共”的頭銜早已經不是第一次送給他了,除了令人難忘的2003年七一反對23條立法的大遊行,香港抗爭歷史上的反國教、抗議高鐵均是梁任內發生。最近不少網民翻出2012年,梁振英與唐英年競選時期,唐問梁是否會釋放催淚彈和出動防暴警察鎮壓的問題更被市民稱為早有先見之明。當政府無所顧忌的展現國家機器的暴力一面時,政府早已遠離人民。
香港輸了。一場突發的佔中,讓支持者熱血沸騰,也讓反對者焦慮萬分,發展至今更讓中間派銷聲匿跡。支持佔中者高呼為了香港明天,擔心明日沒有機會站出來,斥責警察,斥責反對者是保皇派是中共同路人;而反對者則因為生活等不便表達不滿,更因為擔心數十年的香港經濟發展毀於一旦,企圖用經濟社會穩定牌來對抗對方。網絡上,黃絲帶、藍絲帶飄揚,支持與反對者相互叫陣,與台灣太陽花學運如出一轍的解除好友,親人反目的情形上演。黨同伐異,是我陣營者則大聲擁護,敵營人士則拼命謾罵。理性、思考似乎再也沒了空間,有教授感慨如今已經不能“說理了”。為了一場運動,社會的撕裂能夠縫合嗎?看看台灣、菲律賓、烏克蘭,想想今日香港。
中共輸了。鄧小平先生當年創造“一國兩制”,本來為台灣量身打造,卻運用到港澳身上。香港回歸十七年來,內地與香港加速了融合,1997金融風暴依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2003年SARS後滿目瘡痍的香港又得到了自由行這顆大補丸,香港經濟成長早早超出當年一些反對派的預期。當中共滿心歡喜17年的成果時,卻發現港人的心越走越遠,從雙非、自由行、水客、高鐵再到高漲的房價、租金與擁擠的人潮,這不是歡喜而是更大程度的無奈轉成憤怒與排外。片面的融合和企圖發展經濟來穩定社會的舉措,帶來了21倍的高貧富差距,佔據香港主體的中產階級日益消失,變相貧窮。一國兩制由堅持一國,偏重兩制,也變成了偏向一國,存在兩制,甚至會讓人產生“兩制一國”和終極“一制一國”的恐懼。攻心為上,誅心亦無形。
誰贏了?一場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意外的讓台灣成為贏家,想必台灣也始料未及。從攻佔立法院的公民不服從到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從太陽花學運遍地開花到太陽傘運動四處擴散,從退回服貿、馬英九下臺到收回人大決定、梁振英落臺,這不是類似,而是太陽花學運的翻版。在香港這塊土地上,台灣成功實現了民主輸出,達到了民主影響,港台公民社會共同體也更加鞏固,暫且不論這是香港的幸運還是悲哀,至少台灣拿到了勝利指環。不僅如此,面對湧入的台灣媒體,黃之鋒大呼當下最流行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訴求,提醒台灣人“一國兩制”要不得。正當中共大力宣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時,一場香港的佔中運動更讓朝野上下、不分藍綠,一致強調不接受一國兩制,空前的團結對抗中共,似乎少了過去的硝煙味。得了內部團結,贏了外部輸出,台灣無意間成為了佔中大贏家。 百年香港路,唯有祝福你
百年來香港無疑是一間鬥爭、革命、各方勢力盤繞的城市博物館。從孫文先生國民革命推翻清廷,以香江為根據點;到二次世界大戰上,聯盟國與日本的纏鬥再到國共內戰以及國民黨敗退台灣後的,國共雙方在香港此起彼伏的鬥爭,以及後期慢慢演變的中共與本土派、國際勢力的過招,香港繁華的背後一向是政治的暗戰,一部鮮活的爭鬥片。正因如此,如今的香港才延續了往日的政治特色,國際政治與本地政治的盤根錯雜。
北京最喜歡“關起門來好商量”,堅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內政,無論是西藏、新疆、台灣還是本身的維穩與法制、人權等往往排斥外來評論。北京政府一心寄希望於回歸之後就是一國內部的協商,即國內政治與本地政治化,避免將香港管治“國際關係化”,以免英美繼續插手,扶持代理人。偏偏不然,民主派仍然醉心於英美支持,平日不忘與英美駐港人員不時溝通,獲取資助,還親赴英美宣傳理念,以期獲得加持。就連這次佔中都有人發起十萬聯署請求美國白宮聲援香港,泛民派在中央與建制派的聯手夾擊中試圖用英美做後盾加大自己的政治籌碼,更用“太陽傘革命”、“亞洲之春”這樣的顏色革命字眼不斷刺激北京。北京、泛民派包括激進派都在互相觸碰彼此的底線,這是難解的僵局,稍有不慎,將變成死局。
溫和的北京與溫和的香港已不復存在,當下只有強硬的北京與香港激進派的對壘還引入了國際力量的介入,是國內政治動蕩還是大國間的政治博弈,早已經無法說清。這是香港的悲哀,註定自己的事情總有別人插手,無論是北京還是倫敦抑或華盛頓。
更可怕的還是溫柔背後的危機。台灣民主,今日在香港早已是座上之賓,廣受推崇。香港高昂的樓價、擴大的貧富差距、生活價值與理念等的衝突,但憑一句模仿台式民主的真普選可以改善甚至解決嗎?台灣確實成功進行對臨近區域的民主輸出與民主影響,但是香港可以複製嗎?台灣民主化後的二十年來,充斥了藍綠對立、統獨、省籍的衝突。沒有贏得半數僥倖當選的陳水扁,帶給台灣激烈的族群對抗與區域危機;而大贏對手200多萬票的過半總統馬英九時至今日被人罵成狗,扔去書,踩到腳底。完全複製美國版本的民主台灣在進入2000年後,經濟停滯不前,政治掛帥高於一切,在亞洲四小龍中長期墊底,無論是陳水扁執政還是馬英九執政都要大呼全民拼經濟,台灣向前行。而事實呢?立法院長期打架空轉,行政機構換將如同流水席。有人要說,是因為民主化,台灣才那麼平和,人情味濃。這是台灣教育與長期多元融合後的優良品質,不是一個民主二字能輕易改變的。民主這顆萬能丹愚弄台灣二十年,換了政黨換不了背後的經濟利益、政治交換、財團控制與影響,今天歐美又能擺脫嗎?言猶至此,這絕不是對獨裁專制的支持,重新回到威權統治而是對民主的反思。今天,我們是為了民主二字去追求民主嗎?不要忘記初心,我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與無上尊嚴而尋求民主。真正的民主在我看來,不是百分之百人民做主,而是人民最大限度的幸福與尊嚴。為了追求所謂純粹的民主,希望它有100分的純度,不要忘記那樣的花草提取精華是會腐蝕皮膚的,看看今日的台灣、泰國,恐怕它可能早已深入骨髓。香港人,這樣的民主是我們渴求的嗎?我們需要真普選,也需要一個真正適合我們的真民主,拒絕大陸化是我們的警覺,拒絕台灣化也應是我們的覺醒,因為真正香港化的在地民主政治才是我們尊嚴與幸福的保障。
未來往何方
近半個世紀以來,港人自強找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路,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經濟的香港確實因不多的政治而安靜許多,理性的“經理人”充斥香港,很多時候被人批評為賺錢機器與冷漠。如今,當港人選擇走上政治路,打破冷漠與沉默,這是公民社會崛起的標誌,因為公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尋求參與政策制定與博弈的過程,未來的政府施政更加能夠符合人民期待,解決居民困境。但是當一個社會更多的能力與精力放在政治上時,它相應的就變成了一個“政治機器”,這是需要防微杜漸的,因為一旦走入政治激情路,再回頭已經找不出退路。我們爭取民主,但不能用政治徹底換取經濟,理性的香港會回來,只是多了幾份感性與自省,這是美好的香港未來路,走與不走,全靠港人智慧。
連續多日的大雨,不是為了澆熄港人爭取民主的熱情,而是讓港人在風雨中擁抱自由的同時,在風雨中冷靜自己的頭腦,用理性、溝通、全民思辨來找到未來的路。現在不是七零年代的民主轉型期,一個地區的民主轉型只會影響內部,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香港的經濟、民主與周圍地區與這個世界緊密相連,卻又廣受影響。沒有嚴謹的思考,未來,一步錯,滿盤皆落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上海都在虎視眈眈,未來的香港是要贏了民主失了經濟,還是民主、經濟雙贏,亦或是民主輸了、經濟也落敗的悲慘結局,這需要佔中的熱血市民,需要沉默的多數民眾,更需要港府與北京政府的智慧。
騎劫與鎮壓,夢醒亦夢碎
8月31日,人大通過香港政改方案,連落三閘,真正意義上的全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無望,讓民主派大失所望,佔中也已勢在必行。第一波由大專學生帶領發起的罷課行動雖然在港校串聯,但根本無法引起政府回應與關注,繼而才由學民思潮與學聯突擊佔領政府總部前廣場,面臨著越聚越多的學生和社會人士,佔中三位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一改先前態度突然宣佈“佔領中環,正式啟動”。錯愕、背叛還是騎劫,令很多參與者與觀望者不知所措。用學生作為佔中的導火索,顯然讓佔中三子被人詬病為騎劫成果;梁國雄議員甚至是下跪來表達“要贏一起贏,要輸一起輸”的請求。突然地改變行動與策略,帶來了無盡的變數,甚至是可怕的災難。當下,早已不是單純的學生運動而是廣納反對派的大型抗爭運動,誰也難以保證將和平抗議下去。從佔領中環變成佔領旺角、尖沙咀、銅鑼灣甚至是擴向沙田、元朗等地的全面佔領癱瘓香港運動,大面積的擴散早已不是學民思潮、學聯、佔中三子或者泛民派能夠控制的了的,失控是陳健民、黃之鋒等人都公認的事實。這是“愛與和平佔中運動”的挫敗,沒有規劃的行動無法長久,如此大規模擴散不僅會引發民意反彈,在本來佔中支持度不到四成的情形下,更將原本可以真正表達真普選的訴求模糊化,激進派、民主派各有山頭、各自放話,不斷改變方向,結果可以預見,最後將悲情落幕。
這是佔中的失敗,是熱血青年的失敗,更是全體港人的失敗,因為這是夢醒也是夢碎的時刻。突襲引發的倉促佔中讓本來最有美好結局的行動變成無解,也變成危機。這是佔中三子需要向全民道歉的地方,既然一聲令下,就要一肩承擔責任。
而梁振英政府早已在人民的公審中相形見絀。相對於西方動輒汽油彈等的暴力抗議,港人和青年的抗爭相對和平理性,卻引來87顆催淚彈的強制驅離,這一刻無論是支持佔中還是反對者都心碎了,用暴力、過當武力鎮壓抗議民眾,這已經成為梁振英政府無法磨滅的恥辱。因為錯誤的指揮,讓基層警察成為眾矢之的,昔日港警揚名世界的形象瞬間跌入穀底,引來謾罵與羞辱,基層警察何罪之有?他們不過是要服從上司命令,卻又不忍傷害自己的同胞。網絡上流傳的一名頭戴面罩的警察幫一位受胡椒噴霧攻擊的青年沖洗眼睛,足以讓人明白這不是警民衝突,無論是抗爭的民眾亦或是執勤的警察,他們又有何罪?領導者充滿智慧,人民才能收穫福報,無知的指揮者,無良的領導者只會讓大眾身心俱疲,讓香港遍體鱗傷,所以也請領導者與指揮者秉持內心的道德與良知,勇於承擔責任來面對全民。
四大皆是輸,台灣變贏家
抗爭輸了。有人說,佔領中環意味著勝利,因為人們覺醒。但當佔領中環變成佔領香港遍地開花,用行動脅迫其他人時還能說贏了嗎?沒有大眾支持的衝刺終究半空隕落,面對黃洋達等人反共、全民制憲的訴求,聽到學聯、學民思潮大呼攻佔政府部門,癱瘓政府運作的主張,面對抗爭溫和派“重啟政改,我要真普選”的呼聲,支持者要何去何從,市民要如何辨別。禍起蕭墻,一場運動的成功不僅是靠著感動人心的訴求,更要團結一致的表達。各自佔山為王,得到一條馬路便是領袖的行為如何凝聚力量,真正改變?一首《海闊天空》不是單單要我們風雨中抱緊自由,更要知道追尋自由的道路在何處。
港府輸了。梁振英上臺後,較前兩任特首更喪失港人信任,“狼英”、“港共”的頭銜早已經不是第一次送給他了,除了令人難忘的2003年七一反對23條立法的大遊行,香港抗爭歷史上的反國教、抗議高鐵均是梁任內發生。最近不少網民翻出2012年,梁振英與唐英年競選時期,唐問梁是否會釋放催淚彈和出動防暴警察鎮壓的問題更被市民稱為早有先見之明。當政府無所顧忌的展現國家機器的暴力一面時,政府早已遠離人民。
香港輸了。一場突發的佔中,讓支持者熱血沸騰,也讓反對者焦慮萬分,發展至今更讓中間派銷聲匿跡。支持佔中者高呼為了香港明天,擔心明日沒有機會站出來,斥責警察,斥責反對者是保皇派是中共同路人;而反對者則因為生活等不便表達不滿,更因為擔心數十年的香港經濟發展毀於一旦,企圖用經濟社會穩定牌來對抗對方。網絡上,黃絲帶、藍絲帶飄揚,支持與反對者相互叫陣,與台灣太陽花學運如出一轍的解除好友,親人反目的情形上演。黨同伐異,是我陣營者則大聲擁護,敵營人士則拼命謾罵。理性、思考似乎再也沒了空間,有教授感慨如今已經不能“說理了”。為了一場運動,社會的撕裂能夠縫合嗎?看看台灣、菲律賓、烏克蘭,想想今日香港。
中共輸了。鄧小平先生當年創造“一國兩制”,本來為台灣量身打造,卻運用到港澳身上。香港回歸十七年來,內地與香港加速了融合,1997金融風暴依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2003年SARS後滿目瘡痍的香港又得到了自由行這顆大補丸,香港經濟成長早早超出當年一些反對派的預期。當中共滿心歡喜17年的成果時,卻發現港人的心越走越遠,從雙非、自由行、水客、高鐵再到高漲的房價、租金與擁擠的人潮,這不是歡喜而是更大程度的無奈轉成憤怒與排外。片面的融合和企圖發展經濟來穩定社會的舉措,帶來了21倍的高貧富差距,佔據香港主體的中產階級日益消失,變相貧窮。一國兩制由堅持一國,偏重兩制,也變成了偏向一國,存在兩制,甚至會讓人產生“兩制一國”和終極“一制一國”的恐懼。攻心為上,誅心亦無形。
誰贏了?一場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意外的讓台灣成為贏家,想必台灣也始料未及。從攻佔立法院的公民不服從到佔領中環的公民抗命,從太陽花學運遍地開花到太陽傘運動四處擴散,從退回服貿、馬英九下臺到收回人大決定、梁振英落臺,這不是類似,而是太陽花學運的翻版。在香港這塊土地上,台灣成功實現了民主輸出,達到了民主影響,港台公民社會共同體也更加鞏固,暫且不論這是香港的幸運還是悲哀,至少台灣拿到了勝利指環。不僅如此,面對湧入的台灣媒體,黃之鋒大呼當下最流行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訴求,提醒台灣人“一國兩制”要不得。正當中共大力宣傳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時,一場香港的佔中運動更讓朝野上下、不分藍綠,一致強調不接受一國兩制,空前的團結對抗中共,似乎少了過去的硝煙味。得了內部團結,贏了外部輸出,台灣無意間成為了佔中大贏家。 百年香港路,唯有祝福你
百年來香港無疑是一間鬥爭、革命、各方勢力盤繞的城市博物館。從孫文先生國民革命推翻清廷,以香江為根據點;到二次世界大戰上,聯盟國與日本的纏鬥再到國共內戰以及國民黨敗退台灣後的,國共雙方在香港此起彼伏的鬥爭,以及後期慢慢演變的中共與本土派、國際勢力的過招,香港繁華的背後一向是政治的暗戰,一部鮮活的爭鬥片。正因如此,如今的香港才延續了往日的政治特色,國際政治與本地政治的盤根錯雜。
北京最喜歡“關起門來好商量”,堅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內政,無論是西藏、新疆、台灣還是本身的維穩與法制、人權等往往排斥外來評論。北京政府一心寄希望於回歸之後就是一國內部的協商,即國內政治與本地政治化,避免將香港管治“國際關係化”,以免英美繼續插手,扶持代理人。偏偏不然,民主派仍然醉心於英美支持,平日不忘與英美駐港人員不時溝通,獲取資助,還親赴英美宣傳理念,以期獲得加持。就連這次佔中都有人發起十萬聯署請求美國白宮聲援香港,泛民派在中央與建制派的聯手夾擊中試圖用英美做後盾加大自己的政治籌碼,更用“太陽傘革命”、“亞洲之春”這樣的顏色革命字眼不斷刺激北京。北京、泛民派包括激進派都在互相觸碰彼此的底線,這是難解的僵局,稍有不慎,將變成死局。
溫和的北京與溫和的香港已不復存在,當下只有強硬的北京與香港激進派的對壘還引入了國際力量的介入,是國內政治動蕩還是大國間的政治博弈,早已經無法說清。這是香港的悲哀,註定自己的事情總有別人插手,無論是北京還是倫敦抑或華盛頓。
更可怕的還是溫柔背後的危機。台灣民主,今日在香港早已是座上之賓,廣受推崇。香港高昂的樓價、擴大的貧富差距、生活價值與理念等的衝突,但憑一句模仿台式民主的真普選可以改善甚至解決嗎?台灣確實成功進行對臨近區域的民主輸出與民主影響,但是香港可以複製嗎?台灣民主化後的二十年來,充斥了藍綠對立、統獨、省籍的衝突。沒有贏得半數僥倖當選的陳水扁,帶給台灣激烈的族群對抗與區域危機;而大贏對手200多萬票的過半總統馬英九時至今日被人罵成狗,扔去書,踩到腳底。完全複製美國版本的民主台灣在進入2000年後,經濟停滯不前,政治掛帥高於一切,在亞洲四小龍中長期墊底,無論是陳水扁執政還是馬英九執政都要大呼全民拼經濟,台灣向前行。而事實呢?立法院長期打架空轉,行政機構換將如同流水席。有人要說,是因為民主化,台灣才那麼平和,人情味濃。這是台灣教育與長期多元融合後的優良品質,不是一個民主二字能輕易改變的。民主這顆萬能丹愚弄台灣二十年,換了政黨換不了背後的經濟利益、政治交換、財團控制與影響,今天歐美又能擺脫嗎?言猶至此,這絕不是對獨裁專制的支持,重新回到威權統治而是對民主的反思。今天,我們是為了民主二字去追求民主嗎?不要忘記初心,我們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與無上尊嚴而尋求民主。真正的民主在我看來,不是百分之百人民做主,而是人民最大限度的幸福與尊嚴。為了追求所謂純粹的民主,希望它有100分的純度,不要忘記那樣的花草提取精華是會腐蝕皮膚的,看看今日的台灣、泰國,恐怕它可能早已深入骨髓。香港人,這樣的民主是我們渴求的嗎?我們需要真普選,也需要一個真正適合我們的真民主,拒絕大陸化是我們的警覺,拒絕台灣化也應是我們的覺醒,因為真正香港化的在地民主政治才是我們尊嚴與幸福的保障。
未來往何方
近半個世紀以來,港人自強找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路,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金融中心,經濟的香港確實因不多的政治而安靜許多,理性的“經理人”充斥香港,很多時候被人批評為賺錢機器與冷漠。如今,當港人選擇走上政治路,打破冷漠與沉默,這是公民社會崛起的標誌,因為公民更加積極主動地尋求參與政策制定與博弈的過程,未來的政府施政更加能夠符合人民期待,解決居民困境。但是當一個社會更多的能力與精力放在政治上時,它相應的就變成了一個“政治機器”,這是需要防微杜漸的,因為一旦走入政治激情路,再回頭已經找不出退路。我們爭取民主,但不能用政治徹底換取經濟,理性的香港會回來,只是多了幾份感性與自省,這是美好的香港未來路,走與不走,全靠港人智慧。
連續多日的大雨,不是為了澆熄港人爭取民主的熱情,而是讓港人在風雨中擁抱自由的同時,在風雨中冷靜自己的頭腦,用理性、溝通、全民思辨來找到未來的路。現在不是七零年代的民主轉型期,一個地區的民主轉型只會影響內部,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香港的經濟、民主與周圍地區與這個世界緊密相連,卻又廣受影響。沒有嚴謹的思考,未來,一步錯,滿盤皆落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馬來西亞、甚至上海都在虎視眈眈,未來的香港是要贏了民主失了經濟,還是民主、經濟雙贏,亦或是民主輸了、經濟也落敗的悲慘結局,這需要佔中的熱血市民,需要沉默的多數民眾,更需要港府與北京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