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临床诊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率、心律失常诊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出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临床检出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90-02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内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同时炎症、栓塞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也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冠心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存在极大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就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以常规心电图检查为对照,证实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3.59±3.91)岁,陈旧性心肌梗死25例,心绞痛33例,合并症: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27±4.98)岁,陈旧性心肌梗死17例,心绞痛28例,合并症: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7例;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扫描检测,待患者入院停药3d后,在室温内连接心电图机,连接可靠专业地线,接地电阻>0.5Ω,心电图机应与诊疗床、导联电缆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应用其他电器,以免对心电图检查结果造成干扰。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h连续性扫描检测,检测者在佩戴动态心电图仪后,需要进行适当运动,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二者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检测过程中应皮肤应保持干燥,检查日不可洗澡,避免出汗影响检查结果。准确记录24h监测期间的运动时间与身体不适情况,为医师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检查方法:检查前,向受检者告知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安排到动态心电图室装机,然后通过轮椅、推车进行推送患者回病房,针对行动不便患者可直接在床旁进行装机,记录1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为动态心电图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平躺等位置,用酒精棉棉球擦拭电极放置处皮肤,做好备皮,将电极于清洁好的皮肤上稳固粘贴,并用胶布固定,减少肌电与运动对检查结果的干扰,准确记录患者24h内心电图变化情况。佩戴24h后,依序将记录盒拆卸下来,清洁受检者身体。将记录盒与计算机连接,将患者心电扫描数据扫描压缩至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打印诊断条图,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下诊断结论。
1.3判断标准心肌缺血判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检测后,同一导联的T波<1/10同一导联R波,ST段水平或下移量>0.5MV。动态心电图检测后:ST段水平或下移量>0.10MV,ST发生水平或下移情况持续时间>60s,连续两次出现ST段下移情况,且2次间隔时间>60s。心律失常判断标准:心电图检测后,表现为3个及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心房独立活动、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
1.4統计学处理以SPSS20.O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x±s);x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肌缺血诊断比较心肌缺血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检出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2心律失常诊断比较心律失常类型诊断比较,观察组检出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功能性痉挛引起,使心肌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引起心绞痛、猝死等不良结局。针对存在脑血管表现的老年患者,医院多通过心电图检查并开展短期内随访观察,排除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患者及家属来院就诊时,需要将患者所患的冠心病相关病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供医师参考。
常规心电图是心脏基础检查项目,多是对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进行了解。临床针对胸痛、心慌等症状患者、疑似存在心脏问题者、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均需开展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对于常见的心脏异常可及时发现,常规心电图仅能对短时间内的心脏情况进行反应,通过是lmin钟内心脏情况,但是多数心脏疾病患者为间歇性异常,一般在心电图检查时并不会出现异常,此时心电图就无法对冠心病患者发挥筛查作用。例如,冠心病患者未发病时,开展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一次心电图检查异常无法准确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因此,多数医师要求患者在心脏病发作时,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或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连续监测方法,可对人体心脏在日常活动状态下开展24h连续记录,因记录时间长,可对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反应,有效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特别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在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四种心律失常类型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结果相比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使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率显著提升,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90-02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内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同时炎症、栓塞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也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冠心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存在极大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就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观察,以常规心电图检查为对照,证实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3.59±3.91)岁,陈旧性心肌梗死25例,心绞痛33例,合并症: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27±4.98)岁,陈旧性心肌梗死17例,心绞痛28例,合并症: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17例;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扫描检测,待患者入院停药3d后,在室温内连接心电图机,连接可靠专业地线,接地电阻>0.5Ω,心电图机应与诊疗床、导联电缆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应用其他电器,以免对心电图检查结果造成干扰。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h连续性扫描检测,检测者在佩戴动态心电图仪后,需要进行适当运动,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二者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检测过程中应皮肤应保持干燥,检查日不可洗澡,避免出汗影响检查结果。准确记录24h监测期间的运动时间与身体不适情况,为医师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检查方法:检查前,向受检者告知检查时的注意事项,安排到动态心电图室装机,然后通过轮椅、推车进行推送患者回病房,针对行动不便患者可直接在床旁进行装机,记录1份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为动态心电图检查提供参考依据。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平躺等位置,用酒精棉棉球擦拭电极放置处皮肤,做好备皮,将电极于清洁好的皮肤上稳固粘贴,并用胶布固定,减少肌电与运动对检查结果的干扰,准确记录患者24h内心电图变化情况。佩戴24h后,依序将记录盒拆卸下来,清洁受检者身体。将记录盒与计算机连接,将患者心电扫描数据扫描压缩至计算机,由计算机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打印诊断条图,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下诊断结论。
1.3判断标准心肌缺血判断标准:常规心电图检测后,同一导联的T波<1/10同一导联R波,ST段水平或下移量>0.5MV。动态心电图检测后:ST段水平或下移量>0.10MV,ST发生水平或下移情况持续时间>60s,连续两次出现ST段下移情况,且2次间隔时间>60s。心律失常判断标准:心电图检测后,表现为3个及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心房独立活动、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室房分离。
1.4統计学处理以SPSS20.O软件对资料进行处理,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描述方法为(x±s);x2值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P值<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肌缺血诊断比较心肌缺血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检出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2心律失常诊断比较心律失常类型诊断比较,观察组检出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功能性痉挛引起,使心肌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引起心绞痛、猝死等不良结局。针对存在脑血管表现的老年患者,医院多通过心电图检查并开展短期内随访观察,排除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老年患者及家属来院就诊时,需要将患者所患的冠心病相关病情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供医师参考。
常规心电图是心脏基础检查项目,多是对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情况进行了解。临床针对胸痛、心慌等症状患者、疑似存在心脏问题者、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均需开展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对于常见的心脏异常可及时发现,常规心电图仅能对短时间内的心脏情况进行反应,通过是lmin钟内心脏情况,但是多数心脏疾病患者为间歇性异常,一般在心电图检查时并不会出现异常,此时心电图就无法对冠心病患者发挥筛查作用。例如,冠心病患者未发病时,开展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一次心电图检查异常无法准确判断受检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因此,多数医师要求患者在心脏病发作时,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或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连续监测方法,可对人体心脏在日常活动状态下开展24h连续记录,因记录时间长,可对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反应,有效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特别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
本组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在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四种心律失常类型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动态心电图的临床检出率更高,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结果相比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使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临床检出率显著提升,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式,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