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让阅读教学变得愉悦而高效,我以为需要找到几个有力的支撑点。
支点一: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非教育者要实施的教育行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则是指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从阅读教学的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的课文类型和课时需要来设置教学目标。其核心目标范畴包括: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点则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形成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所以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品味。精准的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前教师要将教材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确定相应的基础性目标,同时对于每一个文本,还需要将最能体现该文本价值的“那一点”纳入特色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描绘冬天的经典美文。编者把它安排在“多彩四季”单元中,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来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通过揣摩精彩的词句段,领略自然景物之美,从而学会阅读写景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要体验本文的精彩,宜用两课时。我为第一课时设定的目标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理解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3.把握文章基本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个目标既涵盖了阅读散文的基础性目标,即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情感,为第二课时后续的诵读提升、品味咀嚼奠基,又体现了该文“通过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独特目标,还将本文通过以物喻人和虚实相生进行融情于景的写法凸显出来。
支点二:设定适度的语言点教学环节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离不开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每一篇文本的语言点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凭借,也应该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忽视语言点教学结果是不言自明的。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常陷于两难的境地,注重语言点教学有可能打乱流畅的课堂教学进程,忽略语言点教学则又有违阅读教学的规律,失去语文味。其实,每一篇文本在语言点教学上,是可以有取舍的,只要抓住文本中最有特点的,也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独特部分展开教学就可以了。要有“舍得“的意识,既不贪大求全,也不视而不见,以体现文本特色为宜。
讲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在切入文本情境时问学生:“我们盐城的冬天怎么样?你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还想到哪些成语?”
这几个拉家常式的问题,旨在推动学生对写冬天成语的积累(我还通过投影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在预习检测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中“髻儿”“着落”等生字词,既有难写字,也有多音字。在整体感知环节,我重点剖析了“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对“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主要从以物喻人和虚实结合的角度,立足文本特色进行品读,这些语言点的教学都使得文本的阅读,课堂的互动更扎实,也更有语文味!
支点三:提出有张力的主问题
教学的主问题就是指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它看似浅显,但问题的解答背后需要一连串的思考,能迅速串联起学生的阅读过程,拨动学生的心弦。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没有围绕文章的重难点精妙点提出三四个有张力的主问题,只是对文本流水账般走马观花地阅读,课堂主线就不清晰,学生不知何处是关键,必然所得甚少,难以构建起对文本清晰的认识框架。
在设计《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案时,我以“三读”(“读出问题、读出方法、读出自己”)为纲,以三个主问题为明线,以“学以致用”为暗线,以多种读来引导课堂互动,三个主问题设计如下:
1.课文题目叫《济南的冬天》,文章仅仅写了济南这一个地方吗?2.文中写了济南冬天哪些代表性的景物?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问题看似浅显,但细细咀嚼,能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引领学生的思维直指文本阅读的重点,聚焦教学重点。
支点四:提供恰当的方法引领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仅仅“靠船下篙”,摆不正教材的位置,就文教文,忽视对经过提炼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谈到课本非常熟悉,拿到课外文本就无从下手解读”的尴尬局面。
下面是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片段,在引导学生解答主问题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融情于景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文句来读读品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一是直抒胸臆(宝地、奇迹、最妙、可爱、太秀气,包括结尾留白);二是创设意境,融情于景。
师:作者在写景时哪几处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明确:1.守护摇篮的母亲;2.细致周到的护士;3.健美优雅的女郎;4.俏美柔情的女子。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无疑还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出示:我们写景时,也可以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景物以情感。)
师:文中仅仅提到冬天吗?(指名读,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明确: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着看着……看见一点山的更美的肌肤”,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师:作者写济南的冬天,虚实结合,洋溢着春意,既扣住济南冬天的特点,又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出示:我们写景时,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运用联想的写法来抒情)
小结:根据文中景物描写中所渗透的作者情感,试着在文章结语后添上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当然有效阅读教学设计的支撑点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业务功底等等,在这里仅就一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应该着眼的几个要素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没有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支点一: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者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非教育者要实施的教育行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则是指以语文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从阅读教学的自身性质和特点出发,按照不同的课文类型和课时需要来设置教学目标。其核心目标范畴包括: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点则着眼于使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提升语文阅读素养,形成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
所以有什么样的目标定位,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品味。精准的阅读教学目标定位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程。课前教师要将教材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确定相应的基础性目标,同时对于每一个文本,还需要将最能体现该文本价值的“那一点”纳入特色目标。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描绘冬天的经典美文。编者把它安排在“多彩四季”单元中,就是想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来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通过揣摩精彩的词句段,领略自然景物之美,从而学会阅读写景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能学以致用。要体验本文的精彩,宜用两课时。我为第一课时设定的目标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理解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3.把握文章基本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个目标既涵盖了阅读散文的基础性目标,即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情感,为第二课时后续的诵读提升、品味咀嚼奠基,又体现了该文“通过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独特目标,还将本文通过以物喻人和虚实相生进行融情于景的写法凸显出来。
支点二:设定适度的语言点教学环节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何谓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离不开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每一篇文本的语言点的学习应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凭借,也应该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忽视语言点教学结果是不言自明的。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常陷于两难的境地,注重语言点教学有可能打乱流畅的课堂教学进程,忽略语言点教学则又有违阅读教学的规律,失去语文味。其实,每一篇文本在语言点教学上,是可以有取舍的,只要抓住文本中最有特点的,也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独特部分展开教学就可以了。要有“舍得“的意识,既不贪大求全,也不视而不见,以体现文本特色为宜。
讲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在切入文本情境时问学生:“我们盐城的冬天怎么样?你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还想到哪些成语?”
这几个拉家常式的问题,旨在推动学生对写冬天成语的积累(我还通过投影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在预习检测环节,我引导学生关注了文本中“髻儿”“着落”等生字词,既有难写字,也有多音字。在整体感知环节,我重点剖析了“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特点的写法”,对“情景交融的写法”,我主要从以物喻人和虚实结合的角度,立足文本特色进行品读,这些语言点的教学都使得文本的阅读,课堂的互动更扎实,也更有语文味!
支点三:提出有张力的主问题
教学的主问题就是指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主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它看似浅显,但问题的解答背后需要一连串的思考,能迅速串联起学生的阅读过程,拨动学生的心弦。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没有围绕文章的重难点精妙点提出三四个有张力的主问题,只是对文本流水账般走马观花地阅读,课堂主线就不清晰,学生不知何处是关键,必然所得甚少,难以构建起对文本清晰的认识框架。
在设计《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案时,我以“三读”(“读出问题、读出方法、读出自己”)为纲,以三个主问题为明线,以“学以致用”为暗线,以多种读来引导课堂互动,三个主问题设计如下:
1.课文题目叫《济南的冬天》,文章仅仅写了济南这一个地方吗?2.文中写了济南冬天哪些代表性的景物?3.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情感?
这些问题看似浅显,但细细咀嚼,能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引领学生的思维直指文本阅读的重点,聚焦教学重点。
支点四:提供恰当的方法引领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果仅仅“靠船下篙”,摆不正教材的位置,就文教文,忽视对经过提炼的阅读“能力”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谈到课本非常熟悉,拿到课外文本就无从下手解读”的尴尬局面。
下面是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片段,在引导学生解答主问题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融情于景的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文句来读读品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一是直抒胸臆(宝地、奇迹、最妙、可爱、太秀气,包括结尾留白);二是创设意境,融情于景。
师:作者在写景时哪几处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明确:1.守护摇篮的母亲;2.细致周到的护士;3.健美优雅的女郎;4.俏美柔情的女子。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无疑还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出示:我们写景时,也可以采用拟人化的写法,赋予景物以情感。)
师:文中仅仅提到冬天吗?(指名读,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明确: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着看着……看见一点山的更美的肌肤”,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师:作者写济南的冬天,虚实结合,洋溢着春意,既扣住济南冬天的特点,又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出示:我们写景时,还可以采用虚实结合,运用联想的写法来抒情)
小结:根据文中景物描写中所渗透的作者情感,试着在文章结语后添上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
当然有效阅读教学设计的支撑点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业务功底等等,在这里仅就一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应该着眼的几个要素去谈一点自己的浅见,没有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