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时间的美少女

来源 :儿童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angy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迈动两条腿走路——
  一秒钟一秒钟地走路。
  一分钟一分钟地走路。
  一小时一小时地走路。
  一圈儿一圈儿地走路。
  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好像黃梅雨季的梅雨落不停……
  时间从我们的身旁匆匆而过。
  从这一秒去往下一秒,一步一嘀嗒;
  嘀嗒嘀嗒的钟声,汇成长长的河,时间的河。
  人类住在时间的河上——扬帆。摇橹。荡桨。拉纤。
  人类住在时间的河上——淘米。挑水。洗孩子的尿布。
  人类住在时间的河上——垂钓水中月亮。弹奏太阳的七弦琴。细数满天的星星。
  感恩节来了。
  天真的孩子雀跃着奔往时间的河,采摘河上的浪花,像抛鲜花一样把浪花抛向钟,抛向一步一嘀嗒的钟。
  守着时间的河的美少女看到这一幕喜剧偷偷笑了。
  美少女,恰是播种时间的美少女啊!
  钟的一长一短两只脚,像仪仗队一样踏步走出的嘀嗒声,是播种时间的美少女摸黑起早播下的种子。
  一声嘀嗒是一颗时间的种子,栽入河中开出刹那的浪花!
  刹那的浪花接着刹那的浪花,那是奔腾不息的时间呵,永远新鲜,所以时间从不长皱纹。
  ——恰如播种时间的美少女永远是美少女。
其他文献
50多年前的1965年,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我因为一次作文受到表扬,老师奖励了我几本《兒童时代》,那可让我激动了好几天!那段时间每天都会看,也从此记住了这本有很多童话故事、有很多图画的《儿童时代》。  今年是《儿童时代》创刊70周年,这70年里有三代人、三亿读者是受到《儿童时代》阳光雨露滋润的,当然也包括你和我。通常庆祝生日除了吹蜡烛、吃蛋糕,家人会让“寿星”许个愿。今天我就想为所有的小读者许两个愿
期刊
我上小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那时候杂志很少,给少年儿童看的杂志更少。另外一般人家生活都不富裕,看到书买不起,看到杂志也订不起。可是我特别喜欢读书。幸好我有个邻居,是位老教授,他有个小外孙,叫作小田。他为小田订阅的杂志叫作《儿童时代》。我有幸与邻居小田分享这份珍贵的杂志。每次邮递员叔叔送来杂志,我不好意思立即去看,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去小田家就會问道:“《儿童时代》,你看完了吗?”小田就会把杂志拿出
期刊
绿意葱茏的4月,《儿童时代》迎来了创刊70周年!历经了半个多世纪,陪伴了三代读者精神成长的《儿童时代》,曾为童年播种下一段段温暖的记忆——“我们都是读着《儿童时代》长大的!”  为筹办《儿童时代》创刊70周年纪念特展,编辑部向社会各界发出寻找老读者、征集老物件活动启事后,电话、邮件、书信……就络绎不绝地涌来,一张在儿童时代社前的黑白合影、一枚征文纪念活动的小徽章、一份作品稿酬通知单……这些泛着岁月
期刊
每年暑期的全家出游總动员,我都是金牌策划人。今年本来也想继续这份光荣,可惜疫情的余威还在,就决定延期。不过我可不愿意在家“歇菜”,你们是不是也一样?我们来个“云”旅游吧!告诉我,你暑期“云”游的金点子。
期刊
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党组书记、秘书长张晓敏在致辞中指出,《儿童时代》70年的成就和积累将会为未来的开拓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将通过书刊联动、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以及探索新的产业模式,不断开拓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中福会少年宫师生上演了情景短剧《最幸运的小读者》,生动演绎了1956年从东南亚出访归来的宋庆龄奶奶,在昆明翠湖宾馆偶遇白族少年菡芳,鼓励他向《儿童时代》投稿并走上创作道路
期刊
九月,教师节来啦!怎样写好关于老师的作文,估计又让不少同学抓耳挠腮,坐立不安了。  “我们老师就是最普通的老师,没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老师除了严厉还是严厉,这能写出什么新意来?”  还是那句话,别着急,快看蚯蚓老师的写作妙招吧!  化普通为新颖的“包装术”  之前蚯蚓老师看到一本绘本《我的奶奶是超人》,这里面语言特别有趣。  看,明明是奶奶厨艺高,但是作者玛塔·卡尼尔偏偏不这样写,而是用了另
期刊
六  双河镇是个很小的镇子,在两条河的交岔口处。这一天不是集日,镇街上冷冷清清,大成从街头走到街尾,没有见到小青一家子。  镇上仅有一家客栈,大成在客栈门口张望,老板娘出来问:“客官要住宿吗?”  大成说:“最近有没有一家五口来投宿,是卖草珠帘的。”  老板娘问:“你是说珠河那一家子?”  大成说:“正是。”  老板娘说:“他们赶集总在这儿住的,但是有个把月没来赶集了。”  那天下午,大成回到京城
期刊
期刊
在藤蔓上结瓜的时候。我带着一个孩子去农庄度假。这是一个九岁的男孩。  清晨的鸟叫声,唤醒了男孩。  男孩独自一人出了门。  这是一个多么清亮、新鲜的早晨。  每一片碧绿的树叶上都跳跃着阳光,每一枝柔软的枝条都在起舞歌唱。男孩望望树上结满青果的橘子,男孩闻到枝头成熟的梨子的甜香。一条小河吸引了男孩,河水很浅,清晰见底,小鱼游来游去,男孩立在河心的一块石头上,用带去的透明的塑料饭盒舀来舀去,男孩的神情
期刊
这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飞机的轰炸,不知道遭受了多少辆坦克的蹂躏,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个战争的冤魂。硝烟味、血腥味浸染了1937年上海的时光;骚乱声、啼哭声淹没了飞机坦克的轰鸣。然而,比轰鸣声更可怕的是战后的静谧,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军队已经撤离,意味着这片土地已经被放弃,意味着这里的人们已经被遗弃。  绝望笼罩着整个上海闸北!人们只能静待着死神的降临……  “突突突”,“突突突”,河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