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调查浙江理工大学2011届研究生就业意向状况的基础上,对研究生的就业意向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职业生涯规划欠缺、就业期望值整体偏高、就业胜任能力不强、择业目的过于功利等特点。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向“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本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对其进行就业意向的相关调查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11月—2011年1月,调查选取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材料与纺织学院、信息电子学院部分2011届研究生,涉及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共发出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回收率91.7%,问卷有效率97%。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76人,占47.5%,女生84人,占52.5%,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为增加调查数据的针对性,本文中的研究生是指:按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的学历教育研究生,通常是指在专科和本科之后,进行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统招硕士研究生。既不包括博士研究生,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和按专业、用途划分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调查时间上,本文根据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2.5年学制的规定,选取了2011届研究生毕业前4个月,充分考虑了研究生就业意向的真实。在性别、专业、生源地等调查结构维度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类别研究生的就业需求,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
本调查的基本内容是了解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布情况,主要包含择业取向与价值判断、就业环境与前景的预期、择业中的瓶颈与困难、薪水期望值与求职途径、创业等其他毕业他分流方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等内容。
(一)研究生择业取向与价值判断
如图1所示,研究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工作的薪酬与福利,其次是个人在工作单位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再次是工作地域及个人的性格、兴趣。可见,对个人而言,物质待遇和以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是他们择业时比较看重的。这种现象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当问及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单位信息是什么时,研究生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单位的资金和规模、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等。
在就业目的上,大部分研究生是为实现人生目标,部分为建设家庭奠定物质基础,另有部分为实现生存需要,仅有少数人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如图2所示。由此看出,研究生的就业目的较多关照自身目标的实现,国家和社会需要是研究生考虑的最次要就业因素。
(二)研究生对就业环境与前景的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48.75%的研究生认为对目前的就业政策是了解的,2.5%的认为非常了解。然而另有将近一半的研究生对目前就业政策不甚了解,其中有33.8%的不太了解,15%的表示一点也不了解,如图3所示。由此看出,在研究生群体中,还有50%的人对目前国家相关就业政策还不清楚,这要求研究生教育培养部门需要在政策宣传和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对目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判断方面。77.5%的研究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大,另有22.5%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压力不大。尽管多数研究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大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就业前景仍保持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只有極少数人略显悲观,如图4所示。
(三)求职过程中自身优势、劣势分析
应届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碰到一些诸如缺乏工作经验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瓶颈问题。调查发现,研究所碰到位居前四位的求职问题依次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就业信息,而性别歧视及其他就业歧视现象在研究所求职过程中发生得越来越少。这与当前社会趋于公平的就业环境及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等用工标准有关。在就业效果方面,研究生普遍认为:能力、特长、专业、学历等是影响个人成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能力、专业对口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如图5、图6所示。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68.75%的研究生觉得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般,21.25%的认为自身就业竞争力较强,另有10%的认为较差。可见,大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就业现状持较为客观的态度。研究生对于自己目前最欠缺的就业素质分析如图11所示。可见,缺乏工作或实习经验依然成为应届研究生求职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四)所学专业与将要从事职业的匹配度
所学专业与将要从事职业的匹配度可以反映出个体就业质量的高低和个人能力有效发挥的程度。资料显示,占调查总数82.5%的人喜欢自己读研所学专业,33.75%的在毕业后一定会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工作,50%的看情况而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部分研究生已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了传统就业观念,“相机行事”成为较多毕业研究生的现实选择。就业前对于自身所想从事职业情况的了解程度也是衡量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前提,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可见,大部分研究生在求职前缺乏对所要从事职业的相关知识,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投递简历时“很盲目”,这与日常学习中研究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无关系。可见,如何避免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两张皮?,在研究生专业学习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
(五)月薪期望水平与求职途径
调查所示,研究生月薪期望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45%的研究生期望月薪5000元,42.5%的期望月薪8000元。同理,对最低月薪的要求,有超过1/3的研究生要求4000元,只有8%的人要求2000元,具体如图8所示。
在求职途径方面,研究生主要通过校园宣讲和招聘信息发布、招聘单位网站和宣传册、向内部或相关知情人打听等了解招聘信息,只有个别研究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或实习进行求职。而最受研究生青睐的求职途径分别是: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亲戚或朋友介绍,人才市场招聘会,具体分布如图9。
(六)就业与创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有效帮助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实现职业目标。然而在现实中,研究生整日忙于做实验或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少有人系统进行职业规划。有报道称如今较多硕士研究生存在对应聘岗位认知欠缺的现象,做出一些与自我能力不相符的入职规划,让用人单位“很头疼”[1]。访谈中超过7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整天忙于做实验,没想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持走一步算一步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目前自身最需要接受的指导主要集中在面试技巧、求职经验、就业心理等方面,具体如图10。而对于自身是否想毕业后创业,研究生大部分停留在意念层面,并未真正付诸创业行动,如75%的研究生有创业念头,但实践上不知道如何去做。
而对于承担就业、创业指导的最合适人选,48%的研究生认为应由社会上专业机构的人员来授课,26%的认为应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
(七)就业态度
对于“有单位愿意聘用你,但薪金达不到你要求”该问题的回答情况是:62.5%的研究生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6.25%的认为在目就业形势严峻,应先就业再择业。研究生对于到基层就业的态度是:55%的人选择愿意,31.25%的不知道,11.25%的不愿意,只有2.5%的人决心到基层就业。在研究生毕业分流方式上,除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招聘应聘实现就业外,部分研究生中还通过报考公务员、创业、攻读博士等方式实现就业或升学,具体如图13。
三、结论与思考
(一)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访谈中得知,不少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类研究生除上课外导师要求一般都要呆在实验室。不少研究生表达出希望导师能给出更多时间去找工作的愿望。眼下,确实不少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够毕业,这使得研究生只重专业学习而轻视职业教育。同时,不少研究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只属于本科生的“小儿科”,研究生做做科研就行了”。因此,导致研究生一条腿走路现象严重,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对于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加之部分研究生经济压力较大,但他们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因此,课余时间忙于赚钱补贴生活费,使得他们既无时间也更无精力顾及求职面试技巧、毕业实习等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生社会活动能力差,动手能力低的被动局面。因此,研究生教育培养部门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体系。
(二)就业期望整体较高,但日益趋于理性
从整体来看,研究生属于政治、经济期望较高的社会群体。考研在很大程度上被寄托了改善家庭命运和人生机遇的心理期望,读研的人往往对个人、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待。为此,他们的自我期待普遍较高,调查显示:超过80%的研究生期望月薪达5000元以上,而其中40%的人期望月薪8000元左右,而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09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分行业月薪是2290元,研究生薪金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导致部分研究生不良就业心理现象产生。可喜的是,部分研究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已逐渐调整就业期望,日益趋于理性。如在没有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超过90%的研究生愿意接受一份薪金低于自身要求的工作,表示可以先就业,等积累了经验再谈进一步发展。这种理性同样在“是否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就业”问题上得到了印证,57.5%的研究生表示自己愿意到基层就业,只有11.25%明确表示不愿意到基层。这表明,研究生开始放低身段,摆正心态,更加务实,理性择业。
(三)就业胜任力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研究生认为在现行的就业體制下自身没有就业优势,不少研究生也承认自身在实习经历、克服困难和沟通、交流等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劣势,32%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缺乏就业能力。这表明相当多研究生在求职前必须提升就业竞争实力才能把握就业机会。这要求在平日生活中,研究生要把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应用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把学习实践与为人处世结合起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要把科研工作与保持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成功机率。
(四)取向更加务实与功利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生考虑最多的是单位的经济收入。在最想了解的单位信息一题上,选择最多的是单位的注册资金和规模。在就业目的上,大部分研究生是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目标,仅有少数人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由此看出,在择业标准上,研究生更加现实,更注重经济因素。特别是部分研究生在择业中利字当头,过于功利化,甚至不惜为此放弃专业、兴趣,功利思想不容忽视。这种功利化倾向,是社会中盛行的功利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折射,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注释:
①林洁,阎冰.就业仍存剪刀差专家呼吁低调主动[N].东南商报,2011-01-29.
参考文献
[1]刘娜.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北京部分部属高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1,03.
[2]陈爱平,刘晓亮.广州市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周霞,祝文燕,等.探索分层分类持续的研究生就业指导策略——一项基于调查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4.
本文受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党建与思政课题(编号:DS201104Y)资助。
作者简介:
朱茹华(1980—),女,河南周口人,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
甄月桥(1962-),女,江苏金坛人,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
黎珊珊(1986—),女,浙江台州人,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姜华(1984—),女,河南焦作人,浙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
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一向“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本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2011届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对其进行就业意向的相关调查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时间为2010年11月—2011年1月,调查选取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材料与纺织学院、信息电子学院部分2011届研究生,涉及应用化学、应用心理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共发出调查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5份,有效问卷160份,问卷回收率91.7%,问卷有效率97%。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76人,占47.5%,女生84人,占52.5%,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为增加调查数据的针对性,本文中的研究生是指:按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的学历教育研究生,通常是指在专科和本科之后,进行全日制研究生课程学习的统招硕士研究生。既不包括博士研究生,也不包括在职研究生和按专业、用途划分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调查时间上,本文根据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2.5年学制的规定,选取了2011届研究生毕业前4个月,充分考虑了研究生就业意向的真实。在性别、专业、生源地等调查结构维度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类别研究生的就业需求,取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现状与分析
本调查的基本内容是了解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意向分布情况,主要包含择业取向与价值判断、就业环境与前景的预期、择业中的瓶颈与困难、薪水期望值与求职途径、创业等其他毕业他分流方式、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等内容。
(一)研究生择业取向与价值判断
如图1所示,研究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首先是工作的薪酬与福利,其次是个人在工作单位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再次是工作地域及个人的性格、兴趣。可见,对个人而言,物质待遇和以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是他们择业时比较看重的。这种现象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当问及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单位信息是什么时,研究生们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单位的资金和规模、主要业务和发展前景等。
在就业目的上,大部分研究生是为实现人生目标,部分为建设家庭奠定物质基础,另有部分为实现生存需要,仅有少数人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如图2所示。由此看出,研究生的就业目的较多关照自身目标的实现,国家和社会需要是研究生考虑的最次要就业因素。
(二)研究生对就业环境与前景的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48.75%的研究生认为对目前的就业政策是了解的,2.5%的认为非常了解。然而另有将近一半的研究生对目前就业政策不甚了解,其中有33.8%的不太了解,15%的表示一点也不了解,如图3所示。由此看出,在研究生群体中,还有50%的人对目前国家相关就业政策还不清楚,这要求研究生教育培养部门需要在政策宣传和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对目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判断方面。77.5%的研究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大,另有22.5%认为就业形势较好,压力不大。尽管多数研究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大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就业前景仍保持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只有極少数人略显悲观,如图4所示。
(三)求职过程中自身优势、劣势分析
应届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会碰到一些诸如缺乏工作经验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瓶颈问题。调查发现,研究所碰到位居前四位的求职问题依次是: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缺乏社会关系、缺乏就业信息,而性别歧视及其他就业歧视现象在研究所求职过程中发生得越来越少。这与当前社会趋于公平的就业环境及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等用工标准有关。在就业效果方面,研究生普遍认为:能力、特长、专业、学历等是影响个人成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能力、专业对口两个因素的影响最大,如图5、图6所示。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68.75%的研究生觉得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般,21.25%的认为自身就业竞争力较强,另有10%的认为较差。可见,大部分研究生对自身就业现状持较为客观的态度。研究生对于自己目前最欠缺的就业素质分析如图11所示。可见,缺乏工作或实习经验依然成为应届研究生求职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四)所学专业与将要从事职业的匹配度
所学专业与将要从事职业的匹配度可以反映出个体就业质量的高低和个人能力有效发挥的程度。资料显示,占调查总数82.5%的人喜欢自己读研所学专业,33.75%的在毕业后一定会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工作,50%的看情况而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部分研究生已根据实际情况转变了传统就业观念,“相机行事”成为较多毕业研究生的现实选择。就业前对于自身所想从事职业情况的了解程度也是衡量研究生就业质量的前提,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可见,大部分研究生在求职前缺乏对所要从事职业的相关知识,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投递简历时“很盲目”,这与日常学习中研究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无关系。可见,如何避免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两张皮?,在研究生专业学习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
(五)月薪期望水平与求职途径
调查所示,研究生月薪期望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45%的研究生期望月薪5000元,42.5%的期望月薪8000元。同理,对最低月薪的要求,有超过1/3的研究生要求4000元,只有8%的人要求2000元,具体如图8所示。
在求职途径方面,研究生主要通过校园宣讲和招聘信息发布、招聘单位网站和宣传册、向内部或相关知情人打听等了解招聘信息,只有个别研究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或实习进行求职。而最受研究生青睐的求职途径分别是:校园招聘会和学校就业网站、亲戚或朋友介绍,人才市场招聘会,具体分布如图9。
(六)就业与创业指导
良好的职业规划能有效帮助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实现职业目标。然而在现实中,研究生整日忙于做实验或完成导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很少有人系统进行职业规划。有报道称如今较多硕士研究生存在对应聘岗位认知欠缺的现象,做出一些与自我能力不相符的入职规划,让用人单位“很头疼”[1]。访谈中超过7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整天忙于做实验,没想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或持走一步算一步态度。他们普遍认为目前自身最需要接受的指导主要集中在面试技巧、求职经验、就业心理等方面,具体如图10。而对于自身是否想毕业后创业,研究生大部分停留在意念层面,并未真正付诸创业行动,如75%的研究生有创业念头,但实践上不知道如何去做。
而对于承担就业、创业指导的最合适人选,48%的研究生认为应由社会上专业机构的人员来授课,26%的认为应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
(七)就业态度
对于“有单位愿意聘用你,但薪金达不到你要求”该问题的回答情况是:62.5%的研究生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6.25%的认为在目就业形势严峻,应先就业再择业。研究生对于到基层就业的态度是:55%的人选择愿意,31.25%的不知道,11.25%的不愿意,只有2.5%的人决心到基层就业。在研究生毕业分流方式上,除传统意义上的通过招聘应聘实现就业外,部分研究生中还通过报考公务员、创业、攻读博士等方式实现就业或升学,具体如图13。
三、结论与思考
(一)亟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访谈中得知,不少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类研究生除上课外导师要求一般都要呆在实验室。不少研究生表达出希望导师能给出更多时间去找工作的愿望。眼下,确实不少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求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够毕业,这使得研究生只重专业学习而轻视职业教育。同时,不少研究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只属于本科生的“小儿科”,研究生做做科研就行了”。因此,导致研究生一条腿走路现象严重,现实中也确实有不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对于要从事的职业一无所知,加之部分研究生经济压力较大,但他们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要钱。因此,课余时间忙于赚钱补贴生活费,使得他们既无时间也更无精力顾及求职面试技巧、毕业实习等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生社会活动能力差,动手能力低的被动局面。因此,研究生教育培养部门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体系。
(二)就业期望整体较高,但日益趋于理性
从整体来看,研究生属于政治、经济期望较高的社会群体。考研在很大程度上被寄托了改善家庭命运和人生机遇的心理期望,读研的人往往对个人、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待。为此,他们的自我期待普遍较高,调查显示:超过80%的研究生期望月薪达5000元以上,而其中40%的人期望月薪8000元左右,而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2009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分行业月薪是2290元,研究生薪金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导致部分研究生不良就业心理现象产生。可喜的是,部分研究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已逐渐调整就业期望,日益趋于理性。如在没有可供选择的情况下,超过90%的研究生愿意接受一份薪金低于自身要求的工作,表示可以先就业,等积累了经验再谈进一步发展。这种理性同样在“是否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就业”问题上得到了印证,57.5%的研究生表示自己愿意到基层就业,只有11.25%明确表示不愿意到基层。这表明,研究生开始放低身段,摆正心态,更加务实,理性择业。
(三)就业胜任力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研究生认为在现行的就业體制下自身没有就业优势,不少研究生也承认自身在实习经历、克服困难和沟通、交流等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劣势,32%的研究生认为自己缺乏就业能力。这表明相当多研究生在求职前必须提升就业竞争实力才能把握就业机会。这要求在平日生活中,研究生要把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应用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把学习实践与为人处世结合起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要把科研工作与保持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成功机率。
(四)取向更加务实与功利
调查结果显示,在就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生考虑最多的是单位的经济收入。在最想了解的单位信息一题上,选择最多的是单位的注册资金和规模。在就业目的上,大部分研究生是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目标,仅有少数人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由此看出,在择业标准上,研究生更加现实,更注重经济因素。特别是部分研究生在择业中利字当头,过于功利化,甚至不惜为此放弃专业、兴趣,功利思想不容忽视。这种功利化倾向,是社会中盛行的功利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折射,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注释:
①林洁,阎冰.就业仍存剪刀差专家呼吁低调主动[N].东南商报,2011-01-29.
参考文献
[1]刘娜.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北京部分部属高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1,03.
[2]陈爱平,刘晓亮.广州市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周霞,祝文燕,等.探索分层分类持续的研究生就业指导策略——一项基于调查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4.
本文受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党建与思政课题(编号:DS201104Y)资助。
作者简介:
朱茹华(1980—),女,河南周口人,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
甄月桥(1962-),女,江苏金坛人,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
黎珊珊(1986—),女,浙江台州人,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姜华(1984—),女,河南焦作人,浙江理工大学思想政治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