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确定问题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分享吸纳是目标。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吸纳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如何适应这个变革,如何在变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新的课程,是当前殛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如何运用“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效果本人有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确定问题是前提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在我们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无疑来源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学生的提问往往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⑴ 发现不了问题,不善于“于无疑生疑”。例如,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要发动辽沈战役?对这些学生往往习以为常,不仔细推敲,琢磨并产生疑点提出疑问。⑵ 为了得到老师表扬明知故问。⑶ 提出问题时,说不出所提问题的意图,这反映了学生在提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的认真的审阅问题,连自己都尚弄清楚,就冒昧的问;“这是为什么?我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学生寻疑:
  (一)激发寻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疑,对那些不墨守成规,确有创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他们就会满怀热情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寻疑。
  (二)创设寻疑的环境,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论争。学生对矛盾性的问题很感兴趣,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
  (三)教给学生寻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学会逐层地寻疑,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宽到窄,由显到隐,逐层为自己设置疑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难易适中,清晰明了,学生感兴趣,目的明确,促进教学。避免与否式问题、假设问题、这样问题鼓励学生猜测,学生对这类问题 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反问,追加问题,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也很难回答出来。例如:在学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⑴、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⑵、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做适当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究是关键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交往,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要素一般是: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竞赛交流、展示成果——综合评价、反思延伸。具体形式多样,有历史聊天室、历史座谈会、合办历史小报、知识竞赛讲演辩论会、编辑壁报小报、历史游戏表演等。此模式适用于可有多人参与活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形态,及时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合作探究中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探究的成效。分组可以按项目、“问题”、兴趣点等组合。一般认为运用异质(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分组法比同质分组发能使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平等机会效果是最好,参与合作的每个成员对合作探究的任务、角度,需求是什么都要清楚。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贡献,作出反应,显示出欣赏,支持等会使学生发言更积极,发现学生偏离探究的主题,要及时指导,及时处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现讨论陷于僵局或学生长时间保持沉默,要提供新的必要知识信息、或给予点拨和引导,再次激活探究的欲望,如果问题不适合导致学生参与率下降,要马上换一个主题,事后调查原因。上述几方面有利于避免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标指向,合作探究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合作探究实效很差。
  
  三、分享吸纳是目标
  
  归纳或小结探究已解决的问题,得出主要结论,形成基本认识知识系统化,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或小结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脑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性活动,尽量以探究性讨论代替结论性解释。总结探究的得失或经验教训,建立此次探究与随后课堂学习或探究的联系或过渡,显示探究对达成学习目标,对学生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继续参与下次探究的动机。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学习中强调学生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河北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其乐融融。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我们常说,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学习更是这样,好的
期刊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情感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在当今社会,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魅力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章是作者情动于衷,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文章的感情,就不能所真正读懂了文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不应该
期刊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
期刊
我校教育之所以在较长的时期内坚挺不衰,除因为 “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良、政府思路新颖、教师工作扎实”外,如果从学校内部找原因,可能主要表现在管理方面。管理上做到“四抓四不”,即:抓机制,不留缺漏;抓目标,不留情面;抓协作,不孤军奋战。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机制,管理上不留漏洞     1.建立教师竞争上岗机制。当前,在学校管理中,最难的是教师人事管理;教师人事管理中,最难的是教师的岗位聘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一些探索。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或对自身实践活
期刊
从教多年来,我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认识能力低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改革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从知识人才的培养转变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改变传统的教法,把教与学两类活
期刊
迄今为止,中外文明的最高思维成果主要集中在人文科学的经典名著上。阅读这些名著不独养眼,更在养心,养性。如果在历史课堂中恰当运用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更可以起到语文教学中起不到的作用。如果坚持下去,对学生养成教育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习中,由于教材的编写特点,使得本该趣味横生的历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又不能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初中三年时间,学生学到的课文不下150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深思。笔者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