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确定问题是前提,合作探究是关键,分享吸纳是目标。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吸纳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如何适应这个变革,如何在变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新的课程,是当前殛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如何运用“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效果本人有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确定问题是前提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在我们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无疑来源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学生的提问往往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⑴ 发现不了问题,不善于“于无疑生疑”。例如,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要发动辽沈战役?对这些学生往往习以为常,不仔细推敲,琢磨并产生疑点提出疑问。⑵ 为了得到老师表扬明知故问。⑶ 提出问题时,说不出所提问题的意图,这反映了学生在提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的认真的审阅问题,连自己都尚弄清楚,就冒昧的问;“这是为什么?我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学生寻疑:
(一)激发寻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疑,对那些不墨守成规,确有创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他们就会满怀热情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寻疑。
(二)创设寻疑的环境,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论争。学生对矛盾性的问题很感兴趣,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
(三)教给学生寻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学会逐层地寻疑,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宽到窄,由显到隐,逐层为自己设置疑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难易适中,清晰明了,学生感兴趣,目的明确,促进教学。避免与否式问题、假设问题、这样问题鼓励学生猜测,学生对这类问题 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反问,追加问题,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也很难回答出来。例如:在学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⑴、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⑵、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做适当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究是关键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交往,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要素一般是: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竞赛交流、展示成果——综合评价、反思延伸。具体形式多样,有历史聊天室、历史座谈会、合办历史小报、知识竞赛讲演辩论会、编辑壁报小报、历史游戏表演等。此模式适用于可有多人参与活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形态,及时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合作探究中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探究的成效。分组可以按项目、“问题”、兴趣点等组合。一般认为运用异质(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分组法比同质分组发能使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平等机会效果是最好,参与合作的每个成员对合作探究的任务、角度,需求是什么都要清楚。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贡献,作出反应,显示出欣赏,支持等会使学生发言更积极,发现学生偏离探究的主题,要及时指导,及时处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现讨论陷于僵局或学生长时间保持沉默,要提供新的必要知识信息、或给予点拨和引导,再次激活探究的欲望,如果问题不适合导致学生参与率下降,要马上换一个主题,事后调查原因。上述几方面有利于避免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标指向,合作探究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合作探究实效很差。
三、分享吸纳是目标
归纳或小结探究已解决的问题,得出主要结论,形成基本认识知识系统化,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或小结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脑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性活动,尽量以探究性讨论代替结论性解释。总结探究的得失或经验教训,建立此次探究与随后课堂学习或探究的联系或过渡,显示探究对达成学习目标,对学生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继续参与下次探究的动机。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学习中强调学生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河北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
关键词:问题 探究 吸纳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来的课程有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如何适应这个变革,如何在变革中使自己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新的课程,是当前殛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如何运用“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效果本人有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确定问题是前提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在我们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无疑来源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学生的提问往往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⑴ 发现不了问题,不善于“于无疑生疑”。例如,三大战役为什么首先要发动辽沈战役?对这些学生往往习以为常,不仔细推敲,琢磨并产生疑点提出疑问。⑵ 为了得到老师表扬明知故问。⑶ 提出问题时,说不出所提问题的意图,这反映了学生在提问题之前,根本未能做到反复的认真的审阅问题,连自己都尚弄清楚,就冒昧的问;“这是为什么?我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鼓励学生寻疑:
(一)激发寻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激疑,对那些不墨守成规,确有创建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他们就会满怀热情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来,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主动寻疑。
(二)创设寻疑的环境,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论争。学生对矛盾性的问题很感兴趣,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促使学生努力思考问题。
(三)教给学生寻疑的方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学会逐层地寻疑,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宽到窄,由显到隐,逐层为自己设置疑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难易适中,清晰明了,学生感兴趣,目的明确,促进教学。避免与否式问题、假设问题、这样问题鼓励学生猜测,学生对这类问题 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反问,追加问题,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也很难回答出来。例如:在学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⑴、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挺进大别山?⑵、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做适当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合作探究是关键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交往,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的教学模式。其结构要素一般是: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竞赛交流、展示成果——综合评价、反思延伸。具体形式多样,有历史聊天室、历史座谈会、合办历史小报、知识竞赛讲演辩论会、编辑壁报小报、历史游戏表演等。此模式适用于可有多人参与活动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形态,及时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合作探究中分组的好坏直接影响合作探究的成效。分组可以按项目、“问题”、兴趣点等组合。一般认为运用异质(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不同)分组法比同质分组发能使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的平等机会效果是最好,参与合作的每个成员对合作探究的任务、角度,需求是什么都要清楚。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中的贡献,作出反应,显示出欣赏,支持等会使学生发言更积极,发现学生偏离探究的主题,要及时指导,及时处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现讨论陷于僵局或学生长时间保持沉默,要提供新的必要知识信息、或给予点拨和引导,再次激活探究的欲望,如果问题不适合导致学生参与率下降,要马上换一个主题,事后调查原因。上述几方面有利于避免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标指向,合作探究要求并不十分清楚。合作探究实效很差。
三、分享吸纳是目标
归纳或小结探究已解决的问题,得出主要结论,形成基本认识知识系统化,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或小结的能力。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脑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为主的探究性活动,尽量以探究性讨论代替结论性解释。总结探究的得失或经验教训,建立此次探究与随后课堂学习或探究的联系或过渡,显示探究对达成学习目标,对学生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强化学生继续参与下次探究的动机。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学习中强调学生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外在的行为活动促进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河北隆化县韩麻营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