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俘的日军飞行队队长林弥一郎竟然提出,如果伍修权能把随身的配枪送给他,就答应解放军的要求。伍修权冷静地看着林弥一郎,两个人的眼神对视了几秒钟……突然,伍修权从腰间一下拔出了手枪,递给了林弥一郎。
伍修权赠送配枪让日本俘虏感动落泪
今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迎来了它的第66个“生日”。人民空军的诞生是与一所特殊的军校联系在一起的。
1945年侵华日军刚刚投降,刘少奇同志便在延安召见了航空研究小组负责人常乾坤等人,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他说:“党中央决定派一批航空人员去东北,为创办航校做准备!”
常乾坤,1926年曾经在由苏联政府援助的广东航空学校学习。同年6月,他作为学校的代表被派往苏联学习飞行。1930年常乾坤又进入苏联空军独立航空队学习飞行,成绩一直都很好。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几位飞行员之一。常乾坤立即把在延安航空工程队的队员组织到一起,于1945年10月15日踏上征程,开赴东北。
就在这个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好消息。10月上旬的一天,东北民主联军曾克林部在辽宁凤凰城地区受降了一支300多人的目军部队,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这是一支肮空部队,领头的叫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队队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林弥一郎带着部队驻扎在沈阳的奉集堡机场。由于不想向苏联人投降,于是林弥一郎带着300余名音吓向南撤离。林弥一郎试图从朝鲜返回日本,但是走了十多天之后,他们在一个叫上汤的地方被包围了。驻扎在上汤附近的东北民主联军曾克林部派代表主动与林弥一郎接触,答应了他缴械后得到人道待遇的条件,并准许林弥一郎和他的下属军官保留手枪和战刀。
曾克林连夜把俘获林弥一郎及其飞行部队的消息,报告给了当时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简称“东总”。此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是林彪,他也正在为缺乏飞行教员,无法建立航校而发愁,收到曾克林的报告后林彪非常高兴。
林彪和参谋长伍修权、东北局书记彭真还亲自接见了林弥一郎。彭真首先向林弥一郎介绍了关于在东北筹建航校的想法,并提出想让他和他的部队都留下来,帮助中国共产党创建航空事业。
可是林弥一郎不愿意,他有他的顾虑。就这样,一方要留,一方不愿意,双方一来二往就谈开了,谈的过程中,林弥一郎提了一个条件:如聚要当教官,就不能被当成俘虏看待;既然不是俘虏,那么学员见了教官,都得行军礼!
看到林弥一郎不愿意留下,而且还提出这样的条件,大家都觉得这事可能很难办。
为了尽最大的可能争取到林弥一郎的部队,最后又由参谋长伍修权出面,与林弥一郎进行了一次长谈。双方见面后,伍修权答应了林弥一郎先前提出的所有要求。
可是没想到,当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后,林弥一郎又提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要求。林弥一郎指着伍修权腰间的手枪说:“如果体说的是真的,你就把这个送给我!”
林弥一郎这话让在场的人一下子警觉起来,枪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他拿着抢向伍修权开枪怎么办?而且这支手枪对于伍修权来说意义也不同一般,因为从长征时候起,这把枪就一煮伴着伍修权直到1945年。
这时候,伍修权非常冷静地看着林弥一郎,两个人的眼神对视了几秒钟……突然,伍修权从腰间一下拔出了手枪,递给了林弥一郎。
就是这样一个赠枪的举动,林弥一郎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枪只是把普通的枪,但伍修权赠枪的举动却意味着无保留的信任和坦荡。这就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俘虏变身教官,教出解放军第一批飞行员
从东总回来以后,林弥一郎把赠枪的经过告诉了他的部下。大家听了也都感到很惊奇。等林弥一郎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除了少数没什么技术的人想离开,要求回国之外,其余的人,几乎都愿意留下来。
就这样,1945年11月中旬,以林弥一郎部队为基础的东北航空委员会,在吉林通化成立。林弥一郎被任命为航空委员会委员。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林弥一郎被任命为航空参议和飞行主任教官。他从前率领的飞行队成为航校建设的主要力量。
1946年6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开课了,航校的理论课之后,马上就开始进行飞行训练。对于学飞行的人来说,首先要练习初级教练机、然后是中级教练机,最后才是高级教练机。这中间至少要训练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上高级教练机。但是,当时的老航校只有从侵华日军那里缴获的99高级教练机。
让学员直接上99高练,这无异于一步登天,危险系数倍增。怎么办?有总比没有好吧,学员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直接用这种高级教练机训练飞行。
而最重要的是,老航校里仅有30多架99高练机。而且,这些飞机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残缺不全了。
在飞机训练场上,由于航材紧缺设备简陋,常常是一架飞机着陆之看,马上卸下机轮再装到另一架飞机上使用。几架飞机共用一个螺旋桨、排队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这些场景在老航校的训练场上成了一道风景。
在东北老航校,教职员们这种艰苦奋斗、排除一切困难创建航校的精神,也在深深地感染着航校里的那群目籍教官。平日里中国教职员工吃的都是粗粮咸菜,给目籍教官吃细粮和肉菜。
当初这些日本人答应留下来,大多数人是为了用技术换饭吃,等待机会回国。但是,在他们与中国教职员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中国教职员工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让他们感到神秘而神圣。
1947年春天,一期飞行乙班的学员开始进行训练。按照日本教官的要求,上飞机之前必须要跟教官敬军礼报告,这个仪式让中国学员感到难以接受。但心里不舒服归不舒服,该做的还是得做,这军礼到后来还是敬了。
飞行训练一开始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平时在地面教学时有翻译人员,可是翻译人员不懂飞机租飞行的技术术语,弄出了很多笑话来。 有一次林弥一郎教学员韩明阳等人确认飞机座舱里的机件设备。翻译人员将操纵杆翻译成了操纵管,弄得学员们是怎么也找不到座舱里的这根管子在哪里。
林弥一郎以及他的部下在教学上对于中国学员有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他们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一心一意开展教学,不断创造新的教学办法,使中国学员迅速掌握了飞行技术,将他们一个个领入高空。这一切,中国学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大家开始转变了对日本教官的态度。
平时下课,大家在—起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有学员对着日本教官竖起大拇指说“日本同志有一套”,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把目本教官,看成了同志!没多久,“日本同志有一套”这句话就在老航校里流传开了。连林弥一郎自己有时候高兴了,也会说上一句“我们日本同志有一套!”他们把这看作是中国学员给予他们的最高荣誉!
放单飞是训练中最重要的一关,通过了就意味着学员们可以独立飞行了,许多人对第一次放单飞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老航校的第一批飞行学员,终于开飞机飞上天了!
飞行中队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检阅
1949年8月,一支用缴获来的飞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进驻北平南苑机场,执行北平防空任务,领头的就是常乾坤。飞行中队的全部飞行员,都来自东北老航校。
一天,朱德和聂荣臻来到南苑机场视察。同时,他们给飞行中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毛主席希望我们的空军部队可以在开国大典上进行飞行!”
空军受阅的计划在9月22日才正式出台,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200小时了。经过紧张的筹备,开国大典的受随飞机最终确定为17架,包括9架P-51、两架蚊式轰炸机、三架运输机、三架通讯机,飞行员全部出自东北老航校。
通过精确计算之后,确定了一个航线,大概是在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靠南一点通过,只要大家仰起头就能看得见飞机。此外,四架带弹飞机,已经确定为两架P-51和两架蚊式轰炸机,随时待命。这四架飞机在飞行的同时,如果发现敌机,立刻就赶去迎战!
开国大典这一天,在沈阳也同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林弥一郎亲自驾机参加了阅兵式,他和几位日本教官驾驶的“99式”飞机,编成了整齐的队形,飞过沈阳上空接受了检阅。
1948年,老航校迁至牡丹江,这里只留下几名留守人员。在六所苏制航校成立后,空军决定,以老航校的原有家当为基础,加上全部日籍教官,在牡丹江成立了七航校。至此,老航校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1953年起,日本籍教官和工作人员相继被送回了日本。老航校日籍教官中的代表人物林弥一郎,返回日本之后却度过了坎坷的后半生。1996年,老航校建校五十周年,林弥一郎被邀请再次来到中国,他见到了多年前赠他手枪的伍修权,两位老人在病榻前再次握紧了对方的手。两年后,林弥一郎在日本大阪去世。享年88岁。
本刊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58、每周四22:26播出
伍修权赠送配枪让日本俘虏感动落泪
今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迎来了它的第66个“生日”。人民空军的诞生是与一所特殊的军校联系在一起的。
1945年侵华日军刚刚投降,刘少奇同志便在延安召见了航空研究小组负责人常乾坤等人,传达了中央的指示,他说:“党中央决定派一批航空人员去东北,为创办航校做准备!”
常乾坤,1926年曾经在由苏联政府援助的广东航空学校学习。同年6月,他作为学校的代表被派往苏联学习飞行。1930年常乾坤又进入苏联空军独立航空队学习飞行,成绩一直都很好。他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几位飞行员之一。常乾坤立即把在延安航空工程队的队员组织到一起,于1945年10月15日踏上征程,开赴东北。
就在这个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好消息。10月上旬的一天,东北民主联军曾克林部在辽宁凤凰城地区受降了一支300多人的目军部队,这可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这是一支肮空部队,领头的叫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队队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林弥一郎带着部队驻扎在沈阳的奉集堡机场。由于不想向苏联人投降,于是林弥一郎带着300余名音吓向南撤离。林弥一郎试图从朝鲜返回日本,但是走了十多天之后,他们在一个叫上汤的地方被包围了。驻扎在上汤附近的东北民主联军曾克林部派代表主动与林弥一郎接触,答应了他缴械后得到人道待遇的条件,并准许林弥一郎和他的下属军官保留手枪和战刀。
曾克林连夜把俘获林弥一郎及其飞行部队的消息,报告给了当时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简称“东总”。此时的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是林彪,他也正在为缺乏飞行教员,无法建立航校而发愁,收到曾克林的报告后林彪非常高兴。
林彪和参谋长伍修权、东北局书记彭真还亲自接见了林弥一郎。彭真首先向林弥一郎介绍了关于在东北筹建航校的想法,并提出想让他和他的部队都留下来,帮助中国共产党创建航空事业。
可是林弥一郎不愿意,他有他的顾虑。就这样,一方要留,一方不愿意,双方一来二往就谈开了,谈的过程中,林弥一郎提了一个条件:如聚要当教官,就不能被当成俘虏看待;既然不是俘虏,那么学员见了教官,都得行军礼!
看到林弥一郎不愿意留下,而且还提出这样的条件,大家都觉得这事可能很难办。
为了尽最大的可能争取到林弥一郎的部队,最后又由参谋长伍修权出面,与林弥一郎进行了一次长谈。双方见面后,伍修权答应了林弥一郎先前提出的所有要求。
可是没想到,当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后,林弥一郎又提出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要求。林弥一郎指着伍修权腰间的手枪说:“如果体说的是真的,你就把这个送给我!”
林弥一郎这话让在场的人一下子警觉起来,枪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他拿着抢向伍修权开枪怎么办?而且这支手枪对于伍修权来说意义也不同一般,因为从长征时候起,这把枪就一煮伴着伍修权直到1945年。
这时候,伍修权非常冷静地看着林弥一郎,两个人的眼神对视了几秒钟……突然,伍修权从腰间一下拔出了手枪,递给了林弥一郎。
就是这样一个赠枪的举动,林弥一郎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枪只是把普通的枪,但伍修权赠枪的举动却意味着无保留的信任和坦荡。这就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俘虏变身教官,教出解放军第一批飞行员
从东总回来以后,林弥一郎把赠枪的经过告诉了他的部下。大家听了也都感到很惊奇。等林弥一郎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除了少数没什么技术的人想离开,要求回国之外,其余的人,几乎都愿意留下来。
就这样,1945年11月中旬,以林弥一郎部队为基础的东北航空委员会,在吉林通化成立。林弥一郎被任命为航空委员会委员。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林弥一郎被任命为航空参议和飞行主任教官。他从前率领的飞行队成为航校建设的主要力量。
1946年6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开课了,航校的理论课之后,马上就开始进行飞行训练。对于学飞行的人来说,首先要练习初级教练机、然后是中级教练机,最后才是高级教练机。这中间至少要训练2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上高级教练机。但是,当时的老航校只有从侵华日军那里缴获的99高级教练机。
让学员直接上99高练,这无异于一步登天,危险系数倍增。怎么办?有总比没有好吧,学员们硬是冒着生命危险,直接用这种高级教练机训练飞行。
而最重要的是,老航校里仅有30多架99高练机。而且,这些飞机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残缺不全了。
在飞机训练场上,由于航材紧缺设备简陋,常常是一架飞机着陆之看,马上卸下机轮再装到另一架飞机上使用。几架飞机共用一个螺旋桨、排队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这些场景在老航校的训练场上成了一道风景。
在东北老航校,教职员们这种艰苦奋斗、排除一切困难创建航校的精神,也在深深地感染着航校里的那群目籍教官。平日里中国教职员工吃的都是粗粮咸菜,给目籍教官吃细粮和肉菜。
当初这些日本人答应留下来,大多数人是为了用技术换饭吃,等待机会回国。但是,在他们与中国教职员共同生活的日子里,中国教职员工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让他们感到神秘而神圣。
1947年春天,一期飞行乙班的学员开始进行训练。按照日本教官的要求,上飞机之前必须要跟教官敬军礼报告,这个仪式让中国学员感到难以接受。但心里不舒服归不舒服,该做的还是得做,这军礼到后来还是敬了。
飞行训练一开始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平时在地面教学时有翻译人员,可是翻译人员不懂飞机租飞行的技术术语,弄出了很多笑话来。 有一次林弥一郎教学员韩明阳等人确认飞机座舱里的机件设备。翻译人员将操纵杆翻译成了操纵管,弄得学员们是怎么也找不到座舱里的这根管子在哪里。
林弥一郎以及他的部下在教学上对于中国学员有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他们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一心一意开展教学,不断创造新的教学办法,使中国学员迅速掌握了飞行技术,将他们一个个领入高空。这一切,中国学员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渐渐地,大家开始转变了对日本教官的态度。
平时下课,大家在—起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有学员对着日本教官竖起大拇指说“日本同志有一套”,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把目本教官,看成了同志!没多久,“日本同志有一套”这句话就在老航校里流传开了。连林弥一郎自己有时候高兴了,也会说上一句“我们日本同志有一套!”他们把这看作是中国学员给予他们的最高荣誉!
放单飞是训练中最重要的一关,通过了就意味着学员们可以独立飞行了,许多人对第一次放单飞的情景还记忆犹新。老航校的第一批飞行学员,终于开飞机飞上天了!
飞行中队参加开国大典接受检阅
1949年8月,一支用缴获来的飞机组成的飞行中队,进驻北平南苑机场,执行北平防空任务,领头的就是常乾坤。飞行中队的全部飞行员,都来自东北老航校。
一天,朱德和聂荣臻来到南苑机场视察。同时,他们给飞行中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毛主席希望我们的空军部队可以在开国大典上进行飞行!”
空军受阅的计划在9月22日才正式出台,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200小时了。经过紧张的筹备,开国大典的受随飞机最终确定为17架,包括9架P-51、两架蚊式轰炸机、三架运输机、三架通讯机,飞行员全部出自东北老航校。
通过精确计算之后,确定了一个航线,大概是在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靠南一点通过,只要大家仰起头就能看得见飞机。此外,四架带弹飞机,已经确定为两架P-51和两架蚊式轰炸机,随时待命。这四架飞机在飞行的同时,如果发现敌机,立刻就赶去迎战!
开国大典这一天,在沈阳也同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典礼,林弥一郎亲自驾机参加了阅兵式,他和几位日本教官驾驶的“99式”飞机,编成了整齐的队形,飞过沈阳上空接受了检阅。
1948年,老航校迁至牡丹江,这里只留下几名留守人员。在六所苏制航校成立后,空军决定,以老航校的原有家当为基础,加上全部日籍教官,在牡丹江成立了七航校。至此,老航校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1953年起,日本籍教官和工作人员相继被送回了日本。老航校日籍教官中的代表人物林弥一郎,返回日本之后却度过了坎坷的后半生。1996年,老航校建校五十周年,林弥一郎被邀请再次来到中国,他见到了多年前赠他手枪的伍修权,两位老人在病榻前再次握紧了对方的手。两年后,林弥一郎在日本大阪去世。享年88岁。
本刊记者马丽根据《档案》提供资料编辑整理
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三BTV北京22:58、每周四22:26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