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促进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过渡,离不开发数字化工具提供全面和有用的数据,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新的共享形式被称为“共享经济”。它在传统共享和正式市场经济之间的空间共享中创造了新的模式和实践;导致了一种新的资源分配系统的出现,我们称之为“数字共享经济”。本文简述了数字共享经济的定义并分析其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化;共享经济;资源消耗;影响
一、引 言
自古以来,共享一直是在家庭和其他小团体内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随着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的传播,特别是接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用户设备,出现了新的共享形式。新的虚拟共享的领域不仅增强了本地共享,而且使广泛分布的社区的共享成为可能。换句话说,社会正在进行的数字转型也是一种共享实践的转变,即数字技术使新型共享经济成为现实。
二、共享下的数字转变
为了描述数字形式的共享特征,通过在线数字平台协调来实现共享实践的新方式。日益增强的基于技术的协调能力使更多的参与者能够参与进来,从而创造更大的可共享资源池。传统的共享仅限于有限数量的可共享资源,在数字共享中,相应的资源数量和可以拥有更多的共享资源的多样性,参与者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可预测性,以便在一个大型的共享网络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因此,共享行动的有效性会在网络中普及并使之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平台也实现了共享行动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效果。
三、数字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一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这一现象的新特点是共享发生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线平台作为共享活动的促进者。在我看来,共享的本质是对于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资源,许多用户可以访问该资源,而所有权保持不变。
基于上述考虑和论点,对数字共享经济(digital sharing economy,DSE)的定义如下:数字共享经济是一类基于共享实践的资源分配系统,由数字在线平台协调,由个人和可能的(非)商业组织执行,目的是提供对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访问。这个定义涵盖了DSE中共享的三个基本方面:“技术”、“社会”和“协调”[1]。
四、数字共享经济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数字进步带来了如此广泛的变化,但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可持续性的重要问题,因为变化往往伴随着机会和风险而来[2]。一方面,从可持續性的角度来看,共享资源的明显影响是提高了消费效率。优化的影响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直接优化效应:当资源(及其补充资源)产生的功能单元数量增加时,优化可以涉及到一个资源的整个使用寿命或其提供的每个服务。2)间接优化效应:共享一个资源会导致优化生产另一个资源的情况。例如,利用一个共享的空间进行食品制备可以优化食品生产过程。
然而,效率的提高很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1)诱导效应:共享一个资源会刺激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源的消耗。2)替换效应:当基于共享资源和服务替换了其他资源或服务的使用时,就会发生替代效果。替代效应可以考虑两个子类:一是直接替代效应:替换发生在同一服务系统中。例如一种汽车共享服务取代了现有工业企业提供的传统的汽车服务。二是间接替代效应:与其他服务系统发生替代的情况。3)反弹效应:资源效率提高后,需求的增加,因此降低了效率。反弹效应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反弹效应,即发生在同一资源或服务系统之外的反弹效应。二是间接反弹效应:发生在同一资源或服务系统之外的反弹效应。
退化效应:对共享资源的加强利用导致其快速退化的条件。一个相关的例子是电动摩托车在共享计划中快速耗尽的例子[3]。
总之,探索在DSE领域运行的数字平台促进的共享消费的影响需要了解共享特定类型的资源及其如何影响其消费的可持续性。然而,这些问题需要对数字共享平台的使用和采用模式的强度及分布水平进行适当的假设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Pouri Maria J.,Hilty Lorenz M.. The digital sharing economy: A confluence of technical and social sharing[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21,38:
[2]Pouri, M.J.,Hilty, L.M.,2021.The digital sharing economy: A confluence of technical and social sharing.J.Environ.Innov.Soc.Transit.38,127-139.https://doi.org/ 10.1016/j.eist.2020.12.003.
[3]Hollingsworth,J.,Copeland,B.,Johnson,J.X., 2019. Are e-scooters polluter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shared dockless electric scooters.Environ.Res.Lett.14 (8),084031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b2da8.
关键词:数字化;共享经济;资源消耗;影响
一、引 言
自古以来,共享一直是在家庭和其他小团体内分配资源的一种方式。随着数字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的传播,特别是接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用户设备,出现了新的共享形式。新的虚拟共享的领域不仅增强了本地共享,而且使广泛分布的社区的共享成为可能。换句话说,社会正在进行的数字转型也是一种共享实践的转变,即数字技术使新型共享经济成为现实。
二、共享下的数字转变
为了描述数字形式的共享特征,通过在线数字平台协调来实现共享实践的新方式。日益增强的基于技术的协调能力使更多的参与者能够参与进来,从而创造更大的可共享资源池。传统的共享仅限于有限数量的可共享资源,在数字共享中,相应的资源数量和可以拥有更多的共享资源的多样性,参与者可以享受到更高的可预测性,以便在一个大型的共享网络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因此,共享行动的有效性会在网络中普及并使之成为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平台也实现了共享行动依赖于数字技术的效果。
三、数字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一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已经被提出来了。这一现象的新特点是共享发生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线平台作为共享活动的促进者。在我看来,共享的本质是对于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资源,许多用户可以访问该资源,而所有权保持不变。
基于上述考虑和论点,对数字共享经济(digital sharing economy,DSE)的定义如下:数字共享经济是一类基于共享实践的资源分配系统,由数字在线平台协调,由个人和可能的(非)商业组织执行,目的是提供对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访问。这个定义涵盖了DSE中共享的三个基本方面:“技术”、“社会”和“协调”[1]。
四、数字共享经济对资源消耗的影响
数字进步带来了如此广泛的变化,但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可持续性的重要问题,因为变化往往伴随着机会和风险而来[2]。一方面,从可持續性的角度来看,共享资源的明显影响是提高了消费效率。优化的影响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直接优化效应:当资源(及其补充资源)产生的功能单元数量增加时,优化可以涉及到一个资源的整个使用寿命或其提供的每个服务。2)间接优化效应:共享一个资源会导致优化生产另一个资源的情况。例如,利用一个共享的空间进行食品制备可以优化食品生产过程。
然而,效率的提高很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1)诱导效应:共享一个资源会刺激与之相关的其他资源的消耗。2)替换效应:当基于共享资源和服务替换了其他资源或服务的使用时,就会发生替代效果。替代效应可以考虑两个子类:一是直接替代效应:替换发生在同一服务系统中。例如一种汽车共享服务取代了现有工业企业提供的传统的汽车服务。二是间接替代效应:与其他服务系统发生替代的情况。3)反弹效应:资源效率提高后,需求的增加,因此降低了效率。反弹效应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反弹效应,即发生在同一资源或服务系统之外的反弹效应。二是间接反弹效应:发生在同一资源或服务系统之外的反弹效应。
退化效应:对共享资源的加强利用导致其快速退化的条件。一个相关的例子是电动摩托车在共享计划中快速耗尽的例子[3]。
总之,探索在DSE领域运行的数字平台促进的共享消费的影响需要了解共享特定类型的资源及其如何影响其消费的可持续性。然而,这些问题需要对数字共享平台的使用和采用模式的强度及分布水平进行适当的假设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Pouri Maria J.,Hilty Lorenz M.. The digital sharing economy: A confluence of technical and social sharing[J].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2021,38:
[2]Pouri, M.J.,Hilty, L.M.,2021.The digital sharing economy: A confluence of technical and social sharing.J.Environ.Innov.Soc.Transit.38,127-139.https://doi.org/ 10.1016/j.eist.2020.12.003.
[3]Hollingsworth,J.,Copeland,B.,Johnson,J.X., 2019. Are e-scooters polluter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shared dockless electric scooters.Environ.Res.Lett.14 (8),084031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ab2d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