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4日,2019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全明星赛,让不少观众过足了眼瘾。这是全球首场“5G 真4K”排球赛事直播。达到1080p高清电视4倍的超高清分辨率让画面清晰度大幅提升;50帧的高帧率,直播中飞身救球的每一个镜头都毫无拖影;借助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画面色彩更饱实、更鲜明,让你仿佛身临其境……从数字化、高清化再到超高清化,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打开了视频产业的广阔市场。
日前,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超高清视频在消费端关系满足人们文化生活消费升级的需要,在生产端牵涉推动以视频为核心的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当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进展情况如何?超高清视频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面临哪些短板?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产业热度不断上升
终端普及先行一步、网络传输正逢机遇、内容生产稳步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台超大屏幕上,《航拍中国》纪录片正在播放。屏幕上,唯美的画面不间断流转,屏幕外,代表、委员们纷纷上前,驻足观看。“画面清晰、现场感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新技术带来了影院级别的视觉享受。
这幕镜头生动诠释了4K超高清视频的应用场景。近两年,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热度不断上升,延展出丰富的应用形态。在大屏端,去年国内首次将4K技术创新应用在世界杯赛事内容呈现上,为观众提供了超高清、高帧率和高清动态范围画质的赛事直播;在小屏端,广东省先行先试,去年上半年,4K电视产量增长31.1%,销量增长30.8%。
随着人们对家庭电视屏幕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电视生产商不断提升显示面板画质。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画面清晰度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目前已在产品中结合4K高动态范围图像、运动补偿、变频等改善画质的技术,从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多个指标提升画面质量,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
在网络传输上,5G的试用为具备大数据流量的超高清视频搭建起一条“高速车道”。“运营商通过5G进行4K现场信号传输的测试已取得一定进展,接下来将会重点推进‘5G 8K’的拓展。”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借助5G“大带宽、低延时”的技术优势,能够尽快解决目前超高清制作传输中存在的瓶颈。
“就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呈现终端普及先行、网络和内容稳步推进、行业应用兴起的良好态势。”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温晓君介绍,去年我国超高清电视销量占彩电总销量的比例达到67%,多地交互式网络电视推出超高清点播业务,特别是随着5G的商用,超高清视频产业将带来无限可能。
发展短板亟待弥补
行业标准体系欠缺、内容供给总体偏少、核心技术依旧缺乏
尽管产業链的上下游已经在发展超高清视频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总体来看,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形成气候,亟须补上不少短板。
——标准体系欠缺,产业缺乏统一规范和协同合作。
“目前国内超高清标准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4K花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端技术总工程师于路认为,标准体系欠缺,首先体现在单个环节上缺乏一致的标准规范。举个例子,在终端显示屏方面,各个厂家对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没有清晰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影响观看体验。
此外,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超高清视频的关键技术指标也缺乏统一标准。“比如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实施的标准,在前端制作和后端显示难以统一,使得在频道播出时一旦遇到问题,很难断出症结。”于路说。
——内容供给不足,导致产业“有终端、无内容”。
上游的内容供给更丰富,下游的生产厂家积极性才会更高。但从现实情况看,内容总体偏少已成为制约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内容供给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制作成本高企。”温晓君认为,超高清视频平均制作成本是高清视频的3至4倍,再加上播出渠道较少,市场回报率低,导致内容制作方动力不足,投入意愿不强,出现“有终端、无内容”的局面。
——核心技术缺乏,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亟待突破。
“超高清视频的核心技术是要处理数量巨大的视频数据,因此视频编解码技术是这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对于超高清视频发展尤为重要,但当下新一代编解码标准的专利持有者众多且在专利授权策略上分歧严重,直接限制了国内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
统筹环节系统发力
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协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
当下,在运营商和各大平台的协力下,超高清视频正以加速度覆盖更多用户,作为未来视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才能激发发展动能,推动其尽快从“体验”走向“日常”?
《行动计划》指出,接下来要从突破核心关键器件、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提升网络传输能力、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和加快行业创新应用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于路看来,持续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要尽快完善技术标准。只有各个厂家包括制作方都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来生产设备、制作内容,才能最终保证观众的欣赏效果不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标准制定工作组目前已完成四项联盟标准的制定任务,分别从超高清电视机测量方法、技术规范、用户体验等方面作出规范。下一步,将加快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框架,开展内容、传输、终端等环节重点急需的标准制定工作。
加速超高清视频的普及,优质内容的累积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加入,向优质超高清内容池内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于路坦言,当观众通过超高清显示平台能获得更佳的内容和视觉体验,才会更愿意为其买单。
那么,应该怎样调动更多企业参与内容制作的积极性?温晓君认为,从上游看,要拓宽渠道。一方面给予超高清视频更多频道资源,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超高清电视内容制作生产基地,建设超高清电视内容集成平台;从下游看,应建立对内容生产的反哺机制,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缓解上游内容生产高投入、低产出的资金压力。
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技术突破要摆在更为关键的位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下一步要统筹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填补关键环节空白,同时也要加大超高清视频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日前,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4K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8K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超高清视频在消费端关系满足人们文化生活消费升级的需要,在生产端牵涉推动以视频为核心的产业链向中高端转型。当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进展情况如何?超高清视频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面临哪些短板?记者针对这一问题采访了业内人士。
产业热度不断上升
终端普及先行一步、网络传输正逢机遇、内容生产稳步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的一台超大屏幕上,《航拍中国》纪录片正在播放。屏幕上,唯美的画面不间断流转,屏幕外,代表、委员们纷纷上前,驻足观看。“画面清晰、现场感强,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少代表、委员表示,新技术带来了影院级别的视觉享受。
这幕镜头生动诠释了4K超高清视频的应用场景。近两年,超高清视频产业的热度不断上升,延展出丰富的应用形态。在大屏端,去年国内首次将4K技术创新应用在世界杯赛事内容呈现上,为观众提供了超高清、高帧率和高清动态范围画质的赛事直播;在小屏端,广东省先行先试,去年上半年,4K电视产量增长31.1%,销量增长30.8%。
随着人们对家庭电视屏幕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电视生产商不断提升显示面板画质。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画面清晰度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目前已在产品中结合4K高动态范围图像、运动补偿、变频等改善画质的技术,从亮度、对比度和色彩饱和度等多个指标提升画面质量,改善消费者使用体验。
在网络传输上,5G的试用为具备大数据流量的超高清视频搭建起一条“高速车道”。“运营商通过5G进行4K现场信号传输的测试已取得一定进展,接下来将会重点推进‘5G 8K’的拓展。”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借助5G“大带宽、低延时”的技术优势,能够尽快解决目前超高清制作传输中存在的瓶颈。
“就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整体呈现终端普及先行、网络和内容稳步推进、行业应用兴起的良好态势。”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秘书长温晓君介绍,去年我国超高清电视销量占彩电总销量的比例达到67%,多地交互式网络电视推出超高清点播业务,特别是随着5G的商用,超高清视频产业将带来无限可能。
发展短板亟待弥补
行业标准体系欠缺、内容供给总体偏少、核心技术依旧缺乏
尽管产業链的上下游已经在发展超高清视频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总体来看,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仍处在发展初期。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形成气候,亟须补上不少短板。
——标准体系欠缺,产业缺乏统一规范和协同合作。
“目前国内超高清标准落后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4K花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端技术总工程师于路认为,标准体系欠缺,首先体现在单个环节上缺乏一致的标准规范。举个例子,在终端显示屏方面,各个厂家对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没有清晰的标准,往往“各自为政”,影响观看体验。
此外,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对超高清视频的关键技术指标也缺乏统一标准。“比如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实施的标准,在前端制作和后端显示难以统一,使得在频道播出时一旦遇到问题,很难断出症结。”于路说。
——内容供给不足,导致产业“有终端、无内容”。
上游的内容供给更丰富,下游的生产厂家积极性才会更高。但从现实情况看,内容总体偏少已成为制约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内容供给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制作成本高企。”温晓君认为,超高清视频平均制作成本是高清视频的3至4倍,再加上播出渠道较少,市场回报率低,导致内容制作方动力不足,投入意愿不强,出现“有终端、无内容”的局面。
——核心技术缺乏,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亟待突破。
“超高清视频的核心技术是要处理数量巨大的视频数据,因此视频编解码技术是这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对于超高清视频发展尤为重要,但当下新一代编解码标准的专利持有者众多且在专利授权策略上分歧严重,直接限制了国内超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
统筹环节系统发力
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协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
当下,在运营商和各大平台的协力下,超高清视频正以加速度覆盖更多用户,作为未来视频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才能激发发展动能,推动其尽快从“体验”走向“日常”?
《行动计划》指出,接下来要从突破核心关键器件、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提升网络传输能力、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和加快行业创新应用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于路看来,持续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要尽快完善技术标准。只有各个厂家包括制作方都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来生产设备、制作内容,才能最终保证观众的欣赏效果不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标准制定工作组目前已完成四项联盟标准的制定任务,分别从超高清电视机测量方法、技术规范、用户体验等方面作出规范。下一步,将加快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框架,开展内容、传输、终端等环节重点急需的标准制定工作。
加速超高清视频的普及,优质内容的累积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内容提供方加入,向优质超高清内容池内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于路坦言,当观众通过超高清显示平台能获得更佳的内容和视觉体验,才会更愿意为其买单。
那么,应该怎样调动更多企业参与内容制作的积极性?温晓君认为,从上游看,要拓宽渠道。一方面给予超高清视频更多频道资源,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超高清电视内容制作生产基地,建设超高清电视内容集成平台;从下游看,应建立对内容生产的反哺机制,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建立产业基金等方式,缓解上游内容生产高投入、低产出的资金压力。
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技术突破要摆在更为关键的位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提出,下一步要统筹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各环节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填补关键环节空白,同时也要加大超高清视频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