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和β-HCG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早早孕先兆流产预后的关系。方法 动态检测6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早早孕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和β-HCG,孕7周后以安胎效果记录数据并分析。结果 41例安胎成功、继续妊娠,19例安胎失败流产。失败组血清孕酮和β-HCG值均明显低于安胎成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孕酮和β-HCG可作为早早孕先兆流产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先兆流产孕酮;β-HCG;体外受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41-01
早期先兆流产是IVF-ET妊娠者的常见病,其原因受多方面影响,可能与患者年龄、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有关。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内分泌因素导致的早期先兆流产约占20%[1]。孕酮及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是部分早期先兆流产的原因。早早孕阶段(妊娠5-6周),HCG刺激黄体分泌孕酮以维持胚胎在子宫腔内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孕酮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腺细胞的糖肽分泌异常,致使胚胎发育受阻,进而发生流产。早早孕在临床上诊断和预后评估都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孕酮及血清β-HCG进行测定,分析与妊娠预后的关系,以探讨检测血清孕酮值及血清β-HCG值在IVF-ET先兆流产患者妊娠预后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IVF-ET后妊娠(筛去双胎和多胎妊娠者)伴先兆流产患者60例,按安胎疗效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成功组年龄22-39岁,平均28.3岁,妊娠天数35-44d,平均38.9天;失败组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9.1岁,妊娠天数35-43d,平均40.4天。两组年龄及妊娠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天数按移植天数+16天换算。
1.2 早早孕诊断方法 IVF-ET患者于胚胎移植后12天或14天检测血清β-HCG>10mIU/mL,两周后再行B超检验,结果提示为宫内早孕,孕囊直径≤20mm。如果伴有阴道流血及腹痛即诊断为先兆流产。
1.3 血清孕酮和β-HCG检测方法 患者伴有阴道流血和(或)腹痛者就诊,并当天上午8-10点抽取静脉血2ml,高速离心分离获得血清,测定血清β-HCG和孕酮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罗氏Elecsys 2010,试剂由罗氏诊断提供)测定,一周后复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肌内注射:黄体酮60mg,1次/d;β-HCG2000U,1次/d,至阴道流血停止3天以上,并配合对症处理,进行心理疏导。于一周后复检血清孕酮和血清β-HCG,治疗有效诊断依据为B超诊断结果。根据安胎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两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安胎成功继续妊娠41例;安胎失败流产19例。
2.2 成功组孕妇均龄(28.3±4.7)岁,平均妊娠天数(39.5±3.3)d,失败组孕妇均龄(29.1±2.3)岁,平均妊娠(40.5±3.1)d,两组孕妇年龄、妊娠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安胎成功组和安胎失败组血清孕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CG差异显著(见表2)。其中安胎成功组21例首次检测血清孕酮值>22ng/ml。
2.4 治疗后两组孕妇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β-HCG差异显著(P<0.01)。
3 讨 论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由合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其分泌起始于受精后6天左右受精卵滋养层开始形成之时。HCG的作用为维持早期妊娠黄体的继续生长,其在体内含量与滋养细胞数量成正比[2]。与同期正常妊娠者相比,异常妊娠者血清HCG水平较低,倍增时间长,甚至呈平缓或下降趋势。妊娠初期孕酮主要来源于妊娠黄体,孕酮可松弛子宫肌纤维,降低兴奋性,同时对宫缩素敏感也降低,子宫收缩减少,这对受精卵于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有利。高浓度的孕酮也对增大的子宫起到镇静作用,对早期妊娠的支持作用十分重要[3]。伴随妇科内分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血清孕酮和HCG检测的广泛开展,由内分泌功能不足导致的先兆流产能够得到及早诊治,为病情观察以及治疗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进行预后监测,较大地提高了先兆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动态监测血清孕酮和β-HCG的变化是判断胚胎存活及安胎效果的良好指标[4]。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早孕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成功组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孕酮≥22ng/ml时,有较高的安胎成功率,而≤20ng/ml时则有较大的安胎失败率。其可能的原因是,受过低的孕酮影响产生了对胚胎的着床及发育不利的子宫内环境。本文中安胎成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变化不明显(P>0.05),而血清β-HCG显著增高(P<0.01),表明血清β-HCG比血清孕酮更具有监测指示的意义。
综上,联合檢测血清孕酮和β-HCG对于判断妊娠早期胎儿及胎盘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诊断先兆流产、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的可靠依据,对提高保胎治疗成功率、妊娠结局预测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德智,罗焕,张丹.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0.
[2] 梁淑贞,主编.妇产科理论和实践[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9.
[3] 彭四华,彭其才,常丽.动态监测血清HCG和孕酮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5-117.
[4] 付媛,张丽蓉.血HCG与血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48-149.
【关键词】 先兆流产孕酮;β-HCG;体外受精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41-01
早期先兆流产是IVF-ET妊娠者的常见病,其原因受多方面影响,可能与患者年龄、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有关。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内分泌因素导致的早期先兆流产约占20%[1]。孕酮及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是部分早期先兆流产的原因。早早孕阶段(妊娠5-6周),HCG刺激黄体分泌孕酮以维持胚胎在子宫腔内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孕酮不足会导致子宫内膜腺细胞的糖肽分泌异常,致使胚胎发育受阻,进而发生流产。早早孕在临床上诊断和预后评估都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孕酮及血清β-HCG进行测定,分析与妊娠预后的关系,以探讨检测血清孕酮值及血清β-HCG值在IVF-ET先兆流产患者妊娠预后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所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IVF-ET后妊娠(筛去双胎和多胎妊娠者)伴先兆流产患者60例,按安胎疗效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成功组年龄22-39岁,平均28.3岁,妊娠天数35-44d,平均38.9天;失败组年龄26-35岁,平均年龄29.1岁,妊娠天数35-43d,平均40.4天。两组年龄及妊娠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天数按移植天数+16天换算。
1.2 早早孕诊断方法 IVF-ET患者于胚胎移植后12天或14天检测血清β-HCG>10mIU/mL,两周后再行B超检验,结果提示为宫内早孕,孕囊直径≤20mm。如果伴有阴道流血及腹痛即诊断为先兆流产。
1.3 血清孕酮和β-HCG检测方法 患者伴有阴道流血和(或)腹痛者就诊,并当天上午8-10点抽取静脉血2ml,高速离心分离获得血清,测定血清β-HCG和孕酮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罗氏Elecsys 2010,试剂由罗氏诊断提供)测定,一周后复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肌内注射:黄体酮60mg,1次/d;β-HCG2000U,1次/d,至阴道流血停止3天以上,并配合对症处理,进行心理疏导。于一周后复检血清孕酮和血清β-HCG,治疗有效诊断依据为B超诊断结果。根据安胎治疗效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两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数据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安胎成功继续妊娠41例;安胎失败流产19例。
2.2 成功组孕妇均龄(28.3±4.7)岁,平均妊娠天数(39.5±3.3)d,失败组孕妇均龄(29.1±2.3)岁,平均妊娠(40.5±3.1)d,两组孕妇年龄、妊娠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3 安胎成功组和安胎失败组血清孕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HCG差异显著(见表2)。其中安胎成功组21例首次检测血清孕酮值>22ng/ml。
2.4 治疗后两组孕妇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血清孕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β-HCG差异显著(P<0.01)。
3 讨 论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种由合体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其分泌起始于受精后6天左右受精卵滋养层开始形成之时。HCG的作用为维持早期妊娠黄体的继续生长,其在体内含量与滋养细胞数量成正比[2]。与同期正常妊娠者相比,异常妊娠者血清HCG水平较低,倍增时间长,甚至呈平缓或下降趋势。妊娠初期孕酮主要来源于妊娠黄体,孕酮可松弛子宫肌纤维,降低兴奋性,同时对宫缩素敏感也降低,子宫收缩减少,这对受精卵于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有利。高浓度的孕酮也对增大的子宫起到镇静作用,对早期妊娠的支持作用十分重要[3]。伴随妇科内分泌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血清孕酮和HCG检测的广泛开展,由内分泌功能不足导致的先兆流产能够得到及早诊治,为病情观察以及治疗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并进行预后监测,较大地提高了先兆流产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动态监测血清孕酮和β-HCG的变化是判断胚胎存活及安胎效果的良好指标[4]。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早孕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成功组均明显高于失败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孕酮≥22ng/ml时,有较高的安胎成功率,而≤20ng/ml时则有较大的安胎失败率。其可能的原因是,受过低的孕酮影响产生了对胚胎的着床及发育不利的子宫内环境。本文中安胎成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孕酮变化不明显(P>0.05),而血清β-HCG显著增高(P<0.01),表明血清β-HCG比血清孕酮更具有监测指示的意义。
综上,联合檢测血清孕酮和β-HCG对于判断妊娠早期胎儿及胎盘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诊断先兆流产、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的可靠依据,对提高保胎治疗成功率、妊娠结局预测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德智,罗焕,张丹.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0.
[2] 梁淑贞,主编.妇产科理论和实践[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9.
[3] 彭四华,彭其才,常丽.动态监测血清HCG和孕酮在早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115-117.
[4] 付媛,张丽蓉.血HCG与血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