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作为标志,人类社会从工业化到电气化,再到智能化、信息化,其内在动力就是科学技术。对于国家而言,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命运的重要线索。我国当前的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之处,无论在制度方面,还是在资源分配、奖励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弊端。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本文重点对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科技管理 知识产权 产学研 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工业革命的开端是蒸汽机的发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类社会也从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而逐步迈进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早在上世纪,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时我国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和战略。随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直观、更直接地将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
我国主要倾向于依靠政府计划和奖励形式来推动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同时依靠国家的资源来推动科技发展;第二,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第三,奖励科技创新成果;第四,将科技论文和成果作为人才评价标准。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者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固化的管理模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今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除了依靠政府,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市场。离开了市场这一客观大环境,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都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科技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正能量。本文旨在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办法进行论述,为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科技管理的的确确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相关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够健全、科技管理过程中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等。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为了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做出更直观的、更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现对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几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没有对当前科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特别专业的细化工作,因此作为科技管理的直接参与单位或个体,相关企业务必要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特别要注意摒弃传统的主观判断管理模式,而要参照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来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管理内部的科技项目的有效运作,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快马加鞭完成任务,而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重要指标缺乏充分的思考和验证,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态度势必影响企业、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体的科技工作造成负面作用。
(二)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或者现有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健全。
按照现有的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其中的评价项目和评价程序过于繁琐,并且大部分参与评价的项目并没有真实反映出科技项目的真实价值。这种评价机制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将企业推向了“急功近利”的一面,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为了单纯按期完成项目而放弃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科技工作人员,企业也没有拟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是采用通用形式的评价报告模式,忽略了不同类别的项目之间在科学价值上的差异。
(三)科技管理对象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科技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技术类人才。
我国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也有比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但是在高科技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才总体上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中小型科研单位,其发展水平受到企业规模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之科技基礎普遍比较薄弱,参与科技项目的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并无科技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科学生产的发展要求,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技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关于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研究
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而言,加强科技管理水平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加强科技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了科技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点能够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从国家的高度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推进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
政府科技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为扶持和鼓励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正确、有效的法律保障。相关的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积极落实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同时还要围绕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营造具有激励氛围的创新环境,努力推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优化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推进科技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科技管理工作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奖励机制,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奖励过程并非短期见效的,可以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一部分项目设置一定期限的长期效益考评,同时可对日后推广过程中的节能、增效等功能进行必要的奖励,促进科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保障,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依照法律规范来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同时,要充分挖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慧资源,建立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有机合作,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精品基地,加速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行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实现各种科技类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当前,一部分企业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给国家的科技管理造成了负面的效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缺乏一个解决企业困难的资源共享平台,一旦搭建了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加速科技创新的进度。
四、结束语
科技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科技项目之中,否则管理将只是一句空话。无论从政策上、模式上、分配上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都要以科技项目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只有将上述改善方法逐渐运用于科技管理的实际运行中,用行动来检验其可行性,才能彻底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理水平。
参考资料
1.姚笑秋.张乐萍.许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7期
2.杜志雄.卢宪英.关于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2期
3.吕立新.浅谈施工企业科技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4.闭青青.浅析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职能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5.李小稳.黄灿灿.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福建科技管理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6.林武汉.浅议科技管理与创新[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7.朱文洪.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1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 知识产权 产学研 优化配置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工业革命的开端是蒸汽机的发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类社会也从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而逐步迈进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早在上世纪,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时我国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和战略。随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直观、更直接地将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
我国主要倾向于依靠政府计划和奖励形式来推动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同时依靠国家的资源来推动科技发展;第二,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第三,奖励科技创新成果;第四,将科技论文和成果作为人才评价标准。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者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固化的管理模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今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除了依靠政府,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市场。离开了市场这一客观大环境,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都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科技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正能量。本文旨在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办法进行论述,为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科技管理的的确确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相关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够健全、科技管理过程中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等。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为了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做出更直观的、更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现对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几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没有对当前科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特别专业的细化工作,因此作为科技管理的直接参与单位或个体,相关企业务必要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特别要注意摒弃传统的主观判断管理模式,而要参照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来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管理内部的科技项目的有效运作,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快马加鞭完成任务,而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重要指标缺乏充分的思考和验证,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态度势必影响企业、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体的科技工作造成负面作用。
(二)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或者现有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健全。
按照现有的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其中的评价项目和评价程序过于繁琐,并且大部分参与评价的项目并没有真实反映出科技项目的真实价值。这种评价机制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将企业推向了“急功近利”的一面,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为了单纯按期完成项目而放弃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科技工作人员,企业也没有拟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是采用通用形式的评价报告模式,忽略了不同类别的项目之间在科学价值上的差异。
(三)科技管理对象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科技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技术类人才。
我国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也有比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但是在高科技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才总体上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中小型科研单位,其发展水平受到企业规模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之科技基礎普遍比较薄弱,参与科技项目的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并无科技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科学生产的发展要求,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技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关于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研究
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而言,加强科技管理水平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加强科技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了科技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点能够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从国家的高度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推进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
政府科技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为扶持和鼓励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正确、有效的法律保障。相关的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积极落实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同时还要围绕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营造具有激励氛围的创新环境,努力推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优化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推进科技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科技管理工作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奖励机制,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奖励过程并非短期见效的,可以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一部分项目设置一定期限的长期效益考评,同时可对日后推广过程中的节能、增效等功能进行必要的奖励,促进科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保障,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依照法律规范来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同时,要充分挖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慧资源,建立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有机合作,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精品基地,加速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行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实现各种科技类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当前,一部分企业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给国家的科技管理造成了负面的效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缺乏一个解决企业困难的资源共享平台,一旦搭建了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加速科技创新的进度。
四、结束语
科技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科技项目之中,否则管理将只是一句空话。无论从政策上、模式上、分配上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都要以科技项目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只有将上述改善方法逐渐运用于科技管理的实际运行中,用行动来检验其可行性,才能彻底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理水平。
参考资料
1.姚笑秋.张乐萍.许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7期
2.杜志雄.卢宪英.关于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2期
3.吕立新.浅谈施工企业科技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4.闭青青.浅析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职能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5.李小稳.黄灿灿.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福建科技管理的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6.林武汉.浅议科技管理与创新[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7.朱文洪.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