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强调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的解读,注重文本的语境及隐喻。文本细读是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深入的文本细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而且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条件。
近几年江苏高考卷现代文阅读非常注重文本细读,以2010年《侯银匠》为例,第一题“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就考查文本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需考生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第二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和第三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通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就需要考生细读文本,品析细节,把握文本各部分的关联,进而为主题生成做好准备。
窦桂梅老师在《我这样细读文本》一文中曾这样说:“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人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定一定的情境,设计好问题和便于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课堂上指导有效地阅读,能举一反三,课后进行阅渎拓展。以苏教版《现代散文》中《可以预约的雪》一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咀嚼语言,进入情境
《可以预约的雪》中第三段写到“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是可以预约的雪呀!”教师可以展示菅芒花的图片设定情境,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教师设计问题:“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然会从“预约”“雪”这两个词语上把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确:这句话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将菅芒花比做“雪”,菅芒花是白色的,到了秋天,白茫茫的一片,确实与冬天的雪景很相像;二是不仅是形似,这两种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还有另外的相似处,就是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才可能下,菅芒花到了秋天才会开放,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于是,有了第三方面的理解,换一个角度去看,不把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性,而是人的主观的期许与愿望,仿佛可以先期决定一样,这就是本文的关键词之——“预约”,你预先邀请,它到时必然到来,这就是“可以预约”。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由可以预约到不可预约,最后阐明作者的积极态度。这样学生品析这些重点词语,反复琢磨语言,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意义,细渎文本语言,从而内化为心灵语言、智力语言,达到高考说明的要求:能理解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
二、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1.抓过渡句。《可以预约的雪》第5段中有这样一句:“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问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一过渡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细读文本,了解下文的内容,不难理解这个过渡句,本文的结构是由花及人,同时人与花被作者置于对比性的关系中,一个是可以预约的,不变的,一个是不可预约的,多变的。对人生的不可预约作者又有什么态度呢?我们同样可以和学生一起找出文章第18段“思绪随着茫然跌落”这一句,说明作者的态度就在以上段落中可以找到答案。可是这种茫然情绪是不是作者最终的态度呢?细读文本,找到第19段,作者说“可是我也随之转念”。说明作者最终跳脱了这种情感,变得积极了。总之,抓住了这些过渡句,就能简单地把作者的思路把握住,教师举一反三,加以点拨,学生也能了解议论性散文的一般结构:要由一件事开始,继而展开议论,同时抒发自己积极的人生感慨。
2.抓关键词。细读文章第12至23段,让学生具体找出普通人对人生的“多变”及“正常”持什么态度,学生用摘取法抓住关键词语,如对待“常”是“渴望”、“向往”,对待“变”是“畏惧”、“茫然”,作者又是有何深刻的认识呢?学生细读第20段,找出作者对“常”的态度是“祝福”,对“变”的态度是“宽容”“不悔不忧”“无怨无尤”。正是作者林清玄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深刻的体察,加上他在东西方哲学方面的修养,使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更有深度,同时更能理解作品结构上的对比手法:人生的变与常是一种对比,现实的境遇与原有的理想是一种对比,现实的结果与假设中的情形又是一种对比等等,即便是一些局部,也都有这种对比。这些关键字词是作家思路的体现,要引领学生善于捕捉。
3.抓主旨句。全文在多方对比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也是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抓住这句话,学生自然能理解卒章显志的手法。由此更能理解本篇文章的思路:作者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花及人,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
三、品昧细节
本篇文章中有不少生活细书,如5~10段写朋友的生活,或迁居,或患病,或遭灾;接着写自己,母亲病逝,而本人也经历了婚姻的变化;还有第17段,写到自己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等,这些生活细节可不可以删掉呢?仔细阅读后,发现这些细节更有说服力,作者由身边与自己的具体遭遇推及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与结论:每个人必定经历因缘的离散;必然要经历人生的欢笑和波涛。这也是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不可空发议论,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事物,去联想,进而阐发哲理。在我们的写作中,同学们经常苦于没有素材,那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要学习的正是这种善于从小事物中引发人生道理的写作方法。
文本细读可以预约精彩,不仅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让学生从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文本细读好处多多,用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用夏丐尊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近几年江苏高考卷现代文阅读非常注重文本细读,以2010年《侯银匠》为例,第一题“文中划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就考查文本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需考生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第二题“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和第三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通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就需要考生细读文本,品析细节,把握文本各部分的关联,进而为主题生成做好准备。
窦桂梅老师在《我这样细读文本》一文中曾这样说:“细读要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教师既要沉人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定一定的情境,设计好问题和便于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课堂上指导有效地阅读,能举一反三,课后进行阅渎拓展。以苏教版《现代散文》中《可以预约的雪》一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咀嚼语言,进入情境
《可以预约的雪》中第三段写到“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是可以预约的雪呀!”教师可以展示菅芒花的图片设定情境,学生产生联想想象,教师设计问题:“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然会从“预约”“雪”这两个词语上把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明确:这句话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将菅芒花比做“雪”,菅芒花是白色的,到了秋天,白茫茫的一片,确实与冬天的雪景很相像;二是不仅是形似,这两种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还有另外的相似处,就是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才可能下,菅芒花到了秋天才会开放,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于是,有了第三方面的理解,换一个角度去看,不把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性,而是人的主观的期许与愿望,仿佛可以先期决定一样,这就是本文的关键词之——“预约”,你预先邀请,它到时必然到来,这就是“可以预约”。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这篇文章的思路,由可以预约到不可预约,最后阐明作者的积极态度。这样学生品析这些重点词语,反复琢磨语言,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意义,细渎文本语言,从而内化为心灵语言、智力语言,达到高考说明的要求:能理解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
二、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1.抓过渡句。《可以预约的雪》第5段中有这样一句:“经过了两年,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问会面,可是同看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一过渡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细读文本,了解下文的内容,不难理解这个过渡句,本文的结构是由花及人,同时人与花被作者置于对比性的关系中,一个是可以预约的,不变的,一个是不可预约的,多变的。对人生的不可预约作者又有什么态度呢?我们同样可以和学生一起找出文章第18段“思绪随着茫然跌落”这一句,说明作者的态度就在以上段落中可以找到答案。可是这种茫然情绪是不是作者最终的态度呢?细读文本,找到第19段,作者说“可是我也随之转念”。说明作者最终跳脱了这种情感,变得积极了。总之,抓住了这些过渡句,就能简单地把作者的思路把握住,教师举一反三,加以点拨,学生也能了解议论性散文的一般结构:要由一件事开始,继而展开议论,同时抒发自己积极的人生感慨。
2.抓关键词。细读文章第12至23段,让学生具体找出普通人对人生的“多变”及“正常”持什么态度,学生用摘取法抓住关键词语,如对待“常”是“渴望”、“向往”,对待“变”是“畏惧”、“茫然”,作者又是有何深刻的认识呢?学生细读第20段,找出作者对“常”的态度是“祝福”,对“变”的态度是“宽容”“不悔不忧”“无怨无尤”。正是作者林清玄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深刻的体察,加上他在东西方哲学方面的修养,使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更有深度,同时更能理解作品结构上的对比手法:人生的变与常是一种对比,现实的境遇与原有的理想是一种对比,现实的结果与假设中的情形又是一种对比等等,即便是一些局部,也都有这种对比。这些关键字词是作家思路的体现,要引领学生善于捕捉。
3.抓主旨句。全文在多方对比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也是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抓住这句话,学生自然能理解卒章显志的手法。由此更能理解本篇文章的思路:作者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开始,由花及人,体悟到人生的变与常,并进一步展开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提倡要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
三、品昧细节
本篇文章中有不少生活细书,如5~10段写朋友的生活,或迁居,或患病,或遭灾;接着写自己,母亲病逝,而本人也经历了婚姻的变化;还有第17段,写到自己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等,这些生活细节可不可以删掉呢?仔细阅读后,发现这些细节更有说服力,作者由身边与自己的具体遭遇推及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与结论:每个人必定经历因缘的离散;必然要经历人生的欢笑和波涛。这也是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不可空发议论,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事物,去联想,进而阐发哲理。在我们的写作中,同学们经常苦于没有素材,那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要学习的正是这种善于从小事物中引发人生道理的写作方法。
文本细读可以预约精彩,不仅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且让学生从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文本细读好处多多,用朱光潜在《美学》里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把这个“走”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用王瑶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或者说:“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用吕叔湘先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用夏丐尊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文本细读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