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直接观察。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准要辅助手段,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地图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在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是,首先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学习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工农业等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规律。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这一节课时,先利用中国地形图,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空间相对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再利用地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地形类型復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分析讨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及水能资源、农业生产的影响。很自然的推理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课知识在地图上进行概括、归纳,使几页书的知识成为一张心理地图。
  由此可见,应用中国地形图既可以使我国地形地势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知识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及促进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空间联系的理解,又减轻了课业负担。
  二、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地图为发展这种智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相互关系。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真确应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固。
  地理知识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准确的心理地图。在阅读地图时,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取知识,并能从地图中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地图,就是要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测算、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运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主编:王树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2]《地理教育学》主编:袁书琪,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化诗学不仅能够有效统合红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为红学的综合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启示和可能,而且能够推动对“红学何以为学”的学科建构的再思考.与此同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一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标志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拥有了自己的国家,在教学时,我们根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学情分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想当然,甚至有些题目都有些“想当然”的嫌疑:比如细线挂萝卜,当萝卜处于水平平衡时,粗端细端哪一头更重?在这里,我们通常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细端所受重力的力臂大于粗端所受重力的力臂,但是其依据是什么呢?为了找到有力的依据,笔者把上述问题改编成如下问题:  假设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