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作业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ope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国的中小学生,都要做作业。当下,我国小学生回家做哪些作业?无非是做做题、背背书、听写字词等。中小学生负担重不重,创新意识有没有,从这些家庭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可见分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我国还没有一部专著论述这样的家庭作业好处在哪里,有什么不当。我一直没有弄明白,我国那么多的专家学者,为何在科研上不涉及这一领域?难道是因为这一内容不够高大上?
  2010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一部美国作家艾菲·科恩的著作——《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让我改变了对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观念。科恩的这部书不是在家里造出来的,而是比较研究世界很多国家的家庭作业(包括我们中国)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在这部书中,他很明确地提出,当下美国等国家的家庭作业对学生整个人生来说效率是“零”。我知道,这一认识,肯定会遭到一些老师、家长的反对!他们一定会说,我们让孩子做,分数不是考上来了吗?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孩子能考上名校吗?你怎么能说效率为零呢?
  我不愿意反驳这一切的质问。我只想说,如果大家都不做这种作业,换成做另外一些家庭作业,我们的高三学生就不会在高考前夜,疯狂撕书扔书,撕书说明什么?负担重呀!他们到大学里更愿意学习、更懂得如何创新。
  科恩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明确告诉读者,学生需要最好的家庭作业。世界排名第一的家庭作业是回家读一个小时的课外书!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写到:“一个人要成才,需要的是10000个小时的训练。”我们可以算一算,一天拿一小时读课外书,10000个小时就是27年。如果孩子从0岁开始阅读,每天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训练,6岁之前可以读完四五千本图画书,6-9岁可以轻松读完1000本以上的桥梁书(指介于绘本与纯文字书之间的书籍),从9岁之后开始读100页以上的书。学生一旦做了每天一个小时的读书作业,每年读五六十本较厚的书不成问题,如果按照这个量,至27岁,还可以读完千本以上比较厚的书。有这么多书的积淀,一个人还能不成功?这项家庭作业,我国中小学生真正做的很少很少。
  世界排名第二的家庭作业是回家与父母交流。孩子在父母面前谈一谈今天所学,父母广泛参与其中,然后再一起玩玩一家人感兴趣的游戏。孩子的性格、语言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等素养一定会在每天的这一讨论交流中得到提升。说一说,玩一玩,人的创造意识才会接二连三地迸发!这项家庭作业,真正做的家庭同样是相当少的。
  世界排名第三的家庭作业就是把当天值得记录的事写下来,但这不是日记。记什么?记录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发现,记自己获得的新知,记自己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解决的难题,记自己每天了不起的智慧……这项家庭作业,同样很少有人做、持续做。
  传统的那些家庭作业,其效率是不是零,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争论。让自家孩子做最好的家庭作业,应该值得全面关注。那种孩子早就会了,还在重复去做的家庭作业,不仅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一个个学生因为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创新的事,而终身厌烦学习。
  后来,我把《家庭作业的迷思》推荐给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看。在我女儿的基础教育阶段,这三项作业一直没有停止过。女儿读完笑着说,老爸真有先见之明,把她当成了小白鼠,从小就让她做了这三份作业。这两年,我只要有机会给老师、家长做培训或讲座,都一定会讲到这本书。我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家长,为了孩子真正的发展,让孩子做最好的家庭作业。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这学期,我在课堂上认识了不少优秀的人物呢!他们有劈山救母的沉香,有智慧解救了妈妈的爱迪生,有聚精会神一心一意搞研究的安培……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乐于助人的徐虎,所以我决心像徐虎学习,把爱和温暖传递给他人。  一天,王老师叫小涛去讲台上订正作业。可奇怪的是,小涛并没有上去,而是在满头大汗地找东西。我转头一看,好像看到泪水在他的眼眶打转。  我猜小涛一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便悄悄地问他
期刊
经常有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在家里写作文抓耳挠腮,一张稿纸总是填不满,自己看着干着急,不知道怎么来辅导。其实,写作和生活是联通着的,寻常的日子里充满了写作的智慧,每个家长都是潜在的习作辅导老师。  “穿针引线”与“围绕中心写”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年迈的阿婆,戴着老花镜,对着光亮穿针眼的情景。细细的针眼,要穿过一根棉线,不仅需要眼力,还需要持续的耐心。  细细琢磨“穿针引线”的画面,
期刊
1  谈到孩子的身体感觉,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孩子身体是不是舒服?是不是正常?摔倒了会痛,虽然不舒服,但很正常。但很多孩子的身体感觉,不仅是不舒服的,还是不正常的。  儿童的身体感觉异常往往与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出现。从事儿童心理工作的经验告诉我,这与儿童早期的经历有关。有时是因为没有跟家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有时则是与孩子身体感觉刺激的不足有关。关于早期亲子关系多么重要,我在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谈一谈,
期刊
生活中,孩子因吃坚果类或吞咽其他小东西,造成气管异物的事件时常发生。听说家长在拨打急救电话120的同时,应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抢救法。请问海姆立克抢救法具体要怎么做?  四川成都 米朵  米朵读者,你好!  海姆立克抢救法具体操作如下:  1岁内的孩子发生气管异物的紧急处理:家长立刻提起孩子双脚,让孩子头朝下,身体悬空,用手拍孩子的后背,借助孩子咳嗽,将异物从喉部和气管中排出;或者用手托着孩子的下颌,
期刊
费恩和朋友一起到游乐园玩,忽然看到了打枪游戏。游戏有一个枪靶,上面挂着充满气的气球,用枪离着3米远的距离射击气球。费恩一时兴起,想去打几枪。正当费恩排队等候时,从后面插进一个人,说:“你们这些人总也打不中,我的射击技术好,还是让我先玩吧。”费恩说:“你不是说你的射击技术好吗,我们来比试一下。”说着他摘下自己的帽子说:“如果你能转身走出20米远,一回身就射中这顶帽子就算你赢。如果你做不到,我能做到,
期刊
一  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妈妈,语文考到优+了!”“哦?进步这么大啊,那该好好庆祝一下!走,妈妈好好犒劳犒劳你!”我们母子俩在饭店美美地吃了一顿晚餐。  儿子进入高年级后,每一次语文考试都不如人意,不是基础扣分太多,就是阅读理解不到位,再不就是作文偏题,总之,考个高分不容易。有一次,我看着儿子语文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只觉得脸红耳热,它仿佛在向我示威,又像是在嘲笑我:哈哈,亏你
期刊
在中国,常常听到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德国的小学是怎么在起跑线上为孩子们做准备、做铺垫的。  入学伙伴  在入学典礼的庆祝会上,看到女儿由二年级的伙伴珍妮拉着手,举起小手臂的时候,那个懵懵懂懂、怯怯生生的女儿似乎已不再对周围感到太陌生,她似乎随着展开的双臂起飞了。  珍妮是女儿在幼儿园时就认识的同伴,在德国的幼儿园里,不分大中小班,大的小的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珍
期刊
付抒:不畏病魔 意志坚强  淮安市文通中学学生。奶奶因心脏病、高血压常年服药;姐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于2007年住院治疗。付抒因腰疼去医院检查,发现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不得不到南京做手术。为姐姐看病的债务还没还上,付抒父母现在又得四处借钱,本就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母亲常年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父亲努力支持儿女读书,辛苦劳动挣得一点微薄收入,省吃俭用供付抒姐弟上学。付抒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热爱
期刊
和《莫愁·家教与成才》结缘是在2006年,当时儿子天天刚上幼儿园,和许多新手爸妈一样,对于育儿,我有些手足无措,这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莫愁·家教与成才》。她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伴随着我和儿子一起走过了幼儿园、小学。今年夏天,儿子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他也成了《莫愁·家教与成才》的忠实读者,每期杂志一到家,他总是先下手为强:“妈妈,这期我可以先看吗?”我问他:“你为什
期刊
韩式拌饭便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