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思考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流动党员数量增多、范围增大、频率加快。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一、明确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党员流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不可逆转。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是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充分认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和谐。流动党员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党的流动阵地”,这块“阵地”和谐与否不仅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队伍的稳定和执政基础的巩固。我们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急剧增加和教育管理机制的缺失,越来越多的流动党员边缘化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制约了构建社会和谐的进程。因此,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防止流动党员边缘化,让流动党员不再“心灵漂泊”,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党的声音,最大限度地消除流动党员队伍中的不和谐因素,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全党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必须直面和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其次,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流动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改进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逐步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力争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体为:一是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培训的原则;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和宽松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四是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原则。
  再次,要制定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通过扎实的教育培训,在全市广泛建立流动党员教育培训阵地,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学习培训载体创新活化,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学习方式方法灵活管用,分类分层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学习教育成果明显可鉴,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创新意识、知识含量、业务能力、服务水准、自律能力等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创新组织设置形式,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提供组织支撑和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通过改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建立一个完善的、能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体系,使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或生活,都能找到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享受党员权利,是保证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落到实处的前提和基础。为此,
  一要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针对上海农村外来务工党员越来越多的现实,深入研究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探索分类组建党支部模式。如成立“新村民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中心党支部等,将党组织拓展到党员的工作区、居住区和社会活动区。
  二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城镇社区也是流动党员的集散地,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社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就要坚持属地管理,在社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党支部,如创设“阳光驿站流动党支部”等,把大量分散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流动党员由社区党组织管理起来。
  三要加大“两新”组织建党力度。“两新”组织是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调查中发现近五分之三的流动党员流向“两新”组织,根据市委“全覆盖、凝聚力、组织化”的要求,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力度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头戏。要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凡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都应积极建立党的组织,不足3人、暂不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联合组建党支部,也可探索“两新”组织与社区“共驻共建”党的组织,不断延伸党的触角。
  四要探索创新其它党组织设置模式。党员流动的多维多向决定了党组织设置模式需要因势而定,致力全面覆盖。各级党组织要适应流动党员的特点,从优化组织设置入手,积极探索和创新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如在各类专业市场中建立“市场党支部”、在办公楼宇建立“楼宇党支部”等,努力打造新家园党组织品牌,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
  
  三、突出“灵活、便捷、实用”,切实加强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流动党员岗位分散、分布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应突出“灵活、便捷、实用”原则,明确教育管理职责,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明确教育管理职责。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存在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致使一些流动党员从思想到行为放任自流,因此,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应尽快厘清和界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归属。要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关涉流入地、流出地的特点出发,科学划责,明确归责,建立流出、流入两地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各主体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可探索创设“双重组织管理模式”和“联建组织管理模式”等,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以流出地党组织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
  2、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是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对流动党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理论、学党章”教育活动,通过抓领导,抓制度,抓重点,抓结合,注重学习的计划性、层次性、实效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使广大流动党员深入了解党规、党法、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各项纪律规定,增强党性观念。二是广泛开展形势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把广泛开展世情、国情教育同突出市情、区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形势教育,使流动党员深刻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明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尽快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三是突出政策法规培训。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学习,把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作为培训内容,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四是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实际,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内容的培训,增强流动党员的从业技能和致富本领。
  3、注重培训方法的实效性。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要根据自身条件,以增强实效性和吸引力为关键,在时间、人员、内容、组织形式、地点等方面不拘一格,灵活随机安排教育培训,如运用集中培训、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党员互助教育等形式,确保教育实效。具体教育形式为:一是流出地党组织要加强行前教育和“回归”教育。外出流动党员,在外出登记、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时,分别由所在党支部指派专人谈话,统一组织行前集中教育,明确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抓住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的时机,采取多种形式,如走访、座谈、联欢、过组织生活等方式,对外出流动党员开展教育活动。二是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流入地党组织要充分利用集中培训、网络教育、手机短讯、周末夜校、党员互助教育等多种形式,运用菜单式服务,开展个别教育或集中教育。成立流动党员学堂,利用双月双休日固定时间组织活动;可设计长班短训的系列培训方式,利用双休日开班,进行集中辅导、个别答疑、交流等;组织每月一次“红色之旅”活动,邀请流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沪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参加,等等,通过这些学习教育形式,激发流动党员的学习热情。
  
  四、健全组织保障考核机制,建立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组织指导、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等方面入手,建立流动党员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范围,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可邀请流入本市流动党员较多的省份共同研讨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等形式,进一步探索流出地与流入地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证。
  2、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师资落实和服务到位。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大师资网络,满足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如可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区委党校组成宣讲团,进村入社对流动党员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区委领导带头讲,党校教师巡回讲,科技干部人人讲,结合实际针对讲”的送课下基层活动。还可成立社区“百姓宣讲队”。宣讲队要本着“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讲百姓关心的事,凝聚百姓的心”的目标,经常开展对社区内流动党员的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活动。通过送课下基层活动,用先进思想占领流动党员的思想教育阵地,为流动党员教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同时,各级党校还要着力建设一支能满足不同层次需要,政治素质好、业务精、奉献精神好的教师队伍。要做好教育培训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教材的编写和发放工作,保证工作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二是落实经费和场所。教育培训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场所作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教育培训经费和场所的落实。除党费开支外,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财政拨款、企业赞助、个人捐赠等,解决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确保各个层面的流动党员都能正常参与学习教育。
  3、强化督查考核。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还要以制度落实为目标,针对党员流动的多变性,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推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在普遍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前提下,建立三项制度:一是督导制度。要建立督导的长效机制,坚持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督导,目标是全面推进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是在点上培育典型和在面上推广经验,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考核制度。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对不同层次的流动党员采取不同形式的考核办法,要及时总结推广新鲜经验,要表彰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确保教育培训落到实处。三是述学制度。要把述学列入检验流动党员学习成效的重要内容,组织流动党员汇报自学和参加教育培训的收获和体会,检验教育培训的成果。
  各级党委应当研究建立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指标,并纳入党建综合目标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分析研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教育培训大格局。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在实践中致力于整合力量、完善制度、构建网络、规范管理,有效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切实建立起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
  ■ 责任编辑:王亚仑
其他文献
随着当前生产经营环境的变革和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物料采购在企业和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原本简单的业务行为转变为战略行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供应链在市场大环境下
期刊
2007年6月5日,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立会议在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书记李学勇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并为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颁发了聘书,为第三届专家顾问组
山东省即墨市粮食办公室立足规范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目标,坚持“四四三”工作法,着力抓好粮食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共组织联合执法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检查粮食企业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指引下,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89年的5.52
期刊
2005年9月8日上午9时,北京到上海的T103次直达特快旅客列车缓缓地驶入上海站.一块共青团中央、公安部颁发的金色镜匾很快被送到上海铁路公安处处长、党委书记李胜凯的手上.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发展中期,工业发展也进入了发展的平稳期,不再过分追求产量,开始主打质量,而在工业自动控制中PID控制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笔者根据个人
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发展,逐渐从工业厂房、桥梁、场馆等建设上拓展,对制作焊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探讨了钢结构制作工艺和焊接工艺的一些相关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白天总能听到“空袭警报”,每天定时几次,心里难免有些发毛.有时忍不住走到大街上,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只见人们气定神闲,毫无慌张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