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懂的商店和品牌忽然火了,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答人:张宁Neo
  面对新消费和新零售主题下,不断涌现的新商业形态,大家总会从单店经济模型去分析。但比这个模型更重要的其实是其背后的因素: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这家店,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
  第一,城市化发展。超级城市化是未来人类社会、商业和文化组织形式的方向。城市化的进程会继续,并多以城市群的形式出现。但大城市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基础设施超载、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脆弱性。住在大城市里面,每个人的机会成本都很高,因此对便利、健康、安全的要求更高,愿意支付更高的溢价。结果整个供应链的后端变重(如中央厨房做大部分的预加工),前端变轻但重品牌和体验(如店型面积普遍变小,重视IP、设计等),中台(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成为效率提升的关键。
  第二,全球化进程,这是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没有全球化的认知,中国消费者无从得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质优价廉的货品。然而全球并不是平的,虽然中国的新一代消费者對全球潮流、品牌和品质的追求不可阻挡,但这个追求越来越“实质化”,不是单纯追牌子,而是追内涵。
  第三,技术化趋势。技术重塑了媒体营销、销售、CRM和履约等多个层面的事情。但最重要的还是媒体层面的改变,对消费者认知的巨大冲击。这是产生需求和制造需求的事情,其他几个层面的改变都是从供给端改造,而非对需求的改造。
  我认为,这些趋势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变化。不管什么品类、业态,都可以用这些基本原则去判断:这个事情是不是顺势而为的,是不是迎合了未来的消费需求。而且这些原则都要高于具体品类。我比较反对仅在业态组合或者品类组合上的堆砌,那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脱离了消费者是不是真的需要。
其他文献
奥特洗福莱  它以“App+门店+中央洗涤工厂”的模式,重构了传统洗衣连锁的成本结构,将App、门店作为线上线下锚点,以工厂为核心,成为O2O行业大洗牌中的成功者。  久零GO  以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为主,结合衣食住行玩乐购的大型联盟商家,它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等额的代金券,一笔钱当两笔钱花,以自身效率提升为用户带来购买价值的倍增。  米未传媒  《奇葩说》《黑白星球》《饭局的诱惑》,它孵化了网生综艺
期刊
你有1亿元,别人有10万元,你的优势真的是别人的1 000倍吗?过去凭借资金、流量、资源等各种方式,既有的成功者能够继续保持成功,而现在一切都被颠覆了。  这几年,你一定注意到了这些变化。  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掌握众多大品牌的公司越来越失势,不断被各种突然冒出来的小品牌冲击地位,而且对这些小品牌的封杀也越来越无力。  过去的创业者经常被问“如果腾讯做了你的产品,你怎么办”,任何一个小团队都
期刊
三七互娱  它以游戏运营平台为起点和依托,聚拢人群流量,制造关键优势,以IP为核心,在多种业态中兑现商业价值,在平台化、全球化、泛娱乐化的战略下,形成可持续的互动产业布局。  青岛金王  它以资本为纽带,对化妆品、医疗美容等行业进行并购整合,打造一个涉足日化、护肤、彩妆、美容行业的“颜值经济生态圈”。它已经从亚洲最大的蜡烛生产企业,转变为颜值经济的领跑者。  天地汇  它以网络布局的实体平台为基础
期刊
快消品行业自2014年前后开始变化,旺旺的市值蒸发了近890亿元,康师傅受制于低迷的方便面业务,统一还沉浸在问题食品下架的阴影中……消费市场剧变给了本土企业上升空间,加多宝、王老吉仍然为凉茶争得你死我活,有一个企业却在默默跟进。它就是福建的达利食品集团(以下简称达利)。  据达利2016年中期报告,其食品净利润为16.42亿元,毛利率达到39.20%。而康师傅同期的净利润为6.14亿元,同比下降6
期刊
我有一个想法,培育一个大健康市场,让国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健康医疗服务。  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五年前,我儿子16岁,身高1.86米,体重270多斤,糖尿病患者。当时的治疗方法不能吃药,只能注射胰岛素,而这也只能让他多活30年。后来我们知道在国外有一种治疗方式,叫做生活方式干预。经过尝试,15天他减重17斤,他的病情现在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  我当时想,在中国有哪一款产品可以让糖尿病和三高人群得
期刊
支付宝不死的社交之心;美图迟来的上市;猎豹移动艰难转型做内容;UC也涉足做内容……工具型产品,就是在这座互联网围城中的一只只困兽。变现看不到新途径,转型的坎坷却让他们望而却步。如果大家不亲自跳进工具型产品领域,你很难明白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工具型产品从业人员的焦虑。  我个人把工具型产品的困境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豌豆荚、墨迹天气为代表的厂商挤压型。  豌豆荚以前为什么发力移动搜索、内容转型,
期刊
优衣库在这两年有点闹心。其母公司迅销集团2016年被爆出利润率下跌56.3%,皆因“错误高估品牌溢价及消费者接受能力,贸然提价导致公司元气大伤”。  为挽回局面,集团通过缩减成本提升了利润。截至2017年2月28日,优衣库日本销售额终于微增0.3%。  不过对比优衣库2014-2015年,在中国市场实现了66.5%和46.3%的高速增长,这个成绩明显并不能令人满意。  品牌早衰已现端倪  优衣库的
期刊
黄章的魅族遇到了麻烦。  这两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变,小米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OV兄弟快速崛起,华为已经在追赶三星和苹果。  另一个实现较大增长的公司则是魅族。2014年之前,魅族销量之小,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外界只能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测。进入2015年,大金主阿里让魅族开启了狂飙模式,实现销售2 000万台,同比增长350%,去年的销量更是达到2 200多万台。  不过,前两年的出色表现
期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大多选择先做规模,后做品牌。因此,大多数著名品牌其实只是“有名气的商标”。如今面对新消费群体、日趋激烈的品牌大战,面对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加速深耕,找明星代言、噱头式营销等老方法越来越不管用。而企业羸弱的品牌能力,又很难把握消费者的新需求,既与90后、95后的代沟越来越大,又难以进入和中高端群体对话的语境,原本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国外品牌挤占。  欧洲经济学院教授曼弗雷
期刊
回答人: 刘十九  如果单独去评价“百雀羚”这次事件的效果,那产出一定远大于其投入。即便品牌的销量没有大的增长,品牌所获得的曝光,也早已远超投入。但我想强调的是:追求像“百雀羚”广告这样“一夜爆红”并不是一个好的营销策略。  在过去两个月里,中国起码有几万家形形色色的广告公司,服务至少十几万个品牌方。在这段时间里,它们一起做了超过一万场营销活动,但只有一条“百雀羚”的广告刷屏了。所以,一个行业平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