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生活作文”,并使学生在作文中凸现生活之美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生活作文”的教学。
1 树立生活作文理念,把握作文改革的方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搞好作文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教学的落后局面。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熟知《课程标准》,贯彻语文学习的实践精神。有了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就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去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其次教师始终要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率真心。小学作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心胸纯洁无暇,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与教师会存在一些距离,学生虽幼稚但真诚,教师虽成熟但主观。为缩小这种差距,教师要尽可能保持一颗童真之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时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美。
2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
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2,1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四时景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需要进行有计划地教育和培养。教师在活动中应当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常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高山大河的崇高美,桃红柳绿的浓艳美,古今建筑的壮丽美,飞禽走兽的飘逸美。还要帮助编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
2,2指导学生了解社会
正确理解美的实质,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这是作文教学的有一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美不仅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对于社会生活和个性生活的美,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给予高度赞赏。”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劳动和斗争中,英雄辈出,新人新事如雨后春笋,整个社会到处盛开着精神文明之花。人的外在美,人的内在美,随处可见。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诱导,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发掘出普通人身上所闪现的思想光华,热情地进行歌颂。
2,3指导学生认识事物
文章是客观事物经过人脑加工后的产物。无论是壮物写景,还是叙事记人,都需要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和布局谋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所以,即使是记叙同一种熟悉的客观事物,认识能力强的人也会比认识能力弱的人写得好一些。这些情况表明,作文水平的高低与认识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培养认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不可以临渴掘井,等到要作文时才指导学生认识某种事物,而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和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认识能力,辨别是非,正确认识事件、人物,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融化于生活作文教学的理论中,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震撼心灵的优美作文。
另一方面来源于书本知识,我经常组织学生定期阅读一本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每周再安排一节课的阅读时间去阅读。指导学生按校园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生活等方面去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为生活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作文形象美
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广泛,其潜在的生活美也极为丰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从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出发,围绕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课文教学中加强生活作文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美,在作文中创造生活美。
例如在教学作文《一次实验》时,我启发学生在写实验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注意观察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这样抓住了对象,从不同侧面表现实验生活美的技巧。如此一来,为学生捕捉生活作文的美提供了感性的认识。
4 进行生活化的评价。激励学生乐写作文
学生对作文有没有兴趣,愿不愿意写,是决定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乐于表达”,就是学生愿意写、乐意写,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感到作文是快乐的。激励成功的评价机制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保证。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细微进步,肯定他们的成功,激发他们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快乐地上每一堂作文课。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是经常这样通过强化、激励和满足他们的内部求成欲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爱好和兴趣,巩固他们对语文、对作文的爱好,形成爱语文、爱写作的品质,相信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励成功的评价机制为的是促进学生更积极快乐地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评价中,我都秉承着以下几点:
4,1促进发展是目的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等,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文讲评不应仅仅落实在某一篇作文的好坏,某一项成绩的优劣上,不应该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兴趣态度、前后水平、进步与否等作为评价的依据,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发展。我就是充分利用表扬、鼓励等外部刺激和学生渴望成功的内部求成欲等,让学生们多多体验成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来激发他们对作文持续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4,2遵循规律是原则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作文学习的规律,不好高骛远、拔苗助长。关注个别差异,尊重独特体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评价中更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反复地循序渐进。
4,3正确导向为基础
作文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类的应正确引导,因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作文内容的评价上,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作文中的一些反面材料,即要肯定材料的丰富性、独特性,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积极向上、正确引导,点评更要精当有力、恰如其分。
4,4培养能力是关键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能力是关键,应着重培养学生平时收集素材的能力,选取最切合要求又最得心应手题材的能力,言从字顺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修改作文的能力等。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修改不足的能力。作文评价不但要评价作文写得怎样,还要教会学生找出错别字、病句,要让学生知道,写作的认真态度,文章能否写得更好和改得更好都是评价的依据。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从同学间的交流、评价,教师的讲评、指导中吸取有用知识并理解运用的能力。
总之,实施“生活作文”教学,符合新课程精神,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学生将走出“作文难作,难作作文”的困境,达到“我因作文而快乐!”的境界。
1 树立生活作文理念,把握作文改革的方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搞好作文教学,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变只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文教学的落后局面。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熟知《课程标准》,贯彻语文学习的实践精神。有了语文学习实践的理念,懂得作文教学改革的规律,就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去引导学生分析、鉴赏生活中的美。其次教师始终要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率真心。小学作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心胸纯洁无暇,对同一作品的感受与教师会存在一些距离,学生虽幼稚但真诚,教师虽成熟但主观。为缩小这种差距,教师要尽可能保持一颗童真之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时地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掘生活中的美。
2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
作文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观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注视周围事物的千姿百态;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乐。
2,1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四时景物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需要进行有计划地教育和培养。教师在活动中应当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常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高山大河的崇高美,桃红柳绿的浓艳美,古今建筑的壮丽美,飞禽走兽的飘逸美。还要帮助编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
2,2指导学生了解社会
正确理解美的实质,诱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这是作文教学的有一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美不仅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中,存在于人们的英雄业绩和日常的高尚行为中,对于社会生活和个性生活的美,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给予高度赞赏。”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感知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劳动和斗争中,英雄辈出,新人新事如雨后春笋,整个社会到处盛开着精神文明之花。人的外在美,人的内在美,随处可见。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诱导,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发掘出普通人身上所闪现的思想光华,热情地进行歌颂。
2,3指导学生认识事物
文章是客观事物经过人脑加工后的产物。无论是壮物写景,还是叙事记人,都需要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和布局谋篇,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想象等能力。所以,即使是记叙同一种熟悉的客观事物,认识能力强的人也会比认识能力弱的人写得好一些。这些情况表明,作文水平的高低与认识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培养认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不可以临渴掘井,等到要作文时才指导学生认识某种事物,而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如故事会、读书报告会、演讲会和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认识能力,辨别是非,正确认识事件、人物,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作家茅盾曾经指出:“我们身边应该时时有一支笔、一本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一样地敏锐,把你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语文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感知到的材料,融化于生活作文教学的理论中,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概括生活,创造生活,学生就能写出一篇篇感情真挚,震撼心灵的优美作文。
另一方面来源于书本知识,我经常组织学生定期阅读一本内容健康的课外读物。每周再安排一节课的阅读时间去阅读。指导学生按校园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自然生活等方面去积累生活作文的素材,为生活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作文形象美
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广泛,其潜在的生活美也极为丰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从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出发,围绕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课文教学中加强生活作文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美,在作文中创造生活美。
例如在教学作文《一次实验》时,我启发学生在写实验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注意观察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果。这样抓住了对象,从不同侧面表现实验生活美的技巧。如此一来,为学生捕捉生活作文的美提供了感性的认识。
4 进行生活化的评价。激励学生乐写作文
学生对作文有没有兴趣,愿不愿意写,是决定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乐于表达”,就是学生愿意写、乐意写,有浓厚的写作兴趣,感到作文是快乐的。激励成功的评价机制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保证。在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细微进步,肯定他们的成功,激发他们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快乐地上每一堂作文课。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是经常这样通过强化、激励和满足他们的内部求成欲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爱好和兴趣,巩固他们对语文、对作文的爱好,形成爱语文、爱写作的品质,相信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励成功的评价机制为的是促进学生更积极快乐地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评价中,我都秉承着以下几点:
4,1促进发展是目的
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等,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作文讲评不应仅仅落实在某一篇作文的好坏,某一项成绩的优劣上,不应该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学生的平时表现、兴趣态度、前后水平、进步与否等作为评价的依据,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发展。我就是充分利用表扬、鼓励等外部刺激和学生渴望成功的内部求成欲等,让学生们多多体验成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来激发他们对作文持续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4,2遵循规律是原则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作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作文学习的规律,不好高骛远、拔苗助长。关注个别差异,尊重独特体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评价中更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反复地循序渐进。
4,3正确导向为基础
作文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之类的应正确引导,因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作文内容的评价上,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特别是作文中的一些反面材料,即要肯定材料的丰富性、独特性,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积极向上、正确引导,点评更要精当有力、恰如其分。
4,4培养能力是关键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能力是关键,应着重培养学生平时收集素材的能力,选取最切合要求又最得心应手题材的能力,言从字顺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学生自评、互评、修改作文的能力等。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作文中的不足之处,修改不足的能力。作文评价不但要评价作文写得怎样,还要教会学生找出错别字、病句,要让学生知道,写作的认真态度,文章能否写得更好和改得更好都是评价的依据。另外,还要培养学生从同学间的交流、评价,教师的讲评、指导中吸取有用知识并理解运用的能力。
总之,实施“生活作文”教学,符合新课程精神,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学生将走出“作文难作,难作作文”的困境,达到“我因作文而快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