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进化史

来源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小作者《甜蜜的中秋节》,小星星们是不是也要流口水了?按照中秋节风俗,我们都要在月圆之夜吃月饼。那小星星们知道月饼是怎么诞生、发展的吗?
  作为中秋文化的一部分,关于月饼的起源,是由很多个传说组成的。比如“殷周起源说”,就说月饼的前身是江浙一带为了纪念商纣王的铁杆手下太师闻仲而制作的“太师饼”。
  又比如“贵妃起源说”,传说是唐朝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中秋赏月吃“胡饼”时,杨贵妃嫌弃“胡饼”名字难听,于是改称其为“月饼”。
  月饼首先得是圆形的
  后世普遍认为,中国古代的圆饼是月饼的先祖。根据文献来看,我国能够确定的最古老的圆饼出现在1700年前的东汉时代,也就是“胡饼”。“胡饼”就是月饼的祖先,据说它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作为月饼的原型,还得有馅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先民开始在圆饼中加入馅料,比如干枣、核桃仁等。到了唐宋时期,对往圆饼里填充的馅料讲究就更多了。北宋文豪苏东坡就在自己的诗歌《留别廉守》里提到过吃一种酥油和饴糖作为馅料的小圆饼。这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月饼馅料了。
  元代对月饼的加工方式进行提升
  进入元代,对饼皮的加工水准也提升了,在和面的时候就往面粉中加入酥油、蜜糖等,以增加这类饼子的口感。这样做出来的饼皮,口感上跟曾经在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流行过的老式月饼很接近。元代对月饼的另一个贡献是:革新了宋代流传的对月饼“蒸煮”的加工方式,改成了烤或者烙。
  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现代所看到的月饼才会在明代正式出现。但此时“月饼”虽然已经大致具有了基本的形状和馅料,却没有跟月亮和中秋佳节发生任何关系。
  比如,中秋发展成为节日是在唐代,唐代虽然出现了不少歌咏中秋节的诗篇和小说,但是并没有任何字句提到中秋节要吃圆饼。从相关文献来看,唐朝人当时流行的是一边喝酒一边赏月。
  唐朝灭亡以后,历经五代到北宋年间,人们开始在中秋节食用一种节令食品,叫作“玩月羹”,这是一种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北宋时期成书的《清异录》记载,五代时期开封城里有一位专卖四季小吃的名人叫作张手美,每个季节都会推出相应的小吃,每逢中秋节他推出的节令食品就是玩月羹。
  “月饼”第一次出现
  一直到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月饼”这个词汇,它出现在了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但是这时候的“月饼”在宋朝人眼中只是一种点心,而且是一年四季都会在街上叫卖的点心,被作者列入该书的“蒸食”条目之内。就在同一本书里,还列有专门的“中秋”条目,首次出现的“月饼”却没有出现在“中秋”条目中。也就是说,到南宋时,月饼还没有作为节日食品纳入“中秋”体系内。一直到元代为止,我国民俗的相关文献中虽然大量记录了中秋节赏月、喝酒、吃水果、游玩等項目,但是始终没有提到过中秋吃月饼。
  “月饼”和“中秋节”终于相遇
  大约是在明朝中期前后,圆形的月饼才与中秋节联系起来,并在民间普及开来。这时候的月饼已经具备了中秋佳节食品的基本特征,那就是象征月亮,同时寓意团圆。
  月饼在明代不仅成为民间馈赠佳品,按照明朝末年成书的《帝京景物略》一书描述,月饼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其依据就是月饼与月亮都是圆形这个特点。等拜完月亮,祭祀的月饼就会被大家分而食之。也就是说,明代中期形成了拜月和家庭团圆的风俗后,跟八月十五圆月最相似的月饼就成了最佳的供奉道具。
  既然是祭祀用的食品,就要讲究个吉祥如意的面相,我国目前保存了不少明代制作月饼的模具,其雕刻的图案就包含了“送子”“长寿”“安康”之类的吉祥话儿,而且模具的发展也多种多样,已经可以制作直径半米的巨型月饼啦。
  从此以后,与中秋节密不可分的月饼才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并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的中秋团圆桌上。小星星们,关于月饼的进化史,你知道了吗?
其他文献
女生真是太奇怪了!我不喜欢跟她们玩。  女生的话特别多。她们上课时会小声聊天。我的座位周围都是女生,除了小豆豆。幸亏我的耳朵有个开关,不想听她们说话时,开关会自动關上。她们—下课就说个不停,听起来很幼稚,虽然我有点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她们有时还不懂装懂。比如朵朵,她说火龙果是从仙人掌身上长出来的。我告诉她,火龙果树和仙人掌虽然看起来很像,但它们是不同植物,我家就有火龙果树。可她就是不信,还叫我拍照
期刊
我叫李承璞,快满9岁了,是个热情开朗的男孩。我喜欢阅读、运动、拼乐高,也喜欢交朋友。我还有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爱写作文。只要一坐到书桌前拿起笔,我就会埋头苦干,头也不抬地沉浸在自己的写作世界里。唰唰唰,写完一看,又足足写了600字。  很多同学一提起写作文就抓耳挠腮,压力“山大”。但在我的眼里,写作文根本就不是一项作业,而是一种释放自己的方式,我很享受写作的过程。在这种享受中,我的写作水平也慢慢得到
期刊
小时候,一进入八月,空气中就会弥漫着油脂和糖被烘烤的焦香味。在我还没懂得中秋节更多意义之前,它就和这种甜蜜得让人满足的味道绑定在了一起。  小时候,月饼不仅仅是节日食品,而几乎是整个秋天的主食。所以,一到八月,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子里架起烤炉。邻居见面问的也是:“你家今年打多少斤月饼?”基本都得是五十斤起步。轮到谁家打月饼,邻居们都会来帮忙,于是一整天家里都是说笑声和月饼脱模的“梆梆”声。我最喜欢拿着
期刊
我是宋绿萝,生产于2011年,身上所有零件都是原装,左脑灵活,右脑善战。校内学习不失手,校外研究不掉线。热衷科学与考古,喜爱写作和国画,外加性格开朗大方朋友多,能来到这个平台认识你们,三生有幸!  菌类家族是那么庞大,它们大约出现在300万年前,虽然已经十分古老,但它们仍旧驻守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你看——  土里,密密麻麻地埋着大片的菌丝。它们如果吸收了太多养分,就会冒出头来,变成可爱的蘑菇。  
期刊
夜晚  我偷偷地  熄灭了阳光  抖开星空  可能是我力量太大  撞碎的星光  到处散落  满天打滚兒  (指导老师:蔡茶英)  天空的烂漫藏在我们的梦里,藏在美丽的图片里,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藏在小星星的诗歌里。在小星星的笔下,天空是童话,上面有小鸟和猴子还有小兔子嬉戏玩耍。云朵香甜柔软,让人真想贪心地一口就把它们全部吞下。想象总是美好,星光零落地洒在了夜幕里,看着这样浪漫的文字小编也忍不住掉进
期刊
“咣,啪嗒!”一辆银色的车摇摇晃晃地从山路上“跑”下来,迎面开到漳河鱼库边。稻田麦地纵横交错,绿色的麦地好像大自然的绿披风,黄色的稻田则像绿披风上的绸缎(chóu duàn)。在田野深处掩映着几栋零散的房子,犹如天空中的月亮,白花花的。不管是黄稻田还是青麦地,都一层叠着一层,中间整齐地分布着田坎,像一层层楼梯,方便农民伯伯耕种。  车停稳后,我们一家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直奔鱼库而去。一个硕大的水库
期刊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山脚下,  看夕阳,  赏明月?  可曾在那些小溪边,  和小鱼游泳,  看螃蟹打架?  那時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放风筝,  滚铁环吗?  也在这里,  挖野菜,  拔萝卜吗?  (指导老师:魏志娟)
期刊
读了小作者《奇妙的菌类世界》,小星星是不是也对菌类充满好奇?其实,菌类是个庞大的家族,它无处不在。现在,已知的菌类大约有10多万种。作为颜值控的葵花籽姐姐当然最关心它们长得好不好看。如果好看还能好吃就更完美啦!这不,葵花籽姐姐找到了这些长得漂亮的小精灵们,有的还是人间美味,小星星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盖小皮伞  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红盖小皮伞,小而轻盈,有着红色的伞皮,伞盖里有一个个小褶皱,精致得像
期刊
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吃各种美食。这不,前几天我去参加舅舅的婚礼,一天下来把我胖的呀……  先来说说蒜蓉龙虾吧。只见一只大大的龙虾卧在白白长 长的粉丝上,赤红的虾壳包裹着胖乎乎白嫩嫩的虾肉,形成了赤石包白玉的“美景”。夹起一块放进嘴巴,虾肉 爽 滑Q弹,味道鲜美可口,龙虾那浓重的海鲜味和蒜蓉味重叠在一起,让我觉得无与伦比又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老鸭汤吧。鸭子本就有一股香气,又加上高汤熬制,让人更加回味
期刊
传说中,月亮里有一只小玉兔,在中秋节这一天,它会抱一个皮薄馅靓(liàng)、口感丰厚的月饼。今天,我们全家准备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欣赏这个玉盘似的月亮。  夜幕终于降临了,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我趴在窗台上看到眼前这一幕,心里有了奇思妙想。突然,有人拍拍我的肩膀,“瑶瑶,开始做月饼了!”妈妈温柔地说。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厨房,妈妈早已把月饼原料准备好了。我把手洗干净,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