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髋脱位术后跛行原因及预防
【机 构】
:
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110003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
【出 处】
:
中华骨科杂志
【发表日期】
:
1998年18期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提高脊柱内固定器的复位效果。方法:通过对腰椎滑脱症发病机理的探讨和318例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分析,作者设计了一种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和胸腰椎骨折的新型内固定器(SF内固定器)。结果:经42例胸腰椎骨折和17例腰椎滑脱症临床应用,其中41例获6个月以上随访(6~38个月,平均13.4个月),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目的:研制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内固定器并将其用于治疗颈椎不稳的患者,包括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前路减压术后患者。方法:采用无磁性的医用钛合金加工成空心螺纹状结构,其壁多孔,有利于骨组织长入,促进椎间融合。用于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术后稳定融合者42例。术后摄颈椎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随访3~26个月,手术节段稳定,术后3~6
目的:以Rhodamine标记的核心蛋白作为荧光探针,观察腰椎间盘中的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方法:将小牛的肩胛软骨溶于含蛋白酶抑制剂的4.0M盐酸胍中,通过分解状态下的高速离心、透析、聚合状态下的高速离心提取出蛋白多糖聚合体。然后经分解状态下的超速离心、酶解、层析及与荧光素耦合等方法制备出一种带有荧光素的核心蛋白,作为透明质酸的特异性荧光探针来观察椎间盘中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结果:胎儿、正常成年
目的:比较坚硬接骨板和应力松弛接骨板固定后板下皮质骨内微循环的变化。方法:28只家兔的两侧胫骨分别以不锈钢接骨板(坚硬接骨板)和螺孔内衬有粘弹性垫圈的不锈钢接骨板(应力松弛接骨板)做固定,并定期进行微血管造影,术后处死取材观察。结果:两种接骨板置入后均造成板下皮质骨缺血,2~4周后来自髓腔侧的血管扩张并侵入缺血区,8~12周缺血区基本消失,皮质骨内血管继续增生呈网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目的:探讨实验兔膝关节软骨生物力学性质是否随深度变化。方法:应用微应力实验装置分别测定不同层厚兔膝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质:整体模数(aggregate modulus, HA)、普爱松模数(Poisson's ra-tio, υs)、剪切弹性模量(shear modulus, μ)及通透性(permeability, K)的变化。结果:表层软骨HA、μ明显低于深层软骨(P<0.05);而软骨的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