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评价和修改教学方案的依据,也表明了学生通过教学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因此反思目标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非常必要。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确定一课的教学目标,又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准确确定教学目标。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1.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2.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
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结果重点没有落实,也耗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甚微。经过新课改以及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有三个训练重点:一是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二、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三、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春天这一段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点拨,这样就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每一节课都可以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去扩展阅读,从而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3.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3、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种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4.关涉学习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5. 关照课标落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6.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读、讲、议、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必须在每课的教学中体现、运用。但是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并且要着眼于学法,体现为学而教,两者协调、同步的特点。凡是要求侧重熟读的篇目,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过关,并且立足于课内完成;凡是要求复述的篇目,应该按不同的要求复述,为学生创造语言转化的机会,既能积累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凡是要求练习的篇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各种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练习,并在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总之,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1.关注文本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2.要注重重点,找准突破口。
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结果重点没有落实,也耗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甚微。经过新课改以及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譬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有三个训练重点:一是了解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二、体会用词的准确,积累优美词句。三、复述课文。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春天这一段让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掌握学习方法,接着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指导点拨,这样就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每一节课都可以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去扩展阅读,从而为实现语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3.要注重难点,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训练重点有三条: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美和领略迷人景色,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和陶冶情操。3、充分感知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作。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景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这种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4.关涉学习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5. 关照课标落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课标是一个标杆,而课文则是达成这个标杆的载体。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理念是在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之上,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提出来的。它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制订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素养的全面性。“语文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
6.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读、讲、议、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必须在每课的教学中体现、运用。但是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并且要着眼于学法,体现为学而教,两者协调、同步的特点。凡是要求侧重熟读的篇目,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过关,并且立足于课内完成;凡是要求复述的篇目,应该按不同的要求复述,为学生创造语言转化的机会,既能积累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凡是要求练习的篇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各种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练习,并在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总之,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