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迅速渗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使自身成为当代发展最为迅猛的庞大产业。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更从本质上促进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它在催生新产业和新的生产方式、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在迅速摧毁着领先者在传统工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传统优势。对于处在后起,但迅速的工业化进程中的我国而言,这既是一次更为严重的挑战,更是一次世纪的追赶机遇。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引领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资源基础和主要载体,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产生着巨大的市场引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必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产业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来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流程,以及在管理、决策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创造更高的价值。按此界定,产业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和装备渗透作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去,以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来组织企业的生产动作活动,或者对企业原有的生产动作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是常为人所忽视的方面,即信息手段以及信息资源本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代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二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信息化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竞争带来重大影响。信息化通过强化信息采集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导致经济组织机构和活动发生变革。信息能力是决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信息化在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增加竞争力、提升效益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布,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电力信息化
1.1 行业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同于离散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
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将企业各个管理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
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在输电配电环节,电力设备的安全正常的运行非常重要,变电设备和输电设施的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主要工作;实现电力资产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信管理是必须的。因此电力企业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
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付诸实施。
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
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
1.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
电网企业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网计算开始起步,信息技术应用已从单项应用到全面应用,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网自动化应用一直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与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MIs也充分得到应用。
1.3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电力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1.4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任务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仅仅是开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整台,消除信息“孤岛”和“烟囱”,建立企业级的集成应用平台,达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等方面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安全生产的需要。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面临的主要任务有:(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级信息管理平台。(2)加快建设国家发电、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等等。
2 电网企业的SG186工程
2.1 SG186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达到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来配置生产要素,坚持集团化运作和以集约化为取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细化管理,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水平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与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其核心是实施“SG186'’工程: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八大业务应用系统和建立六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工程具体任务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实施“SG186工程”,重点是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7月与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签定了信息化统一咨询的协议。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在请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同时,还组团对德、法、美、日本等国外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有关IT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SG186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7年,开展平台及业务应用典型设计,统一咨询,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实现初步集成;第二阶段:2008-2009年,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的推广,并基本实现全面集成;第三阶段:201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2.2 深刻理解SG186工程的意义所在
1)信息化已经到了攻坚战阶段。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但目前还不能看到各省市的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原因在于没用统一的企业级的信息平台,我们信息化应用单体都很好,满足了各企业、单位的应用,但对整个电网公司、省公司层面来说,却建立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烟囱;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不能至下而上的贯通传递,更未实现信息的横向集成(开发的标准、规范、编码的不统一,开发商鱼龙混杂)。通过实施“SG186”工程,才能有效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公司上下的快速交换和共享,实现公司内部各管理信息模块的横向集成。
2)分步实施GS186。SG186工程是全国性的电网公司的信息化工程,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业务流程的梳理,制定标准,设计架构,在公司总部和有关网省公司开展应用集成试点,先实现财务、营销等关键业务应用的横向集成。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集成主要业务应用,整合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三流合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
3)电网企业应用ERP的充分必要性。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依法运营电网,实现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应用ERP系统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管理链条长,所属企业多,如果缺乏ERP系统的支持,难以实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总部“三个中心”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再次,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同业对标工作,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ERP能解决目前系统内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来源不一致、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将ERP比喻为人的眼睛和耳朵。有了ERP,企业才能做到“耳聪目明”,电网企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标准化管理才有可能实现。浙江电力、上海电力、重庆电力、华北电力、西北电力、陕西电力、北京电力已率先实施或正在建立ERP系统,为GS186工程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4)国网公司8G186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没有完全可参考的的系统工程,这是由于电网运营、资产密集的业务复杂的特性所决定的。如何实现各省市电力生产MIS、电力营销和ERP企业资源管理(人、财、物)之间的数据整合、设计出合理的各省市企业级的逻辑系统,并满足国网公司SG186整体架构的要求,是实现省、地SG186的核心任务。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引领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是工业化的提升动力和推动“引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资源基础和主要载体,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同时,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需求,产生着巨大的市场引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必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产业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来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流程,以及在管理、决策中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创造更高的价值。按此界定,产业信息化包含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和装备渗透作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去,以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式来组织企业的生产动作活动,或者对企业原有的生产动作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另一方面,也是常为人所忽视的方面,即信息手段以及信息资源本身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在当代信息经济条件下,第二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信息化对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竞争带来重大影响。信息化通过强化信息采集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导致经济组织机构和活动发生变革。信息能力是决定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信息化在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增加竞争力、提升效益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布,为企业信息化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
1 电力信息化
1.1 行业特点
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不同于离散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仅有与离散制造业相同的信息流和物质流,还包括了连续的能源流,而且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等过程。因而电力企业是一个比离散制造业更为复杂的工业大系统,其中生产工艺目标往往不能以独立的数据形式实现直接控制。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力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点:
1)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体化
电力行业由于其生产、消费的特点,发电、送电、配电和变电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产品不具有时效性。同时,电力产品不具备追溯性,电网中的电能无法区分其来源和生产者。这种一体化的特性要求高度的管理信息集成。电力企业的管理行为必须覆盖从发电到送电的全过程。这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将企业各个管理部分和企业生产过程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体,集成从原料购入和用户需求响应到发电、送电、变电和配电,服务资金结算等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2)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
电力工业的产品虽然单一,但其生产过程却极为复杂。比如在发电环节的电厂就需要燃料、锅炉、汽机、发电、热工、通信等众多功能部门的配合,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为复杂;在输电配电环节,电力设备的安全正常的运行非常重要,变电设备和输电设施的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主要工作;实现电力资产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信管理是必须的。因此电力企业对外存在着燃料、配件的采购供应,存在着面向用户的、具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商品化电力输出;在内部,各个生产、辅助部门存在着强耦合的严密的并行协同关系。这要求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高度敏捷性,能够建立支持企业间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
3)电力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当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力行业渐渐地从集权垄断走向市场化竞争,从开始的厂网分离到电力企业实体化,以及独立资本的出现,都说明了改革的内容在渐渐深入。然而,每一次改革都使电力企业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不平衡;难以形成一个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付诸实施。
4)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之一
电力产品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往往使其生产、传输、供应和服务的及时性、可靠性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有时甚至具有某种程度的政治、军事意义;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还被赋予了高度的可靠性与保密性。这要求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稳定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
1.2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
电网企业信息化从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网计算开始起步,信息技术应用已从单项应用到全面应用,从单机处理到联网处理。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网自动化应用一直是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与企业生产运营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MIs也充分得到应用。
1.3 电力信息化的成果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电力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1.4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任务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电力系统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仅仅是开始。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的整台,消除信息“孤岛”和“烟囱”,建立企业级的集成应用平台,达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等方面任务十分艰巨;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安全生产的需要。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面临的主要任务有:(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级信息管理平台。(2)加快建设国家发电、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7)建立电力企业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简称数据中心)等等。
2 电网企业的SG186工程
2.1 SG186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达到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来配置生产要素,坚持集团化运作和以集约化为取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强化细化管理,加大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水平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与信息化的有力支撑是分不开的。
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其核心是实施“SG186'’工程: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八大业务应用系统和建立六个健全的保障体系。工程具体任务是: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构筑由信息网络、数据交换、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五个部分组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设由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和综合管理八大业务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管理调控、评价考核、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六个保障体系。实施“SG186工程”,重点是建设“一个系统、二级中心、三层应用”。一个系统就是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集成,支撑集团化运作;二级中心就是建设公司总部、网省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共享数据资源,促进集约化发展;三层应用就是部署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县公司三层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
国家电网公司2006年7月与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公司签定了信息化统一咨询的协议。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国家电网公司在请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同时,还组团对德、法、美、日本等国外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有关IT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
“SG186工程”实施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2007年,开展平台及业务应用典型设计,统一咨询,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实现初步集成;第二阶段:2008-2009年,全面完成业务应用的推广,并基本实现全面集成;第三阶段:201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支撑。
2.2 深刻理解SG186工程的意义所在
1)信息化已经到了攻坚战阶段。国家电网公司要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的现代化管理,但目前还不能看到各省市的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原因在于没用统一的企业级的信息平台,我们信息化应用单体都很好,满足了各企业、单位的应用,但对整个电网公司、省公司层面来说,却建立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和烟囱;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不能至下而上的贯通传递,更未实现信息的横向集成(开发的标准、规范、编码的不统一,开发商鱼龙混杂)。通过实施“SG186”工程,才能有效地整合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公司上下的快速交换和共享,实现公司内部各管理信息模块的横向集成。
2)分步实施GS186。SG186工程是全国性的电网公司的信息化工程,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结合业务流程的梳理,制定标准,设计架构,在公司总部和有关网省公司开展应用集成试点,先实现财务、营销等关键业务应用的横向集成。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集成主要业务应用,整合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三流合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
3)电网企业应用ERP的充分必要性。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依法运营电网,实现跨大区资源优化配置的重任,为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应用ERP系统来实现。国家电网公司管理链条长,所属企业多,如果缺乏ERP系统的支持,难以实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总部“三个中心”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再次,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同业对标工作,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ERP能解决目前系统内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来源不一致、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可将ERP比喻为人的眼睛和耳朵。有了ERP,企业才能做到“耳聪目明”,电网企业的集中化、集成化和标准化管理才有可能实现。浙江电力、上海电力、重庆电力、华北电力、西北电力、陕西电力、北京电力已率先实施或正在建立ERP系统,为GS186工程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4)国网公司8G186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没有完全可参考的的系统工程,这是由于电网运营、资产密集的业务复杂的特性所决定的。如何实现各省市电力生产MIS、电力营销和ERP企业资源管理(人、财、物)之间的数据整合、设计出合理的各省市企业级的逻辑系统,并满足国网公司SG186整体架构的要求,是实现省、地SG186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