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剖析了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价值,其一,奠定了中国近代史的通史体系;其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史家深厚的学术素养。该书具备丰富的史料支撑、坚定的唯物史创作史观,以及著者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关注;其三,胡绳难能可贵的把握住了史学和政治间的平衡。希望通过探寻胡绳治史内理路,发掘其背后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胡绳 唯物史观 爱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胡绳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研究该书对于了解胡绳及与他同一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家们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为当今学者呈现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的升华历程。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深远价值。
一、奠定中国近代通史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思想界接触到了许多新内容,面对奔涌而来的西方思潮,史学界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1980年起,历史学界开始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口号,既有“回到乾嘉去”这类的复古追求,也有“回到六十年代初期去”这类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再反思。可无论这些强劲思潮之间本身有多大差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猛烈冲击当时主流的历史研究模式。
在史学界思想最为混乱的时刻,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划时代的问世了,这无疑为当时主流历史研究模式打下了一剂“强心针”。该著作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剖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胡绳使用“严谨而流畅的文字表述”将各个近代史重要事件娓娓道来。全书共七十余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拖沓。
作为该书的作者,胡绳下了十二分的力气。据胡绳在序中说“1973年得以接触资料后,拖拖拉拉,六年多才完成这本书”的。长时间的酝酿,让该书具备了极强的思想性,并对近代史研究有了重大创新。书中作者将近代历史分成了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时期、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时期、以及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划分方式,是先前其它近代史专著中并未点明的。胡绳通过对三次革命高潮的解读,重新构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脉络。按沈渭滨的话说这是“由毛泽东奠定,经范文澜阐发,到胡绳最终完成的中国近代通史体”。诚然,以当今学者眼光去苛责,这种体系有其缺陷性,如将中国近代史解读的不够深刻,把它单纯看成暴力革命史。但瑕不掩瑜,该书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特点
(一)丰富的史料支撑
优秀的历史著作史料搜集一定十分全面,傅斯年在其《史料与史学发刊词》中就说过:“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史料有之,则可因钩稽有此知识,史料所无,则不敢臆测,亦不敢比附成式。”胡绳在搜集史料时显然下了力气,从古籍文献到通信手稿,准备十分充足,书中引用资料众多,现简单列举一二,包括《明史·食货志》《明史·外国传》《龚自珍全集》《瀛环志略》《道光夷务》《咸丰夷务》《同治夷务》《鸦片战争资料》《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天国资料》《洋务运动资料》《中外旧约章汇编》《李文忠公电镐》等,同时,胡绳为确保全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高度足够,还选用了《毛泽东选集》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历史观部分提供支撑。
在该书丰富史料的作用下,每个近代史事件的评析都有据可依,这让该书说服力大大增强。比如在太平军禁鸦片引起各列强关注这一事中,胡绳就引用了1854年的《先驱报》以及《太平天国资料》,文中说到“一个随同美国公使到天津去的人记载说:‘吸菸不特严禁,而且禁令有效。抽鸦片之禁当然更为严厉执行了’。”阐述梁启超关于清末立宪的观点时也直接使用《饮冰室合集》的原文加以论证,尽管结论正确与否,需要历史来验证,但是论从史出,寻求史料的精神,却足够后人效法。
胡绳在该书中注重历史主义及史料本身,他在力求文章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规律的同时,依旧保持了历史学家对史料的客观与严谨,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老一代无产阶级学者的高洁学术品格,值得当今高校师生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史学素养,又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兴趣。
(二)坚定的唯物史创作史观
关注物质与意识的思辨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的特点之一,在胡绳这本专著中,该研究范式被运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他利用各种经济数据,呈现历史发展规律时,读者感受尤为明显。
在书中一开始,胡绳便开章名义的指出“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以个体小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其基本特征的……”,进而又提到与封建自然经济有密切关系土地问题,并對明清以来土地情况做了详细的记述“明朝和清朝的耕地都分为官田、民田两类……具《明史》载,洪武二十六年官方统计全国耕地有八亿五千万亩,但到了弘治十五年却只有四亿两千二百万亩……”注重经济,罗列数据,不仅增强了观点说服力,也让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术指导价值。早年间,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曾将将鸦片战争归为英方在贸易上“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比起胡绳“生产过剩”观点来说,无论是深刻程度还是说服力,均有所不及。
总而言之,尽管全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但从分析史实这一角度来说,胡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事件的方式,让该书的论点穿过了表象,彰显了本质。
(三)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关注
中国有悠久的治史传统,各种史著汗牛充栋,但是近代以来,这些历史著作都或多或少受到批评,梁启超曾说二十四史无非就是帝王将相之家谱。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学者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史家更是如此,他们在唯物史观指引下,关注下层人民,利用普通民众在长时段历史中的表现,发掘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性。 胡绳和他的唯物史观派们对普通民众抱以深切的同情和歌颂。他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义和团的内容,“他们头上包着红帕,手持刀矛,成群结队的在内外城自由行动。他们进入王宫府第,就在里面设‘坛’居住……”这些叙述如此详细,着墨如此之多,体现的正是对于人民的热爱。正是这种注重民众的态度使得广大众生的面貌显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为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作为新时代学人,在前辈的指引下,我们更应当贴近民众,习总书记曾说“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高校教师做好近代史研究,培养出关注民众的新时代知识分子,能为将来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三、胡绳治学理路
中国史学家其实自古便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他们在追求历史真实性的的同时力图为政治服务,胡绳虽然一方面忠实记录了这些过程,但另一方面也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胡绳史学著作中的两重性是即使其自身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那个时代史学家们的普遍特点。胡绳书中运用大量史料支撑,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体现历史学科的求真性。胡绳早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多从事于政治理论方面的写作,使其史学思想长期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所浸润,在《胡绳文集(1979—1994)·序》中他便对此有明确的表述:“我一生所写的文章…无一篇不是和当时政治有关的(当然这里说的政治是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的)。可以说是‘纯学术型’的文章几乎没有,对此我并不后悔。”对史家来讲,胡绳走过的学术道路是更为坎坷的,因为他的著作在关注史学求真的同时,还要承担关于国家、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在该书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他的民族情结,论述《瑷珲条约》时写道“《瑷珲条约》文字极为简短,但这简短的文字造成的中国领土损失是惊人的”。如此浓烈的感情溶于学术性著作之中,不难想出胡绳描述这些百年之前事件的心情。借由这些话语,他的这本著作对读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激发起读者的民族情感。
胡绳对人民的热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具体而微的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人民不再是统治阶级的陪衬,而是历史的主体。
四、结语
胡绳能够坚持用唯物史观来治史,重视经济的作用,重视人民群众,都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在其著作中的体现。胡绳在《学术和政治并不绝对矛盾》一文中曾说:“我并不轻视,否定纯学术的研究工作,甚至我还羡慕、钦佩这种工作,但客观的环境和主观的意愿使我心甘情愿地走我所已经走过的路。”
因为该书仅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无法在书中体现,但是胡绳依旧用短短的几句话表现出了他对党的信任与热愛,全文最后写到“五四运动后二年,1921年,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这些无不体现出史家希望能成一家之言的情怀。
时光荏苒,斯人已逝,要发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我们也应当跟随时代步伐,继承前辈学者的中国精神,利用文章,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民族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刘再复序.解玺璋.《梁启超传》[M].文化出版社.2012:3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M].红旗出版社.1983:3
[3]沈渭滨导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5
[4]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4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M].红旗出版社.1983:137-138
[6]张岂之编.《民国学案第二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846
关键词:胡绳 唯物史观 爱国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胡绳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研究该书对于了解胡绳及与他同一时期的唯物史观史家们的史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为当今学者呈现出当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的升华历程。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深远价值。
一、奠定中国近代通史体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思想界接触到了许多新内容,面对奔涌而来的西方思潮,史学界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1980年起,历史学界开始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口号,既有“回到乾嘉去”这类的复古追求,也有“回到六十年代初期去”这类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再反思。可无论这些强劲思潮之间本身有多大差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猛烈冲击当时主流的历史研究模式。
在史学界思想最为混乱的时刻,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划时代的问世了,这无疑为当时主流历史研究模式打下了一剂“强心针”。该著作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剖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胡绳使用“严谨而流畅的文字表述”将各个近代史重要事件娓娓道来。全书共七十余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拖沓。
作为该书的作者,胡绳下了十二分的力气。据胡绳在序中说“1973年得以接触资料后,拖拖拉拉,六年多才完成这本书”的。长时间的酝酿,让该书具备了极强的思想性,并对近代史研究有了重大创新。书中作者将近代历史分成了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时期、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时期、以及同盟会成立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划分方式,是先前其它近代史专著中并未点明的。胡绳通过对三次革命高潮的解读,重新构现了中国近代史的脉络。按沈渭滨的话说这是“由毛泽东奠定,经范文澜阐发,到胡绳最终完成的中国近代通史体”。诚然,以当今学者眼光去苛责,这种体系有其缺陷性,如将中国近代史解读的不够深刻,把它单纯看成暴力革命史。但瑕不掩瑜,该书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置疑。
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特点
(一)丰富的史料支撑
优秀的历史著作史料搜集一定十分全面,傅斯年在其《史料与史学发刊词》中就说过:“乃纯就史料以探史实也。史料有之,则可因钩稽有此知识,史料所无,则不敢臆测,亦不敢比附成式。”胡绳在搜集史料时显然下了力气,从古籍文献到通信手稿,准备十分充足,书中引用资料众多,现简单列举一二,包括《明史·食货志》《明史·外国传》《龚自珍全集》《瀛环志略》《道光夷务》《咸丰夷务》《同治夷务》《鸦片战争资料》《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太平天国资料》《洋务运动资料》《中外旧约章汇编》《李文忠公电镐》等,同时,胡绳为确保全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高度足够,还选用了《毛泽东选集》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历史观部分提供支撑。
在该书丰富史料的作用下,每个近代史事件的评析都有据可依,这让该书说服力大大增强。比如在太平军禁鸦片引起各列强关注这一事中,胡绳就引用了1854年的《先驱报》以及《太平天国资料》,文中说到“一个随同美国公使到天津去的人记载说:‘吸菸不特严禁,而且禁令有效。抽鸦片之禁当然更为严厉执行了’。”阐述梁启超关于清末立宪的观点时也直接使用《饮冰室合集》的原文加以论证,尽管结论正确与否,需要历史来验证,但是论从史出,寻求史料的精神,却足够后人效法。
胡绳在该书中注重历史主义及史料本身,他在力求文章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规律的同时,依旧保持了历史学家对史料的客观与严谨,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老一代无产阶级学者的高洁学术品格,值得当今高校师生学习,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史学素养,又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兴趣。
(二)坚定的唯物史创作史观
关注物质与意识的思辨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的特点之一,在胡绳这本专著中,该研究范式被运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他利用各种经济数据,呈现历史发展规律时,读者感受尤为明显。
在书中一开始,胡绳便开章名义的指出“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是以个体小农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紧紧结合在一起为其基本特征的……”,进而又提到与封建自然经济有密切关系土地问题,并對明清以来土地情况做了详细的记述“明朝和清朝的耕地都分为官田、民田两类……具《明史》载,洪武二十六年官方统计全国耕地有八亿五千万亩,但到了弘治十五年却只有四亿两千二百万亩……”注重经济,罗列数据,不仅增强了观点说服力,也让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术指导价值。早年间,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曾将将鸦片战争归为英方在贸易上“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和自由”,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是比起胡绳“生产过剩”观点来说,无论是深刻程度还是说服力,均有所不及。
总而言之,尽管全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但从分析史实这一角度来说,胡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事件的方式,让该书的论点穿过了表象,彰显了本质。
(三)对底层人民深切的关注
中国有悠久的治史传统,各种史著汗牛充栋,但是近代以来,这些历史著作都或多或少受到批评,梁启超曾说二十四史无非就是帝王将相之家谱。在这种思潮的冲击下,学者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史家更是如此,他们在唯物史观指引下,关注下层人民,利用普通民众在长时段历史中的表现,发掘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性。 胡绳和他的唯物史观派们对普通民众抱以深切的同情和歌颂。他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义和团的内容,“他们头上包着红帕,手持刀矛,成群结队的在内外城自由行动。他们进入王宫府第,就在里面设‘坛’居住……”这些叙述如此详细,着墨如此之多,体现的正是对于人民的热爱。正是这种注重民众的态度使得广大众生的面貌显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就为研究人民群众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作为新时代学人,在前辈的指引下,我们更应当贴近民众,习总书记曾说“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是哭还是笑”。高校教师做好近代史研究,培养出关注民众的新时代知识分子,能为将来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三、胡绳治学理路
中国史学家其实自古便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他们在追求历史真实性的的同时力图为政治服务,胡绳虽然一方面忠实记录了这些过程,但另一方面也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胡绳史学著作中的两重性是即使其自身史学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那个时代史学家们的普遍特点。胡绳书中运用大量史料支撑,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体现历史学科的求真性。胡绳早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多从事于政治理论方面的写作,使其史学思想长期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所浸润,在《胡绳文集(1979—1994)·序》中他便对此有明确的表述:“我一生所写的文章…无一篇不是和当时政治有关的(当然这里说的政治是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的)。可以说是‘纯学术型’的文章几乎没有,对此我并不后悔。”对史家来讲,胡绳走过的学术道路是更为坎坷的,因为他的著作在关注史学求真的同时,还要承担关于国家、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
在该书中,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他的民族情结,论述《瑷珲条约》时写道“《瑷珲条约》文字极为简短,但这简短的文字造成的中国领土损失是惊人的”。如此浓烈的感情溶于学术性著作之中,不难想出胡绳描述这些百年之前事件的心情。借由这些话语,他的这本著作对读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激发起读者的民族情感。
胡绳对人民的热爱,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具体而微的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人民不再是统治阶级的陪衬,而是历史的主体。
四、结语
胡绳能够坚持用唯物史观来治史,重视经济的作用,重视人民群众,都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性质在其著作中的体现。胡绳在《学术和政治并不绝对矛盾》一文中曾说:“我并不轻视,否定纯学术的研究工作,甚至我还羡慕、钦佩这种工作,但客观的环境和主观的意愿使我心甘情愿地走我所已经走过的路。”
因为该书仅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无法在书中体现,但是胡绳依旧用短短的几句话表现出了他对党的信任与热愛,全文最后写到“五四运动后二年,1921年,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从此,中国近代历史展开了新的篇章。”这些无不体现出史家希望能成一家之言的情怀。
时光荏苒,斯人已逝,要发掘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我们也应当跟随时代步伐,继承前辈学者的中国精神,利用文章,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民族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刘再复序.解玺璋.《梁启超传》[M].文化出版社.2012:3
[2]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M].红旗出版社.1983:3
[3]沈渭滨导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5
[4]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4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简本[M].红旗出版社.1983:137-138
[6]张岂之编.《民国学案第二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