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校园“勤文化”、打造学校精气神,是我校坚持六年的办学特色。在了解到STEAM这一概念和相关的理念后,我们发现,我们的不少工作与其不谋而合;而比照STEAM教育,我们更精心于配套课程环境与氛围的进一步优化。
● 提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的保证。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学、好问,求知欲强,他们对任何事物和现象都爱问为什么。为了把科学变成有趣的学科,学校添置了穿墙而过、无规摆锤、水力发电、飞轮储能、菲涅尔透镜、双曲狭缝、锥体上滚、手电池、磁悬浮、无形的力、会喝水的材料、琴弦影像、窥视无穷、手眼协调等科普展品安装在自然教室四周,利用自然课、拓展课,甚至是课外时间,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动一动,来探寻科学的奥秘。在二十四节气探究苑内安装了百叶箱、蒸发皿、雨量计等气象设备,让学生用眼来观察,动手来测量,发现节气与气候的关系。在科技办公室旁搭建了创意制作室,为爱好科技制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学生们在此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各类模型,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
科学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源在于有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启迪在于教师的引导。为此,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社和科技制作社团,由专职的科技教师担任辅导员的校级学生社团。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辅导,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社的学生由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组成,采用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式,使学生能迅速融入到社团的活动中。在辅导的项目中,有教师指导的科技创新小发明,大家围坐在一起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寻找合适的创意点,当创意的火花被点燃时,实验室里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从讨论完善创意点,到制定详细的计划,再到寻找合适的材料开始动手制作,孩子们互相帮助,一起出谋划策,完成了一个个“金点子”。除了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意的训练之外,我们还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二十四节气”开展了对植物的观测和记录。学生们在节气苑中种植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在固定的时间开展观测活动,量一量植物的叶子长高了多少,数一数叶片的变化等,并及时记录好自然笔记,对数据进行对比,探寻规律。学生们利用叶芽儿气象站内的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与记录,通过宣传版面为全校师生提供气象服务。
科技制作社团主要以机器人和建模等项目为抓手,让学生从电子世界逐渐步入到物理世界,创意制作室内为学生提供了各类机器人、车模、船模、航模等的制作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去制作各式精彩的设计、动手制作模型。在遇到难题时,共同研究图纸,商讨解决对策;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后,一起找出原因,动手加以改进。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整合了班主任、语文组、艺术组与科技组等多方力量,开展节气诗歌诵读比赛、节气绘画比赛、节气歌曲演唱比赛、纸竿托球比赛、校园植物识别竞赛……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展风采。每年上半年的航模通讯赛中,选手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看图纸钻研,动手实践操作,调节尾翼、机翼、控制滑翔滞空时间和滑翔距离。下半年的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亲子赛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纸船承重、竖立的十字架、定点空投、创意装置打靶、纸陀螺、服装秀等项目的角逐。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探究,一起参赛,重温童年的梦想,争夺校“金擂主”桂冠。
学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深化实验
2012年初,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3年11月正式批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数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三个课题。2015年初,嘉定区教育局提出了《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数字素养学校建设等级标准》,提出了要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目前,我校正在探索一套完整的“数学实验室”配备标准,以课题组为契机对“叶城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和合理的设计与配置。
数学素养实验室直接对接学科成长,作为数学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在活动内容中体现层次化和多样化外,更要使之相互衔接。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的活动能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内在的动力。内容和形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游戏化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形式,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能动手实践,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
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重在帮助学生熟悉数与运算、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改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视觉和空间规划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协同增效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实验媒介包括:数字文化阅读;中国传统数学游戏(第一批入选的项目包括:解环解锁九连环孔明锁,数独玩具,七巧板,华容道,围棋,中国象棋);海外数学游戏(纸牌类的24点、大富翁;国际象棋、跳棋、西洋跳棋,经营类、理财类桌游等);网络数学游戏APP的引进与再开发;基于生活问题的数学课堂课程设计;数学创客应用以及数学思维创意(乐高)。
实验室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结合学校梦想课程展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落实为每个年级每学期三课时。
● 展示才能
作为嘉定区唯一的陶艺项目布点学校,叶城小学一直非常重视陶艺创新特色项目的打造,实现了学生、教工100%的参与率,建立了“普及与拔优”并举的培养模式。陶艺项目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动手、创造能力的特色载体之一。我们未来的计划和目标是:①加大投入,建设环境设施,促使校园的陶艺氛围变得越来越浓重。②增加培训,开阔教师视野,进一步提升学校陶艺项目的特色层次。③开展活动,扩大项目影响。④参加比赛,展现教育成果。
● 提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的保证。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学、好问,求知欲强,他们对任何事物和现象都爱问为什么。为了把科学变成有趣的学科,学校添置了穿墙而过、无规摆锤、水力发电、飞轮储能、菲涅尔透镜、双曲狭缝、锥体上滚、手电池、磁悬浮、无形的力、会喝水的材料、琴弦影像、窥视无穷、手眼协调等科普展品安装在自然教室四周,利用自然课、拓展课,甚至是课外时间,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动一动,来探寻科学的奥秘。在二十四节气探究苑内安装了百叶箱、蒸发皿、雨量计等气象设备,让学生用眼来观察,动手来测量,发现节气与气候的关系。在科技办公室旁搭建了创意制作室,为爱好科技制作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学生们在此参与创新实践,研究各类模型,提升技术并交流创意。
科学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根源在于有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启迪在于教师的引导。为此,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社和科技制作社团,由专职的科技教师担任辅导员的校级学生社团。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辅导,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技创新社的学生由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组成,采用以大带小、以老带新的方式,使学生能迅速融入到社团的活动中。在辅导的项目中,有教师指导的科技创新小发明,大家围坐在一起展开发散性思维训练,寻找合适的创意点,当创意的火花被点燃时,实验室里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从讨论完善创意点,到制定详细的计划,再到寻找合适的材料开始动手制作,孩子们互相帮助,一起出谋划策,完成了一个个“金点子”。除了开展一些小发明、小创意的训练之外,我们还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二十四节气”开展了对植物的观测和记录。学生们在节气苑中种植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在固定的时间开展观测活动,量一量植物的叶子长高了多少,数一数叶片的变化等,并及时记录好自然笔记,对数据进行对比,探寻规律。学生们利用叶芽儿气象站内的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与记录,通过宣传版面为全校师生提供气象服务。
科技制作社团主要以机器人和建模等项目为抓手,让学生从电子世界逐渐步入到物理世界,创意制作室内为学生提供了各类机器人、车模、船模、航模等的制作材料,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去制作各式精彩的设计、动手制作模型。在遇到难题时,共同研究图纸,商讨解决对策;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后,一起找出原因,动手加以改进。
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整合了班主任、语文组、艺术组与科技组等多方力量,开展节气诗歌诵读比赛、节气绘画比赛、节气歌曲演唱比赛、纸竿托球比赛、校园植物识别竞赛……全校学生人人参与,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展风采。每年上半年的航模通讯赛中,选手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看图纸钻研,动手实践操作,调节尾翼、机翼、控制滑翔滞空时间和滑翔距离。下半年的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学习亲子赛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纸船承重、竖立的十字架、定点空投、创意装置打靶、纸陀螺、服装秀等项目的角逐。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探究,一起参赛,重温童年的梦想,争夺校“金擂主”桂冠。
学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深化实验
2012年初,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3年11月正式批准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数学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三个课题。2015年初,嘉定区教育局提出了《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数字素养学校建设等级标准》,提出了要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技术。目前,我校正在探索一套完整的“数学实验室”配备标准,以课题组为契机对“叶城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进行科学、有效和合理的设计与配置。
数学素养实验室直接对接学科成长,作为数学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在活动内容中体现层次化和多样化外,更要使之相互衔接。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的活动能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内在的动力。内容和形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游戏化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形式,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也能动手实践,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
小学数学素养实验室重在帮助学生熟悉数与运算、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改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学生视觉和空间规划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协同增效与团队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实验媒介包括:数字文化阅读;中国传统数学游戏(第一批入选的项目包括:解环解锁九连环孔明锁,数独玩具,七巧板,华容道,围棋,中国象棋);海外数学游戏(纸牌类的24点、大富翁;国际象棋、跳棋、西洋跳棋,经营类、理财类桌游等);网络数学游戏APP的引进与再开发;基于生活问题的数学课堂课程设计;数学创客应用以及数学思维创意(乐高)。
实验室课程内容力求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结合学校梦想课程展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落实为每个年级每学期三课时。
● 展示才能
作为嘉定区唯一的陶艺项目布点学校,叶城小学一直非常重视陶艺创新特色项目的打造,实现了学生、教工100%的参与率,建立了“普及与拔优”并举的培养模式。陶艺项目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动手、创造能力的特色载体之一。我们未来的计划和目标是:①加大投入,建设环境设施,促使校园的陶艺氛围变得越来越浓重。②增加培训,开阔教师视野,进一步提升学校陶艺项目的特色层次。③开展活动,扩大项目影响。④参加比赛,展现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