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印度中产年轻人眼中的“疫情海啸”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6日,印度新德里,殡仪馆为新冠肺炎遇难者举行火葬。图/人民视觉
Anurag Rana

  4月23日,印度首都地區德里东部,一处简陋的火化场内,十几簇明亮的橙色火焰正凶猛地摇晃着火舌,消逝中的生命之火似乎要使出最后一丝力气,刺穿那黯淡而绝望的夜幕。火焰周围是更多即将燃尽的骨灰和木柴的灰烬。包裹着白布的尸体仍在被不断抬进这座垃圾遍地的火化场,等待被露天焚烧。抬尸体的几十人里,只有零星几个穿着看上去并不严实的防护服,其他人戴着口罩,面目模糊。摄影师Atul Loke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间。
  次日,这张照片登上了《纽约时报》,然后通过社交网站闯入国际视野。静态的照片背后,印度的第二波新冠疫情正在以山呼海啸之势席卷而来,让这个拥有13.6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濒临崩溃。
  4月25日中午,印度总理莫迪在一档广播节目中表示,当前印度正在面临的第二波疫情“犹如暴风雨般让整个国家动摇”,“我们的许多亲人离开了,我们的耐心和痛苦承受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
  印度的第一波疫情始于2020年3月至4月,并在半年后的9月达到顶峰。此次的第二波浪潮自2021年2月中旬开始,疫情发展速度已超越去年。
  据印度卫生部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1763.63万例。在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32.31万例,连续6天单日新增超30万例,早已打破此前美国创造的29.7万例的单日新增病例世界纪录;同时,印度26日新增死亡病例2771例,累计死亡19.79万例。
  而由于检测能力有限等原因,这些数据可能被严重低估。据印度政府25日的预测,该国的这一波疫情可能于5月中旬达到峰值,届时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将高达50万例。
  4月25日下午,本刊联系到一位生活在印度北部城市古尔冈的年轻人,希望通过他的视角,近距离了解印度疫情的发展现状,并探讨印度疫情汹涌的缘由和待解的抗疫难题等。以下是Anurag Rana的自述。

没人能想到新一波疫情规模会如此之大


  我出生在孟买,今年24岁,目前在一家在线购物公司工作。我居住在距离首都新德里几十公里外的城市古尔冈(注:古尔冈是印度首都地区的卫星城之一,是北印度最大的IT和高科技中心),今年是我在这里生活的第十个年头。
  2020年3月中旬起,我就开始居家办公。最近两三周,确诊病例数量骤增,即便是工作日,小区车位也大多是满的。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居家办公的状态至少会延续到今年年底。因为从事电商行业,疫情对我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即便人们被困在家中,还是需要购物。
  大概从3月底4月初开始,我就知道新一波疫情来了。从新闻公布的数据看,许多之前疫情已经平稳的邦,新发病例数几乎同时开始大幅上升。不过直到4月中旬,没人能想到,这波疫情规模会如此之大,如此可怕,几乎让整个印度瘫痪。
  2020年政府曾实施全国封锁数月,根据总理莫迪几日前的说法,第二波疫情将不会有全国性的封锁。不过,各邦可能会有自己的政策(注:印度首都新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25日宣布,新德里目前正在实施的“封城”措施将延长一周,至5月3日凌晨5时),比如在古尔冈,晚上10点到次日5点已实行宵禁(急诊除外)。古尔冈的确诊病例数上涨很快,我们离“重灾区”新德里非常近,这也给我们当地的医院等医疗设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4月23日,印度新德里,民众带着氧气瓶排队充氧。图/澎湃影像

  过去两周,我花了很多时间在Twitter上查看最新的新闻资讯。许多城市的医疗系统正面临着严重挤兑。我认为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他们也很难准备好。
  事实上,不仅医疗系统严重过载,其他相关设施同样如此,比如火化场。媒体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尸体被不断焚烧和埋葬,人们因无法为亲人在火化场找到位置而长久等待。(注:根据路透社的采访,德里非盈利医疗服务机构的一位负责人称,在去年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他平均每天协助火葬的尸体大概在8到10具,而在4月20日一天,他们就处理了78具尸体。)
  很多来自德里等城市的人在Twitter上寻求医疗帮助,人们需要病床、药物和医用氧气。现在很多医院的氧气储存量最多只能支撑两天。
  但在社交网站上,我也看到许多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和善意。比如,有的人在网友的帮助下成功帮亲人找到了一张ICU病床,有的民间组织会给隔离在家的确诊患者提供送餐服务,有的医生会给病床上的患者唱首生日歌,还有寺院会免费给民众提供氧气补给……大家都知道政府能做的有限,唯有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也有黑暗的一面。比如,最近市面上对瑞德西韦和托珠单抗两种药物的需求猛增,一些绝望的患者会转向黑市采购,不良商人便趁机囤积居奇,坐地起价。

疫情目前主要在中产阶级和中上阶层中传播


  我一直在居家办公,太太是全职主妇,孩子已停课一年多。我们一家相对安全,大多数生活物品都能快递上门。但每天在电视和社交网站上,我都能看到无数人在痛苦中挣扎,所有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这波疫情。   显而易见,这种糟糕的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扭转。一些预测认为,一个月后或许疫情增长数量会见顶。所以接下来的两到三个月,医疗系统的压力都会非常大。现在医院已经爆满,如果你感染了新冠病毒,那很难在医院里找到一张床位了,一些其他疾病的患者更是如此。
  我的姐姐和姐夫在3月中都感染了病毒。他们在自己的家庭聚会中被传染,当中有人后来被确诊。每年3月底是印度传统的洒红节(Holi Festival,印度教徒的重要节日,人们会用水和各种颜料互相泼撒、涂抹)。今年由于疫情,我们只能在家庭或者小群体内部庆祝了。
  幸运的是,他们可能感染的是一种“温和型”的病毒。他们都还年轻,只出现了轻微的发烧、无力以及味觉丧失等症状,也查出了抗体。他们没有去医院,只是在家自我隔离,每天保持健康饮食、多喝水、充分休息,服用了一些普通的感冒发烧药。一周左右,症状消失了,至今没再反弹。
  我有两位二十四五岁的朋友也是同样的情况,分别在去年和前段时间感染过病毒,差不多一周就都康复了。目前我认识的人里,还没有人因感染新冠而陷入极端绝望的境地,但我在社交网站上一直能看到人们在急切地为朋友、家人寻找ICU病床或者氧气。
  如新闻里所说,和2020年首波疫情主要在贫民窟传播不同,新一波疫情目前更集中发生在中产阶级和中上阶层。我猜想,也许底层阶级已经在上一波疫情后实现了某种群体免疫。另一方面,几个月前国内疫情渐趋稳定,许多中产阶级和中上阶层开始放松警惕,走出他们的“避难所”,重新暴露在潜在的病毒传播中。
  相比病毒感染风险,许多社会底层人士更关注收入。我们可以远程办公,而他们不得不出去,干一天活,才能挣一天钱。他们不害怕病毒,更害怕封锁会让他们重新回到颗粒无收的生活。
  目前,还没有实施类似去年的全国性封锁,经济还是在运转的,火车和飞机并没有停运,如果我愿意,我还是可以去印度的任何城市。但在这波疫情之下,很多人会选择居家,这无疑会给旅游等行业带来直接影响。经济究竟会承受多大的压力,或许要等到几个月后才能明朗。
  4月22日,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突破30万例,此后每天都在刷新纪录。我们国家有13.6亿人口,六七成都住在非常拥挤的环境里。考虑到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就算几周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50万例,我也不会惊讶。
  作为个体,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回来后做好手部消毒。在我们家,大家已经不再去健身房、餐厅、商场这样的室内场所。那里依然开放,但风险太大。我们也不再和其他家人以及朋友聚会。目前来讲,我们的生活还算便利。你可以拨打商店电话订购一些生活用品,他们会在半小时内把物品送到家门口。在印度的大城市,有好几家在线零售公司在从事这类生活服务,非常便利。
  今晚(25日)我打算开车出去兜一圈。我已经三天没有外出了,一直待在家里还是挺难受的。自从疫情严重之后,大家用完晚餐就不再出去散步,公园像是被废弃了,鲜有人烟。
  大人还好,孩子会更难适应这种封锁生活。我儿子四岁半了,幸运的是,你总有办法分散这个年纪孩子的负面情绪。疫情之前,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去社区的公园跟其他孩子玩耍。现在他已经在家上了一年多的网课。对小孩子来说,学习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疫情,他们缺失了很多和同龄人相处、玩乐的时光。

我们搞砸了,接下来会是空前的危机


  虽然疫情已经暴发一年多,相比2020年初,我们在防疫知识等方面会更有准备,但当新一波疫情席卷而来时,人们还是会恐惧。我们都清楚接下来必须采取更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但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来看,我们已经搞砸了。
  印度从1月16日开始为民众接种疫苗。(注:印度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选择先为老年人接种疫苗,从60岁以上开始,现在已经进行到45岁以上群体。在4月中旬接受采访时,考虑到疫情失控以及疫苗接种能力有限,印度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Dileep Mavalankar建议调整疫苗接种方案,优先考虑重灾区和年轻人)我父亲住在离我10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他已经接种过疫苗,所以情况至少不会太糟。我目前还没有接种,根据最新的通知,5月1日起,部分邦将开放18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我认为尽早为年轻人接种是明智的,他们在社会经济中更活跃,也更容易传播或感染病毒。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也加快了对新疫苗的审批,特别是一些已经在英美等国家使用过的疫苗。但疫苗的生产量和供应量相比实际需求量,仍然差距悬殊。
  为什么第二轮疫情会来得如此猛烈?我覺得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防疫意识的松懈。政府的防控宣传也不到位。他们有责任时刻提醒民众,即便是在疫情暂时平稳的时期,也应该保持警惕,谨防第二波疫情的到来。
  但毫无疑问,他们失职了。前段时间,一些政府官员在接受采访和参加选举集会的时候已经不戴口罩了。很多民众也厌倦了严格的防疫政策,大家想去参加派对,想出门旅游,迫不及待地投入社交娱乐中。当然,病毒本身也在不断变异,变得传染性更强。(注:据印度卫生部3月24日的声明,该国发现了一种新型变异新冠病毒,该毒株出现了双重突变,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且传染性更强。4月25日,张文宏发微博表示,双重突变不是此次印度疫情完全失控的原因)当人们明白过来时,疫情已如燎原之火。
4月24日,印度新德里,一名新冠病人在车内吸氧。图/澎湃影像
4月23日,印度新德里,医务人员为民众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图/人民视觉
  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的经济可以承受得起严格封锁。比如,2021年1月,英国宣布实行第三次全国封锁,封锁级别类似2020年3月;同时他们加快了疫苗接种速度(注:据英国卫生部4月24日的消息,英国已有过半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疫苗)。现在看来,他们已经渡过了第二波疫情的高峰,局势有了明显的好转。
  但不幸的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无法再承受新一轮的全面封锁,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疫苗可以迅速提高接种覆盖率。所以对印度来说,这无疑是场空前的危机。
  危机背后也有人祸。在印度,我们有中央政府,也就是莫迪政府,每个邦还有邦政府。2020年应对第一波疫情,基本上是中央政府主导,出台了一些指导政策。但这一轮他们将主动权交给邦政府,要求各邦出台应对方案。实话说,出现现在的危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邦政府,都难辞其咎。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他们并没有建设更多的医院,也没有完善医疗系统,反而沉醉在最黑暗的日子已经结束的美梦中。
  政客们往往会宣称,在大灾大难面前,应该放下党派之争,但事实上,出了问题每一个人都在推卸责任。政党之间互相声讨,各级政府间同样如此。中央政府指责各邦政府应该更有作为,各邦政府指控中央政府没有提早发出预警。
  目前,昆梅拉节(注:Kumbh Mela,印度最盛大的朝圣节日)正在恒河畔的赫尔德瓦尔(Haridwar)举行,上百万印度教徒仍聚集在那里。虽然今年的庆祝规模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注:2021年的昆梅拉节于4月1日开幕,庆祝时间被缩短为30天,并要求所有前往朝圣的人遵守防疫政策,包括提供新冠肺炎检测阴性报告),但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防疫政策能否严格落实将遭遇很大挑战,检测报告也可能不准,导致病毒大范围传播。
  很多专家也曾表达忧虑,并劝告人们减少聚集,但对于数量庞大的有着盲目信仰的教徒来说,劝告并不管用。他们坚信参加朝圣能帮他们远离灾难,在恒河里沐浴会让他们不再受到病毒的侵扰。
  我也是教徒,但我是理性的。显然,在当前的局势下,不取消朝圣,或者不实施更严格的朝圣管控,是愚蠢的。不过,我了解当局这么做的原因。接下来,一些邦会舉行选举。对政党来说,赢得选举是非常重要的事。要拿下选举,就必须获得教派的支持,教徒选民很容易受到教派的影响。所以出于选票考虑,政客们也很难宣布取消或者实施更严格的限制。
  现在的状况是,如果我出现发烧等疑似症状,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需要等待两三天才能做测试,之后再等两三天才能拿到检测报告。实验室里已经堆积了太多等待检测的样本。如果有人感染了,只有当他顺利拿到确诊报告后,和他接触过的人才会开始自我隔离。在这个时间差里,病毒传播可能仍在持续。所以就像许多报道里说的,目前官方公布的确诊病例数量仅仅是实际病例的一部分。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疫情海啸将来得更加凶猛。
其他文献
【美】《时代》9月10日  就在第一例新冠疑似病例出现前的45天,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等机构编制的全球健康安全指数被公布出来,在195個国家中,美国位列第一,是表现最好的国家。然而,过去几个月的事实证明,该报告对美国的评估太乐观,美国根本没有对传染病的流行做好准备。预计到9月中旬,美国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将达到20万,是世界最多的,占全球死亡人数的20%,而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在平均每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认为:如果你隔着一个屏障与机器问答,长时间内仍无法分辨对方是机器还是人,此机就达到了智能阶段。你能分辨网络另一端的是人还是机器吗?  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  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  美国“生存研究实验室”创始人波林一直试图在让他手下的机械生
某抗战文物博物馆里,有这样一类文物:在能刻字或印刷的地方都写着“实业救国”。  这四个字是一个民族探索工商业发展的印记,文物背后的民族企业及其创业者,也是划破近代中国漫长暗夜的点点光亮。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便是其中之一。  而今,我们回望过去,试图找到沉淀数百年的民族企业家精神。  1858年,广东东部遭遇一场灾荒。  不得已,张弼士孤身前往南洋谋生,来到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  “大丈夫
图/沈煜  张定浩的主业是当代文学批评,另一重身份是诗人。近些年,他在默默做着和两样都不相干的事——读解《孟子》。2020年,他出版了新作《孟子读法》。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被俘就义前挥笔写下的绝命诗句。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自汉以来,《孟子》被一代代的学者、思想家、胸怀政治抱负的官员士大夫们注疏、解意、阐发,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理想投射其中。北宋朱熹之
3月16日,美国三大股指开盘暴跌,标普500指数跌逾7%,触发熔断机制,停盘15分钟。这是美股两周以来第三次熔断。  过去八天里,经济学家陈志武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历史性时刻——美股六个交易日三次熔断,从北美到欧洲、日本、韩国,以及南美各国,持续性的大暴跌席卷全球金融市场。3月14日,他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我对美国和全球资本市场做了四十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3月1
如今的奥尼尔没有健康保险,没有残疾福利,甚至没有防止家人和自己被恐怖分子报复的防范措施。有媒体指出,奥尼尔为国家战斗了十几年,身负多重伤害,却没有得到任何可以保障生活的措施,这是一种不健全的制度。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011年的5月1日深夜,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乘坐两架黑鹰直升机,降落在巴基斯坦北部小镇阿布塔巴德,执行代号为“海神之矛”的任务。行动目标:奥萨马·本·拉丹。而远在万里之外的白宫里,
“也许今日之人类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倦怠”  2017即将过去,感觉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西美尔在上个世纪初期就说过类似的意思,大都市的事件层出不穷,以至于城市人不得不发展出一套冷漠而麻木的感官机器以应对意外事件的打击。我真的感觉有些麻木了。你还未从这个事件当中醒过来,另一个事件就扑面而来。例外状态不折不扣地成为常态了。如果非要让我说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我要说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我认识她,非常
虽然一提到古埃及每个人都可联想到木乃伊,但是木乃伊这个字并不是埃及文,这个字大概源于波斯文,意即沥青或焦油。木乃伊所以得知,是因為保存下来的尸体因年深日久而变成黑色,最初发现木乃伊的人看了,以为埃及人保存尸体的办法是把尸体用焦油浸泡,后来证明他们的想法不对。埃及最早的木乃伊大概从来没有用过什么东西加以浸泡,完全是偶然之中产生的。远在埃及法老王于5000年前兴起之先,尼罗河流域的农民因为不愿意把原来
在来《南人》之前,写人物稿的机会并不多,加入这本喜欢了很久的杂志,对我来说是一个掺杂着喜悦和忐忑的过程。  抵达现场的时候,兴奋往往会盖过一切,我相信在历史的坐标轴中,这些人和事会有一席之地,我为自己能够去记录而感到幸运。但又常常因为稿件没能达到理想状态而沮丧。遗憾是常有的事,谢谢我的编辑黄剑老师给我足够的空间和鼓励,以及包容,在编得头大的时候依旧和蔼可亲地和我说,“别着急,慢慢来。”  采写河北
日前,发现了2起有人由于人类诅咒之类的原因,而变身成畜生形状奇怪生物的事件!  首先,是在保加利亚马其顿地区被发现的传说中的狼人头骨事件。  此事被发现的过程是这样的:历史学家菲利普·加诺夫为了调查关于发生在20世纪初的巴尔干战争,而去了诺沃塞洛村取材,在那里,村民给菲利普看了那个头骨。  据说是以前开垦农田的时候,当地人从地里挖出一个上了锁的木箱子。打开木箱子,里面放着一具有着尖牙特征的头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