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漏桶原理”:要公平还是效率等
曹 毅
有论者评说:经济学家们强调效率,却忽视了公平;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往往是矛盾的,一味讲公平,却又影响了效率。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对此提出了著名的“漏桶原理”。
假定有这样一个贫富分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只有富人和穷人,他们分别集中居住在东部和西部。国家每天分给他们同样多的粥。东部的富人人数少,粥相对来说就多,每天的粥喝不完,富人就倒了喂小狗小猫之类,浪费了很多;西部穷人那边人很多,粥根本不够喝,很多人饿着,穷人们嚷嚷着说这样很不公平。
于是政府决定,从富人的锅里分出一桶粥,送给穷人吃,以减少不公平现象。政府的这种愿望和做法很美好,但不美的是,为了把粥送到穷人那里,政府需要增加很多开支,比如要买装粥的桶,要雇挑桶的人,有时更不幸的是,用的那个桶还是个漏桶,下面破了个洞。这样,等粥送到穷人那里,一路上稀稀拉拉漏掉了不少。为了公平而增加了很多开支,甚至还漏掉了粥,这些都是效率的损失,而损失的多少取决于开支增加的多少和桶的漏洞大小。
其实这个故事要说的意思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政府用征税的办法,从富人那里征税,把税收转移给穷人,但结果,穷人实际上得到的却比富人失去的少。差额在转移的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被必要的开支用掉了,另一部分有可能因税收转移方法不严密而漏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像漏桶一样,为了追求公平损失了效率。
于是,奥肯说了一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这里“蛋糕变小”,也是说效率的损失。(摘自:《晚报文萃》2008年3月31日编辑:周南)
点评:要公平还是要效率,这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极重要且难以回避的问题。诚然,追求公平会以牺牲一些效率作为代价,但它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却是十分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富人鼓吹效率,穷人支持公平。执政者,必须努力寻求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其实,焦点不在于公平与效率本身的歧义,而是表达的机制和渠道是否顺畅,程序的正义有时更重于结果本身。
不要把贫困的痛苦传给孩子
一 哲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
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而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并在各方面都尽力表现很好。他本来以为父亲会送给他一条牛仔裤作为生日礼物,可是,事实却让他备感失落和痛苦,甚至愤怒。在圣彼得堡,男孩子从16岁就意味着是成人了。而16岁生日这天,父母一般都会送孩子一份他渴望的礼物,来作为成人贺礼。父亲给杰斯的解释是:一条真正的Levis牌牛仔裤价格高达500卢布,而他的月工资只有200卢布。如果买了一条牛仔裤给杰斯,全家人都会因此受穷受苦一段时间。而他又不愿意去买一条价格便宜但质量低劣的冒牌牛仔裤送给杰斯,尤其不愿意在杰斯16岁生日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当生日礼物送给他。
对于父亲的解释,杰斯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他刚眼泪和脸上的表情无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抗议。父亲并没有安慰他。相反很严肃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此时的心情,但别指望我向你道歉。我没有错,只是没有能力满足你的愿望而已。或许你认为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那我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出色的父亲,不要把你现在所承受的痛苦传给你的孩子。”
“我一定会比你做得好,将来我要做了父亲,我会送他无数条牛仔裤,会满足他所有的愿望,我会让他因为我感到骄傲。”性格倔犟的杰斯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这些话来。
“很好,我愿意将你说的这些话看成你的成人宣誓,但愿你不要忘记它。最好铭记在心里。”父亲说完这句话,就去上班了。杰斯站在原地,久久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高中毕业后,许多要好的同学去工厂做了工人,而杰斯却执意要去读大学。在他看来,要想改变命运,有光明的未来,读大学是他唯一的捷径。杰斯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要做一个有成就的人。所以,他坚定地要读大学,无论多难都要读。上大学时,杰斯因成绩优异获得最高奖学金,但是钱仍然不够。为此他经常利用暑期勤工俭学,到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300卢布;而开学后,则会找份清洁工的工作。靠着半工半读,他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既要打工赚钱,又要学习成绩出色,杰斯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从读大学开始,他几乎很少能睡个痛快觉。在他们那一届的博上生中,身高仅1.62米的杰斯被导师称为“身材最矮但最能吃苦的学生”。
这个叫杰斯的孩子现在的名字是:梅德韦杰夫。2008年3月2日,他胜利当选为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在大选结果揭晓的当天晚上,43岁的梅德韦杰夫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给圣彼得堡的父亲打了电话,幽默地说:“你现在去问问我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不是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顺便说一句,我也和他们一样。”当年的杰斯早已经理解了父亲。在他看来,16岁生日那天,父亲其实给了他最好的生日礼物奋斗的最初动力。
出身无法选择,贫困不是抱怨的借口,也不是沉沦的理由。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有成就的父亲,那就去努力做一个有成就的父亲。不把自己曾经所吃过的苦传给孩子,爱也足以成为一个人去奋斗的动力。(摘自:《人生与伴侣》2008年6月上)
人一生的三个钱包
冯 仑
人(也可以指一个企业)一生会有三个钱包:第一个是现金或资产,第二个钱包是信用,决定着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第三个是心理的钱包。同样一种花钱方式,在不同情境下心态不同。
做一个好的企业,守住第一个钱包是根本,放大第二个钱包来促进第一个钱包的增长,第三个钱包是调整心理预期和实际的风险控制,不让自己处在高风险的地方,让心理钱包总是保持平衡。
我们来看一下钱包是怎么鼓起来的。人一生赚的钱大概有三个1/3。第一个1/3就是现金和资产。它在专业化领域里慢慢积累,贱买贵卖,寻找差价,再通过管理使其慢慢增长。第二个1/3是全国人民给你发的奖金。李嘉诚在20世纪90年代港币兑换人民币时赚的奖金一一原来人民币4角钱兑换1元港币,1993年、1994年做了汇率调整,调整到1:1,港币升值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腾飞要用二三十年时间,如果你能熬上十五六年,基本上就可以拿到这个奖金。现在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即便你什么都不干,守着现在的钱包,10年后你的钱也涨了不少。第三个1/3是全世界人民给你发的奖金。如果你有2亿美元的一个公司,符合在美国上市的条件,资本市场会给你的股票定价。
如果一个人一生做得好,这三笔钱都能拿到,就可以变成很有钱的人。条件是你必须遵纪守法,每次奖励都是先要接受考察的,资本市场、法律、道德都在权衡你,最后才把钱发给你。李嘉诚做了几十年生意,卖塑料花、做房地产挣了一些钱,港币升值又挣了一笔,通过不断上市挣下第三笔,所以做大了。多数人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钱。比如开个餐馆,一辈子挣的就那些钱,汇率的变化对他影响也不大。有的人就挣上市的钱,挣了一笔,由于第一个1/3的基本功不好,没坚持把商业模型做好,上市的时候蒙了一把钱,就被别人揭穿了,最后就麻烦了,企业破产了。
做一个好的企业是可以挣到这三笔钱的。第一笔钱靠积累,第二笔钱靠耐心,第三笔钱靠智慧。企业创造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得到投资人认可,可以预期你的回报。(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8月28日)
(编辑:周 南)
曹 毅
有论者评说:经济学家们强调效率,却忽视了公平;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往往是矛盾的,一味讲公平,却又影响了效率。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对此提出了著名的“漏桶原理”。
假定有这样一个贫富分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只有富人和穷人,他们分别集中居住在东部和西部。国家每天分给他们同样多的粥。东部的富人人数少,粥相对来说就多,每天的粥喝不完,富人就倒了喂小狗小猫之类,浪费了很多;西部穷人那边人很多,粥根本不够喝,很多人饿着,穷人们嚷嚷着说这样很不公平。
于是政府决定,从富人的锅里分出一桶粥,送给穷人吃,以减少不公平现象。政府的这种愿望和做法很美好,但不美的是,为了把粥送到穷人那里,政府需要增加很多开支,比如要买装粥的桶,要雇挑桶的人,有时更不幸的是,用的那个桶还是个漏桶,下面破了个洞。这样,等粥送到穷人那里,一路上稀稀拉拉漏掉了不少。为了公平而增加了很多开支,甚至还漏掉了粥,这些都是效率的损失,而损失的多少取决于开支增加的多少和桶的漏洞大小。
其实这个故事要说的意思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政府用征税的办法,从富人那里征税,把税收转移给穷人,但结果,穷人实际上得到的却比富人失去的少。差额在转移的过程中消耗掉了一部分被必要的开支用掉了,另一部分有可能因税收转移方法不严密而漏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像漏桶一样,为了追求公平损失了效率。
于是,奥肯说了一句名言:“当我们拿起刀来,试图将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做平均分配时,整个蛋糕却忽然变小了。”这里“蛋糕变小”,也是说效率的损失。(摘自:《晚报文萃》2008年3月31日编辑:周南)
点评:要公平还是要效率,这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极重要且难以回避的问题。诚然,追求公平会以牺牲一些效率作为代价,但它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却是十分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富人鼓吹效率,穷人支持公平。执政者,必须努力寻求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其实,焦点不在于公平与效率本身的歧义,而是表达的机制和渠道是否顺畅,程序的正义有时更重于结果本身。
不要把贫困的痛苦传给孩子
一 哲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所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
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句“杰斯,生日快乐”,而生日礼物也只是一支很普通的钢笔。而在他生日来临的前一段日子,他有意无意地向父亲透露出想买条牛仔裤的愿望。并在各方面都尽力表现很好。他本来以为父亲会送给他一条牛仔裤作为生日礼物,可是,事实却让他备感失落和痛苦,甚至愤怒。在圣彼得堡,男孩子从16岁就意味着是成人了。而16岁生日这天,父母一般都会送孩子一份他渴望的礼物,来作为成人贺礼。父亲给杰斯的解释是:一条真正的Levis牌牛仔裤价格高达500卢布,而他的月工资只有200卢布。如果买了一条牛仔裤给杰斯,全家人都会因此受穷受苦一段时间。而他又不愿意去买一条价格便宜但质量低劣的冒牌牛仔裤送给杰斯,尤其不愿意在杰斯16岁生日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当生日礼物送给他。
对于父亲的解释,杰斯根本无法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他刚眼泪和脸上的表情无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抗议。父亲并没有安慰他。相反很严肃地对他说:“我知道你此时的心情,但别指望我向你道歉。我没有错,只是没有能力满足你的愿望而已。或许你认为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那我希望你以后做一个出色的父亲,不要把你现在所承受的痛苦传给你的孩子。”
“我一定会比你做得好,将来我要做了父亲,我会送他无数条牛仔裤,会满足他所有的愿望,我会让他因为我感到骄傲。”性格倔犟的杰斯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这些话来。
“很好,我愿意将你说的这些话看成你的成人宣誓,但愿你不要忘记它。最好铭记在心里。”父亲说完这句话,就去上班了。杰斯站在原地,久久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高中毕业后,许多要好的同学去工厂做了工人,而杰斯却执意要去读大学。在他看来,要想改变命运,有光明的未来,读大学是他唯一的捷径。杰斯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要做一个有成就的人。所以,他坚定地要读大学,无论多难都要读。上大学时,杰斯因成绩优异获得最高奖学金,但是钱仍然不够。为此他经常利用暑期勤工俭学,到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300卢布;而开学后,则会找份清洁工的工作。靠着半工半读,他一直读到博士毕业。既要打工赚钱,又要学习成绩出色,杰斯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从读大学开始,他几乎很少能睡个痛快觉。在他们那一届的博上生中,身高仅1.62米的杰斯被导师称为“身材最矮但最能吃苦的学生”。
这个叫杰斯的孩子现在的名字是:梅德韦杰夫。2008年3月2日,他胜利当选为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在大选结果揭晓的当天晚上,43岁的梅德韦杰夫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给圣彼得堡的父亲打了电话,幽默地说:“你现在去问问我的孩子们,看看他们是不是为自己的父亲而感到骄傲。顺便说一句,我也和他们一样。”当年的杰斯早已经理解了父亲。在他看来,16岁生日那天,父亲其实给了他最好的生日礼物奋斗的最初动力。
出身无法选择,贫困不是抱怨的借口,也不是沉沦的理由。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有成就的父亲,那就去努力做一个有成就的父亲。不把自己曾经所吃过的苦传给孩子,爱也足以成为一个人去奋斗的动力。(摘自:《人生与伴侣》2008年6月上)
人一生的三个钱包
冯 仑
人(也可以指一个企业)一生会有三个钱包:第一个是现金或资产,第二个钱包是信用,决定着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第三个是心理的钱包。同样一种花钱方式,在不同情境下心态不同。
做一个好的企业,守住第一个钱包是根本,放大第二个钱包来促进第一个钱包的增长,第三个钱包是调整心理预期和实际的风险控制,不让自己处在高风险的地方,让心理钱包总是保持平衡。
我们来看一下钱包是怎么鼓起来的。人一生赚的钱大概有三个1/3。第一个1/3就是现金和资产。它在专业化领域里慢慢积累,贱买贵卖,寻找差价,再通过管理使其慢慢增长。第二个1/3是全国人民给你发的奖金。李嘉诚在20世纪90年代港币兑换人民币时赚的奖金一一原来人民币4角钱兑换1元港币,1993年、1994年做了汇率调整,调整到1:1,港币升值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腾飞要用二三十年时间,如果你能熬上十五六年,基本上就可以拿到这个奖金。现在人民币开始小幅升值,即便你什么都不干,守着现在的钱包,10年后你的钱也涨了不少。第三个1/3是全世界人民给你发的奖金。如果你有2亿美元的一个公司,符合在美国上市的条件,资本市场会给你的股票定价。
如果一个人一生做得好,这三笔钱都能拿到,就可以变成很有钱的人。条件是你必须遵纪守法,每次奖励都是先要接受考察的,资本市场、法律、道德都在权衡你,最后才把钱发给你。李嘉诚做了几十年生意,卖塑料花、做房地产挣了一些钱,港币升值又挣了一笔,通过不断上市挣下第三笔,所以做大了。多数人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钱。比如开个餐馆,一辈子挣的就那些钱,汇率的变化对他影响也不大。有的人就挣上市的钱,挣了一笔,由于第一个1/3的基本功不好,没坚持把商业模型做好,上市的时候蒙了一把钱,就被别人揭穿了,最后就麻烦了,企业破产了。
做一个好的企业是可以挣到这三笔钱的。第一笔钱靠积累,第二笔钱靠耐心,第三笔钱靠智慧。企业创造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得到投资人认可,可以预期你的回报。(摘自:《广州日报》2008年8月28日)
(编辑:周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