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王的回归之路

来源 :连环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之一。五十年前,曾志挥临危受命,承担起为中国茶叶通过澳门开拓海外市场的重任。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与沉淀。他成为享誉澳门的“一代茶王”。如今,耄耋之年的老茶王又担起了传播中国茶文化的新责任。
  1位于澳门十月初五街角的“华联茶行”,是一家看似并不起眼的茶庄,狭窄的门面,斑驳的烫金招牌,可正是它架起了新中国茶叶销往海外的重要桥梁。
  2茶庄主就是被澳门人亲切地称为“茶王曾”的曾志挥。曾志挥1936年出生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九江镇,出生不久便随父母迁居香港。五岁时,父母又带着他与两个哥哥举家迁到澳门,从此在澳门落地生根。
  3五十多年前,他已是澳门当地响当当的“酒王”。他说:“那时我不到三十岁,我们家酒的产量占澳门的百分之六十五,而且销售到香港,香港著名的米酒都是我来供应的。”
  4新中国成立之初,贸易封锁让曾经沿海上丝绸之路风靡世界的中国茶叶断了销路。国家希望通过澳门这个世界自由港,把中国的茶叶重新打入国际市场。曾志挥的人生轨迹,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5曾志挥说:“我当时是中华总商会工商部副部长,南光公司找我,说小曾:‘啊,干干这个行业吧,这个行业有前途。’”但也有不少人劝他守住已经成熟的酿酒事业,曾志挥自己同样在顾虑转型后能否成功。
  6这时,身为秘鲁华侨又是当时澳门商界翘楚的父亲却第一个站出来拿出店面和资金。父亲对他说:“虽然改行做茶风险很大,但没关系。作为一个生意人,你就应该参与各种生意,为国家多赚外汇出一份力。”
  71965年,由曾志挥主理的澳门华联茶叶有限公司成立。借助这第一个桥头堡,小小的茶叶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澳门,再通过远洋货船,销往世界各地。
  8为了帮助“中国茶”打开失去已久的海外市场,曾经的“酒王”将自己擅长的发酵技术运用到茶叶上。茶叶在华联的仓库里静静地接受特殊的陈化发酵,形成风味独特的“曾氏茶”。
  9经过对茶叶专业知识和营运技巧的摸索,曾志挥制定出一套适合国际市场的开拓计划。在两年时间内,他令中国内地向澳门输出茶叶量由原来的不到百分之五,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
  10中国茶叶总公司云南分公司第五代经理人邹广田说:“和‘澳门华联’做普洱出口生意已经有五十个年头了,喝一杯‘华联茶’,是當时不少旅居东南亚华侨共同的乡愁记忆。”
  11港式奶茶是香港的标志性符号。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正宗的港式奶茶所采用的红茶茶叶,其实糅合了中外两种茶叶。而这一制法的首创者,正是曾志挥。
  12曾志挥介绍称,当下,世界潮流就是红碎茶。斯里兰卡的红茶茶味好但香气不足,咱们云南的红茶不够供应,他就拿云南红茶匹配进去,这样调配的港式奶茶茶味好,香气高。
  13云南红茶掺杂斯里兰卡碎叶,这种“中西合璧”的独特组合,色香味兼具,迅速征服了海内外市场,也由此嫡结了斯里兰卡与云南红茶的贸易姻缘,一直延续至今。
  14随着时代的改变,年轻人也有了新想法。曾志挥的孙子曾比铿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在珠海横琴自贸区设立“跨境电商基地”,既将外国风味茶通过更加便捷的渠道带到中国,又将“曾氏制造”推向更远的大洋彼岸。
  15如今,年逾八旬的曾志挥将自己的茶叶生意行委托给儿子和孙子打理,自己则经常义务开讲座传授茶经,弘扬中华茶文化。向曾志挥约茶文化讲座的电话不断,曾志挥每个星期都要开讲座,每次一上课就是三个小时。
  16而随着中国与海外交流的日渐深入,懂茶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许多素未谋面的国外茶客,寻香来到曾志挥这家小小的茶行,与他一起品茶论道。
  17曾志挥索性成立澳门茶艺协会,免费教授全球各地慕名而来的茶客。他说,做茶叶生意整整五十年,如今转而成为茶艺师,是自己的一次全新回归。
  18茶商五十载,将茶叶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已经成为曾志挥的责任。茶,作为载体,成就了曾志挥。而中国的茶叶也因为他,在澳门这座小城延续着茶王的故事。
其他文献
本期“‘画’样年华”栏目推介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美术教师白绍羽老师的投稿,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和生动诙谐的表现手法向大家介绍享誉世界的日本风景画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的艺术人生。  “白马森林 这里描绘的白马也好森林也好,都不是现实中的,而是来自我的空想。白马是我的心愿,任由看的人想象。”  “绿色回响 白马是钢琴旋律,繁茂的林木背景即是交响乐。”  ——東山魁夷  东山魁夷(1908—1999),原名
期刊
大家好,我叫王紫云,今年12岁,来自北京。现就读于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六年级。我热爱绘画,热爱生活。我也很爱我的宠物朋友们,所以,我就把我和我的宠物们一起度过的真实多彩的生活片段,用五彩的颜色呈现在纸上。在绘画的时候,我有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我想把这种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一起分享给大家。  1 我有许多宠物,我爱和它们一起玩耍。  2 我养了一只小鸭子,大鱼是它的朋友。  3 我还带我的宠物
期刊
快要冻僵凝结的身体和心境,遇上他的眼神,也会开始融化和柔软。  深知爱情的无望,所以,有时,宁愿为一个不知来处、永不能实现的诱惑而心动。    一    是第一次看到一个那样的男人。脱离了青涩,却又不及沾染尘土与世故,眉眼与轮廓也没有一丝凌乱与松懈。但是他却有隐约的忧郁,忧郁里还有一点纯粹冷静的邪。他看见那深重靡腐的宫里,又迎娶了一个花样的女子。那女子,貌美,却粗浅无知,是最好的调情对象。只调情,
期刊
大家好,我叫杨沛铮,现在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读四年级。我从上幼儿园时开始学画画儿,那时我就喜欢上了绘画!平时的我,一有时间就喜欢拿起笔随手画画。绘画带给我很多欢乐,看着画作逐渐完成,会有一种成就感。我觉得绘画是人们交流情感的桥梁,我也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能和看到它的人交流喜怒哀乐!  1 小老虎早就想来北京游玩了,这次他坐着“复兴号”来到了北京,东看看,西看看,感觉一切事物都很新奇。  2 小
期刊
在钢笔和铅笔尚未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文房四宝对一些人来说和布帛、菽粟、水火一样是生活所需。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端砚不但美观,而且能“发墨”,墨色光亮如漆。历朝历代曾出现过许多歌颂、赞美和论述端砚的诗文,而且在民间还广泛流传不少传说,更给端砚增加了神秘感。  1 唐貞观年间,广东端州有一个穷秀才叫阿端,上山砍柴、进城卖柴,手不离书。人们叫
期刊
神荼、郁垒的记载首见于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本期“故事汇”让我们来看一下“门神”神荼、郁垒的由来吧。  1 据《山海经》记载:在苍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仙山,名
期刊
《曹操與杨修》的故事发生于三国群雄割据时,正是历史上各位雄主争相延揽人才、为其所用的时期。曹操与杨修,一有雄才大志,一有军事良谋,两人结合于三国争雄的乱世,本可大有所为,但由于二人的性格差异及所处地位的原因,两人从相识相知到互生龃龉,最后竟然发展到势同水火,各自落得个令后人无限惋惜的结局。  本期“课本绘”作品节选自“中国连环画小学生读库”丛书。该套丛书由连环画出版社推出,目的是为全面配合小学学科
期刊
1 “面人雷”是古城火车站候车广场上的一个小摊主,在那里捏面人将近一年了。他操着北方口音,六十来岁的样子,骨格清奇,黄面短须,一双鹰眼。  2 他的行头很简单:一个可收可放的小支架,上面挂着一个纸板,正中写着“面人雷”三个大字,两边各写着一行小字:“为真人捏像,继绝技传家。”再就是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捏面人的原料和工具。  3 他捏面人很快,顾客站个十来分钟就行了,称得上“立等可取”。顾客满意了,
期刊
铜版画是一种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起源于欧洲。作者历时五个月完成了这套铜版画作品,让我们看一下她是如何用这一表现形式演绎黄永玉先生和猴票的故事吧。  1 一只方寸间的毛茸茸小猴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2016年1月5日,《丙申年》特种邮票一经面世,便令集邮爱好者如获至宝,它是邮票史上的珍邮。这只小猴便是出自黄永玉先生之手,小猴的原型就是他心爱的小伙伴“咿喔”。  2
期刊
“唧唧復唧唧,木兰当户织……”提及花木兰,人们不禁脱口而出《木兰诗》。这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讲述了南北朝时,北方突厥犯境,朝廷急召退伍军人从征。花木兰因父亲年迈多病,弟弟年纪尚幼,于是改扮男装,顶替弟弟的名字,代父从军。木兰机智勇敢,奋勇杀敌,屡立战功,战后不图富贵,返回家乡,重操织机,勤于纺织。本期“课本绘”栏目推介的连环画《木兰从军》是根据马少波创作的同名京剧剧本改编,由现代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