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年纪阶层,历史课程教育在其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的评价,使得学生懂得明辨是非的道理,并同时对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行正确引导。以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为基础,展开中学历史教学。身负重任的历史教学工作,必须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不断进步是教学有效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改革 进步
初中的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首要需要给予重视的就是历史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改变。利用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让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得到体现。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述,学生坐在下面呆呆地听。既枯燥无味,对学生而言又没有吸引力可言,最终导致初中历史课程成为中学生感到乏味的科目之一。所以,初中的历史教学,首要实行的措施就是提高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课程的开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例如笔者在介绍三国时期列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发展进程时,会小小地利用一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英雄故事情节,比如“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当做“课前开胃菜”,这样的教学手法既能抓住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故事讲述,还有多种模式能够作为引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老师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学习趣事、与历史课程有趣的漫画等。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教学课程,要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有兴趣,能够进行自发的学习。使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亲身体验的“参与感”,做到能够主导课堂内容,才是新课程提出的教学基本理念。
引导学生自发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根据自身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习的过程称为探究的体验过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阶段式的问题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潜力。根据学习内容的深浅,逐步加深问题难度,利用设疑的启发性教学,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中指出,现代化的教育目标中,不再重视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而是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在教学上,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知识库的媒介,而是能够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时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培养学习历史的独特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初中历史的基本步骤,面对历史事件分析以及历史人物了解的时候,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整体教学上,老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提升他们整体的综合能力。适当的设置疑问,开发学生思考能力。对提问进行思考,让学生产生认知欲望从而调动思维,参与教学。例如关于“西安事变”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了疯狂的追杀,而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就此机会消灭掉国民党。这种疑问性质的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习内容有积极思考的课堂表现。
历史老师除了对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予以注重之外,也要在课后练习上保持一定的重视。习题的内容,在思维能力开发方面也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说一说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类似的历史研究性课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对相关事件有所了解。课题的布置要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为目的,基于历史真实性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学。小组交流或者分组讨论也是很好的一种学习锻炼方法,可以让学生适应开放环境下的历史课程学习,增进他们的集体意识。
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只有知识理论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历史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些基本意识的培养上,历史老师还是可以就身边的实例辅助课堂教学的。初中历史课程里,对台湾自古便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笔者就从三国时期,孙权带领船队到夷州(即古时台湾),增进了台湾和内陆的联系;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台湾府的设立,1885年台湾省的成立;再到1945年抗战结束,台湾回归等历史事件的举说。再结合“马英九在台遥祭黄帝陵”的实事新闻,创造历史和现实的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国权国威,激发他们维护统一的使命感。
历史理论和现实实事的结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活动、名人讲座等课下学习形式,再在课堂上就每个学生自己的真实学习体验进行交流。最终做到从实践中获取历史知识,加深历史课程的了解。
总结
知识的教授,不再是现代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历史老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开放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精神等方面给予重视。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里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新课程的提出,给初中历史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新进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下了这篇论文,希望能对各位教学同仁在教学改进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连.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2]韩晖光,方为刚.如何指导初中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J]
[3]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改革 进步
初中的历史教学在新课程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首要需要给予重视的就是历史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改变。利用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培养,让素质教育能够真正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之中得到体现。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讲述,学生坐在下面呆呆地听。既枯燥无味,对学生而言又没有吸引力可言,最终导致初中历史课程成为中学生感到乏味的科目之一。所以,初中的历史教学,首要实行的措施就是提高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兴趣。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课程的开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例如笔者在介绍三国时期列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发展进程时,会小小地利用一下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英雄故事情节,比如“赤壁之战”、“三顾茅庐”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当做“课前开胃菜”,这样的教学手法既能抓住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故事讲述,还有多种模式能够作为引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老师自己在学生时代的学习趣事、与历史课程有趣的漫画等。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的教学课程,要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到有兴趣,能够进行自发的学习。使学生对历史课程有亲身体验的“参与感”,做到能够主导课堂内容,才是新课程提出的教学基本理念。
引导学生自发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根据自身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习的过程称为探究的体验过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阶段式的问题提问,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潜力。根据学习内容的深浅,逐步加深问题难度,利用设疑的启发性教学,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中指出,现代化的教育目标中,不再重视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而是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在教学上,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作为一个知识库的媒介,而是能够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时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培养学习历史的独特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领悟到学习初中历史的基本步骤,面对历史事件分析以及历史人物了解的时候,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
整体教学上,老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提升他们整体的综合能力。适当的设置疑问,开发学生思考能力。对提问进行思考,让学生产生认知欲望从而调动思维,参与教学。例如关于“西安事变”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党展开了疯狂的追杀,而共产党为什么没有就此机会消灭掉国民党。这种疑问性质的问题,都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学习内容有积极思考的课堂表现。
历史老师除了对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予以注重之外,也要在课后练习上保持一定的重视。习题的内容,在思维能力开发方面也有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说一说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类似的历史研究性课题,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并对相关事件有所了解。课题的布置要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能力为目的,基于历史真实性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学。小组交流或者分组讨论也是很好的一种学习锻炼方法,可以让学生适应开放环境下的历史课程学习,增进他们的集体意识。
教学理论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
只有知识理论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历史教学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有些基本意识的培养上,历史老师还是可以就身边的实例辅助课堂教学的。初中历史课程里,对台湾自古便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笔者就从三国时期,孙权带领船队到夷州(即古时台湾),增进了台湾和内陆的联系;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台湾府的设立,1885年台湾省的成立;再到1945年抗战结束,台湾回归等历史事件的举说。再结合“马英九在台遥祭黄帝陵”的实事新闻,创造历史和现实的连接,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国权国威,激发他们维护统一的使命感。
历史理论和现实实事的结合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小组讨论活动、名人讲座等课下学习形式,再在课堂上就每个学生自己的真实学习体验进行交流。最终做到从实践中获取历史知识,加深历史课程的了解。
总结
知识的教授,不再是现代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历史老师应该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激发开放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精神等方面给予重视。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里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学习能力。新课程的提出,给初中历史的教学带来了很多新进的教学理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下了这篇论文,希望能对各位教学同仁在教学改进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惠连.教师在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
[2]韩晖光,方为刚.如何指导初中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J]
[3]冯东生.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