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奔赴四面八方的拿相机的人们也刚刚从又一轮的创作高潮中平静下来。或许在体味着自己的新作,或许在认真地擦拭自已的相机,或许几个影友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侃着这次出去拍片的经历及趣事。
摄影人是辛苦的,天苍苍,路茫茫,身背相机闯四方。一身征尘,两肩风霜,四季轮回,人间冷暖,民俗风情,生活写真统统地凝聚于镜头上;摄影人是幸福的,星移斗转,时光荏苒,聚集于镜间的是时代的变迁、百姓的悲欢,还有的就是每一个摄影人独有的那颗火热的心和他们投身摄影事业的热情与迷恋。
一、“发烧”的路到底有多远?
不可否认,在我国各艺术门类中,摄影队伍是一支拥有“百万之师”的大军.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加入到这支大军中来。“发烧友”也成了基层摄影人士的一个爱称了。
尽管这其中的层次水准参差不齐,投入的热情和收获不成比例,确实也有不少影友在这种热情的鼓舞下仍有所得,或获奖或发表。在这意想不到的收获之后,“发烧”的温度会再度升高,或给自己只有在摄影圈才能发出去的名片上印上五花八门的头衔,或节衣缩食继续扩张“军备”,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影友那热情而疲惫的身影,节庆之际有热闹的地方就有摄影背心与镜头穿梭其间……(有时会出现“照相的”比参加婚礼的人还多这样让人发笑的场面)。
但时间久了才发现为什么参赛的作品会石沉大海?为什么投稿的照片再也没有见诸报端?于是乎耐不住的性急者便开始动摇、失望,最后“刀枪入库”。耐得住的也只是再也没冲出自己当年出山时划定的那块疆土,手中的相机重复着“那过去的故事”,困惑中有多少影友在问自己,这条“发烧的路”到底有多远?
我认为,每一个影友在走过初期的“发烧”阶段后,应将手中的相机放一下,稍稍冷静地想一想,做一个分阶段的规划。从严格的意义讲,“发烧友”这一称呼既有对影友投入摄影事业热情程度肯定的意思,但也有另一个意思:即现代科技与个人文化底蕴和他对生活的理解、感悟、态度等诸因素为一体的创造性的复杂劳动,仅凭“发烧”两字是做不好的。
由于上述原因,每个人在这条“发烧”的路上经过的途径和路程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条路上睿智者大都弄清了以下三个问题:
1、首先弄清自己拿相机干什么?如前面提到的,当我们中的一些捷足者的作品获奖或发表后,倾囊购置了满意的“长枪短炮”时,却不知拍什么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没有弄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摄影因为它太简单才变得太复杂”,其实摄影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属性的。每一个成功者多是因为懂得了怎样用照片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成功的。一言以蔽之,他们在“发烧”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摄影“定位”。
2、“定位”之后须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分阶段的目标(但应注意目标的选题“立项”是十分重要的)。而后便可分步骤由浅而深、由近而远、由小而大地去分阶段实施。
3、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完成了“定位”与目标制订后,脚下的路每走一步离成功的目标就会近一点。但这段历程中能否耐得住寂寞则是对摄影人最严酷的考验。试想今天师兄获奖,明天师弟成名,而自己却在这条寂寞的旅途中独行,“底气”弱者便纷纷败下阵来。只有咬定目标,持之以恒一直走下去才会得到属于他的成功与收获。记得读过王瑞先生的一句话:“寂寞是创作者沉思默想必须的历程。有人说耐得住寂寞并非一件易事,我觉得也并非什么难事。”
二、误导与误区
“基层影友确实不容易”,这句话常出自一些报刊的编辑之口,这主要是指影友的客观条件而言。其实基层影友更不容易的是主观上如何经得住那些来自于自己身边的种种误导与误区的诱惑。
误导之一
目标不高,原地踏步。我常见一些基层组织在定期的活动中重技能(技巧)轻观念,不注重在观念理论上的提高,而总是把一些技能操作、技巧利用当做学习探讨的主要内容。业余摄影的课堂总是上着开学的第一课“光圈、快门”。我认为,基层摄影学习调整一下课程,是会在层次上产生程度不同的改观的。
误导之二
功利的诱惑:比赛太多,奖项泛滥.一些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曾很夸耀地说:我们一年有多少次活动,每次有什么什么奖项.有的影友也在人前大谈其经验:“有活动先看设什么奖,投稿先看稿费多少,每年我拿相机能挣多少钱!”听着这种言谈,我有说不出的疑惑:面对目前国内图片市场尚未健全的现状,基层影友利用业余时间拍照片能“挣”多少钱?即使能“发财”,那么这种宁滥勿缺的创作能让你再提高吗?
误区之一
比器材:许多影友将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视为水平、身份的象征。每当影友聚会总会有人脸上带几分得意与满足,将新置的器材当众炫耀,于是有人围拢过来,投以几许羡慕附和的目光。有人暗暗使劲:紧衣缩食明年我也要买一台!其实又何必呢?好笔未必能写出好文章来!
误区之二
重形式,轻内容,仅以获奖论英雄。由于“圈内”氛围的影响,重形式轻内容也是一大通病,当某影友的片子偶有获奖,很少有人透过形式去领悟一些作品的内涵及获奖的根据,多是一哄而起无限拔高,其结果是被捧者云山雾罩,初入此道者便会在下次活动中拿相机去仿其形丢其实地如法“复制”一张,而后,便是自满自足的“快乐着你的快乐”了!
三、路在你的脚下
摄影就是摄影,可成小草,可成大树,可作风,可化雨,顺其自然一切便来得真切来得实在。基层摄影的影友其实不必太在意太多的功利,也不必在意那些小报编辑们的说长道短。因为在我们的本职岗位上每个人都为社会做出一份工作(甚至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我们之所以热爱摄影,是因为她衍生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之所以钟情摄影,是由于她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之所以迷恋摄影,是由于她负载着我们的希冀、欢乐、感悟以及许许多多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
在我们选择的这条路上,用三分的热情、三分的理性、三分的执着再加一分的淡泊走下去,丰厚的收获会回报给你的!◆
1994年正月·陕西·米脂县 过 虹摄
摄影人是辛苦的,天苍苍,路茫茫,身背相机闯四方。一身征尘,两肩风霜,四季轮回,人间冷暖,民俗风情,生活写真统统地凝聚于镜头上;摄影人是幸福的,星移斗转,时光荏苒,聚集于镜间的是时代的变迁、百姓的悲欢,还有的就是每一个摄影人独有的那颗火热的心和他们投身摄影事业的热情与迷恋。
一、“发烧”的路到底有多远?
不可否认,在我国各艺术门类中,摄影队伍是一支拥有“百万之师”的大军.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相机加入到这支大军中来。“发烧友”也成了基层摄影人士的一个爱称了。
尽管这其中的层次水准参差不齐,投入的热情和收获不成比例,确实也有不少影友在这种热情的鼓舞下仍有所得,或获奖或发表。在这意想不到的收获之后,“发烧”的温度会再度升高,或给自己只有在摄影圈才能发出去的名片上印上五花八门的头衔,或节衣缩食继续扩张“军备”,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都有影友那热情而疲惫的身影,节庆之际有热闹的地方就有摄影背心与镜头穿梭其间……(有时会出现“照相的”比参加婚礼的人还多这样让人发笑的场面)。
但时间久了才发现为什么参赛的作品会石沉大海?为什么投稿的照片再也没有见诸报端?于是乎耐不住的性急者便开始动摇、失望,最后“刀枪入库”。耐得住的也只是再也没冲出自己当年出山时划定的那块疆土,手中的相机重复着“那过去的故事”,困惑中有多少影友在问自己,这条“发烧的路”到底有多远?
我认为,每一个影友在走过初期的“发烧”阶段后,应将手中的相机放一下,稍稍冷静地想一想,做一个分阶段的规划。从严格的意义讲,“发烧友”这一称呼既有对影友投入摄影事业热情程度肯定的意思,但也有另一个意思:即现代科技与个人文化底蕴和他对生活的理解、感悟、态度等诸因素为一体的创造性的复杂劳动,仅凭“发烧”两字是做不好的。
由于上述原因,每个人在这条“发烧”的路上经过的途径和路程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条路上睿智者大都弄清了以下三个问题:
1、首先弄清自己拿相机干什么?如前面提到的,当我们中的一些捷足者的作品获奖或发表后,倾囊购置了满意的“长枪短炮”时,却不知拍什么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没有弄清“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摄影因为它太简单才变得太复杂”,其实摄影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属性的。每一个成功者多是因为懂得了怎样用照片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成功的。一言以蔽之,他们在“发烧”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摄影“定位”。
2、“定位”之后须解决的下一个问题是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分阶段的目标(但应注意目标的选题“立项”是十分重要的)。而后便可分步骤由浅而深、由近而远、由小而大地去分阶段实施。
3、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完成了“定位”与目标制订后,脚下的路每走一步离成功的目标就会近一点。但这段历程中能否耐得住寂寞则是对摄影人最严酷的考验。试想今天师兄获奖,明天师弟成名,而自己却在这条寂寞的旅途中独行,“底气”弱者便纷纷败下阵来。只有咬定目标,持之以恒一直走下去才会得到属于他的成功与收获。记得读过王瑞先生的一句话:“寂寞是创作者沉思默想必须的历程。有人说耐得住寂寞并非一件易事,我觉得也并非什么难事。”
二、误导与误区
“基层影友确实不容易”,这句话常出自一些报刊的编辑之口,这主要是指影友的客观条件而言。其实基层影友更不容易的是主观上如何经得住那些来自于自己身边的种种误导与误区的诱惑。
误导之一
目标不高,原地踏步。我常见一些基层组织在定期的活动中重技能(技巧)轻观念,不注重在观念理论上的提高,而总是把一些技能操作、技巧利用当做学习探讨的主要内容。业余摄影的课堂总是上着开学的第一课“光圈、快门”。我认为,基层摄影学习调整一下课程,是会在层次上产生程度不同的改观的。
误导之二
功利的诱惑:比赛太多,奖项泛滥.一些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曾很夸耀地说:我们一年有多少次活动,每次有什么什么奖项.有的影友也在人前大谈其经验:“有活动先看设什么奖,投稿先看稿费多少,每年我拿相机能挣多少钱!”听着这种言谈,我有说不出的疑惑:面对目前国内图片市场尚未健全的现状,基层影友利用业余时间拍照片能“挣”多少钱?即使能“发财”,那么这种宁滥勿缺的创作能让你再提高吗?
误区之一
比器材:许多影友将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视为水平、身份的象征。每当影友聚会总会有人脸上带几分得意与满足,将新置的器材当众炫耀,于是有人围拢过来,投以几许羡慕附和的目光。有人暗暗使劲:紧衣缩食明年我也要买一台!其实又何必呢?好笔未必能写出好文章来!
误区之二
重形式,轻内容,仅以获奖论英雄。由于“圈内”氛围的影响,重形式轻内容也是一大通病,当某影友的片子偶有获奖,很少有人透过形式去领悟一些作品的内涵及获奖的根据,多是一哄而起无限拔高,其结果是被捧者云山雾罩,初入此道者便会在下次活动中拿相机去仿其形丢其实地如法“复制”一张,而后,便是自满自足的“快乐着你的快乐”了!
三、路在你的脚下
摄影就是摄影,可成小草,可成大树,可作风,可化雨,顺其自然一切便来得真切来得实在。基层摄影的影友其实不必太在意太多的功利,也不必在意那些小报编辑们的说长道短。因为在我们的本职岗位上每个人都为社会做出一份工作(甚至是他人不可替代的工作)。
我们之所以热爱摄影,是因为她衍生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之所以钟情摄影,是由于她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我们之所以迷恋摄影,是由于她负载着我们的希冀、欢乐、感悟以及许许多多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
在我们选择的这条路上,用三分的热情、三分的理性、三分的执着再加一分的淡泊走下去,丰厚的收获会回报给你的!◆
1994年正月·陕西·米脂县 过 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