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认为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内心感受,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改善个人的情绪感受增进主观幸福。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体育锻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体育运动之所以会越来越受欢迎,不单单因为其强人健体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可以释放个人消极性趣,获得积极乐趣,在其中增进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我们着重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
一、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抑郁,增进幸福感
1978年,Greist等人首次进行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的效能。大量的有关体育锻炼与抑郁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身体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与其他传统的方法一样有效;体育锻炼是对传统治疗方法(如团体或个别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的补充;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大学生属于准成人群体,生活中有许多困苦的是不便与人交流,抑郁情绪渐渐积累。而体育锻炼为这种情绪提供了出口。锻炼的抗抑郁作用能持续多久?美国北卡罗来那州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了156名50岁以上,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将他们分为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每周运动三次,每次半小时;第二组只靠药物治疗;第三组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16周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这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产生了效果。再过6个月后,发现运动组抑郁症复发的比例最低,只有8%,药物组抑郁症复发率达38%,药物治疗和锻炼治疗兼顾的小組抑郁症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两种治疗方法兼顾的小组效果会最显著,但结果却发现锻炼治疗的效果更持久。这可能是由于锻炼组的病人更为主动,对病情有“自我掌握感”,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缘故。但研究小组同时也提醒,不要把体育锻炼看做万灵丹,因为实验对象不包括严重到有自杀倾向或近乎发疯的病人。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当经常运动的人中断自己的运动时,两周后心情就会变得很差。研究发现,对那些经常进行有规律运动的人来说,如果一两周不去运动,心情就会变得更抑郁。该研究包括40名经常进行适量、有规律运动的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迫不做运动的“假期时间”并没有为任何人的精力进行了充电;相反,还让人感觉比以前更糟。
二、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降低焦虑,增进幸福
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人群由于对专业的迷茫和对未来的忧虑普遍存在着焦虑现象。体育锻炼恰好可以降低焦虑,多数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与判断。Morgan(1987)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最后他指出,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从事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但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剧烈的体育活动(如跑步)和非剧烈的体育活动对患有焦虑症的个体均有降低焦虑的作用。有人以10名年龄在52至70岁(6男4女)老人为被试,他们的泰勒显性焦虑测验分数在87分以上,实验采用双盲设计,结果发现,让被试在心率为100次/分钟条件下步行15分钟,焦虑降低最为明显。
三、体育锻炼直接增进主观幸福感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调查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不同的维度组成。它是衡量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多数研究结果支持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体育群体在成功体验与控制感、环境适应与控制、自我表现、自我接纳和认同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一些研究指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突出(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项目差异。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这可能与锻炼引起神经系统的变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及社会支持的改善有关。当然,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
四、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帮助提升主观幸福
(一)流畅体验
当产生流畅体验时,个体似乎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地从事某项活动,并且完全是出于所从事的活动过程本身
(二)跑步者高潮
这些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地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将它称作“跑步者高潮”。有时类似的兴奋感觉在除跑步以外的体育锻炼项目中也会出现。当出现这种感受时,跑步者会体验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感觉到自身与情境融为一体,身体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
五、体育锻炼这有助于乐观、积极型人格的形成
大量研究认为,运动员比非运动员更加自信,更有能力,更喜欢交际(Cooper,1969)。运动员通常比普通人更聪明(Hardman,1973)。1974年,摩根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他认为,具有稳定、外向人格的个体倾向于从事运动。这是由于运动竞争的“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的运动员一般都比较外向、独立和自信。通过体育锻炼形成乐观、积极型人格,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主观性幸福。
六、结语
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抑郁、降低焦虑,在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有助于乐观、积极型人格的形成,增进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敏,鲁志强,王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2).
[2]廖琴,封静,余波.基于大学生幸福感分析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J].新校园旬刊,2018(2):148-14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体育锻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体育运动之所以会越来越受欢迎,不单单因为其强人健体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可以释放个人消极性趣,获得积极乐趣,在其中增进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我们着重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其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
一、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抑郁,增进幸福感
1978年,Greist等人首次进行了该课题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体育锻炼与传统心理治疗手段同样具有抗抑郁的效能。大量的有关体育锻炼与抑郁关系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身体健康水平较低;体育锻炼与其他传统的方法一样有效;体育锻炼是对传统治疗方法(如团体或个别的心理治疗和医学治疗)的补充;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大学生属于准成人群体,生活中有许多困苦的是不便与人交流,抑郁情绪渐渐积累。而体育锻炼为这种情绪提供了出口。锻炼的抗抑郁作用能持续多久?美国北卡罗来那州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了156名50岁以上,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将他们分为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每周运动三次,每次半小时;第二组只靠药物治疗;第三组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16周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这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产生了效果。再过6个月后,发现运动组抑郁症复发的比例最低,只有8%,药物组抑郁症复发率达38%,药物治疗和锻炼治疗兼顾的小組抑郁症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两种治疗方法兼顾的小组效果会最显著,但结果却发现锻炼治疗的效果更持久。这可能是由于锻炼组的病人更为主动,对病情有“自我掌握感”,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缘故。但研究小组同时也提醒,不要把体育锻炼看做万灵丹,因为实验对象不包括严重到有自杀倾向或近乎发疯的病人。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当经常运动的人中断自己的运动时,两周后心情就会变得很差。研究发现,对那些经常进行有规律运动的人来说,如果一两周不去运动,心情就会变得更抑郁。该研究包括40名经常进行适量、有规律运动的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迫不做运动的“假期时间”并没有为任何人的精力进行了充电;相反,还让人感觉比以前更糟。
二、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降低焦虑,增进幸福
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人群由于对专业的迷茫和对未来的忧虑普遍存在着焦虑现象。体育锻炼恰好可以降低焦虑,多数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与判断。Morgan(1987)做了七个系列实验研究,最后他指出,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70%下所从事的锻炼,可以有效地降低焦虑。但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剧烈的体育活动(如跑步)和非剧烈的体育活动对患有焦虑症的个体均有降低焦虑的作用。有人以10名年龄在52至70岁(6男4女)老人为被试,他们的泰勒显性焦虑测验分数在87分以上,实验采用双盲设计,结果发现,让被试在心率为100次/分钟条件下步行15分钟,焦虑降低最为明显。
三、体育锻炼直接增进主观幸福感
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一些研究调查了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该领域的研究结果可以归纳为:主观幸福感是指描述个体目前体验到的幸福程度的综合性指标,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价。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由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三个不同的维度组成。它是衡量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多数研究结果支持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某种关系;体育群体在成功体验与控制感、环境适应与控制、自我表现、自我接纳和认同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一些研究指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女性比男性表现得更突出(3)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项目差异。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这可能与锻炼引起神经系统的变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及社会支持的改善有关。当然,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
四、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帮助提升主观幸福
(一)流畅体验
当产生流畅体验时,个体似乎表现出不惜一切代价地从事某项活动,并且完全是出于所从事的活动过程本身
(二)跑步者高潮
这些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地出现,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我们将它称作“跑步者高潮”。有时类似的兴奋感觉在除跑步以外的体育锻炼项目中也会出现。当出现这种感受时,跑步者会体验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感觉到自身与情境融为一体,身体轻松,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
五、体育锻炼这有助于乐观、积极型人格的形成
大量研究认为,运动员比非运动员更加自信,更有能力,更喜欢交际(Cooper,1969)。运动员通常比普通人更聪明(Hardman,1973)。1974年,摩根提出了一个假设模型,他认为,具有稳定、外向人格的个体倾向于从事运动。这是由于运动竞争的“自然选择”,被保留下来的运动员一般都比较外向、独立和自信。通过体育锻炼形成乐观、积极型人格,这样的人更容易获得主观性幸福。
六、结语
本文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抑郁、降低焦虑,在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有助于乐观、积极型人格的形成,增进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敏,鲁志强,王乐.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7,38(2).
[2]廖琴,封静,余波.基于大学生幸福感分析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因子结构[J].新校园旬刊,2018(2):148-14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