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篇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1月,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8.79亿元,同比增长31.27%。,比上年同期提高3.28个百分点。其中,棉纺业实现利润282.82亿元,增长42.72%。全行业资产负债率60.69%,平均毛利率10.43%,企业亏损面15.68%,成本费用利润率3.99%。
  
  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07年1~12月,我国纺织行业工业产量增长平稳。其中,重要产品产量继续增长,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累计1995.55万吨,同比增长16.69%;布产量累计485.77亿米,同比增长12.08%;棉布产量累271.14亿米,同比增长15.99%;混纺交织布累计产量82.22亿米,同比增长3.89%;化学纤维布累计产量132.39 亿米,同比增长9.86%。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900.91亿元,同比增长21.4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495.21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销售收入16258.94亿元,同比增长21.22%;纺织品出口金额55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6.22%;进口金额153.08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同时,投资持续增长带来了产能及生产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一、纺织行业生产销售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
  2007年以来,生产总量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从2007年9月起,增幅连续突破2005年以来的最低限。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中低档产品销售困难造成的。1~12月,规模以上企业纱产量累计1995.55万吨,同比增长16.69%。同期,布产量累计485.77亿米,同比增长12.08%。其中,棉布产量累计271.14亿米,同比增长15.99%;混纺交织布累计产量82.22亿米,同比增长3.89%;化学纤维布累计产量132.39亿米,同比增长9.86%。非织造布产量累计61.07万吨,同比增长24.61%。
  
  (二)分地区生产情况
  2007年1~12月,全国布产量累计485.77亿米,同比增长12.08%。与三季度相比,东部地区仍然保持了较低增长速度,中部地区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河南、湖北两省,江西、湖南两省也有较快的增长。但总体来讲,各省的增长速度,尤其是棉纺织大省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以山东省为例,2007年1~11月该省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507.44万吨,同比增长19.5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布产量109.77亿米,同比增长15.59%,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5个百分点。此外一些棉纺织大省,如江苏、湖北、福建、河北、广东等地,纱或布产量增长速度均出现下滑。其中,山东省全年布产量排全国第一位,1~12月布产量累计118.08亿米,同比增长14.39%;浙江省布产量累计114.88亿米,同比增长13.8%;江苏布产量累计64.46亿米,同比增长1.03%;湖北取代广东成为排名第4的省份,布产量30.92亿米,同比增长20.59%;广东省则屈居第五位,布产量26.43亿米,同比增长8.99%。
  (三)总体销售情况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900.91亿元,同比增长21.46%,累计增幅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6495.21亿元,同比增长21.24%;实现销售收入16258.94亿元,同比增长21.22%;出口交货值3607.38亿元,同比增长9.15%,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月减缓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9.8%,比上月减缓0.6个百分点,同比减缓7.9个百分点。
  
  二、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情况
  (一)总体效益情况
  2007年以来,纺织行业尽管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但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增长态势,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稳步提高。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8.79亿元,同比增长31.27%。,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3.28个百分点。其中,棉纺业实现利润282.82亿元,增长42.72%,比上年同期提高1.12个百分点。全行业资产负债率60.69%,平均毛利率10.43%,企业亏损面15.6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99%,从业人数同比增长3.14%。国内棉花价格基本稳定。去年11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为13525元/吨,比上月末下降11元/吨。
  (二)主要子行业效益情况
  各子行业中,麻纺行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有所增加,经济效益综合情况提升较快,但资金周转能力、人均销售率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毛纺、制成品行业盈利能力非常高,成本费用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对棉纺织行业10089户企业统计,2007年1~11月棉纺织行业营业收入为7202亿元,同比增长23.54%,企业户数与2006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1.36%;利润总额173亿元,同比增长了36.74%,其中企业户数增加因素占28.9%。
  2007年1~11月棉纺织行业利润率为3.93%,比上年增长了0.53个百分点,这与相对平稳的棉花市场是分不开的;资产负债率略有上升,为61.85%,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72个百分点,特别值得说明的是,棉纺织行业2/3的企业低于平均利润率,只有1/3的企业效益拉动了行业利润的增长。2007年1~11月棉纺织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2.86次/年,比上年同期略有提高,由于银行紧缩银根,在各项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生产的需要,就必须要提高流动资产周转率。在棉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支持下,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3%和19.2%,各指标运行状况逐步提高。
  (三)分规模效益情况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8.79亿元,同比增长31.27%。同期,我国规模以上纺织全行业企业数量为27452家,其中,亏损企业数量为4305家,同比增长7.08%。亏损企业亏损金额达70.33亿元,同比增长20.96%。其中,行业前十名的企业1~11月共实现销售收入1175.23亿元,占全行业7.232%,累计利润77.15亿元,占全行业同期利润的12.47%,行业大型企业利润率水平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全局数据的亮丽与中小纺织企业的惨淡,形成了鲜明对比,纺织行业两极分化严重。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4万多家纺织企业中,利润率大于行业平均水平3.83%的,只有不到1/3。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纺织整体开工不足70%,企业减停产现象相当严重,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纺织企业。虽然2007年纺织行业宏观面向好,但企业微观面处境艰难,企业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行业80%的利润正在向20%的少数企业集中。
  
  三、去年四季度纺织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2001年加入WTO,国际市场出口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大宗产品供过于求,贸易份额在短期按比较优势调整的空间余地逐年缩小,加上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依低成本的同质竞争逐渐转向质量和创造力的竞争。中国纺织工业持续大规模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加快了产业发展方式和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5年,2006年与2001年相比,出口总额增长170.76%,进口总额增长31.52%,贸易顺差增长217.83%,而出口当量数量增长幅度从24.26%下降到13.62%,这突出表现了出口附加值逐年较快提高。纺织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62%上升到2007年前11个月的72.53%,而同期,全国一般贸易比重从2002年的62%下降到2007年11月的44.22%,本土企业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67.5%上升到2007年前11个月的68.01%。与此同期,全国本土企业出口从2002年的52.20%到2006年是41.82%。
  2007年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出现增长缓慢态势,中国纺织工业从2001年入世以来,在国际贸易中从比较优势的集中释放高峰中已逐渐缓和下来,出口数量增长的幅度已从2002年的24.26%下降到2007年11月的10.52%,通过附加值的上升仍保持了出口额从2002年到2006年均23.6%的高增速。由于综合价格提升8.64%,保持住2007年1~11月出口额1606.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7%。同时,2007年要克服国内化解经济持续高速运行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然带来日益增大的成本压力,纺织工业仍然取得了持续平稳较快的发展,全行业包括大量规模以下企业全年总产值可达44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97.37%。
  (二)国内市场第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国内市场的第一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协调互动成为拉动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中国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国内市场高速扩展,中国日益完善的宏观配套环境、基础设施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得天独厚的成长环境。目前,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产值中,用于国内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07年的75%。愈来愈大范围的富裕起来的人群,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加速了衣着消费结构升级,北京、上海顶级市场中海外品牌已占81%。2007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比提高18.8%,而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销售额增长29%。由于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在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中用于衣着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
  对外开放是中国纺织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当前,已从货物贸易、资本、技术引进向服务贸易、智力引进扩展,中国企业扩大跨国配置资源、跨国兼并,走出去对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日益明显的作用。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最大的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纺织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装备、品牌资源、人才、资本等。
  (三)经济运行质量效益较快提升
  根据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去年1~11月从业人数增长3.14%,按现价主营收入增长22.47%,工业增加值增长27.11%,利润总额增长36.99%。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44万元/人,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上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技术装备的进步,2007年是从业人数增幅最少的一年,但产出效率最高的一年,也是运行效率最好的一年。
  (四)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两极分化趋向加剧
  
  在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中形成的众多纺织产业集群已成为纺织产业的重要基础,133个地方产业集群的纺织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左右。同时,我国纺织工业结构调整造成的分化趋势日益明显。纺织工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新形势,约占总数三分之二的企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2007年1~11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31.48%的企业贡献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89.19%,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8.43%,比全行业平均利润率3.97%高出112.34%,比上年同期增加1.35个百分点,是纺织行业“黄金八年”以来的最低点。占企业总数7.01%的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35.26%,平均利润率达到15.60%,比全行业平均利润率高292.95%,比自身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增加3.67个百分点。而占全行业68.52%的企业,从业人数占全行业的64.89%,这些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只有111.9亿元,只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81%。这其中,亏损企业有7339户,亏损额11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8.83%。行业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2007年前10个月,作为纺织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三的省份,广东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仅列第八位,落后于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亏损面则高达21.0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何规模较大却利润率较低、亏损面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广东省纺织行业外向度过高,是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第一大省,全省纺织服装的出口比例也高达46.2%,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一系列政策的冲击是各省区中最大的;另一方面,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中有不少仍然为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在去年国家调整加工贸易出口政策中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的。而笔者从广东某地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最近几个月来,受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当地以加工出口为主业的纺织服装企业已成批关闭。除了出口政策的调整,2007年以来纺织行业处在一个逐渐变化的环境里,虽说从行业整体来看,持续平稳发展的好时期仍在继续,但随着宏观环境和市场因素变化,行业内部的新一轮洗牌势在必行。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步伐。特别是对2/3的企业如何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素质,对于1/3 的好企业如何创造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纺织企业都面对很大的压力。
  2008年,中国纺织业发展将迎来外部环境更为艰难的一年,纺织行业低毛利、竞争激烈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在继续淘汰规模效益差企业的同时,中国纺织行业还将加大现存企业的两极分化,纺织行业宏观向好、微观困难、全局乐观、局部不平衡的局面将更趋明显。只有优势企业才能保证利润仍有较快增长,其产能扩张才是有效扩张,将进一步促使行业内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在完成这轮产业整合和重新布局后,整个产业将步入价格和利润率都保持相对稳定的平稳发展阶段。
  (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矛盾突出
  纺织工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形成的粗放发展模式,以及与宏观经济相联系的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新形势约占总数三分之二的企业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在宏观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纺织工业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三分之二和从业人数三分之二的一个多数所出现的困难,事关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007年1~11月,占全行业68.52%的企业,从业人数占全行业的64.89%,这样多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只有111.9亿元,只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10.81%,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73%,比上年同期1.18%的微利又下降0.45个百分点。这其中亏损企业有7339户,亏损额114.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8.83%。人们往往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规模经济差异找原因,然而此次结构调整的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决定竞争力大小的不在于规模,而在于资产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差异、技术差异、研发差异、管理差异、品牌差异;二是影响竞争力发挥的还有企业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包袱和环境制约等因素,比如改革改制环境、社会充分就业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高度重视并及时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占全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所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是对全行业的巨大挑战,因为无论从业比重还是资本比重(占全行业60%),或消耗资源的比重(占全行业60%)都是可观的多数。这说明这不仅涉及全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也事关宏观经济的全局,不能掉以轻心。
其他文献
他把自己的工作喻为最快乐的事业: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凝固的诗,把凝固的音乐演唱出来  把凝固的诗化解以后朗读出来是非常具有美感的事情  他认为,财富只有被人赋予追求和理想,才会具备灵魂和生命    “前瞻叠嶂千重阻,却带惊湍万里流”,这两句诗是对北京天恒拓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李建国性情的最好写照。如果说要有“逆流而上”的话,李建国和他的Naga上院应为此类之典型,并且是最为成功的典型。  “李建国
2008年国产汽车的销售量将达1023万辆,比2007年增长15%左右。其中,国产乘用车需求将同比增长21.5%,国产商用车需求将增长7.6%;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内需量约为975万辆……    今年1月13日,我作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在2008年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第一次汽车市场信息发布会上对去年的汽车市场做了回顾,对今年汽车市场发展前景做了预测。我用“总体市场高速增长,细分市场格局未
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2.01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3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76%,增幅比上年末高2.66 个百分点。在去年12月份的贷款业务中,非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贷款同比增长50%,不过尽管票据贴现贷款的增长依然强劲,但是占比出现下降,说明银行和企业“惜贷”的现象开始缓解。   去年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
南北商帮 京城论剑——京商、浙商创新论坛    本刊讯(本刊记者 刘平)7月21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特别指导及支持,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技术委员会、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经济法律委员会共同主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办的“南北商帮,京城论剑”——京商、浙商创新论坛在北京京广中心隆重举行。  环顾当今中国经济版图,新地域性商业群体逐次登台,在中国经济版图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记录。区域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以“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12个关键字定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含义深刻,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新趋势。这必将对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形成深远影响,也为山东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
2008年1~8月,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0.90亿元,同比增长35.9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1 个百分点。去年8月末,我国白酒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393.23亿元,同比增长16.0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33个百分点。我国白酒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35.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2.3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3.49亿元,同比增长55.41%,增速比上年同期上
2008年1季度,全国食品制造业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食品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利润额也在增加。截至2008年2月,食品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600个,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98亿元;其中亏损企业单位数为1270个,亏损面为19.24%;企业亏损总额累计8.26亿元。    2008年1季度,全国食品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8年2月,与去年同期相
2009年在国内稻谷供大于求,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回落的形势下,国家出台的较高稻谷临时收储价格和新的最低收购价,将主导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稻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国家政策价格上,全年表现为明显的政策市。    2008年我国稻谷生产再获丰收,尤其是东北粳稻产量增幅较大;而稻米需求则基本稳定,稻米整体上产大于销,库存继续增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年稻米价格先升后降又涨。展望2009年稻米市场,受供大于
摘 要: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资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因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阻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在于产权制度,最后在发展循环经济在产权方面的制度建构及路径选择方面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权 制度构建 政府作用    一、引言    “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成思危    在去年产业安全论坛上,我曾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产业安全”为题,做了主旨演讲。我提出,应该注意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产业安全问题麻木不仁,漫不经心;也要谨防另一种倾向,即夸大产业不安全,并以此对开放政策质疑。保障产业安全,要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今天,我还是要谈“两点论”,但尽量不重复去年说过的内容。    一、“产业安全”需要共识    近两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