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太宗用人之道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的开创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虚心纳谏,积极听取民众和大臣的意见,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为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李世民的这些功绩,跟他善于用人是分不开的。那么李世民是怎么用人的呢?借此本文就谈谈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关键词:唐太宗、用人之道、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23年里,他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比如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 长孙无忌、十八学士、凌烟阁的二十四臣等,他的用人之道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重视人才,广招贤臣
  
   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兴旺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的帝王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而唐太宗就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君王,他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李世民最开始广招贤臣的时候,是以李渊公子的身份,不惜折节下交、广揽人才。他在招人方面不像李渊,只招门户尊贵的士族,他对人才的要求不拘一格,对不用家庭出身的人,甚至的无赖、流氓,只要有能力,他都愿意招纳为贤臣。像刘文静这样地位低微,但是才华横溢、满腹雄心的庶族人才,他都招为贤臣,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他在位时期,曾5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考试的内容,扩大招贤的范围和数量,以便更多的人发挥出的自己的才能,这样选贤的机会就更大了。由于唐太宗对人才的重视,所以在贞观时期,涌现出了很多的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真可谓是文武兼备。正是唐太宗选出的来的这些人才,为“贞观之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善用贤能,各尽其才
  
   古今往来,有多少“知人善乐”的伯乐,又有多少的人“怀才不遇”呢?
  但是要做一个慧眼识英雄,把合适的人选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各尽其才的人也很难,不过唐太宗李世民做到了这点。在元贞时期,唐太宗命封德彝去举荐人才,但是过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举荐一位人才,唐太宗就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举荐不到一位人才呢,封德彝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力,而是现在没有旷世奇才。”唐太宗就驳斥他说:“人的才能如同器皿一样,有大有小,各有其用,我们应各取它的长处。”唐太宗的“用人如器”比喻的太恰当、太贴切了,在这当今这个社会上,人不可能兼备全部才能,就像器皿一样。“智慧的人取其谋略,愚笨的人取其力量,勇敢的人取其神威,怯懦的人取其谨慎,各种人物要兼而有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全部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人,那么就不会有伯乐出现了,就会有更多人的感叹“怀才不遇”了。唐太宗能善用贤能,各尽其才,是一件成功的用人之计。他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用人不疑,心胸宽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做为一个君王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唐太宗能做到用人不疑,兼备宽大的胸怀,有容人之量真是让人佩服。对有才能的人,他都能委以重任,贞观时期,唐太宗平定辽东,李世民派房玄龄去那边做监国,但是期间有人告发房玄龄谋反,他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写信给房玄龄,跟他讲,既然我委任你去做监国的,我就不会怀疑你的,以后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可以自己处理了。这正是他对部下做到了用人不疑,心胸宽大。
   唐太宗一直认为:“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只有真心实意的尊重每一位人才,用真情去对待他们,才能凝聚人才。他能推心置腹的对待他的臣子,臣子才愿意尽心尽职的为他效劳,若不是推心待士,又岂能驱驾英才呢。
  
   四、虚心纳谏、不听信谗言
  
   唐太宗不是那种固执己见的人,而是一个能接受各种不同意见的君王。在他在位时期,有很多大臣都秉理直谏,他都能虚心听取,这正是孔夫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所要达到的境界。而对于那些进谗言的臣子,唐太宗对其处罚十分的严厉,比如有臣子告发魏征谋反一事,他说:魏征“忠于所事,吾遂拔而用之,何乃妄生谗构?”立即下令将诬告者斩首。正因为唐太宗用人不疑,心胸宽大,不听信谗言,才能保护人才,才能使在贞观时期君臣关系相处融洽。还有卫公李靖,他也是唐太宗保护下来的贤臣,他曾经揭发李渊谋反,差点被李渊斩首,但是在关键事件,李世民却救了李靖。而从此之后,李靖戴罪立功,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由于他的一生功绩高,所以招到很多人的嫉妒,多次被告谋反,但是每次都是李世民出手相救。
  
   五、招降纳叛,不计前嫌
  
   只要具备才能,不管是敌对的人才,唐太宗都能做到不计前嫌。他有很多的贤臣,都是从敌对方那边招揽过来的。如太子李建成曾经试图想杀害唐太宗,魏征煽动太子先发制人,早点动手杀害唐太宗,无奈之下唐太宗只能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以后,魏征成为阶下囚,但是正是李建成、李元吉的事件,体现出了魏征的聪明才智,从而魏征等人却得到了唐太宗的器重,唐太宗还将他纳为贤臣,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上他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六、赏罚分明,恩威并用
  
   李世民善于用才,还在于他能够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对于群臣,他有功有功必赏,有过必惩,他在《贞观政要·卷三·封建篇》中强调“国家大事,唯赏与罚。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咸惧……。”李神通是唐太宗的堂叔,在封臣的时候,李神通等人对其封赏不服气,李世民就对他们进行了斥责,当即对他堂叔指出:“你带兵打败了隋朝,而且救过我的命,我都终身难忘,但是在窦建德吞并山东的时候和刘黑达卷土重来的时候,你犯下了错误,所以对于这次赏赐,我不能因为你是我的堂叔是我的救命恩人,就滥行赏赐。”为了赏罚分明,他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功标准,以此作为监察官吏的尺度。
   总之,正是唐太宗他重视人才、广招贤臣、善用贤能、各尽其才、用人不疑、心胸宽大、虚心纳谏、不听信谗言、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才在贞观时期出现了人才济济,也这是这些人才的聪明才智,为大唐两代九十年的基业奠下了基础,更怪不得别人说:所谓“贞观之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任贤致治。”
   参考文献:
   [1]恩成;论唐太宗的文学观——初唐文学思潮概观之一[A];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彭庆生;;贞观诗歌系年考(上)[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唐少莲 唐太宗的治道与实践-以<贞观政要>为中心2007(1)
   [4]奇秀 论贞观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2001(6)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孕妇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0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孕妇口腔健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行业都受到了打击,由于教学的安排只进展到寒假,么有考虑到疫情长时间的持续,所以不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学生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医学院为了响
目的 调查儿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影响儿童输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探讨提升儿童输液安全性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预设调查方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
天有些阴沉,乔冬冬背上书包准备上学,刚迈出家门又被妈妈叫住:“冬冬,快下雨了,带上雨伞。”乔冬冬只得又缩了回来,拿上折叠雨伞。但还没到学校,天空放晴了,阳光照在同学们的脸上,大家欢欢喜喜地奔向学校。乔冬冬拿着雨伞,气喘吁吁地跟着跑过去。心里想:真倒霉,老妈又被天气预报涮了一回。自己更倒霉,拿着雨伞走在阳光下,跟怪物一样。  “喂,乔冬冬,你拿雨伞干吗?怕太阳晒呀?”几个男同学超过乔冬冬,笑着打趣。
期刊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2015年,国际社会在法国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包括《巴黎协定》和相关决定的巴黎成果,这标志着应对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的
目的 调查哈尔滨市孕妇对孕期口腔疾病的诊疗态度,宣传口腔保健常识.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8日-29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44名孕妇,调查孕妇的基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