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解放的悲歌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发现自己从没活过。
  ——梭罗
  
  1989年6月,由导演彼得·威尔、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共同倾力打造的电影《死亡诗社》上映之后,在当年创下了1亿4千多万美金的票房记录,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就,并且获得了同年奥斯卡的最佳剧本奖。
  在没有任何电影背景资料的条件下,很多观众会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电影,但实际上,这个有着《死亡诗社》怪异片名的电影讲的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如何能够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条中不被抹杀。“死亡诗社”是影片的男主角基廷老师上中学时加入的一个诗歌社团,成员聚在一个山洞里,轮流诵读古代诗人的作品,聆听先贤的智慧之音。这个社团的成员相信,一些伟大的文学家虽然已不在人世,却能够通过留下的文学经典唤起他人生命的激情,也即意在一个个干枯的文字底下其实有鲜活的水源在流动。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一所人才辈出的贵族精英学校,历来奉行严厉刻板的教学模式,“传统、荣誉、纪律、卓越”是建校百余年来师生恪守的四大信念。这种学校在美国叫做private school,在英国被称为public school,通常为寄宿制,保守、顽固、坚持传统、讲究荣誉,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合群的性格,忽视甚至压制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以这样一个古老封闭的学校为背景,寓意深刻——反映了西方流行文化中常见的几组对立矛盾:传统与现代、个人和集体、保守和创新。
  然而一位新来的英语老师却改变了这一切。“如果有胆量,就叫我船长,我的船长。”——上课第一天基廷老师就告诉学生用惠特曼诗歌中“船长,我的船长”这一指代林肯的特殊称谓来称呼自己。他的思想与众不同,他的行为离经叛道。“全都撕了,撕了它”、“撕掉它,撕掉它,我只想听到撕书的声音”、“又不是圣经,你不会下地狱的”——基廷老师要求学生撕掉教科书中对诗歌进行生硬划分的“序”。不仅让学生撕书,基廷老师甚至跃上讲桌讲课,并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感受不同的视角。在与他的相处中,学生发现了一个秘密,基廷老师具备的激情和活力来源于他在学生时代参加的一个诗歌团体——死亡诗社。诗歌的热情点燃了这群十七岁少年内心挣脱束缚的渴望之火。效仿他们的老师,新的“死亡诗社”又成立了。新一批带着梦想的年轻成员也聚集在了一起,他们违反门禁半夜溜出宿舍,在山洞里击节而歌,朗诵经典名诗,在平静的校园中上演着一幕幕寻求自我与改变的戏剧。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预备进入社会的机构,而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殿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体制和孩子的天性会造成不可避免的冲突。孩子受到来自校方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创造性被压抑,而基廷老师的到来正好解除了孩子追求自由的羁绊,但问题的焦点在于他的努力得不到校方和家长的认可,所以悲剧必然随之产生。
  尼尔一直规规矩矩地走着父母为他设计的人生之路,每门功课都是甲等的他在威严的父亲面前唯唯诺诺,他遵照父亲的意见参加各种学习小组、辞去在校刊当助理的职位、不敢与父亲顶嘴甚至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基廷老师的到来让这个个性备受压抑的男孩看到了阳光的光辉。在基廷老师的课堂上他领会到了诗歌中生命的意义,内心燃起了激情的火花:第—次违背父亲的意愿瞒着父母参加他梦寐以求的话剧演出,他年轻富有朝气的生命在“仲夏夜之梦”的精灵身上得到了绝佳诠释。然而,梦想才刚刚起航便在冰冷的现实中折戟。在父亲愤怒严厉的责骂中,这个视表演为生命的男孩不敢辩驳,当父亲强逼他退学去军校时,尼尔的自杀成为可能。无路可逃的他,选择了在“仲夏夜之梦”成功上演之夜,戴上精灵的荆冠,伴随着窗外的飞雪,用父亲的手枪做了最后的反抗。一个鲜活而短暂的生命,在追求自由和梦想之后,无奈地牺牲于传统势力。
  影片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托德·安德森,他是一个胆小、羞涩、沉默寡言、努力学习但严重缺乏自信的孩子。在怯懦、平凡的外表之下,他内心深处拥有着不一般的诗人激情与气质。在同学的嘲弄和基廷老师的激将法下,他终于克服障碍当众做出了诗,这个不小的收获是他突破自己、培养自信的第一步。他内心隐含的饱满激情在影片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无法抑制的爆发——校方指责基廷应对尼尔的死负责,而他和其他的死亡诗社的成员却充当起校方推诿责任、辞退基廷的帮手,就在基廷被迫离开教室的一刹那,他勇敢地站到了桌面上,就像当初基廷鼓励他们的那样,大声地喊着:“船长,我的船长!”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同学都违抗校长的命令站到了桌面上,以此来送别他们的老师。传统和现代、保守和创新在这个戏剧性的场面达到了矛盾爆发的高潮,孩子们之所以敢坚持用这种大胆的举动去违抗校长的命令,就是因为基廷老师启发了他们内心封闭已久的生命之火,这位老师让他们知道了教育原来可以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现实中的基廷老师失败了,他是注定要离开的,因为他无法对抗那个陈旧呆板的体制。虽然如此,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留下的却是一个很久远的印记——他已经从内心里改变了这些学生。
  影片中的基廷老师由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扮演,他是一个很特别的演员,擅长搞笑的表演,比如在他曾经出演过的影片《大力水手》《幸存者》《逍遥天堂》和《早安越南》中,他都扮演的是插科打诨的喜剧角色,并且在1987年获得了金球奖喜剧类影片最佳男主角的称号。任何人都无法把他这个滑稽演员的身份与教师这一职业联系起来,可事实上他饰演的这个约翰·基廷老师却是他喜剧功力的又一次绝佳展示。因为基廷老师在学校里和周围的人以及环境、氛围格格不入,他活跃奔放的性格与封闭古板的学校形成的冲突是非常戏剧化的,所以罗宾·威廉姆斯那种稍显夸张过火的表演就恰到好处。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彼得·威尔是澳大利亚人,他并不是戏剧科班出身,年轻时干过很多不同工作,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他会对普通人处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并同这个情境发生矛盾、冲突、挣扎感兴趣,从中挖掘人性的深刻内涵。彼得从1971年开始在好莱坞施展拳脚,其作品虽然融入了许多好莱坞通用的元素,但却始终没有向全盘商业化低头,彼得总是坚持用自己独特风格和美学理念来演绎深刻、挣扎而矛盾的人性,呈现出一种深邃的真实内涵。
  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就出现了一股呼吁改革传统教育方式的潮流,基廷老师这个形象已经不只是在电影中存在、或者成为一个传说,现实里有些学校已经开始逐步采用一种很开放的方法来进行教育。事实上,所有的教育都应该在传达旧有的知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挖掘孩子的天性和潜力,尊崇人性,孕育出一种将来改变社会的力量。
其他文献
春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夏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秋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冬天的夜晚你要思念我。  即便我离开你四处奔波,  相距遥远就像是在外国,  长长的床单凉爽又寂寞,  你要安静,像在海上仰卧,  沉浸于轻柔舒缓的浪波,  独自陪伴大海就像陪伴我。  我不愿意让你白天思念。  白天你最好忙得团团转,  你可以喝酒也可以抽烟,  别的念头尽可以占据心田,  白天想什么都随你的便,  可夜
巫术是早期人类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法术,它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与事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体现了史前先民热衷追求“超能力”与“非常态”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为何无法用现代的思维和技术方式来考察巨石时期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巨石时代”的建造始终昭示着人对自身超能力的验证。  具茨山巨石摆放之惑  在河南省新郑市西南15公里处的具茨山区域,曾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山中到处都散置着巨石,这
为了从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招揽人才,一场海外留学生争夺战正在世界各国悄然展开。面对这一日趋激烈的竞争,日本开始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海外留学生政策。  为了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的有关吸引海外留学生的战略政策称,要把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作为吸引海外留学生的重点,努力增加来自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人数。  一项对日中韩接纳海外留学生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为13.7756万人,中国32.
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带给人们感动,某些艺术形式带给人感动比较直接,某些则不然。在约翰·凯里的《艺术有什么用》中,提到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是这样触动人心的:“它通过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听觉记忆,来使人们相信自己的直觉、同情和脆弱的部分,并给予它们以防范周围的邪恶和不道德的内在力量。”最终带给人们感动。而音乐这种形式,在科学家看来,人在听音乐时大脑会分泌内啡肽,内啡肽分泌的含量越高,人越是愉悦、兴奋,
文/A.A.米尔恩     一年四季的水果, 我最喜欢柑橘。  首先,柑橘四季常有——即使树已凋零,水果店里也有它的身影。有些时候,几块巧克力加上一点蜜饯生姜充当餐后的甜点,或是两块李子干配上一片大黄油便被冠以蔬果什锦美名,这时,稍带酸味的柑橘便来到你的身边。在水果当令期,樱桃、草莓、木梅、酸栗在餐桌上争奇斗艳时,也比不过那带有着甜味的柑橘。即使日常生活的面包和黄油,牛肉和羊肉,鸡蛋和咸肉,也都未
知行合一是古代思想家普遍的人格特征,他们的所思来自于所行,所行表现了所思,故称之为圣贤。墨子“非攻”、“死不旋踵”为各国之间的和平而奔走。狄欧根尼“犬儒”,住在木桶里,要求亚历山大大帝“不要挡住我的阳光”。老子、庄子和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释迦牟尼等等均如是。不过,从近代以来,尤其是有了职业哲学家,思想可以作为谋生的手段,知与行就逐渐分离。正如克尔凯郭尔在19世纪末所感叹的:“知行合
去年,我在美国德州度过了一个况味不同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将红红的灯笼和彩旗悬挂起来,吸引了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学生驻足观望。组织者先让中美学生同台联欢,以热闹的文艺晚会拉开帷幕,后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晚餐,什么饺子、包子、韭菜盒子、春卷、馄饨、西安肉夹馍等,这些统统被老外称之为“Dumplinqs”(即:面团裹着的肉馅饼)的食物出场,美味佳肴更增添
偶检旧箧,翻出不少近二十多年往来的书信,寄信人中不少是已作古的老先生,纸墨依然,斯人去矣,令人有不胜今昔之感。许多往事,犹如昨日,大抵这就是书牍留给我们的忆念。  在这些书信之中,有二十多年前上海陈声聪(字兼与,当时已九十高龄)前辈给我的手书,有施蛰存、朱家溍、郑逸梅、邓云乡、王锺翰、周绍良、刘叶秋、顾学颉等先生的来函,有周一良先生病中用左手写给我的便札,也有台湾学者逯耀东先生在骤然去世前的华翰。
《橡皮》是罗伯·格里耶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新小说的典范之作。《橡皮》劈芦设置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与俄狄浦斯悲剧的迭合;情节的重复与陡转;时空的集中与凌乱。恰恰是情节设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读者的阅读困境。    新小说是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重要文学流派。新小说刚刚问世时,被认为是“古怪”、“荒诞”、“像精神病发作”,不为人们所接受。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它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新小说受
一直很喜欢意大利的造型艺术。那些来自神话故事的人物雕像,总是和“先出售信用,将来再交货”的预言交织在一起,给我带来神秘、美感和艺术享受。即使一个桃花女神的头像雕塑从欧洲漂洋过海来到东方闯入我的视野里,它依然会在新的地理交叉点上贡献自己的艺术价值。  在美国导演斯派克·李执导的电影《圣安娜奇迹》中,桃花女神头像这个雕塑不仅是神秘、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代表,还成了美国白人警察怀疑曾经参加过“二战”,后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