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我国番茄的重要病毒病及防控措施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而番茄病毒病是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流行性番茄病毒病日益增多,常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番茄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尽管危害番茄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目前对番茄产业危害潜力最大的分别来自于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毛形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属。从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种类、危害番茄生产的4种重要病毒及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番茄重要病毒病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番茄;病毒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1)10-008-07
  Important virus diseases of tomato in China and their prevention control measures
  MI Guoquan, TANG Yanling, NIU Lili, MA Kai, YANG Fan, SHI Xuanjie, ZHAO Xiushan, WANG Jinhua
  (Horticultural Institut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Henan, China)
  Abstract: Fresh tomato production in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the tomato virus disease especially the increasingly new type of tomato virus epidemic disease, , leading to serious damage, has become a big threat to a tomato industry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iruses that can infect tomato, Begomovirus, Crinivirus, Tospovirus and Tobamovirus are the most serious ones to the tomato industry.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omato virus types, four important virus species and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ortant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een tomatoes.
  Key words: Tomato;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近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产量、效益稳步增加[1-2],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番茄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全球每年总产量达1.7亿t,位列蔬菜作物第一位[3]。我国番茄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其中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番茄栽培面积110.9万hm2,产量6 483.2万t,其中,河南省番茄播种面积11.5万hm2,产量566.9万t,分别约占全国的10.4%和8.7%[3-4]。近年来,番茄新型流行性病毒病日益增多,抗病品种的育成需要一定时间,常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番茄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番茄病毒病是目前影响番茄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是番茄生产中容易发生而又很难控制的主要病害,特别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等对番茄生产造成的潜在危害极大,导致减产甚至絕收的现象普遍发生,而真正能抗这些番茄病毒病的优良品种又极其匮乏,聚合这些病毒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还未见报道。目前,生产中对番茄病毒病还是主要依靠生物、物理和化学措施进行防控。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大抗病毒优良品种的选育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病种类、主要的病毒及综合防控措施等进行介绍,以期为现阶段番茄主要病毒病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指导。
  1 危害我国番茄的病毒种类
  番茄病毒病是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番茄具有致病力的病毒种类高达136种[5]。目前,我国已报道的番茄病毒达35种,其中侵染我国番茄的病毒病主要有26种,包括6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病毒、5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3种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4种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以及1种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病毒、1种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病毒、1种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病毒、1种幽影病毒属(Umbravirus)病毒、1种马铃薯X病毒属(Potexvirus)病毒、1种巨脉病毒属(Varicosavirus)病毒、1种混合病毒属(Amalgavirus)病毒和1种内源RNA病毒属(Endornavirus)病毒[6-7]。
  尽管危害番茄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但是目前对番茄产业危害潜力最大的分别来自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毛形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和烟草花叶病毒属。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的代表性成员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自2006年以来对番茄产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是毛形病毒属的代表性成员,现已成为我国番茄生产上最为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病毒之一。番茄斑萎病毒属中代表性成员是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我国于2007年将该病毒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8-9]。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ToBRFV)是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新晋成员,于2019年在山东禹城首次被报道[7],2021年4月被增补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10]。   我國不同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有所不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排在我国番茄病毒病检出率的前3位, TYLCV[11]、TSWV[12]、BBWV2在我国部分地区番茄上检出率较高。其中CMV在河南[6]、天津[11]、广东[6]、贵州[13]、海南[14]、辽宁[15]和湖北[16]番茄上检出率分别为58.33%、53.33%、49.69%、14.77%、34.7%、8.4%和22.7%;ToMV在浙江和北京番茄上普遍发生,检出率分别为44.75%和42.86%;BBWV2 在浙江和江西番茄上检出率分别为45.83%和35.19%;在云南番茄上TSWV发病最为严重,检出率介于13.11%~19.02%之间[6,12]。TYLCV在天津番茄上检出率为58.33%[11]。在温室条件下,ToCV对番茄植株的感染率最高可达100%[17]。
  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在我国番茄生产上普遍存在。番茄上主要为2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其中CMV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最为普遍[6,13,16]。CMV+TMV在河南[6]和海南[14]番茄上的复合侵染率分别为34.72%和24.71%;TYLCV和ToCV在河南[18]番茄上的复合侵染率为31.75%;除了两种病毒复合浸染外,也有3种病毒复合侵染,甚至也发现存在4~6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6,19]。病毒复合侵染会导致番茄病毒病症状加重、番茄植株抗病毒能力丧失以及病毒的致病性发生改变,而病毒间的协生作用会造成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0-23]。
  对于越夏番茄茬口来说,ToCV和TYLCV分别可造成40%和74.0%以上的减产,TYLCV可造成94.8%的番茄植株发病[24];TSWV可造成全球番茄减产超过10亿美元[25-26],在我国TSWV严重地区云南昆明发病率在80%以上,造成番茄减产40%~100%[27];天津地区部分地块番茄病毒病(主要是TMV、CMV和TYLCV)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100%[11]。尤其对于夏秋季番茄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番茄病毒病已成为威胁番茄生产的首要病害。
  2 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毒
  2.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是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植物病毒[28],该病毒侵入后有一定潜伏期[29],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该病毒潜伏期较短,一般7~10 d番茄植株就开始表现发病症状[30]。田间发病症状表现为新叶先发病,叶片变小皱缩向上卷曲,叶缘逐渐黄化,节间变短,生长缓慢。
  该病毒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等地区被发现,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暴发,2006年中国首次在上海发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近年来,该病毒病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大范围暴发[31-32]。该病具有发展迅速、无法治疗的特点,是影响我国番茄生产的最严重的毁灭性病害。目前我国每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面积超过6.7万hm2,年经济损失至少20亿元,而且正以年增15%的速度快速蔓延,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3]。
  烟粉虱是TYLCV主要的传播介体[34]。烟粉虱可危害74个科涉及500多种植物,而在设施内发现有9个科32种蔬菜上有烟粉虱危害,几乎涉及所有蔬菜,严重时1 cm2番茄叶片上的成虫数量高达50头[35],低海拔平原地区几乎不能种植露地越夏番茄。烟粉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毒,一旦获毒,将终生带毒传毒。一般情况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大发生是伴随着烟粉虱大暴发而出现的。该病毒也可通过种子和果实进行传播[29]。因此,防控烟粉虱、播种前种子消毒是控制TYLCV的最重要的农事操作。
  目前,TYLCV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检测技术、PCR分子检测法、斑点免疫结合分析法(DIBA)[36]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37]等。血清学检测技术具有直观、方便等特点,但不易区分近缘病毒。PCR分子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势,是目前植物病毒常规的检测方法之一。DIBA检测方法具有批量检测的优势。RPA方法具有设备条件要求低、等温扩增、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无交叉反应、检测快速等优点。
  2.2 番茄褪绿病毒
  ToCV属RNA 病毒,是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毒之一。该病毒田间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番茄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脉间黄化褪绿,同时变厚变脆且边缘向内卷曲。ToCV寄主广泛,可侵染茄科、十字花科等13个科涉及30多种植物,尤其对茄科的番茄和辣椒危害最为普遍[38]。粉虱为该病毒的传播介体,该病毒是唯一能通过4种分属于2个属的粉虱(B型烟粉虱、Q型烟粉虱、A型烟粉虱、温室白粉虱和纹翅粉虱)传播的病毒[39]。农事操作和种子不传播该病毒。在我国,该病毒主要以烟粉虱MED隐种(Q型)进行半持久性传播,其与该病毒病的传播与暴发密切相关[40-41]。
  通过贝叶斯谱系动力学分析,推断ToCV最近共同祖先在1920年前后,1997年传入我国台湾,2005年左右从美国传入我国大陆,台湾地区和大陆ToCV来源不同[38],该病毒正处于快速进化动态。目前该病毒已在我国多地被报道,在局部地区甚至造成了番茄绝产,给我国番茄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8]。
  ToCV潜伏期较长,初侵染植株3~4周内并无明显症状[42],因此,通过烟粉虱进行携毒检测可及早发现田间的ToCV,有利于病毒的及时防控。
  目前,ToCV检测方法有RT-PCR方法[43]、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44]、组织印迹杂交法[21]等。
  2.3 番茄斑萎病毒
  TSWV基因组为三分体RNA(L-RNA、M-RNA和S-RNA)[45],是最具破坏性的植物病毒之一。TSWV 能侵染15个科的单子叶植物和69个科的双子叶植物,涉及1090种植物,宿主范围非常广泛 [8,12],位列全球十大植物病毒第二名[46],危害程度仅次于榜首的TMV[8]。番茄田间症状表现为生长点新叶变成铜色上卷,随后出现黑斑点,进而引起生长点和叶片坏死,果实上出现环状病斑,尤其是成熟果实病斑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   早在1915年,TSWV在澳大利亚番茄上首次被发现[47],1965 年以来,相继在大丽菊、青椒、番茄等及多种植物上分离出该病毒。TSWV 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携带病毒的介体蓟马、种子和植物材料的调运有关[48]。目前 TSWV 已经遍布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48]。我国于1944年在成都地区的番茄上首次发现该病毒,2000年以后,TSWV在云南很多作物上被发现,目前TSWV已在我国多个省份的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作物上被发现,且已经成为造成我国部分地区番茄绝产的主要病毒,尤其是在云南[6,49]。
  目前已报道有9种蓟马以半持久方式传播该病毒[50],其中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TSWV 最高效的传播媒介[51],其个体细小,发育时间短,繁殖速度快,寄主范围极其广泛,抗药性强,极具隐匿性而极难控制。西花蓟马以循环繁殖的方式传毒,只能在幼虫期获得病毒,成虫期是西花蓟马传播TSWV的主要虫态,且一旦带毒可终生持毒[50],但不能通过生殖垂直传递给后代。西花蓟马感染TSWV后,成虫寿命显著延长,繁殖力显著增强,后代雄虫比例增加,雄虫的传毒效率高于雌虫[52]。
  TSWV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53]、双抗体夹心法(DAS-ELISA)[54]、RT-PCR[55]、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56]等。
  2.4 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ToBRFV属于番茄病毒中一个新成员,是正义链RNA病毒。番茄上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点叶片花叶、深绿色突起、叶片狭窄、叶脉黄化严重时坏死,果实上出现黄色或褐色斑块,果实变小且出现皱纹,严重时导致果梗坏死[57]。
  该病毒于2014年在以色列番茄上首次被发现,随后迅速传至欧洲和美洲国家,2019年,该病毒首次在我国山东禹城地区被发现,3个大棚番茄中发病率约50%[58],随后在北京南口、陕西杨凌、山东寿光采集的番茄疑似样品中被确诊感染该病毒,ToBRFV有可能随着蔬菜生产和苗木调度快速扩展,暴发性危害番茄生产。ToBRFV可通过种子、农事操作(如嫁接、整枝打杈、綁蔓等)、熊蜂授粉[57]以及污染的土壤[59]等方式进行传播。该病毒能在水中、物体表面以及没有植物材料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且仍具有侵染活力[60]。目前,已报道的ToBRFV自然寄主主要有番茄和辣椒,茄子和马铃薯为该病毒的抗性寄主。ToBRFV能克服番茄的Tm-2和Tm-22抗性基因,可能是该病毒在寄主转移事件中得到了进化,突破了抗性基因的抗性[61]。目前所有的市售番茄品种对ToBRFV都是易感品种。因此,急需挖掘针对ToBRFV的抗性基因,用于培育抗ToBRFV的番茄品种。
  ToBRFV检测方法有ELISA[62]和RT-PCR[63]等。但是,利用ELSIA不能有效区分TMV、ToMV和ToBRFV 3种病毒,因为有交叉反应。
  3 番茄病毒病防控措施
  由于蔬菜作物的区域化、规模化、单一化种植,造成传毒介体昆虫的高效繁殖与传播[9],给番茄病毒病及介体昆虫的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应注重采取科学的栽培管理和防控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减少病毒病给番茄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3.1 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病毒病最有效的手段
  目前番茄生产上TYLCV抗性基因应用的主要有Ty-1、Ty-2和Ty-3,而市场上番茄主要抗性基因类型是Ty-1/ty-1和Ty-1/ty-1+Ty-3a/ty-3番茄品种[34],聚合多个抗性基因,是提高番茄TYLCV抗性的育种方向。同时含有纯合抗性基因Ty-1和Ty-3的番茄品种具有更高更稳定的抗性[64]。目前还没有抗ToCV的番茄商用品种,但同时携带Ty-1、Ty-2和Ty-3 3个抗性基因的番茄品种对ToCV有较好的耐性[65]。
  目前,已鉴定出对TSWV有抗性的包括9个基因(Sw-1a和Sw-1b、Sw-2、Sw-3、Sw-4、Sw-5、Sw-5b、Sw-6和Sw-7)和1个蛋白质(DNA-J)。在番茄基因组中发现了Sw-5有多个同源基因,其中单显性R基因Sw-5b具有广泛而持久的抗性,已用于商业抗性育种[66-69]。TSWV在番茄抗性品种和易感品种植株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在番茄易感品种中引起系统感染,而携带Sw-5抗性基因的品种则出现局部感染[69]。番茄对TSWV的抗性具有生理小种特异性,这种抗性会随着生理小种的改变而被打破[70-72]。病毒 NSs 基因突变可以造成 Sw-5 抗性消失[73-74]。在番茄生产上,应避免多个病毒复合侵染现象的发生,这有利于抗性品种充分发挥抗病毒特性,符合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
  3.2 加强检疫和建立早期的检测和预警机制
  为了防止病毒随种子、种苗和果实等传播,必须对入境的番茄病毒病的主要寄主的种子、种苗和果实进行RT-PCR检测,未检出病毒的方可入境。由于进出境的番茄商品大多为种子样品,病毒含量低,因此需要建立多种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以期为检疫鉴定提供技术支撑[75]。
  番茄病毒寄主范围广、介体昆虫传毒能力强、病毒复合侵染率高以及蔬菜种苗调运覆盖面大等因素,造成番茄多种重要病毒扩散速度快,番茄品种抗病毒能力下降或丧失,番茄品质和产量降低,甚至绝产,因此应通过RT-PCR、qPCR、in-ELISA、dot-ELISA和电镜观察等方法[8,19],加强对寄主植物、传毒介体、蔬菜幼苗的早期检测[43],严禁携带病毒的种子和种苗进入市场流通。通过在育苗及生产环节悬挂黄板和蓝板,建立传毒介体早期预警机制,将病毒介体消灭在初发阶段。
  3.3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感染源
  彻底清除田间及其周围杂草,禁止在农田周围种植寄主植物,恶化传毒昆虫的栖息环境,减少传毒昆虫数量,减轻番茄田间传毒昆虫防治压力,及早铲除感病番茄,对病株、病果、病叶进行统一烧毁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消毒。   对于可以通过农事操作传毒的TSWV、ToBRFV等病毒,在田间进行整枝打杈、嫁接等工作时,应按照先健康植株后发病植株的顺序,避免田间农事传播。对污染的农具可用0.5%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农事操作人员可用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3.4 强化天敌及生态防控措施
  在番茄种植区附近种植玫瑰等显花植物,可以降低番茄田烟粉虱种群数量,有效抑制烟粉虱的暴发。这是因为显花植物的花粉、花蜜和蜜露等能为天敌昆虫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从而延长天敌寿命,增强天敌繁殖能力和丰富天敌多样性,提高天敌昆虫的控害效能,达到降低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目的[76-77]。采用防虫网(60目)、丽蚜小蜂(667 m2 2000头)、胡瓜钝绥螨(每株80头)和悬挂黄板相结合的烟粉虱绿色防控体系,对烟粉虱各时期的成虫和若虫虫口密度防控效果显著,成虫和若虫虫口密度减少率分别达到 93.1%和 91.5%[78]。日本刀角瓢虫也是粉虱类和蜡蚧类害虫的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等有良好的控制效果[79]。日本刀角瓢虫和丽蚜小蜂联合释放时存在增效作用,能够提高对烟粉虱的防控效果[80]。另外,小黑瓢虫、东亚小花蝽、中华草蛉、八斑球腹蛛等都是烟粉虱的主要天敌[81]。叶面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8个·mL-1)能够提高番茄植株防御能力,抑制烟粉虱种群存活率及延长粉虱个体发育历期[82],也是防控烟粉虱的一种有效的生态防控方法。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MBI600可增强番茄植株抗病毒能力,使TSWV发病率降低80%以上,延缓了马铃薯Y病毒(PVY)的系统积累[83]。
  南方小花蝽[84]、胡瓜钝绥螨[85]、斯氏钝绥螨[86]以及白僵菌、绿僵菌孢子悬浮液等都可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斯氏钝绥螨结合球孢白僵菌能够有效提升对蓟马防控效果,实现环境友好型防虫防病目标[86]。为了减轻番茄病毒病对番茄生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无疑是番茄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3.5 强化物理防控措施
  利用烟粉虱、蚜虫、蓟马等介体昆虫的趋黄性和趋蓝性,在番茄生長点上方10 cm处悬挂诱虫板,每100 m2悬挂15张,黄色诱虫板与蓝色诱虫板悬挂比例为3∶1,诱虫板起到预警和诱杀作用。
  应用防虫网能有效隔离烟粉虱、蓟马、蚜虫等害虫,有效降低番茄苗期及定植期虫害及病毒病的发生[12,87]。其中苗期使用防虫网效果最为明显,其初始发病率和种苗带毒率均为0,确保了使用无毒健康番茄种苗进行生产。
  3.6 化学防控措施
  3.6.1 种子消毒 播种前先将种子晾晒1~2 d,用清水浸种3~4 h,洗净种子表面的黏液,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 min,可以清除种子携带的病毒。对于携带ToBRFV病毒的番茄种子,可以采用2%盐酸处理30 min或10%磷酸三钠溶液处理3 h,该病毒灭活率可达100%[88]。
  3.6.2 药剂防治 由于烟粉虱具有主要分布在番茄田的边缘区域以及植株的中上部的特点,因此在防治烟粉虱时,应重点防控田地边缘和番茄植株中上部区域[77]。
  根据蓟马昼伏夜出、入土化蛹的特点,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喷药,并对番茄植株下部、茎基部及地面进行全面施药,同时可以全棚覆盖地膜,阻止蓟马入土化蛹,阻断其生活史[89]。
  在悬挂诱虫板进行监测的情况下,在番茄定植前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灌根,传毒昆虫发生初期,使用30%呋虫·异丙威悬浮剂500倍液或70%吡蚜·呋虫胺水分散粒剂5000倍液或6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结合30%螺虫·吡丙醚悬浮剂1500倍液对传毒昆虫的卵(或蛹)、若虫和成虫进行全面防控,也可以与10%异丙威烟熏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为了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可以定期喷施10%氯吲哚酰肼悬浮剂1000倍液或0.06%甾稀醇微乳剂900 g·hm-2或8%宁南霉素水剂100 g·667 m-2或0.5%香菇多糖水剂或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150 mL·667 m-2或8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 g·667 m-2+葡萄糖500倍液[90]。在防治病毒病的同时,还要注意防高温、干旱。
  对于已经出现病毒病的植株,可以通过换头、增施磷肥、浇灌高锰酸钾以及喷施抗病毒药剂、增强植株抗性等方法有效抑制病毒病的加重和发展[91]。
  参考文献
  [1] 王娟娟,杨莎,张曦.我国特色蔬菜产业形势与思考[J].中国蔬菜,2020(6):1-5.
  [2] 刘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分析[J].北方园艺,2020(4):142-147.
  [3] 李君明,项朝阳,王孝宣,等. “十三五”我国番茄产业现状及展望[J].中国蔬菜,2021(2):13-20.
  [4] 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2018河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5] 孙晓军,周婷婷,玉山江·麦麦提,等.设施番茄病毒病病原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21,58(1):99-106.
  [6] 刘勇,李凡,李月月,等.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239-261.
  [7] 刘明航,冯黎霞,余辛,等.一种新发植物病毒: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J].植物检疫,2020,34(5):57-60.
  [8] 潘慧,赵忠豪,章松柏,等.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N及膜多糖蛋白Gn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8,33(9):963-968.
  [9] 余辛,冯黎霞,章柱,等.从土耳其进境番茄种子上首次截获番茄斑萎病毒[J].中国蔬菜,2018(11):18-21.   [10] 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 海关总署公告第413号[EB/OL](2021-04-09)[2021-04-16].http://www.moa.gov.cn/govpublic/ZZYGLS/202104/t20210416_6366027.htm.
  [11] 王勇,高苇,张春祥.天津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毒源ELISA检测[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2):1-5.
  [12] 李婷婷,尹跃艳,兰梅,等.露地栽培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流行规律调查及TSWV重要寄主植物监测[J].植物保护学报,2020,47(2):339-346.
  [13] 王莉爽,陈小均,陈文,等.贵州蔬菜病毒病主要病毒种类检测[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0): 63-67.
  [14] 车海彦,曹学仁,刘培培,等.海南省冬季蔬菜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J].热带农业科学,2017,37(1):71-74.
  [15] 徐千惠,赵秀香,吴元华,等.辽宁省蔬菜病毒病调查与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10):46-49.
  [16] 张艳超,侯明生,蔡丽.湖北省蔬菜病毒病主要毒原种类检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36(6):31-38.
  [17] FIALLO-OLIV? E, NAVAS-CASTILLO J. Tomato chlorosis virus, an emergent plant virus still expanding its geographical and host ranges[J].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9,20(9):1307-1320.
  [18] 王东,刘帅,张燕,等.河南部分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中国瓜菜,2021,34(2):12-17.
  [19] 严婉荣,赵志祥,肖彤斌,等.海南辣椒、樱桃番茄病毒病调查及病原 dot-ELISA 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2021,48(1):119-125.
  [20] 许文博,阮涛,黄家风.加工番茄上CMV与BBWV的ELISA检测及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30-6031.
  [21] GARC?A-CANO E,RESENDE R O,FERN?NDEZ-MU?OZ RAFAEL,et al.Synerg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omato chlorosis virus and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results in breakdown of resistance in tomato[J]. Phytopathology,2006,96(11):1263-1269.
  [22] 于沛侠,赵慧琪,刘勇,等.侵染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S病毒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北方园艺,2017(22):12-18.
  [23] 田兆丰,杨天琦,董丹,等.感染番茄抗病品种的番茄黄化曲葉病毒的基因变异[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18 (8):21-26.
  [24] 李英梅,刘晨,王周平,等.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特征与防治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143-145.
  [25] ZHU M,VAN GRINSVEN I L,KORMELINK R et al.Paving the way to tospovirus infection:multilined interplays with plant innate immunity[J].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Volume,2019,57:41-62.
  [26] ADKINS S.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positive steps towards negative success[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0,1(3): 151-157.
  [27] 尹跃艳,董家红,徐兴阳,等.昆明番茄斑萎病毒不同分离物N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 159-162.
  [28] JUDITH K,BROWN F,MURILO Z,et al.Revision of begomovirus taxonomy based on pairwise sequence comparisons[J].Arhives of Virology,2015,160(6):1593-1619.
  [29] 张前荣,李大忠,朱海生,等.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9):3709-3716.
  [30] 廖锦钰,黄莉萍,张战泓,等. 番茄褪绿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对番茄褪绿病毒传播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21,47(3):89-95.
  [31] 刘放,魏小红,张小芳,等.不同番茄材料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2020,29(12):1-8.
  [32] 张升,何伟,杨华,等.新疆发生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J].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05-107.
  [33] 龚一帆.威胁番茄生产的新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J].中国蔬菜,2009(21):1-4.
  [34] 米国全,陈梦莹,史艳艳,等.番茄种质资源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鉴定与评价[J].河南农业科学,2017,46(5):77-83.   [35] 冯兰香,杨宇红,谢丙炎,等.警惕烟粉虱大暴发导致新的蔬菜病毒病流行[J].中国蔬菜,2001(2):34-35.
  [36] 季英华,周晓伟,张晖,等.应用DIBA快速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3):685-687.
  [37] 周莹,杨丽梅,刘梅,等.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蔬菜,2019(1):36- 40.
  [38] 邹林峰,涂丽琴,沈建国,等.番茄褪绿病毒的进化动态与适应性进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23):4791-4801.
  [39] 王富,李文丽,王辉.番茄褪绿病毒病与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区别及防控[J].长江蔬菜,2016(5):45-46.
  [40] NAVAS-CASTILLO J,CAMERO R,BUENO M,et al.Severe yellowing outbreaks in tomato in Spain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of Tomato chlorosis virus[J].Plant Disease,2000,84(8):835-837.
  [41] 劉永光,魏家鹏,乔宁,等. 番茄褪绿病毒在山东暴发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蔬菜,2014(5):67-69.
  [42] 王吉成,李洁,丁天波,等.番茄褪绿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昆虫学报,2020,63(2): 159-165.
  [43] 丁天波,刘晓蓓,李洁,等.番茄褪绿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0):2013-2022.
  [44] 王志荣,王孝宣,杜永臣,等. 番茄褪绿病毒病研究进展[J]. 园艺学报,2016,43(9):1735-1742.
  [45] 李云洲,默宁,闫见敏,等.番茄斑萎病毒病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8,45(9):1750-1760.
  [46] SCHOLTHOF K G,ADKINS S,CZOSNEK H,et al.Top 10 plant viruses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1,12(9):938-954.
  [47] BRITTLEBANK C C.Tomato disease[J].Journal of Agriculture,1915,27:231-235.
  [48] 刘佳,陈东亮,梁玉镯,等.北京辣椒和番茄上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J].植物检疫,2021,35(2):44-48.
  [49] 吴淑华,涂丽琴,咸文荣,等.青海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检测及鉴定[J].园艺学报,2020,47(7):1391-1400.
  [50] RILEY D G,JOSEPH S V,SRINIVASAN R,et al. Thrips vectors of tospoviruses[J].Journal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2011,2(1):1-10.
  [51] GROVES R L,WALGENBACH J F,MOYER J W,et al.Overwintering of Frankliniella fusca(Thysanoptera:Thripidae) on winter annual weeds infected with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and patterns of virus movement between susceptible weed hosts[J]. Phytopathology,2001,91(9):891-899.
  [52] 万岩然.多杀菌素抗性西花蓟马与番茄斑萎病毒互作关系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9.
  [53] 刘陈晨,孙淼,余冠华,等.侵染重庆烟草的番茄斑萎病毒的ELISA检测[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54] 冯黎霞,武目涛,于翠,等.由美国进境生菜种子上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鉴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7,31(1):9-13.
  [55] 李洁,迟胜起,杨勒民,等.山东烟台地区发生番茄斑萎病毒病危害[J].植物保护,2017,43(1):228-232.
  [56] 吴兴海,陈长法,封立平,等.番茄斑萎病毒NASBA检测方法的建立[J].植物保护学报,2016,43(6):900-906.
  [57] 张宇,张松柏,张德咏,等.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发生分布及防控对策[J].中国蔬菜,2020(5):12-17.
  [58] YAN Z Y,MA H Y,HAN S L,et al.First report of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infecting tomato in China[J].Plant Disease,2019,103(11):2973.
  [59] LURIA N, SMITH E, REINGOLD V, et al. A new Israeli tobamovirus isolate infects tomato plants harboring Tm-22 resistance genes[J]. PLoS ONE, 2017,12(1): e0170429. doi:10.1371/journal.pone.0170429.   [60] 朱崧琪,梁柱偉,汪绍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更新项目简介[J]. 中国海关,2021(7):54.
  [61] MAAYAN Y,PANDARANAYAKA E P J,SRIVASTAVA D A,et al.Using genomic analysis to identify tomato Tm-2 resistance breaking mutations and their underlying evolutionary path in a new and emerging tobamovirus[J].Archives of Virology,2018,163:1863-1875.
  [62] 闫志勇,房乐,田延平,等. 警惕新发病毒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对我国番茄产业的危害[J].植物保护,2020, 46(5):316-320.
  [63] YAN Zhiyong,ZHAO Meisheng,MA Hayu,et al.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and development of quadruplex RT-PCR detection[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0. DOI:10.1016/s2095-3119(20)63275-0.
  [64] 付蓉蓉,刘杨,陈火英.番茄黄化曲叶病的Ty-1和Ty-3抗性基因的PCR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11,9:1647-1652.
  [65] 范丽娜.番茄抗褪绿病毒病基因TC11.1的初步定位及抗性种质创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66] HUANG Changjun,LIU Yong,YU Haiqin, et al.Non-Structural protein NSm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s an avirulence factor recognized by resistance genes of tobacco and tomato via different elicitor active sites[J].Viruses, 2018,10(660):1-17.
  [67] DI RIENZO V, BUBICI G,MONTEMURRO C, et al.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tomato Sw-5 resistance-breaking isolates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using 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d 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 as allelic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s[J].PLoS One,2018,13(4):1-17.
  [68] GUPTA R,KWON S Y,KIM S T.An insight into the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tomato and thrips interaction[J].Plant Biotechnology Reports,2018,12:157-163.
  [69] OLAYA C,FLETCHER S J,ZHAI Y,et al.The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genome is differentially targeted in TSWV-infected tomato(Solanum lycopersicum) with or without Sw-5 gene[J].Viruses, 2020,12(363):1-17.
  [70] LATHAM L J,JONES R C.Selection of resistance breaking strains of 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998,133(3):385-402.
  [71] HOFFMANN K,QIU W P,MOYER J W.Overcoming host- and pathogen-mediated resistance in tomato and tobacco maps to the M RNA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J].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2001,14(2):242-249.
  [72] LOPEZ C, ARAMBURU J, GALIPIENSO L, et al.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tomato Sw-5 resistance-breaking isolates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J].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2011,92(1):210-215.
  [73] JIANG L,HUANG Y,SUN L,et al.Occurrence and diversity of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isolates breaking the Tsw resistance gene of Capsicum chinense in Yunnan,southwest China[J].Plant Pathology,2017,66(6):980-989.   [74] 毛莲珍,赵凯,邓明华,等.云南省昆明地区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和运动蛋白变异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1):1929-1934.
  [75] 田沂民,俞禄珍,易建平,等. 进境番茄种子中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的检测鉴定[J].植物检疫,2021,35(4):35-38.
  [76] 羊绍武,吕建文,窦文珺,等.不同邻作作物对番茄田间烟粉虱种群动态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1,40(1):163-170.
  [77] 窦文珺,羊绍武,柳青,等.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70-2479.
  [78] 暴钊辰.鸡泽辣椒烟粉虱的危害特点及绿色防控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20.
  [79] 田密,张世泽,刘同先.烟粉虱天敌日本刀角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昆虫学报,2020,57(4):800-805.
  [80] 马丽君,张世泽,刘同先.种间竞争对烟粉虱天敌日本刀角瓢虫和丽蚜小蜂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8,45(6):1289-1295.
  [81] 窦文珺,羊绍武,柳青,等.我国烟粉虱主要捕食和寄生性天敌控制能力研究进展[J].环境昆虫学报,2020,42 (2):342-354.
  [82] 衛秋阳.球孢白僵菌诱导番茄对烟粉虱抗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83] DESPOINA B,IOANNIS T,NICHOLAS S, et al.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MBI600 induces salicylic acid dependent resistance in tomato plants against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and Potato virus [J].Scientific Reports,2018,8(10320):1-11.
  [84] 胡昌雄,段盼,李宜儒,等.辣椒上西花蓟马的比例及其与南方小花蝽的种群活动规律[J].生态学杂志,[2021-04-28].https://doi.org/10.13292/j.1000-4890.202106.027.
  [85] 郅军锐,任顺祥.凤仙花品种、胡瓜钝绥螨和花粉对西花蓟马为害水平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2):34-37.
  [86] 周芳芳,张晓龙,潘义宏,等.不同药剂对蓟马捕食性天敌螨的安全性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20,48(12):69-72.
  [87] 王广印,王胜楠,陈碧华,等.防虫网覆盖对大棚内小气候、秋番茄生长和病虫害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7):76-81,92.
  [88] SAMARAH N, SULAIMAN A, SALEM N M, et al. Disinfection treatments eliminated 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in tomato seed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21,159:153-162.
  [89] 高慧敏. 华北地区常见蓟马种类及防治方法[J]. 现代农村科技,2020(11):33.
  [90] 冯晓菲,张元珍,吴磊. 4种药剂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田间防效[J]. 湖南农业科学,2019(12):48-50.
  [91] 朱东华,康铁虎,王丽红.茄果类蔬菜定植后感染病毒病如何防治[J].蔬菜,2005(10):24.
其他文献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鹅肌肉、肝脏、肾脏、皮脂组织中维吉尼亚霉素M1的残留检测方法.组织样品使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经过滤后直接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各组织的定量限分别为肌肉10.0μg/kg、肝脏50.0μg/kg、肾脏50.0μg/kg、皮脂50.0μ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肌肉93.09%~98.62%、肝脏98.41%~103.8%、肾脏101.5%~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区的566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其中246份样品呈现PRRSV阳性.对31株Nsp2基因、21株ORF5基因和12株Nsp9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流行的PRRSV其Nsp2基因片段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毒株保持了HP-PRRSV类毒株Nsp2基因“1+29 aa”缺失模式,同时,检测到“111+5+1+19 aa”和“1+29+14 aa”两种新的氨基酸缺失模式
为了探究云南省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从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市随机采集云岭牛粪便样品391份.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芽囊原虫的SSU rRNA基因序列,应用PCR扩增粪便DNA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确定样品毕氏肠微孢子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共有17份样品为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总感染率为4.35%(17/391);序列分析鉴定出2种已知基因型(1份为BEB8,16份为J);统计学分析显示云岭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群中盖他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猪盖他病毒Cap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为包被抗原,羊抗猪IgG-HRP为二抗,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猪盖他病毒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矩阵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Cap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2μg/mL,被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00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同时对119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7.5%.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用于检测并评价
为了解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禽流感、新城疫的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从该市11个乡(镇)的规模场和散养户的鸡只中随机抽样2687份血清,采用HA-HI方法对样品进行禽流感H5亚型及新城疫疫苗免疫抗体检测.该市2015-2019年禽流感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2.84%、83.36%、83.82%、68.33%、69.50%,新城疫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88.24%、88.85%、84.80%、86.06%、90.63%;禽流感的抗体阳性率除2018、2019年为不合格,其余年份均为合格,5年总阳性率为合格,新城疫5年的免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遗传演化趋势,本研究选用6株分布于2011-2019年华东地区H9N2分离株来进行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6株H9N2分离株均属于S基因型、低致病性,但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低.系统发生树上不同年份毒株各基因片段虽起源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分支.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表明,6株毒株均具有优先结合哺乳动物α-2、6 Gal受体的关键氨基酸位点:HA 226L、155T;内部基因片段出现多个哺乳动物适应性的关键位点变异,如PB2蛋白的I292V和A588V、PA蛋白的K356R
为了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而为羊寄生虫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法等常规寄生虫检查方法,对来自河南不同地区的1267份新鲜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调查.结果显示:在767份样品中发现寄生虫虫卵/卵囊,总感染率为60.5%;共检查出9种消化道寄生虫,包括球虫(Coccidioides)、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圆线虫(Strongonematode)、细颈线虫(Strongnecked Nematode)、羊口线虫(Shee
智慧变电站集群测控装置采用通用的软硬件平台和过程总线技术,基于IEC 61850标准,集成智慧变电站多个间隔的测控功能.采用即插即用的思想,面向间隔设计,将实体测控装置虚拟化,间隔功能动态集成、灵活部署,适应智慧变电站的不同应用场景,满足改扩建便利性要求.通过配置“单间隔实体测控装置+集群测控装置”,集群测控装置中各虚拟测控单元与单间隔实体测控装置一一对应,实体测控装置故障后自动切换到集群测控装置中对应的虚拟测控单元,实现了智慧变电站测控功能的集中式后备.试验验证和工程应用表明,集群测控装置缩短了设备故障
摘 要:为明确甘肃皋兰地区甜瓜根腐病的病菌,通过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真菌形态学结合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甜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FOM)及引起黑点根腐病的子囊真菌(Monosporascus cannonballus)。致病性分析表明,尖孢镰孢菌甜瓜专化型及M. cannonba
摘 要:为明确甜瓜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研究了不同营养和环境条件对甜瓜粉霉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损伤接种法测定病菌在室内条件下对寄主的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甜瓜粉霉病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PDA、PDA+CMF或PSA培养基,果胶为碳源,甘氨酸或牛肉膏为氮源,温度28 ℃,pH 5.0~9.0,全黑暗培养;最佳产孢条件为P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