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来源 :时代商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oyu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我国养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但是目前养老产业还处于兴起阶段,主要是采取“9073”的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共存的模式发展,未来将会以“三合一”新模式、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充分发挥保险的作用、主要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以及政策推进养老市场多样化这六种趋势,发展养老产业。
  关键词:养老产业;养老模式;发展趋势
  老年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养老产业存在于服务行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特殊行业服务。
  一、我国养老产业概况
  养老產业是以老年照料、护理为核心服务的产业链,主要消费方向是“持续照料退休社区”,上游供应商主要有策划咨询、设计施工、机构耗材和人员培训,下游产业链有医疗服务、金融服务和丧葬服务等,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养老产业的总体发展大致情况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养老产业初步发展期(2000-2010年)。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初步进入老龄化时代,此后十年间养老产业开始进入萌芽期,此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没有给40、50后带来较多影响,大的家庭结构导致养老压力较小,养老产业初步进入发展时期,国家和政府发布新政策在各地试点,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第二阶段是养老产业兴起期(2011-2039年)。从2011年开始人口老龄化愈加迅速,60岁及以上的老人由2011年的1.85亿到现今(2021年)的2.64亿,增加了约43%,养老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在此期间慢慢形成了“9073”的养老格局,养老产业也逐步进入了兴起阶段,这个阶段将会持续到2040年,在此阶段,养老产业的法律体系和行业准则将会逐步规范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我国养老产业将会成熟化。第三阶段是养老产业繁荣期。2040年,80后正式步入60岁,他们有需求和欲望,消费能力在线,养老产业开始步入繁荣状态,养老产业会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换言之,中国现阶段每6人中就有1人是老人,养老市场的需求非常大,我国的养老产业迎来了巨大的机遇。自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之后,我国陆续颁布50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1]这恰恰体现了养老产业在我国老龄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它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核心产业之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养老产业是纯“商业产业”,也不是“暴利产业”,而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福祉产业”[2]。
  截至2020年末,我国养老机构达3.8万家,相对上年增长了10.4%,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有18万多个。据民政部2020年7月底数据,养老机构现有床位已达429.1万张,但是只有214.6万老人入住了机构,空床率高达50%。一方面如此高的空床率主要是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绝大多数老人还是由子女在家供养,但其中也不乏制度的不完善、支付能力的不足等原因;另一方面这展示了我国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养老政策的实施改善了养老床位的情况。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准则测算,我国最起码需要1320多万张养老床位,而今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只有约820万张,缺500多万张。202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7.4万亿元,占GDP比重7.55%,同比2019年增长7.25%,虽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是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养老产业整体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可达13万亿元,约占GDP比重20%,到2050年约占35%,养老产业将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面对“银发浪潮”冲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伴随着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养老产业在迎来很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传统观念的落后、政府制度的缺陷、人才的缺失以及老人支付能力的有限这些问题导致养老产业在需求如此旺盛的时期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课题。
  三、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十一五”计划中,我国初次明确提出“9073”养老的模式,即90%的老人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候鸟式养老、抱团养老、时间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但是我国目前仍是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模式构成的“9073”为主。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模式是养老市场的主场,这种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得到家庭的关爱,既节约了社会成本,又预防了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等资源的稀缺,但这种模式可能会面临着亲人时间不足、专业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老人不能得到较为周到的照顾。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模式一般是针对不需要床位但是需要照顾的老人,主要是以家庭为基础,由社区的相关服务组织以及专业人才进行现场护理,这类模式可以使老人在居住的社区里就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还能满足老人的社交需求,但是对老人居住聚集程度要求较高,且社区服务范围小,服务质量跟不上,服务人员需要接受规范化培训。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主要针对中高端人群,由养老院提供专业服务,这种模式专业性最高,老人能在机构里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该模式对资金要求较高,很多老人的退休金支付不起养老机构的费用,同时养老人才稀缺,床位供不应求,导致了这种模式发展缓慢。
  截至2020年末,96%的老人居家养老,3%的老人在社区养老,只有1%的人在机构养老,这与我国推行的“9073”模式结构相去甚远,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是眼下我国养老市场的重中之重。现阶段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5G 时代的来临,“医养结合”和智慧化养老成为近年来养老模式的热点,它们可以与“9073”模式相联合,解决各种模式的缺陷,形成新的养老模式,加速国家养老产业的发展。   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阶段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推出“三胎”政策、大力发展长期护理险等都是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养老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将呈现出多元化竞争趋势。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处于兴起阶段的养老产业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第一,居家养老仍是养老市场的主力军,但社区和机构养老会迅速发展,形成新的“三合一”的模式。受当前我国居民养老传统思维的影响,大部分老人仍选择居家养老。然而,由于“计划生育”带来的家庭结构的缩小,居家养老可能会给子女带来很大的负担,他们的孩子可能会经常忙于工作无法照顾老人,而社区养老不够规范,机构养老资金又不足,所以需要三种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共存的“三合一”新型模式。详细来说,三种模式同时存在又各自发展,当老人居家养老时,子女可以白天将老人送往社区的老年中心进行照料,而当社区对老人的照顾不能到位时,可以短暂拜托养老机构进行专业化的照料,再加上适当的收费,三种模式可以一体化。这种新模式可以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增加社区或机构的收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能直接解决三种养老模式各自存在的一些問题。
  第二,传统养老环境与互联网相结合,智慧养老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养老是指依靠互联网技术连接各种服务系统,将传统的养老环境与智能医疗、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聚集在一起,为老人提供“医、养、护、娱”一体化的生活。智慧养老在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解决老人的心理诉求,从而缓解了子女的负担和社会养老的压力。
  第三,全面推动“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既能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还能给老人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指导,延长老人生活自理期,降低失能概率,提高生活质量,争取健康老龄化[3]。全面推动“医养结合”,提升养老基层医疗水平,开设医疗知识的培训,社区和机构与医院、康复中心等地点相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广泛覆盖,可以让养老市场的发展跨进一大步。
  第四,充分发挥保险在养老产业的作用。从个人来说,现阶段的老人可能会面对着老无所养、老无所依、出游时生命健康受威胁等风险,养老保险、长期护理险、健康保险、意外险的出现可以成功转移这些风险;对于社区或者养老机构来说,与保险公司合作,可以降低社区和机构本身的风险,加强老年人的保障,从而充分发挥保险在养老产业的作用,促进其
  发展。
  第五,市场重点一步步从满足老人的生存需求转向精神需求。2021年2月25日,我国实现了全面脱贫,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需求从生命和安全层面转向为精神层面,养老市场也是如此。当今老年人娱乐生活除了广场舞、旅游还有了新玩法,医美、直播甚至饭圈领域也开始涌现出更多老年人的身影,老年教育在其中也会迎来重大的机遇,行业出现了养老规划师、老年人健康管理顾问、老人回忆录产品营销等新兴岗位,养老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新时代的老年人在市场重点的转变下能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思想上的提升,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第六,政府政策会推动养老市场多元化发展。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正确政策的实施,自2011年我国养老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其中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政府正确的领导,未来市场发展中,政府政策依旧可以促进养老市场的发展,并且还会结合丧葬、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一起发展,各种养老项目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促进养老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五、结束语
  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该行业规模逐步扩张,既满足了国内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又适应了国家发展的要求,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满足国家养老需要的同时,提供更加多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左菁.我国营利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法律问题探究[J].法制博览,2020(07):1-5.
  [2]乌丹星.国外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险,2021(04):60-63.
  [3]涂宇明.社工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发挥作用的实践与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6(15):84-85+81.
其他文献
到底是义做了利的“嫁衣裳”?还是利做了义的垫脚石?损伤了谁的利?    富翁落水,爬在溪涧的石头上,高喊救命。小伙子奋不顾身荡舟营救。富翁高喊:“你救了我,我给你1000块!”小伙子没放在心上,继续奋力前行。但因是逆流而上,水流又越来越急,舟行缓慢。富翁心急之下不停加码:“快啊!我给你2000块。”……“5000块。”筹码加到5000块,小伙子不由心中一动。这时,富翁却已将筹码加至10000块。功
期刊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潜伏在心底,如毒蛇潜伏在穴中。”    钓过螃蟹的人都知道,如果在篓子里放一群螃蟹,不用盖盖子,螃蟹绝对不会爬出去。因为只要有一只想爬出去,其它的就会攀附在它身上,把它拉下来,结果是一只也爬不出去。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刘伯玉的妻子段氏特别好嫉妒。一天,刘伯玉在妻子面前吟诵《洛神赋》,吟罢,还陶醉在洛神的美貌中,不禁感叹“如果能娶到洛神这样的妻子,今生无憾啊!”段
期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大红的椽子、望板,朱红的柱子、门窗,鲜红的梁枋、栏杆……绚烂而又华丽的色彩,给千年楼阁镀上了“现代”的味道。漫步回廊,放眼望去,西山苍苍,章水泱泱,风吐云飞,高楼林立,大桥如虹,车水马龙……  当年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一声“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的“临别赠言”,竟成了滕王阁千年命运的箴言。    载歌载舞    贞观十三年,李元婴被
期刊
穿着别人的衣裳生,换上自家的衣裳死,说起来是件尴尬之极的事。    汉族,人口排名世界第一,却独独没有自己的服饰。每逢大典,我国56个民族中的55个皆盛装出场,惟独汉族不伦不类。第三套人民币10元券的票面上,汉族人穿了套中山装;第四套人民币的10元券和1角券上面,汉族人和满族人穿了同样的服装;而2004年的56个民族金花联欢活动中,55个少数民族都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而汉族金花却身着西式黑色晚礼服
期刊
我虽然不同意你的吃法,但我誓死捍卫你心跳的权利。    据说江阴有一家老字号,门口悬挂一块祖传的木牌———上面印刷着保单,烧好的河豚上桌前,要让厨师或店主先行做试验。如有意外,主人可以偿命。这样的生意,实在不比贩毒安全多少。但却不是所有卖河豚的饭馆,都有这种服务。大多饭馆强调的是食客自愿,听起来有些推托责任的嫌疑,但后者的生意却远远好过前者。    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为食客,后者才是真正的享福,
期刊
在浙江宁波,一座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竟然得到乾隆另眼相看,它有什么建筑秘密,竟然让天子都来学习?    清乾隆年间,几位京官来到天一阁,对天一阁的建造格局和设施进行了详尽考查。此后,用于收藏《四库全书》的七座藏书楼在中国大地拔地而起。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实际是有其内在联系的。那几位官员就是乾隆皇帝亲自派到宁波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天一阁的建筑数据和理念学习过来,为后面的七座藏书楼绘出蓝图。    
期刊
2000年的地球奖,奚志农是惟一一位评委会全票通过的获奖者。    “1992 年的9 月15 号下午大约3 点钟左右。当时,我和队友先是看到了一堆依稀还冒着热气的猴粪,于是用最快速度穿过一个叫‘杜鹃岭’的山脊,就看到沟对面正好有一个猴子家庭在一棵树上,我当时什么都顾不得,赶紧找一个最高点,把外衣一脱,把机器往石头上一搁,找到猴子焦点一清就一按。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个镜头,我会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期刊
     
期刊
1990年12月,鲍勃鲁宾与史蒂夫·弗里德曼一同担任高盛的共同高级合伙人和共同主席。高盛有这个传统,共同这个,共同那个,有共同运营执行官、共同副主席,还有共同首席财务官。共同得都有点不讲逻辑了。怎么会有两个“共同首席财务官”?既然是“首席”,怎么还有两个?  券商中有双头领导班子的不多。鲁宾与弗里德曼能够相安无事,主要原因是鲁宾已萌去意,不准备在高盛久留。他从财政部长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也没有再回高
期刊
迄今为止,有一个中国人已为35种恐龙起了名字,是世界上给恐龙命名最多的人。他,叫董枝明。  当19世纪恐龙热席卷西方的时候,中国还只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而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恐龙版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1/4已知种类的恐龙化石在这里出土,近40种中国恐龙走进世界恐龙名录。  1981年,董枝明带着中国恐龙化石,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日本。在那之前,大多数日本人只在《恐龙特急克塞号》中见过橡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