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能化手机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手机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新兴平台,而手机网民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新群体。 其中,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而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分析手机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改变,是适应 3G 时代发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热点。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网络; 调查与分析
2009 年,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移动运营商颁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 这标志着我国迈入 3G 时代,3G 信息技术的成功运用促进了手机媒体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 2013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 亿,较 2012 年底增加 2656 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 44.1%,较 2012 年底提升 2%。 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 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1]从年龄结构来看,与整个网民群体相比,手機网民用户集中在年轻群体,20~29 岁人群占比达到 36.0%。 [2]这个年龄段中,青年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大学生群体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手机网络的发展日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大学生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存在共性,这使他们在手机网络的使用上存在一些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主要反映在手机网络使用的场所、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内容与目的等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场所分析
调查表明, 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网络的地点有: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上学放学的路上。 其中,有69.7% 大 学 生 表 示 自 己 每 天 都 会 在 教 室 上 网 , 有85.9%的大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 此外,有 49.8%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有睡前使用手机网络的习惯,睡前“刷刷微博,看看空间,聊聊 QQ”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这凸显了手机网络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手机网络较之传统互联网的优越性。
(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内容分析
在“手机网络应用”方面,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即时通讯类应用和社交展示类应用。 在即时通讯类中,手机 QQ 的使用达到了 79.4%,成为大学生“手机网络应用” 最广泛的载体。 其次是微信, 使用人数占到了46.2%。 访谈中,学生就谈到“手机 QQ、微信与短信比起来,费用低廉,而与电脑上网比起来更即时快捷”。在社交展示类应用中, 使用最广泛的是手机 QQ 空间,占调查总人数的 71.3%,其次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分别占 49.6%和 46.2%,这表明手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载体,线上人际沟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纳和认可。
(三)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目的分析
调查表明,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沟通”(71.2%), 此外,
“获得资讯”(52.8%),“表达自我”(47.1%),“满足好奇心”(31.0%) 等也是他们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有 19.9%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使用手机游戏。 这表明手机网络是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求知和个性表达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但是,也不能忽略少数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现实。
二、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分析
(一)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测试,3G 手机的辐射量远远大于 2G 手机,长期使用手机网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辐射。手机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引起基因突变。 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障碍、神经衰弱,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手机辐射对大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在调查中,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 有 80.7%的学生都担心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调查发现,有 66.53%的学生会即时通过手机网络关注朋友状态,并通过在线聊天、微博互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中 70.13%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导致人际情感淡漠”,18.35%的学生“不确定会不会导致感情淡漠”,只有 11.52%的学生认为 “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疏远,情感淡漠”。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对手机网络使用的情感沟通功能持乐观态度,这可能表现了一种积极偏差效应,体现在主观忽略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心理健康带来的负性影响。 比如,访谈中发现,平均每天手机上网 3 小时以上的大学生更依赖于手机网络沟通方式,而他们往往自诉为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
(三)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 有 95.6%的学生选择携带手机到课堂, 其中 90.9%的学生选择将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而只有 9.1%的学生将手机关机。 超过 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手机网络,58.8%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源于 “上课过于单调”,22.1%的学生是为了查资料,8.9%的学生是因为有急事。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手机网络的使用中很少涉及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将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的原因进行外归因,这一方面表明,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活泼性、生动性方面还需加强,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随着 3G 技术、WIFI 热点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移动网络终端的异军突起,现已形成与电视、电脑“三足鼎立”的“多屏化”传播时代,而这是一个“更强调策略、更强调创意、更为注重受众”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网络兴起,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亚文化现象已然成为时代趋势。 而高校的管理者应当顺应趋势,对手机网络这一新事物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既不一味抵触又不盲目乐观,而是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现状基础上,理性辩证地分析手机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作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南京:华夏出版社,2010:195.
[2] 张琪.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5~58.
[3] 赵艳.3G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25.
作者简介:
谷常琳(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网络; 调查与分析
2009 年,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移动运营商颁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 这标志着我国迈入 3G 时代,3G 信息技术的成功运用促进了手机媒体和互联网之间的融合。 2013 年 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 亿,较 2012 年底增加 2656 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 44.1%,较 2012 年底提升 2%。 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 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 [1]从年龄结构来看,与整个网民群体相比,手機网民用户集中在年轻群体,20~29 岁人群占比达到 36.0%。 [2]这个年龄段中,青年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大学生群体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手机网络的发展日益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深入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大学生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存在共性,这使他们在手机网络的使用上存在一些有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 主要反映在手机网络使用的场所、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内容与目的等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场所分析
调查表明, 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网络的地点有: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上学放学的路上。 其中,有69.7% 大 学 生 表 示 自 己 每 天 都 会 在 教 室 上 网 , 有85.9%的大学生认为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很普遍。 此外,有 49.8%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有睡前使用手机网络的习惯,睡前“刷刷微博,看看空间,聊聊 QQ”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这凸显了手机网络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手机网络较之传统互联网的优越性。
(二)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内容分析
在“手机网络应用”方面,使用比例最高的是即时通讯类应用和社交展示类应用。 在即时通讯类中,手机 QQ 的使用达到了 79.4%,成为大学生“手机网络应用” 最广泛的载体。 其次是微信, 使用人数占到了46.2%。 访谈中,学生就谈到“手机 QQ、微信与短信比起来,费用低廉,而与电脑上网比起来更即时快捷”。在社交展示类应用中, 使用最广泛的是手机 QQ 空间,占调查总人数的 71.3%,其次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分别占 49.6%和 46.2%,这表明手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载体,线上人际沟通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纳和认可。
(三)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目的分析
调查表明, 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交流沟通”(71.2%), 此外,
“获得资讯”(52.8%),“表达自我”(47.1%),“满足好奇心”(31.0%) 等也是他们使用手机网络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有 19.9%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使用手机游戏。 这表明手机网络是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求知和个性表达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多样性需求。 但是,也不能忽略少数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现实。
二、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分析
(一)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
据国外研究机构的测试,3G 手机的辐射量远远大于 2G 手机,长期使用手机网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辐射。手机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引起基因突变。 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会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性障碍、神经衰弱,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而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手机辐射对大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在调查中,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 有 80.7%的学生都担心手机辐射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调查发现,有 66.53%的学生会即时通过手机网络关注朋友状态,并通过在线聊天、微博互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其中 70.13%的学生认为“使用手机不会导致人际情感淡漠”,18.35%的学生“不确定会不会导致感情淡漠”,只有 11.52%的学生认为 “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疏远,情感淡漠”。 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对手机网络使用的情感沟通功能持乐观态度,这可能表现了一种积极偏差效应,体现在主观忽略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心理健康带来的负性影响。 比如,访谈中发现,平均每天手机上网 3 小时以上的大学生更依赖于手机网络沟通方式,而他们往往自诉为更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寂寞。
(三)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 有 95.6%的学生选择携带手机到课堂, 其中 90.9%的学生选择将手机处于待机状态,而只有 9.1%的学生将手机关机。 超过 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曾经使用过手机网络,58.8%的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源于 “上课过于单调”,22.1%的学生是为了查资料,8.9%的学生是因为有急事。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手机网络的使用中很少涉及与学习相关的内容。 大部分学生将课堂上使用手机网络的原因进行外归因,这一方面表明,教师的授课内容在活泼性、生动性方面还需加强,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随着 3G 技术、WIFI 热点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移动网络终端的异军突起,现已形成与电视、电脑“三足鼎立”的“多屏化”传播时代,而这是一个“更强调策略、更强调创意、更为注重受众”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网络兴起,并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亚文化现象已然成为时代趋势。 而高校的管理者应当顺应趋势,对手机网络这一新事物采取客观冷静的态度,既不一味抵触又不盲目乐观,而是在充分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现状基础上,理性辩证地分析手机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唯有如此才能作出积极有效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M].南京:华夏出版社,2010:195.
[2] 张琪.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5~58.
[3] 赵艳.3G 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25.
作者简介:
谷常琳(1994-),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