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深刻、学得扎实,这就要求教师敢于创新,从内容、探究、材料、形式上学会取舍,用最低的教学成本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打造简约的课堂。
关键词:内容; 探究; 材料;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91-001
简约的课堂,是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正如悲鸿老先生画的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批奔马,形神兼备,充满灵性。打造简约的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取舍,追求内容的简约
“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经典的教学素材并非不能取舍,有时候敢于取舍,反倒是一种大气。
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取舍、简约内容。如《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对比研究,得到对水更多的认识。学生要从多个侧面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我将科学概念目标定为让学生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至于在其他物质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在比较轻重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木棒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来比较水和油的重量,也可以省略。实验中减少了这两个内容不但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显得更简洁,过程过清晰。
二、有效设计,追求探究的简约
简约的课堂各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减少学生无价值的活动。
一是探究主题要集中。在教学中药体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对小学生而言,一节课能够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主题和内容。一节课中如果有几个探究活动,那么就要确定核心探究活动,在教学时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开展。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安排了四个活动,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没有时间的保证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把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把探究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就会使探究变得深入。
二是教学环节要整合。小学科学课标把探究式教学归纳为五个要素,而没有规定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开展。一节课并不一定需要完整展示探究教学的各个步骤和呈现所有的探究要素。我们可以对教学环节整合,合并、缩减过多的教学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个环节。新课导入一般两分钟左右,总结运用一般控制在八分钟左右,而学生的主要活动和研讨交流,应该占到三十分钟左右。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固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生:有。
生:没有。
师:你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证明气体有或者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样的设计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等探究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中。
三、精选器材,追求材料的简约
一是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材料的数量,实现材料简约。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按教材准备的材料有七种,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选取了以下四种材料:体积最大、重量第三的泡沫塑料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的石块,体积第三、重量第二的蜡烛,体积最小、重量最小的回形针。由于材料变少了,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二是选择替代材料。在目前使用的配套器材中,有些很不实用,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实验效果更好的材料来进行探究。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发现使用三棱镜来做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我就用在水槽内斜放平面镜来替代三棱镜,光通过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发生色散,投影到墙壁上,色散现象非常明显,装置简单却实用、有效。
四、善用手段,追求形式的简约
教学辅助形式是简约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一是善用技术手段。简约是更高层次的进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神游八荒。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研究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过程,除了有较好的意志力的学生可以每天去观察记录外,许多学生根本不会去种植、观察。我们就可以利用凤仙花生长的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生动、逼真地展现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巧用过渡语。巧妙运用简单有效的过渡语,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如《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要求学生用小磁铁“搭长城”。设计这个游戏是希望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有这样的对话:
师: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标有N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不能吸在一起;标有S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也不能吸在一起;只有标有N和S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靠近时还真有秘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梳理,又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大道至简,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改繁琐为简约,改无效为有效,让课堂成为充满着激情和智慧,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
参考文献:
[1]科学课
[2]孙双金著.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
[4]喻伯军.追求简约的课堂
关键词:内容; 探究; 材料;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91-001
简约的课堂,是能够以简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正如悲鸿老先生画的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批奔马,形神兼备,充满灵性。打造简约的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取舍,追求内容的简约
“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为我们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取舍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经典的教学素材并非不能取舍,有时候敢于取舍,反倒是一种大气。
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取舍、简约内容。如《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对比研究,得到对水更多的认识。学生要从多个侧面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我将科学概念目标定为让学生知道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为此,在比较液滴的实验中,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至于在其他物质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在比较轻重的实验中,通过观察木棒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来比较水和油的重量,也可以省略。实验中减少了这两个内容不但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反而让教学显得更简洁,过程过清晰。
二、有效设计,追求探究的简约
简约的课堂各环节简洁明快,脉络清晰,减少学生无价值的活动。
一是探究主题要集中。在教学中药体现“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对小学生而言,一节课能够稍作深入细致的探索,必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主题和内容。一节课中如果有几个探究活动,那么就要确定核心探究活动,在教学时给予核心探究活动充足的时间,保证核心探究活动的开展。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安排了四个活动,用吸管“倒水”、玻璃杯倒扣入水纸不湿、用注射器观察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比较,最后还要进行空气和水的比较。过多的分散活动会使教学显得零乱,没有时间的保证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把用吸管“倒水”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把探究重点放在第二和第三个分组实验上,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就会使探究变得深入。
二是教学环节要整合。小学科学课标把探究式教学归纳为五个要素,而没有规定探究式教学的步骤,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开展。一节课并不一定需要完整展示探究教学的各个步骤和呈现所有的探究要素。我们可以对教学环节整合,合并、缩减过多的教学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个环节。新课导入一般两分钟左右,总结运用一般控制在八分钟左右,而学生的主要活动和研讨交流,应该占到三十分钟左右。导入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聚焦问题。如《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固体、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生:有。
生:没有。
师:你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来证明气体有或者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这样的设计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等探究的环节,节省了时间,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中。
三、精选器材,追求材料的简约
一是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在保证材料有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减少材料的数量,实现材料简约。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第一个活动是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按教材准备的材料有七种,让学生在按体积大小和轻重排列过程中发现排列的顺序与原有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选取了以下四种材料:体积最大、重量第三的泡沫塑料块,体积第二、重量最大的石块,体积第三、重量第二的蜡烛,体积最小、重量最小的回形针。由于材料变少了,学生对沉浮规律的分析看得更清楚,也节省了给材料进行排序的时间。
二是选择替代材料。在目前使用的配套器材中,有些很不实用,我们可以寻找一些简单、实验效果更好的材料来进行探究。如三棱镜的色散观察实验,我发现使用三棱镜来做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我就用在水槽内斜放平面镜来替代三棱镜,光通过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发生色散,投影到墙壁上,色散现象非常明显,装置简单却实用、有效。
四、善用手段,追求形式的简约
教学辅助形式是简约课堂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着力点。
一是善用技术手段。简约是更高层次的进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神游八荒。如《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研究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过程,除了有较好的意志力的学生可以每天去观察记录外,许多学生根本不会去种植、观察。我们就可以利用凤仙花生长的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生动、逼真地展现凤仙花的各个部分,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是巧用过渡语。巧妙运用简单有效的过渡语,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节奏能从整体上促进课堂的简约。如《磁铁的相互作用》一课,在完成了第一个教学活动之后,要求学生用小磁铁“搭长城”。设计这个游戏是希望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游戏结束时,有这样的对话:
师:同学们搭的长城真长真好!那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标有N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不能吸在一起;标有S一端接近,两块磁铁也不能吸在一起;只有标有N和S的两端接近时才吸到一起。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看来磁铁的两极之间相互靠近时还真有秘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梳理,又对下文所要出现的内容进行启发,使学生在思维上平稳过渡。
大道至简,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改繁琐为简约,改无效为有效,让课堂成为充满着激情和智慧,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
参考文献:
[1]科学课
[2]孙双金著.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3]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
[4]喻伯军.追求简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