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 年已经65岁的李克军是一名退休副厅级老干部——作为县委书记这一群体的写作者,他自己也曾经有过8年多的县委书记的从官经历,并在省、地机关工作多年。
2009年,李克军应邀写了一篇题为《县市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行无定则》的文章。该文认为,没有县委书记们及广大基層干部的灵活务实,改革开放难以顺利进行,一些社会矛盾也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在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李克军开始了对县委书记的思想、行为及其形成和存续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与研究。腿脚有些不便的他先后走访了20多位县委书记,并阅读了大量报道和学者专著,先后花费3年多时间,最终写出了《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
该书包含了对1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的走访调查,通俗生动、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前辈”探究官场秘密
在这本书里,李克军梳理了110位县委书记的主政谋略。书中的县委书记,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我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群体上访等重大事故发生,被追究责任”。“表面看,我们大权在握,对治内的事情一锤定音。可内心深处,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太多的苦恼、太多的困惑、太多的酸甜苦辣”……这是他采访的一些县委书记的心声。
李克军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从发展经济、跑要资金、关系运营、维护稳定、廉政建设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希望从县委书记的真实思想和主政行为及其形成和存续的体制性因素展示一个具有多重性的中国官员群体。
一些桌面下的潜规则,县委书记们能说实话吗?对此,李克军并不担心。因为有当过县委书记的优势,他的采访对象一般都管他叫“前辈”。“我当书记的时候,他们有的是副县长,就是和我最接近的也只能是副书记,因此对我挺尊重。我跟他们说想写本书,但不一定出,就是想积累一下县委书记的真实感受。”李克军说,“现在出版的书中,对他们也都是匿名或者化名处理的。”
另一种方式则是抛砖引玉,李克军把自己当县委书记的亲身经历说出来,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如何化解,对方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他们如果说的太假,我一听就知道。当然也不会奢望他们说的太真。我写的东西,基本上真实地反映现实就可以了,完全的反映可能做不到,因为很多隐秘的东西找不出来,真有个别渠道拿到手了,还不一定能写出来。”
生存之道:“摆平就是水平”
身为县委书记,处于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接合部,对上,要接受三级领导机关的领导;对下,要经常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当走上这个级别不高、责任重大,同时也是同级干部中提拔几率最多的领导岗位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往往存在双重性,既有执政为民,为老百姓干实事的思想,同时又要考虑个人的升迁,保证自身仕途顺畅。如何平衡,考验着每个官员的智慧。
县委书记是高风险职位。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越来越宽松,但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要求仍然很严格。县委书记们在正式场合讲话、发言,都比较循规蹈矩。即使对上级政策规定或工作部署有不同看法,一般也不会说出来,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有的人虽然行为比较放肆,但往往会采取更隐蔽的手法,以防止劣行败露。
近年来,县委书记们特别重视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处理预防,以防止被问责。如果遭遇媒体或公众“舆论围剿”,即使自己有理,他们也会采取低调回避的态度,“以时间换空间”,防止因陷入矛盾漩涡而带来更大的麻烦。可以说,无论哪类县委书记,都会把安全着陆、顺利度过风险期作为重要的目标。
2009年,李克军应邀写了一篇题为《县市工作的最大特点是行无定则》的文章。该文认为,没有县委书记们及广大基層干部的灵活务实,改革开放难以顺利进行,一些社会矛盾也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在写了这篇文章之后,李克军开始了对县委书记的思想、行为及其形成和存续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力所能及的调查与研究。腿脚有些不便的他先后走访了20多位县委书记,并阅读了大量报道和学者专著,先后花费3年多时间,最终写出了《县委书记们的主政谋略》一书。
该书包含了对1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的走访调查,通俗生动、客观全面地展示了县委书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特征,探索了县域治理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前辈”探究官场秘密
在这本书里,李克军梳理了110位县委书记的主政谋略。书中的县委书记,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我们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群体上访等重大事故发生,被追究责任”。“表面看,我们大权在握,对治内的事情一锤定音。可内心深处,我们有太多的压力和责任、太多的苦恼、太多的困惑、太多的酸甜苦辣”……这是他采访的一些县委书记的心声。
李克军对县委书记这一群体从发展经济、跑要资金、关系运营、维护稳定、廉政建设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希望从县委书记的真实思想和主政行为及其形成和存续的体制性因素展示一个具有多重性的中国官员群体。
一些桌面下的潜规则,县委书记们能说实话吗?对此,李克军并不担心。因为有当过县委书记的优势,他的采访对象一般都管他叫“前辈”。“我当书记的时候,他们有的是副县长,就是和我最接近的也只能是副书记,因此对我挺尊重。我跟他们说想写本书,但不一定出,就是想积累一下县委书记的真实感受。”李克军说,“现在出版的书中,对他们也都是匿名或者化名处理的。”
另一种方式则是抛砖引玉,李克军把自己当县委书记的亲身经历说出来,遇到问题怎么处理,如何化解,对方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他们如果说的太假,我一听就知道。当然也不会奢望他们说的太真。我写的东西,基本上真实地反映现实就可以了,完全的反映可能做不到,因为很多隐秘的东西找不出来,真有个别渠道拿到手了,还不一定能写出来。”
生存之道:“摆平就是水平”
身为县委书记,处于国家政权与基层社会的接合部,对上,要接受三级领导机关的领导;对下,要经常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当走上这个级别不高、责任重大,同时也是同级干部中提拔几率最多的领导岗位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往往存在双重性,既有执政为民,为老百姓干实事的思想,同时又要考虑个人的升迁,保证自身仕途顺畅。如何平衡,考验着每个官员的智慧。
县委书记是高风险职位。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越来越宽松,但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要求仍然很严格。县委书记们在正式场合讲话、发言,都比较循规蹈矩。即使对上级政策规定或工作部署有不同看法,一般也不会说出来,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有的人虽然行为比较放肆,但往往会采取更隐蔽的手法,以防止劣行败露。
近年来,县委书记们特别重视群体性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处理预防,以防止被问责。如果遭遇媒体或公众“舆论围剿”,即使自己有理,他们也会采取低调回避的态度,“以时间换空间”,防止因陷入矛盾漩涡而带来更大的麻烦。可以说,无论哪类县委书记,都会把安全着陆、顺利度过风险期作为重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