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既拓展办学空间,也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以常州市为例,从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部门、高职院校、企业三个不同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
  作者简介:周勇,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刘巧云,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杨怡,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李旭海,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罗韬,男,常州市武进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4-0017-03
  一、高职院校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的现状
  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分别达180万、820万、2900万,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8%左右。[1]为此,各省市辖区制订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措施及奖补政策,并列入经济建设的考核指标。
  目前,我国开展高技能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其它机构(含企业、高职)等,据2012年统计年鉴[2],2010~2011年培训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各机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人数逐年递增,技工学校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参与的程度还远远不足。
  高职拥有优越的培训条件,应在培训中担当重要角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3]另外,高职近年来正面临“生源缩水”的危险。[4]因此,高职更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抓住培训契机,开拓新的办学空间,保持可持续发展,使高职立于不败之地。[5]
  二、高职院校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的问题
  (一)培训主体——企业
  以常州市为例,涉及企业5000多家,企业面广、量大;企业之间参差不齐,培训工种多达30多种;这给现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政策的宣传、推广、执行带来很大难度和阻力,企业获取的培训信息还不够充分、及时。另外,部分企业人才观念陈旧,担心员工离岗培训会影响生产;有的企业对以往培训成果认可度不高、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认为提高职工能力是职工自己的事情,培训有一定的风险,职工获得高级工、技师证书后会跳槽,企业得不偿失等,以上这些主观因素成为制约培训的瓶颈,导致企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参训对象——职工
  职工的自主学习意识还不强,对培训的认知度、参与度不高,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激发;此外,对培训的认可度不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抵触心理;最后,培训获取证书后,个人福利待遇、晋升等与没有挂钩,职工认为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不匹配,不能达到初期期望值,这些都打击了职工参训的积极性。
  (三)实施主体——培训机构
  各大培训机构为追求培训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必然相互竞争。部分培训机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追求培训数量的同时,有时会忽视培训质量。而高职将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但目前承接的培训业务还较少,因此,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对培训也产生不利影响。
  以2013年为例,常州市就业训练中心(含成人教育学校、下称训练中心)和高职分别承接了80%、10~20%的培训业务。这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分布在各乡镇或工业园区内,培训基层组织机构是各乡镇劳动所,他们与训练中心联系紧密;此外,企业员工到当地训练中心交通便利,训练中心是他们的培训首选地,训练中心成为培训的主要机构,高职还没能发挥出培训的主力军作用。
  三、高职院校参与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对策
  充分发挥高职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中的作用,需政、校、企三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部门
  1.加大高技能培训的社会宣传力度。要提高企业家们、企业员工等社会各界对培训的认知程度,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媒体宣传高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的优惠政策,发送培训信息,动员和吸引广大企业积极参加。同时,要积极协调好培训难点,努力搭建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1)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讲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政策,积极推广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评价模式,传播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2)信息宣传,将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信息及时发布在政府、人事、劳动等部门刊物上,将工作动态、重大活动广泛展示并及时报道,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一些企业好的做法;(3)节日宣传,在大型节日期间采用办板报、设立咨询点、发放传单和宣传手册、在主要镇街口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广泛宣传。
  2.进一步完善工作格局。各市区人社局、乡镇劳动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格局,落实基层工作责任制。各级领导在各类会议、场合,尤其是下基层调研时,强调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为推进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此外,需建立健全两支培训工作队伍,(1)健全镇级劳动所培训工作负责人队伍;(2)建立企业培训工作联络员队伍。通过他们广泛宣传、落实培训政策,了解培训需求,共谋培训计划,夯实培训质量,更好地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3.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1)健全培训申报制度。为促进培训机构均衡健康发展,公平竞争,实现培训数量与质量的有机融合,要求各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各区域板块优势支柱产业需求,按照“需求引导培训、补贴对应等级”原则,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培训补贴办法,引导他们根据市场需求,上报培训计划。人社局等职能部门根据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等,严格把关,做好开班审批、培训的管理工作,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健全培训全程检查制度。加大对各培训班的全程监管力度,实行专人跟踪负责制,现场检查结果需三方签字确认。对课时不足、未按计划上课等“培训缩水”情况,当场责令整改或予以取消培训;(3)健全考培分离制度。所有的鉴定考务工作都由鉴定中心来实施,包括试卷的拟定、印刷,鉴定考评人员的调派,真正实现考培分离;(4)健全培训后续服务制度。对每一批学员及时建立信息库,定期、不定期回访,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5)健全工作考核制度。首先,加大对各镇(开发区、街道)的考核,注重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让肯做工作、做好工作的培训机构得高分,彻底杜绝敷衍心理;其次,加大对培训机构的考核,落实培训机构年检制度,对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打造一批受企业欢迎、职工拥护的星级培训机构;(6)加强对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的考核,鼓励企业自身开展培训,并给予职工培训补贴,使企业成为培训的主阵地之一。   (二)高职院校
  1.抓住机遇,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获取更多的培训信息。江苏省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基本现代化,到2020年,江苏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要达600人,为此各市区都分别出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并下达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2013~2015年,常州市要新增高技能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数达30%以上。因此,高职面临这一机遇,要在政府推动下、牵线下,积极与各市区人社局、各镇劳动所加强联络,获取培训信息,承接更多的培训任务,将自身打造成区域“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企业培训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2.主动开展校企合作、积极送出培训资源。除了与政府主管部门做好沟通、获得培训订单外,高职自身要发动广大各系部、教师们“走出去”、下企业调研,将培训工作向全面推向市场、送进企业。如笔者所在院校,依托拥有的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基地、4个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等优势,于2013年,主动与近50多家企业开展培训合作。学院根据企业需要制订培训方案,充分考虑工作岗位、文化水平以及年龄结构等差异,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培训与岗位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理想就业相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培训质量。仅2013年,为企业、社会培训了2400多人次,开展化工操作工、维修电工、焊工各类职业(工种)鉴定43批次,其中,高级工鉴定1235人次,技师鉴定241人次,出色地完成了全市下达的鉴定任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获得了“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称号。
  3.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当前,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模式普遍基于职业技能鉴定为目的,以鉴定考试考纲为依据,培训围绕考题开展教学,淡化了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此外,为节约培训成本,用于培训建设的资源减少,培训讲义长时间不作修订。这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技术转型。笔者所在学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模式,开发适合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培训包”,采用调研、设计、论证、制作、实施和反馈为一体的培训菜单,设立“培训超市”,方便企业和学员选择,以满足企业员工深造需求,逐步缩小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开展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提高培训质量。
  (三)企业
  1.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分配制度。为促进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应加快建立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使高技能人才能够获得与其劳动能力和业绩贡献相符的报酬收入。例如,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按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工资福利方面可与大专学历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有技术职称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也能享受到相应的月津贴等。
  2.组织技能竞赛,推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企业在开展岗位技能人才培训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市区人社局、就业创业促进协会、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各类“技能大赛”,调动广大劳动者努力学习、提升技能、提高素质的积极性。同时,选拔企业生产尖子参与“省、市级技能状元”大赛和“省、市首席技师”的评选。以常州市为例,2013年中天钢铁、常发农业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就培养了吴静仁、琚东升为“省级首席技师”,常州市武进区烹饪协会会长龚剑锋建立了“常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通过树立高技能人才典型,打造属于各地区的行业明星,全面建设社会新人才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孟凡华.我国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J].职业教育研究,2011(21):36-38.
  [2]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鉴[EB/OL].[2012].http://www.stats.gov.cn.
  [3]欧汉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51-53.
  [4]严勇.生源危机倒逼高职院校回归本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3(6):14-18.
  [5]罗伟.高职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9):20-21.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高职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真实课例的有效开展,分析如何以课内学科单元活动与课外真实职业情景体验项目为载体,发挥公共基础学科在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职业通用能力;导游教学  作者简介:侯博,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
期刊
摘 要:在技能竞赛引领下,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助推“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以期在教学应用中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高职;中药调剂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技能竞赛;调配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2016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技能竞赛引领下‘中药调剂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项目编号:XHDY2015055);常州卫生
期刊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于出身寒微、社会资源欠缺等原因,在生涯发展道路上比一般大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阻隔。通过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涯阻隔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培养学生多元生活经验等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帮扶。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涯阻隔;多元生活经验;就业帮扶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涯阻隔、
期刊
摘要:为更有效地应对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的就业危机,推进农村中职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河南省某农业县一中职校学生的就业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总的来讲,中部地区农村中职生在就业意识5个各维度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信心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因素上,就业准备、就业认识、就业信心和就业动机四个维度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年级因素上,农村地区中职生在就业认识、就业信
期刊
摘 要:“3+4”分段培养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使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汽车类专业为例,针对中职、本科原课程体系状况,结合该项目实践的背景,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本,“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模式、课程项目化实施方案及多元化拓展课程形式,并指出课程评价是课程体系有效性的验证。  关键词:高职;中职;“3
期刊
摘要:毕业生能否得适应市场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满意影响着未来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走向。因此,基于用人单位的视角,对中职毕业生需求与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促进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需求;满意度;调查研究;用人单位  作者简介:魏文婷,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与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
期刊
摘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常见的环保主题为例,以英语技能大赛口试部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为切入点,设计任务,通过分解目标、降低难度、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针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辨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上的欠缺,设计多种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顺利完成情境交流和职场应用两个竞赛环节,最终使原本只有“尖子生”才
期刊
“课改”这个词已经好久没有醒目得出现在职教人的视野里了,大家都知道,2014年是职教大年,国家颁布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的红头文件,在2014年进入尾声的时候,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这或许是浙江省落实2014年国家职教战略部署的行动体现,也或许是希望课改能作为浙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单看“选择性、专业性、实效性、灵活性、统筹性”等课改基本原则,并高度强调“
期刊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无法胜任大量急需高端技能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举办应用本科职业教育尤为迫切。结合经济发展需求,阐述了发展应用型本科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结合人才发展需求,阐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应用型本科在人才培养通道中的“立交桥”作用;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发展需求,以“农产品质量检验”专业为例,探讨了构建“‘1.5+0.5’+‘1.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低下,既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又含有课程教学原因。学生对主动参与的需求,是项目教学实施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学习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学习意识普遍偏低的原因,研究学生学习方式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项目教学是提高高职生主动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学习意识;项目教学;调查  作者简介:赵炜华,男,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