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间弥生作品中的语言符号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草间弥生的艺术人生颇具传奇色彩,她在艺术、设计、写作等多个领域都有显著成就。草间弥生的作品,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创作源泉,借助圆点、植物、镜子、网状等元素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这些元素的分析以及构成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人生、时间、空间及宇宙等问题的见解和思考。
  【关键词】草间弥生 创作语言 构成符号
  近日,有幸上了韦老师的《视觉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收获颇丰。现将学习心得体会做一次小总结。
  在拜读韦老师的著作《视觉艺术语言研究》一书后,对视觉艺术语言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视觉艺术研究将艺术史、艺术理论中的视觉性本身主位化,重视观看者对它的话语的解释,视觉艺术语言是其基本问题,其研究理论直接来自符号学。何为视觉艺术语言?应当把视觉艺术作品看作由符号组成的一种话语行为,这些特殊的视觉符号即为艺术语言。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构成的元素或称手法。视觉艺术语言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空间、肌理、明暗、文字、图像、物象、符号组成。在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中,艺术作品由不同的元素构成,根据不同类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在绘画领域可以分为线条、色彩、形状、空间、明暗、肌理、文字、图像、符号等元素。
  草间弥生是日本女艺术家,是当代波普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极简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色彩。同时,她的作品以流行的方式被广泛用于服饰、皮包、腕表及装饰品等产品的设计中,故而其在当今时尚圈也是有名的人物。
  一、草间弥生儿时经历
  草间弥生儿时的生活还算富裕。10岁那年,她患上了一种神经性的视听障碍疾病。草间弥生看到的世界仿佛隔着一层斑点状的网,同时她也被大量幻觉困扰。于是,她开始用绘画释放恐惧,试着用重复的圆点把自己的幻觉表现出来并沉迷其中。
  草间弥生的母亲专心于家族生意,对女儿的疾病一无所知。她认为草间弥生应该成为“收藏艺术品的富家女”而非食不果腹的艺术家。于是,母亲便毁掉了女儿的画布,还经常把她关起来打骂,强烈的恐惧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濒临崩溃。
  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书店里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通过一位懂英文的堂兄帮助,她写信给欧姬芙:“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深受感动的欧姬芙回信给草间弥生,表示愿意在美国推荐她的作品。
  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万日元,并告诉她永远不要回国。临走时,草间弥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决心彻底舍弃过去。
  二、草间弥生作品构成语言分析
  草间弥生身为艺术大师,她的艺术作品创作手法多样,涵盖绘画、雕塑、行为艺术与装置艺术等,但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都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印记。无限重复的圆点,强烈对比的色彩,大面积的覆盖一切东西,重复与不断重复,交织与不断交织,构成了草间弥生作品鲜明有力的特点。圆点、植物、网状、镜子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东西,草间弥生将它们融进自己的艺术作品却大放异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诉说内心世界的途径及符号。
  (一)圆点
  草间弥生作品中对于不同颜色,大小的圆点进行无休止的描述和运用形成了她的作品的一个显著标志。红色、绿色、黄色这三个颜色的圆点代表了草间弥生对于宇宙中地球。太阳,月亮的理解。


  草間弥生1959年的作品。在她看来,波点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地球不过是百万个波点中的一个。这幅作品从远处看,白色圆弧分割画布所形成的仿佛无边无际的黑色圆点布满画面。在这幅画作中,观画者很难找到画面的中心,画面中更没有具体描绘的任何物体,只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圆点,这些圆点错综复杂,毫无次序地排列在画布之上。虽然这幅画作没有采用高超的技术手法,仅仅是将重复的圆点一再地呈现,但草间弥生利用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找寻世界的真谛。草间弥生完成此幅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她对自己脑海中的宇宙万物进行刻画的过程,她似乎发现了普通大众所无法辨别的景象。而这恰恰是此幅作品的魅力所在。
  还有一些作品如《圆点南瓜》系列,也是以圆点为主要构成元素,展现了草间弥生作品风格的主要特征。草间弥生似乎对南瓜情有独钟。童年的草间弥生对万物充满好奇,她还记得曾经相遇一颗连着藤蔓的南瓜,这颗南瓜还开口跟她说话。从此,南瓜成了草间弥生的最爱。“它们摸起来柔软,颜色和形态又十分有趣。”她这样说道。顺着南瓜脉络结构的走势,大小圆点有规律、均匀地排列,还运用了对比强烈、纯度极高的颜色,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蕴含着一种神秘的童话色彩。
  (二)镜子
  草间弥生在她的大部分装置艺术中都应用到镜子,而且是大面积的不断重复排列。镜子的折射光线加大了作品的空间层次,拉伸了视觉深度。传递出一种梦幻,迷离,诡异,无边际的心理感受。 草间弥生最为著名的装置艺术作品《无限镜屋》(Infinite Mirror)中,运用了大量的镜面和灯光。她将这些镜面和灯光装置在一个庞大的封闭空间内,利用色彩斑斓的灯光在镜面上的反射,利用展厅的镜子墙面营造“无始无终,无形无界”的空间,让人们在视觉上处于一个色彩斑斓的灯光在镜面的反射,让人们在视觉上处于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使人们感到仿佛脱离了自己的身躯,置身于浩瀚星空之中,去探寻宇宙的奥秘,这些梦幻的圆点甚至布满欣赏者的全身,使其不自觉地失去中心,找不到起点和终点,给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与乐趣。
  在草间弥生的装置艺术作品中,镜子的巧妙运用,每次的使用都带给参观者带来新的期待。用镜子编织的网,无止境的蔓延,不知道将伸向何方,时间和空间也在这里相互交错,不停旋转,不曾终止。   (三)植物 植物元素的频繁使用也是草间弥生作品的一大特点。在草间弥生的创作中包含植物元素的作品占到其作品的70%以上。其中,她的早期作品中就有大量用大小不同的、鲜艳的圆点和斑点不断重叠、拼凑,聚拢在一起形成艳丽的花朵平铺在画面上。向日葵、蘑菇、葡萄、贝类等一直是拼凑的对象。植物的茎叶,果实,种子等也成为草间作品中描绘的对象,她对于植物的疯狂热爱和执着追求,让人相信她是一个内心善良,对生命本身和自然充满虔诚敬意的人。
  如1989年创作的丝网版画“街”,把一串硕大的紫红色葡萄和一些用白色几何体堆积组合在一起的画面构成。巨大的葡萄和矮小的建筑物不按比例地安排在了一起,形成一种极具压抑的画面效果。但是,粉红色的背景又强有力的缓解了这一不平衡的感觉,使得作品的趣味性倍增。又如她在1999年创作的丝网版画“花”就采用,绿色、黄色、紫色大小不一的圆点和类似圆点的斑点组成。花瓶、花径、花朵由鲜艳的黄色圆点和斑点组成,花径从花瓶里突然长出,张牙舞爪地肆意生长,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和一种在困难之下也努力生存的精神。后面的背景由紫色斑点和绿色网状物组成,深暗的紫色和植物绿色交织在一起,画面充满张力与想象力,彰显神秘气息。
  草间弥生曾这样回忆道:“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带着素描本跑去家里的采种场玩。那里有一大片槿花,我会坐在花圃里胡思乱想。某一天,一朵朵槿花像人一样摆出不同表情开始和我说话,它们的声音越来越大,大到我的耳朵开始痛。”为了抵抗幻觉带来的惊恐,她拿起了画笔,画了许多张牙舞爪类似花朵的植物。
  虽然童年记忆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草间弥生的创造力。她不但做出了幻觉中那些张牙舞爪跟她说话的花卉植物,还把它们做得越来越庞大,花与植物成为草间弥生后来知名的创作母题之一。
  1964 年,草间弥生组织了名为“千船会”的展览。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草间弥生将极度重复扩展到雕塑和装置艺术领域。
  三、草间弥生作品的延展性及晚年生活
  1971年以后,草间弥生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小说创作,并停止了自己的激进行为。这位艺术女王还把她的圆点延伸到其他创作上,时装、手机、汽车等都在热卖,昔日轰轰烈烈的“波点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圆点符号是草间弥生的象征,更是草间弥生的生命。重复的波点,不仅是时尚或者装饰,这种具有强烈风格的标志性的元素,无时无刻不强调着无限的永恒和延续性精神。
  草间弥生10岁就开始运用非对称的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她的服装全部是由自己设计。波点和她的疾病一样,成为她身上最深的印记。
  草间弥生自己的装扮与她的作品常常有很强的同质性。
  草间弥生还认为这些圆点组成了一张巨大的捕捉网,代表了她的生命。这种圆点的无限重复便是草间弥生内在的精神,或是她的精神状态中一种源自内心的声音,与其绘画创作自成一脉,相互联系,融会贯通。
  世人给她贴上了很多标签:波点女王、世界上身价最贵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在草间弥生的眼里,自己或许只是一个“停止创作就会自杀”的精神病人。
  这一期间,她的作品回归到了绘画和雕塑,布满圆点的南瓜系列成为了经典。同时,她还发表了十几本小说和诗集。
  草间弥生的近作中鲜艳的平面图案是诡异而充满想象力的的,持久凝视其作品,它们即刻将你催眠进入和令人眩目的深渊中。草间弥生为自己荒诞的幻想赋予了一个明确的形式。
  四、结语
  在草间弥生艺术大师的世界里这些特定的艺术创作语言符号,不是幻觉而是现实,由虚无而至无限,由一个个小圆点幻化成一张张无穷尽的网,生命在宇宙中不断衍生、消灭再重复。这些圆点看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毫无关联。其实恰恰是这些朴实、单纯的圆点语言符号通过草间弥生有意识地叠加重复,在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审美感受的同时,指引着观赏者慢慢走进草间弥生那神秘、无限的精神世界。
  如今,草间弥生已是一位迟暮老人,但她依旧用圆点等艺术语言符号装饰着自己的世界——或平静,或绚丽,或童真,或老练。“从圆到圆”,这会是草间弥生一生始终坚守的真理。
  参考文献:
  [1]韦秀玉.视觉艺术语言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2]草间弥生.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M].猫头鹰出版社.2011
  [3]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論点线面[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菁(1991-11-5),女,壮族,南宁,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6级美术学专业, 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在物质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生活元素。近来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儿童画与民间美术的相近之处。其实儿童画和民间美术却是有不少相似之处,无论是构图主观还是从用色风格而言,民间美术都可以看到儿童画的迹象,而儿童画也往往都透露着民间美术作品的着色影子。本文便以儿童画与民间艺术的相似性为主要论述方向,重点介绍了儿童画和
期刊
【摘要】剧院观演日益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普遍存在,阻碍了剧院文化的传播。本文选取了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天津大剧院运作中的几个案例,从剧院的管理理念、人员激励、票务营销、观众展、节目排期、文化集群等几个微观的操作性层面,对剧院的精细化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剧院经营;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为了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中国各
期刊
说唱那歌来吔,  就唱那个歌哟,  唱一唱兽医的办公桌,  桌儿(嘛)有多大吔,  你就(嘛)猜不着吔,  上齐(那个)天呐,  下靠(那个)河,  没有(那个)边呐,  没有(那个)角,  林接林来坡连坡哟,  山山水水都是兽医的办公桌。  兽医哟桌上哟绘新图哟,  爬山哟高唱哟畜牧歌哟,  兽医翻山越岭,  发展畜牧哟嗬,  建成小康方向的么,哟嗬嗬嘿,  不歇脚哟嗬嘿。  说那歌来吔,  就
期刊
【摘要】苏轼评:“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事,天下之变毕矣。”一代画圣吴道子,对中国绘画史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绘画风格千变万化、云谲波诡,善于运用夸张的线条变现人物生动造型。本文从用笔、设色等方面概括研究。  【关键词】吴道子;线条;赋色  吴带当风  吴道子绘画艺术用笔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吴带当风”,《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评吴道子在菩提食堂画
期刊
【摘要】发展“创客空间”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创客的背景与现状,“创客空间”为“创客”们打造了交流学习平台。提出基于“创客空间”培养卓越艺术设计师的策略,建立艺术设计师线上线下创客空间、打造艺术设计师与企业合作网络、营造艺术设计师创新创业氛围等。使高校“创客”们在实践中成为与时代、与商业接轨的卓越艺术设计师。  【关键词】创客空间;艺术设计师;策略研究  1、创客的背景和现状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民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国民素质的竞争,从而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由此,本文主要浅谈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以及当前音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学生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为了落实全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期刊
【摘要】面对21 世纪全球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的音乐教育也正在进行着新的全方位、多层面的探讨与改革。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其中也包括高师器乐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高师;器乐;教学改革  引言  目前, 已有越来越多的高师艺术院校将器乐教学置于重点选修课程之列, 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一门乐器, 教学也由过去单纯的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艺术素质的
期刊
【摘要】时间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主题,科妮莉亚帕克运用循环再利用的现成物传达一种过去与现在的时间关系。善用潜意识的帕克,所创作的艺术其不同之处在于揭示了时间的路径绝非直线前进的。艺术作品中所含有的暴力因子给观赏者心里震撼。  【关键词】科妮莉亚帕克;时间  一、科妮莉亚 帕克“时间”的表现  既是雕塑家又是装置艺术家的科妮莉亚 帕克,在一次绘画中,她意识到画出来的东西永远也比不上真实的东西,于是在毕业
期刊
【摘要】从目前来看,在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开始积极地将美声、民族唱法相融合,尽管这两种唱法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随着不同歌唱形式之间的交流以及融合,美声、民族唱法开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本文则对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唱法;教学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化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尤其是音乐领域,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音乐审美有着更高的
期刊
【摘要】自上个世纪初期,中外文化已全面交融,国内各类艺术形式逐渐趋于多元化特性,并体现了国画未来的发展脉络,彰显了不同时代人对艺术的追求。张大千(别名大千居士,因个人习惯,下文均以大千居士予以表述)把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予以有机融合,对泼墨、没骨以及大小青绿的全面应用,使重彩和泼墨浑然天成,开拓了泼墨泼彩的国画艺术形式。大千居士晚年所创作的《庐山图》为观者带来磅礴、水墨淋漓之感。全卷从左上方的鄱阳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