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手机电视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重要地位在整个手机电视的发展中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手机电视的媒介特性和现阶段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对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和意见,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手机电视;传播内容;非主流媒体
0 引言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一系列新型传播形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项是以手机接收为终端的媒体形式,即手机电视。现如今移动通信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不再仅仅被用作通信工具,其娱乐功能也在逐渐受到重视,也正是缘由于此,手机电视才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手机电视(Mobile TV),指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传输电视内容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
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2007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之前是手机电视的试验阶段;2007年之后是手机电视技术纷争及大力推广阶段。手机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3月底广州移动组建专网提速GPRS,率先使用手机电视商用,5月,该业务作为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品牌“银色干线”的时尚业务正式推出[1]。2007年以后,手机电视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手机电视,其发展问题也开始引起业内人士和热心于手机电视业务人员的热烈探讨。
本文就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目前的传播内容现状进行探讨,概括总结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现状,通过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1 手机电视的媒介特性
1.1 手机电视的优越性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功能在不断完善,集通信娱乐于一体。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视听媒介,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1.1手机电视收看具有私密性,亦即私有性
我们知道,电影和电视作为传统媒介其收看分别体现了公众性和家用性,因为电影一般是在电影院这种公众场合播放的,电视是在家庭中使用的,收看电视一般是家庭性集体活动。而手机作为一种私人用品,其使用是私人性质的,因而手机电视也由此具有私人化特征。
手机电视彻底实现了电视节目收看的私密性,看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都由手机用户自己决定。而且,因为手机屏幕一般都较小,不适合多人观看,所以手机电视的播放完全是在用户私人空间进行的,因而手机电视的私密性成为其媒体特征之一,这也是手机电视最重要的一点。
1.1.2 手机电视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
手机因其小巧轻便已经成为大部分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因此,手机又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或“口袋里的媒体”,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需要的电视节目。因其便携性,手机电视自然而然的具有移动性的特点。
手机电视可以称得上是迷你版的掌上电脑,一掌之间,世界在握。
1.1.3 手机电视具有互动性
传统电视媒体虽然也有互动,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是热线电话进行投票选择或者对剧中人物剧情、新闻等内容进行评论等,但这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与电视间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因为传统电视媒体播放内容是相对固定统一的,用户没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互联网虽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但因其固定性,也不能有效实现时时互动。
而手机电视因其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的特点,其互动性是及时有效的。互动性是手机电视最大的优势之一。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手机点播下载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短信、无线网络等方式参与电视节目制作。例如,2005年国内第一部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它的制作过程完全是互动式的。手机电视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直接参与剧情的进展,跟踪剧本策划、编写拍摄过程,并可以发表实时评论,制作方将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剧情做出适当调整。[2]
实时有效的互动使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使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传播的效率,而且传播效果也会有很大改观。
1.2 手机电视的劣势
目前,手机电视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政策和技术还不完善,手机电视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2.1 手机电视的屏幕小
手机电视因其移动性和便携性决定手机电视屏幕不可能很大,其屏幕尺寸通常是在3英寸以下,分辨率也比电视小得多,因而其画面细节的表现力大打折扣,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也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人们只会在一些碎片化时间段使用手机电视,例如上下班等时间,这一点决定手机电视不可能替代电视成为主流媒体,只能是作为电视等主流媒体的补充性质的非主流媒体。
1.2.2 手机电视待机时间短
手机电池的容量一般都很小,特别是智能手机在运行时因其启动项多,耗电更大,如果观看手机电视,耗电就更大了,这一点也限制了手机电视的观看时间长度,进而也限制了手机电视节目的时长。
1.2.3 目前的政策支持尚不到位
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一直处在广播电视总局的管制状态下。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主的手机电视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移动网络的流媒体进行传输,与广电部门没有网络及频率方面的联系。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系,广播和电视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而互联网和电信网则由信息产业部负责。随着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两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界限越来越不清晰,运营牌照的发放权属问题不明晰。目前,电信拥有网络,而广电则掌握了对音视频内容的审查权和监督权,因此也就具有了运营牌照的审批权。因此,迫使移动运营商只有在牺牲一定利益分配权和手机电视产业链的主导权的前提下与广电部门合作才能涉足手机电视业务。这一现状势必阻碍手机电视的健康发展。[3] 2 我国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现状
2.1 中国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其传播内容还很不完善,尚处在一种不断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当中。
2.1.1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三大来源
(1)从传统媒体(电视、网络等)上移植过来的节目
在手机电视诞生初期,手机电视节目大都是复制现有电视台的节目,或者是通过流媒体的方式下载宽带网络上已有的影视、音乐、新闻资讯等节目。手机电视的用户通过手机电视运营商提供的技术手段或者是通过接受电视台节目的方式,还有就是通过流媒体技术用无线网络下载的方式下载网络节目集成商提供的节目资源,来进行收看。虽然这些资源为了适应手机这种新型媒介的传播特点而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编辑修改,例如,把原有的影视节目重新编辑以使其剧情紧张、矛盾激烈、冲突明显、画面简洁,但是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只是扩充了电视、网络节目资源传播的渠道,手机只是它的另一种接收终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视。这种形式只是在手机电视发展初期的应急之策,不是手机电视发展的长久之计。
(2)专门为手机电视制作的节目
随着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和为了满足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我国已经有一些专门针对手机传播而制作的节目,例如,手机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剧等。新华视讯,就是新华社与中国联通合作专门为手机量身打造的,节目形态为30秒以内的口播新闻,以近景镜头为主,特大号的字幕以适合在手机上播放,便于观众观看。电视剧方面的《新年星事》是中国第一部手机电视短剧,是在2005年2月4日,由上海移动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文广集团联手推出的。这部短剧每集3分钟,共10集,演员阵容豪华,剧情幽默风趣,多姿多彩,基本上能够使观众忽略手机屏幕较小的问题。[4]
(3)手机电视用户上传的原创性节目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除了从传统媒体上平移过来的和运营商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节目外还有手机电视用户主动上传的节目。就像互联网上网友们的原创视频一样,在手机电视用户当中也有很多喜欢自己拍摄一些幽默搞笑视频通过手机上传以实现共享。当然,这部分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2.1.2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的内容主要是娱乐、信息和新闻节目
(1)娱乐节目
手机电视的娱乐节目主要包括手机电视剧、电影、音乐MV、体育赛事、幽默搞笑的娱乐视频和当红视频等。其中,电视剧、电影等要经过改编修整以适合手机电视的传播,或者是专门为手机电视打造专业的手机电视剧和电影;音乐MV因本身就比较简短,且内容一般都是轻松愉悦的,具有休闲性,因而比较适于手机电视的播放;体育赛事尤其是直播性质的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移动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赛事直播,而不必局限于家里或者电脑旁,专门等候。
(2)信息类节目
因为手机电视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定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拒绝无用的信息(这一点类似于现阶段的手机短信息的服务业务),大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同时也就节省了用户寻找有用信息的时间。手机电视的信息包括,天气信息和商务信息、旅游信息等内容,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相关的信息业务。
(3)新闻节目
手机电视提供的新闻类节目可有多种类型,比如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相关类型的新闻节目,由于手机电视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对自己关注的新闻发表评论、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2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现状所面临的问题
从上文所分析的现阶段手机电视传播的内容可以看出,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上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是节目资源非常短缺,内容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2.2.1 节目资源短缺
目前,手机电视传播内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现有的电视或网络资源;二是一些传媒公司或者电视台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节目,三是手机用户自发上传的原创性节目。其中,应该成为其主流的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节目少之又少,目前在手机上播放的节目主要是从电视或网络上平移过来的。
2.2.2 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
由于资源短缺带来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是手机电视面临的又一挑战。目前由于手机电视运营商自己创作的原创性节目很少,所以在手机上播放的节目大都是从传统媒体像电视或网络上移植过来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内容相同或相似。[5]
3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改善对策
“内容为王”的传播模式决定手机电视也必须拿出具有自身优势的传播内容,根据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现状,必须对其内容进行改善才能推进手机电视的健康发展,提高手机电视的使用率。手机电视要做到“内容为王”可主要通过一下几种方式:一是频道专业化;二是制作个性化节目;三是播出时间制定要具有策略性;四是内容要具有融合性。[6]
3.1 频道专业化
众所周知,现在的传播已由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受众是传播的目的和归宿,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手机电视的私人用品属性使其传播也带有分众传播的特性。频道专业化是手机电视适应社会结构多层次化和媒体市场分众化趋势的表现,也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
在我国,通常把手机电视的受众群体锁定在18-45岁、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时尚青年、白领和商务人士。根据这样的受众定位,可以对手机电视的频道做以下专业性定位:针对时尚青年的专业化频道,内容包括体育赛事、娱乐资讯、时尚音乐类MV、幽默搞笑视频等;针对白领和商务人士的专业化频道,内容可包括国际新闻、金融经济类咨询、实时交通路况,天气信息等。随着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这些频道分类还将不断细化,就像现在的电视频道一样还将出现女性频道、旅游频道、经济频道等丰富多彩的专业化频道。例如,一款名为DopoolPlayer的软件,DopoolPlayer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手机电视软件,里面内置了多个电视台节目,包括CCTV、上海文广传媒、北京电视台和芒果台等多家国内强势电视节目。作为国内第一个实现手机流媒体直播的手机电视播放软件,其专区及频道仍在不断更新和细化,近期新增专区及频道主要有: (1)北纬传媒专区——班夫山地电影节剪辑频道(3月31日);
(2)数字电视频道——先锋记录频道、先锋乒羽频道、快乐垂钓频道、CCTV中学生频道(4月10日);
(3)新浪视频专区(近期即将上线)——热门游戏频道、美女主播频道、新游前线频道;
(4)金鹏奖专区——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作品展示频道(4月20日上线),“金鹏奖”指定手机投票通道。
3.2 制作个性化节目
为手机电视制作个性化节目,是解决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关键。正如上海东方龙新媒体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张中阳所认为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手机电视的深度理解,“很多人以为手机电视的主语是电视,但是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对‘手机’这个定语要重视。要在方寸之间有效吸引用户,并非直接照搬电视内容就可以的。”[7]制作个性化节目,是要基于手机电视作为非主流的传播媒体这一定位。实施个性化节目定位的关键是,在同类中形成差别,整合已有的节目资源,积极拍摄符合自身特点的节目。再次引用张中阳的一句话“我们不满足于成为传统媒体的附庸,而是要在独立的演播室、主持人、采编设备的支持下以‘准电视台’的模式制作特定内容。”[8]
第一、针对手机电视的便捷性和移动性的特点,手机电视应制作短小精悍、快捷实效性强的节目,如,默多克新闻集团为手机电视专门生产的一部肥皂剧,其每集长度仅为一分钟。第二、要充分利用手机电视互动性强的优势,引导受众积极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像上文提到过的《白骨精外传》这一节目的制作过程完全是互动的,观众参与了节目制作的始终。第三、考虑到手机频幕一般较小,分辨率不高等局限性,手机电视节目的拍摄有其固有的特性,镜头的景别一般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以固定镜头为主,色彩要鲜艳明丽。
3.3 播出时间的制定要具有策略性
手机电视节目按播出方式有点播和直播两种。对于点播的节目,可以不必考虑播出时段的问题;而对于直播的节目,播出时段至关重要,因此,在节目编排上一定要把握好“播出时间与用户的作息习惯相吻合”的原则。
比如,对于上班一族的手机电视用户而言,上下班等车或途中是使用手机电视的主要时间段,运营商要把握好这段时间播放适当的节目内容。上班时间段可播放具有实用价值的天气资讯、新闻信息等内容,下班时间可安排一些较有休闲型趣味性的节目,使用户紧张了一天的大脑得以舒缓、放松。
当然,手机电视应把精力集中于点播节目的开发,因为手机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的私密性和移动性,绝大多数用户会倾向于点播方式的手机电视节目,因为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能够更好的达到放松的目的。直播的节目一般是一些体育赛事类的节目,这类型节目的观众一般对此都会有浓厚兴趣,如果因为时间不允许等原因而耽误收看会非常沮丧,如果随时随地都能收看到自己喜欢和关注的体育赛事当然是很不错的。
3.4 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要具有融合性
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要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就是其内容要具有的融合性。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都可用于手机电视的播放。手机电视内容的融合主要是通过内容的数字化,将原先的书籍、报纸杂志、影视节目,图片、声音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进行编辑、处理、检索和储存。整合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丰富的节目内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大势所趋。
手机电视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只有针对手机电视的特性制定出独特的制作播出方案,才能适应手机电视的发展和广大受众的需求,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昙花一现。
4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发展趋势
目前,手机电视在我国尚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及其形态也没有定论。只有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其传播内容和形态才能有所表现。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未来发展趋向应该是:内容上,以信息、新闻、娱乐三大板块为主;形态上,应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表现形式上,应是以中近景为主,色彩明丽鲜艳。而其节目来源,如果手机电视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在受众争夺激烈的媒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节目来源必然是以专业化的媒介公司专门制作的节目为主。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以信息、新闻、娱乐为主,这是由手机电视用户以时尚青年、白领和商务人士等此类群体为主体这一现实形势决定的。这类受众群体具有超前的眼光和相对雄厚的消费实力,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手机电视的兴趣点目前也是集中于手机电视的娱乐性和实用性这两方面,因此,手机电视的节目开发商和运营商要把目光和精力集中于这两方面。信息和新闻属于其实用性方面,主要包括新闻资讯类节目和信息服务类节目,这两类节目主要受到白领和商务人士的青睐。而像电视剧、电影、音乐MV等娱乐性质的节目主要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和喜爱。在这两类节目内容的制作上,可以根据其主要的受众人群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制作。信息和新闻类节目要偏正规性,可制作一些具有高视角的节目,如国际新闻、金融经济类新闻等;娱乐类节目要偏青春,具有阳光和活力的特点,比如制作一些校园类短片或时下流行的微电影,贴近和反映大学生活的,以此来吸引具有青春气息活力无限的时尚青年的目光。在未来,随着手机电视的不断发展,其用户群也会不断扩大,这也会促使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以此来适应用户不断扩张的需求。
手机电视因其移动性和手机电池的耐用性不高等特点或者说是限制因素,决定其节目形态必定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手机电视的用户一般是在一些比较琐碎的时间段观看手机电视的,比如,上下班途中、等车等人时、或课间休息时使用,绝大部分观众不会拿出一两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段来观看手机电视。另外,手机的屏幕一般都很小,长时间观看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因此,手机电视的节目长度势必要简短。如何以简短的小节目留住观众,关键在于节目的情节设置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或者是其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比如,在某些一分钟视频内内情节跌宕起伏,矛盾高度集中,犹如一部浓缩的小电影,以此来吸引用户的眼球。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和屏幕的增大,以及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看电视,手机电视的节目时长也将会有延长的趋势。 手机的屏幕不仅限制了其节目的时长,同时也决定了手机电视节目的一些表现形式。手机电视节目的景别一般以中近景为主,字幕也以特大号字幕为主,以使用户得以清楚的观看。因为用户一般是在室外收看手机电视节目,室外的光线较亮,所以,手机电视节目的色彩要以鲜艳明丽的颜色为主,灰暗的色彩收视效果不会很好。在将来的手机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手机电视的节目来源,目前主要是以从传统媒体上移植过来的节目为主,专门为其制作的节目很少,投资力度不够,要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一定要加强投资力度,专门为其制作适合手机播放的节目,这是保证手机电视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5 结语
随着手机电视这一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收视习惯将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需要的电视节目,而不必拘泥于电视机前或电脑前。这恰好适应了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除此之外,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不断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将带动一部分人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手机电视要有自己正确的定位,即非主流的传播媒介,因为它的传播特点决定手机电视不可能代替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介成为传播的主体。手机电视节目的开发要紧紧围绕这一定位。
参考文献:
[1] 黄河.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1-2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0-112.
[3]于翠玲、刘斌.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65-173.
[4]李金秋.中国手机电视发展状况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5]王震.手机电视的内容构建之道[J].青年记者.2008,(11)下:90.
[6]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
[7]田青毅、张小琴.手机,个人移动多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65-69.146-147.
[8]姚争、赵建飞.手机电视:非主流的传播特性与内容建设[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年第1期:110-111.
【关键词】手机电视;传播内容;非主流媒体
0 引言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一系列新型传播形态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项是以手机接收为终端的媒体形式,即手机电视。现如今移动通信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随身携带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不再仅仅被用作通信工具,其娱乐功能也在逐渐受到重视,也正是缘由于此,手机电视才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手机电视(Mobile TV),指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传输电视内容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
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2007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之前是手机电视的试验阶段;2007年之后是手机电视技术纷争及大力推广阶段。手机电视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3月底广州移动组建专网提速GPRS,率先使用手机电视商用,5月,该业务作为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品牌“银色干线”的时尚业务正式推出[1]。2007年以后,手机电视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手机电视,其发展问题也开始引起业内人士和热心于手机电视业务人员的热烈探讨。
本文就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和目前的传播内容现状进行探讨,概括总结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现状,通过对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1 手机电视的媒介特性
1.1 手机电视的优越性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其功能在不断完善,集通信娱乐于一体。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视听媒介,具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1.1手机电视收看具有私密性,亦即私有性
我们知道,电影和电视作为传统媒介其收看分别体现了公众性和家用性,因为电影一般是在电影院这种公众场合播放的,电视是在家庭中使用的,收看电视一般是家庭性集体活动。而手机作为一种私人用品,其使用是私人性质的,因而手机电视也由此具有私人化特征。
手机电视彻底实现了电视节目收看的私密性,看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都由手机用户自己决定。而且,因为手机屏幕一般都较小,不适合多人观看,所以手机电视的播放完全是在用户私人空间进行的,因而手机电视的私密性成为其媒体特征之一,这也是手机电视最重要的一点。
1.1.2 手机电视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
手机因其小巧轻便已经成为大部分人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因此,手机又被称为“带着体温的媒体”或“口袋里的媒体”,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需要的电视节目。因其便携性,手机电视自然而然的具有移动性的特点。
手机电视可以称得上是迷你版的掌上电脑,一掌之间,世界在握。
1.1.3 手机电视具有互动性
传统电视媒体虽然也有互动,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或者是热线电话进行投票选择或者对剧中人物剧情、新闻等内容进行评论等,但这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与电视间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因为传统电视媒体播放内容是相对固定统一的,用户没有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互联网虽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但因其固定性,也不能有效实现时时互动。
而手机电视因其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的特点,其互动性是及时有效的。互动性是手机电视最大的优势之一。用户不但可以通过手机点播下载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短信、无线网络等方式参与电视节目制作。例如,2005年国内第一部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情景喜剧《白骨精外传》,它的制作过程完全是互动式的。手机电视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直接参与剧情的进展,跟踪剧本策划、编写拍摄过程,并可以发表实时评论,制作方将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剧情做出适当调整。[2]
实时有效的互动使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使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传播的效率,而且传播效果也会有很大改观。
1.2 手机电视的劣势
目前,手机电视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政策和技术还不完善,手机电视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2.1 手机电视的屏幕小
手机电视因其移动性和便携性决定手机电视屏幕不可能很大,其屏幕尺寸通常是在3英寸以下,分辨率也比电视小得多,因而其画面细节的表现力大打折扣,长时间近距离观看也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人们只会在一些碎片化时间段使用手机电视,例如上下班等时间,这一点决定手机电视不可能替代电视成为主流媒体,只能是作为电视等主流媒体的补充性质的非主流媒体。
1.2.2 手机电视待机时间短
手机电池的容量一般都很小,特别是智能手机在运行时因其启动项多,耗电更大,如果观看手机电视,耗电就更大了,这一点也限制了手机电视的观看时间长度,进而也限制了手机电视节目的时长。
1.2.3 目前的政策支持尚不到位
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一直处在广播电视总局的管制状态下。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主的手机电视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移动网络的流媒体进行传输,与广电部门没有网络及频率方面的联系。但是,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系,广播和电视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而互联网和电信网则由信息产业部负责。随着技术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两个部门之间的管理界限越来越不清晰,运营牌照的发放权属问题不明晰。目前,电信拥有网络,而广电则掌握了对音视频内容的审查权和监督权,因此也就具有了运营牌照的审批权。因此,迫使移动运营商只有在牺牲一定利益分配权和手机电视产业链的主导权的前提下与广电部门合作才能涉足手机电视业务。这一现状势必阻碍手机电视的健康发展。[3] 2 我国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现状
2.1 中国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
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其传播内容还很不完善,尚处在一种不断探索和试验的过程当中。
2.1.1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三大来源
(1)从传统媒体(电视、网络等)上移植过来的节目
在手机电视诞生初期,手机电视节目大都是复制现有电视台的节目,或者是通过流媒体的方式下载宽带网络上已有的影视、音乐、新闻资讯等节目。手机电视的用户通过手机电视运营商提供的技术手段或者是通过接受电视台节目的方式,还有就是通过流媒体技术用无线网络下载的方式下载网络节目集成商提供的节目资源,来进行收看。虽然这些资源为了适应手机这种新型媒介的传播特点而进行了一些简单的编辑修改,例如,把原有的影视节目重新编辑以使其剧情紧张、矛盾激烈、冲突明显、画面简洁,但是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只是扩充了电视、网络节目资源传播的渠道,手机只是它的另一种接收终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视。这种形式只是在手机电视发展初期的应急之策,不是手机电视发展的长久之计。
(2)专门为手机电视制作的节目
随着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和为了满足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我国已经有一些专门针对手机传播而制作的节目,例如,手机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剧等。新华视讯,就是新华社与中国联通合作专门为手机量身打造的,节目形态为30秒以内的口播新闻,以近景镜头为主,特大号的字幕以适合在手机上播放,便于观众观看。电视剧方面的《新年星事》是中国第一部手机电视短剧,是在2005年2月4日,由上海移动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文广集团联手推出的。这部短剧每集3分钟,共10集,演员阵容豪华,剧情幽默风趣,多姿多彩,基本上能够使观众忽略手机屏幕较小的问题。[4]
(3)手机电视用户上传的原创性节目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除了从传统媒体上平移过来的和运营商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节目外还有手机电视用户主动上传的节目。就像互联网上网友们的原创视频一样,在手机电视用户当中也有很多喜欢自己拍摄一些幽默搞笑视频通过手机上传以实现共享。当然,这部分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2.1.2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的内容主要是娱乐、信息和新闻节目
(1)娱乐节目
手机电视的娱乐节目主要包括手机电视剧、电影、音乐MV、体育赛事、幽默搞笑的娱乐视频和当红视频等。其中,电视剧、电影等要经过改编修整以适合手机电视的传播,或者是专门为手机电视打造专业的手机电视剧和电影;音乐MV因本身就比较简短,且内容一般都是轻松愉悦的,具有休闲性,因而比较适于手机电视的播放;体育赛事尤其是直播性质的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移动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赛事直播,而不必局限于家里或者电脑旁,专门等候。
(2)信息类节目
因为手机电视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定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拒绝无用的信息(这一点类似于现阶段的手机短信息的服务业务),大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同时也就节省了用户寻找有用信息的时间。手机电视的信息包括,天气信息和商务信息、旅游信息等内容,手机电视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定制相关的信息业务。
(3)新闻节目
手机电视提供的新闻类节目可有多种类型,比如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经济新闻、娱乐新闻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相关类型的新闻节目,由于手机电视具有互动性,用户可以对自己关注的新闻发表评论、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2.2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现状所面临的问题
从上文所分析的现阶段手机电视传播的内容可以看出,手机电视在传播内容上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是节目资源非常短缺,内容同质化现象十分突出。
2.2.1 节目资源短缺
目前,手机电视传播内容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现有的电视或网络资源;二是一些传媒公司或者电视台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节目,三是手机用户自发上传的原创性节目。其中,应该成为其主流的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制作的节目少之又少,目前在手机上播放的节目主要是从电视或网络上平移过来的。
2.2.2 内容同质化现象突出
由于资源短缺带来的内容同质化问题是手机电视面临的又一挑战。目前由于手机电视运营商自己创作的原创性节目很少,所以在手机上播放的节目大都是从传统媒体像电视或网络上移植过来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内容相同或相似。[5]
3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改善对策
“内容为王”的传播模式决定手机电视也必须拿出具有自身优势的传播内容,根据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现状,必须对其内容进行改善才能推进手机电视的健康发展,提高手机电视的使用率。手机电视要做到“内容为王”可主要通过一下几种方式:一是频道专业化;二是制作个性化节目;三是播出时间制定要具有策略性;四是内容要具有融合性。[6]
3.1 频道专业化
众所周知,现在的传播已由大众传播进入分众传播时代,受众是传播的目的和归宿,是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手机电视的私人用品属性使其传播也带有分众传播的特性。频道专业化是手机电视适应社会结构多层次化和媒体市场分众化趋势的表现,也是其发展成熟的表现。
在我国,通常把手机电视的受众群体锁定在18-45岁、所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时尚青年、白领和商务人士。根据这样的受众定位,可以对手机电视的频道做以下专业性定位:针对时尚青年的专业化频道,内容包括体育赛事、娱乐资讯、时尚音乐类MV、幽默搞笑视频等;针对白领和商务人士的专业化频道,内容可包括国际新闻、金融经济类咨询、实时交通路况,天气信息等。随着专业化频道的发展,这些频道分类还将不断细化,就像现在的电视频道一样还将出现女性频道、旅游频道、经济频道等丰富多彩的专业化频道。例如,一款名为DopoolPlayer的软件,DopoolPlayer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手机电视软件,里面内置了多个电视台节目,包括CCTV、上海文广传媒、北京电视台和芒果台等多家国内强势电视节目。作为国内第一个实现手机流媒体直播的手机电视播放软件,其专区及频道仍在不断更新和细化,近期新增专区及频道主要有: (1)北纬传媒专区——班夫山地电影节剪辑频道(3月31日);
(2)数字电视频道——先锋记录频道、先锋乒羽频道、快乐垂钓频道、CCTV中学生频道(4月10日);
(3)新浪视频专区(近期即将上线)——热门游戏频道、美女主播频道、新游前线频道;
(4)金鹏奖专区——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作品展示频道(4月20日上线),“金鹏奖”指定手机投票通道。
3.2 制作个性化节目
为手机电视制作个性化节目,是解决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关键。正如上海东方龙新媒体有限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监张中阳所认为的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手机电视的深度理解,“很多人以为手机电视的主语是电视,但是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对‘手机’这个定语要重视。要在方寸之间有效吸引用户,并非直接照搬电视内容就可以的。”[7]制作个性化节目,是要基于手机电视作为非主流的传播媒体这一定位。实施个性化节目定位的关键是,在同类中形成差别,整合已有的节目资源,积极拍摄符合自身特点的节目。再次引用张中阳的一句话“我们不满足于成为传统媒体的附庸,而是要在独立的演播室、主持人、采编设备的支持下以‘准电视台’的模式制作特定内容。”[8]
第一、针对手机电视的便捷性和移动性的特点,手机电视应制作短小精悍、快捷实效性强的节目,如,默多克新闻集团为手机电视专门生产的一部肥皂剧,其每集长度仅为一分钟。第二、要充分利用手机电视互动性强的优势,引导受众积极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像上文提到过的《白骨精外传》这一节目的制作过程完全是互动的,观众参与了节目制作的始终。第三、考虑到手机频幕一般较小,分辨率不高等局限性,手机电视节目的拍摄有其固有的特性,镜头的景别一般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以固定镜头为主,色彩要鲜艳明丽。
3.3 播出时间的制定要具有策略性
手机电视节目按播出方式有点播和直播两种。对于点播的节目,可以不必考虑播出时段的问题;而对于直播的节目,播出时段至关重要,因此,在节目编排上一定要把握好“播出时间与用户的作息习惯相吻合”的原则。
比如,对于上班一族的手机电视用户而言,上下班等车或途中是使用手机电视的主要时间段,运营商要把握好这段时间播放适当的节目内容。上班时间段可播放具有实用价值的天气资讯、新闻信息等内容,下班时间可安排一些较有休闲型趣味性的节目,使用户紧张了一天的大脑得以舒缓、放松。
当然,手机电视应把精力集中于点播节目的开发,因为手机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使用的私密性和移动性,绝大多数用户会倾向于点播方式的手机电视节目,因为这样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能够更好的达到放松的目的。直播的节目一般是一些体育赛事类的节目,这类型节目的观众一般对此都会有浓厚兴趣,如果因为时间不允许等原因而耽误收看会非常沮丧,如果随时随地都能收看到自己喜欢和关注的体育赛事当然是很不错的。
3.4 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要具有融合性
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要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就是其内容要具有的融合性。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都可用于手机电视的播放。手机电视内容的融合主要是通过内容的数字化,将原先的书籍、报纸杂志、影视节目,图片、声音等方面的内容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进行编辑、处理、检索和储存。整合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丰富的节目内容,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大势所趋。
手机电视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只有针对手机电视的特性制定出独特的制作播出方案,才能适应手机电视的发展和广大受众的需求,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昙花一现。
4 中国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发展趋势
目前,手机电视在我国尚没有大规模应用,因此,手机电视的传播内容及其形态也没有定论。只有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其传播内容和形态才能有所表现。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手机电视传播内容的未来发展趋向应该是:内容上,以信息、新闻、娱乐三大板块为主;形态上,应该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表现形式上,应是以中近景为主,色彩明丽鲜艳。而其节目来源,如果手机电视想长远的发展下去,在受众争夺激烈的媒介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节目来源必然是以专业化的媒介公司专门制作的节目为主。
手机电视传播内容以信息、新闻、娱乐为主,这是由手机电视用户以时尚青年、白领和商务人士等此类群体为主体这一现实形势决定的。这类受众群体具有超前的眼光和相对雄厚的消费实力,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手机电视的兴趣点目前也是集中于手机电视的娱乐性和实用性这两方面,因此,手机电视的节目开发商和运营商要把目光和精力集中于这两方面。信息和新闻属于其实用性方面,主要包括新闻资讯类节目和信息服务类节目,这两类节目主要受到白领和商务人士的青睐。而像电视剧、电影、音乐MV等娱乐性质的节目主要受到青年人的欢迎和喜爱。在这两类节目内容的制作上,可以根据其主要的受众人群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制作。信息和新闻类节目要偏正规性,可制作一些具有高视角的节目,如国际新闻、金融经济类新闻等;娱乐类节目要偏青春,具有阳光和活力的特点,比如制作一些校园类短片或时下流行的微电影,贴近和反映大学生活的,以此来吸引具有青春气息活力无限的时尚青年的目光。在未来,随着手机电视的不断发展,其用户群也会不断扩大,这也会促使其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以此来适应用户不断扩张的需求。
手机电视因其移动性和手机电池的耐用性不高等特点或者说是限制因素,决定其节目形态必定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手机电视的用户一般是在一些比较琐碎的时间段观看手机电视的,比如,上下班途中、等车等人时、或课间休息时使用,绝大部分观众不会拿出一两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段来观看手机电视。另外,手机的屏幕一般都很小,长时间观看会引起眼睛的不适。因此,手机电视的节目长度势必要简短。如何以简短的小节目留住观众,关键在于节目的情节设置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或者是其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比如,在某些一分钟视频内内情节跌宕起伏,矛盾高度集中,犹如一部浓缩的小电影,以此来吸引用户的眼球。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和屏幕的增大,以及人们越来越习惯在手机上看电视,手机电视的节目时长也将会有延长的趋势。 手机的屏幕不仅限制了其节目的时长,同时也决定了手机电视节目的一些表现形式。手机电视节目的景别一般以中近景为主,字幕也以特大号字幕为主,以使用户得以清楚的观看。因为用户一般是在室外收看手机电视节目,室外的光线较亮,所以,手机电视节目的色彩要以鲜艳明丽的颜色为主,灰暗的色彩收视效果不会很好。在将来的手机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手机电视的节目来源,目前主要是以从传统媒体上移植过来的节目为主,专门为其制作的节目很少,投资力度不够,要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一定要加强投资力度,专门为其制作适合手机播放的节目,这是保证手机电视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5 结语
随着手机电视这一新型传播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人们的收视习惯将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需要的电视节目,而不必拘泥于电视机前或电脑前。这恰好适应了现代都市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除此之外,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将不断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将带动一部分人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手机电视要有自己正确的定位,即非主流的传播媒介,因为它的传播特点决定手机电视不可能代替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介成为传播的主体。手机电视节目的开发要紧紧围绕这一定位。
参考文献:
[1] 黄河.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1-26.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10-112.
[3]于翠玲、刘斌.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65-173.
[4]李金秋.中国手机电视发展状况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9.
[5]王震.手机电视的内容构建之道[J].青年记者.2008,(11)下:90.
[6]李丹丹.手机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
[7]田青毅、张小琴.手机,个人移动多媒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65-69.146-147.
[8]姚争、赵建飞.手机电视:非主流的传播特性与内容建设[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8年第1期: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