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以“神马”为例

来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s88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学术界对它的研究主要是从修辞、美学、文化等方面展开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新词新语,有诸如"楼脆脆""躲猫猫""范跑跑"这样的叠音词,还有"杯具""鸭梨""蒜泥狠""豆你玩"这样的谐音词,它们都曾风靡一时。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更是迅速成为2010年最火的网络语之一。本文尝试探析新词"神马"的词性特征和修辞色彩,以及该词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和状态。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从助词“等”的前搭配对象和后搭配对象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等”的搭配对象和助词“等”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助词 等 搭配对象    关于助词“等”,先贤们已有诸多定论,许多工具书中都有“等”的相关解释。《现代汉语词典》[2]中解释为“等①〈书〉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②表示列举未尽(可以叠用)。③列举后煞尾。”《王力古汉语词典》[3]指出“用在名词
就这样苗条着绝不会发胖是因虹的诗河一直流淌那淡蓝的清唱
“虫”的古义泛指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现代汉语主要继承了其中的“昆虫”义。近年来出现的一批“虫族”新词语,用“X虫”的形式指代具有某种特点的人,使得“虫”又添加了新义
南京方言中存在一种“还+VP”疑问结构,与普通话中的这种疑问结构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语义、句法以及语用的角度对“还+VP”疑问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将这种结构